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202001060814.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68236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2020010608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2020010608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2020010608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202001060814.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5课戊戌变法课程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温馨提示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中国的一次重大改革活动。在学习戊戌变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全面把握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影响。其次,要通过对戊戌变法的学习,认识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状况,认识到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发展到了更高的层面。再次,对戊戌变法的影响,要进行重点分析。一方面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在思想解放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

2、,要把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结合起来,分析它们一败一成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康有为等参加会试的一千多名举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上书朝廷,主张变法维新,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康、梁等维新派从事的活动和政治主张有哪些?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变法留下了怎样的教训和宝贵的精神遗产?知识点1历史背景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1)表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马

3、关条约。该条约成为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影响: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2维新思潮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影响:早期维新思想,试图在政治体制方面做更深入的变革,但它们还很零散,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甲午战后,时局危急,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变法口号,明

4、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及主张特别提示 民族危机严重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是根本原因。做一做1(1)(2016全国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思潮。甲午战后的“诗界革命”反对长期以来诗坛的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梁启超的这首诗反映了甲午战后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适应了救

5、亡图存的需要,故应选C项。民主革命的思想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A项;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D项错在“开端”。(2)(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严复引入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6、D项正确。严复是将进化论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并不是认为进化论错误,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知识点2过程1开端公车上书(1)概况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由于保守派官员的阻挠,致使“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2)影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

7、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发展(1)表现维新团体的建立: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895年,康有为在张之洞的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强学会。维新报刊的创办: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创刊后,由梁启超任主笔,使其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上书皇帝,提出施政纲领:1898年,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具体的变法措施。(2)影响: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3高潮百日新政(1)开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8、(2)内容: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1898年为中国旧历“戊戌”年,因此此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故也称为“百日维新”。(3)历史影响百日新政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新政的许多内容切中时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4失败戊戌政变(1)原因新旧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由于废除八股取士,读书人对变法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王照上书”事件使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趋向白热化。慈禧加快政变步伐:从新政之初,慈禧就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加快了政变的步伐。(2)概况1898年9月21日,慈

9、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诛杀“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他全部被废除。特别提示 维新派“无力回天”,主要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非常不充分,改革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推动,而封建顽固势力又过于强大。做一做2(1)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的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故C项正确。(2)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了

10、大量的改革上谕,其内容包括()废除八股取士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开办京师大学堂筹划海防,成立海军衙门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依据所学可知,为变法措施,故B项正确。为减少变法阻力,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措施搁置,错误;筹划海防,成立海军衙门为洋务运动时期的举措,故错误。知识点3影响1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1)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在戊戌变法时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刻地思考过去,力图超越原有的文化和知识局限,去寻求新的思想方向。(2)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国家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种种新政策,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等自由,新学和报纸的风行,

11、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3)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维新期间,各种社团、新式学堂纷纷创办,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4)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维新期间,新式书局以及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大量涌现,出版印刷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5)文明生活方式出现: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引领时代新风,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风起云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2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遗

12、产。特别提示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救亡图存运动,同时又是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是维新运动的最大成果。做一做3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生活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深B推动了当时的思想解放C改革了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变法最终失败,未能改变清朝的专制政体,也没能改变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思想解

13、放,因此A、C两项错误,B项正确。D项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与本题无关。核心解读问题1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运动,它具有维新和救亡双重性质。人们普遍认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你认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教你一招历史根源,就是对历史事物的产生从根本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决定了这场运动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决定了运动的救亡性质。名师点拨(1)从国际上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发展资本主义,改革旧制度已是大势所趋。(2)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

14、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深刻的民族危机。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要求,这是戊戌变法的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的推行提供了阶级基础。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出了变法维新的呼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问题2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名师点拨从历史根源、时代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属性等角度来把握。(1)中国

15、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进入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3)资产阶级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康有为不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问题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名师点拨(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

16、思想上: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封建文化展开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百日维新中的文化教育措施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4)社会生活上:维新变法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实现近代化只有走革命道路;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近代化。好题精讲例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

17、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

18、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可归纳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根据“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归纳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等。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

19、“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可归纳出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会试亦如之”可知改革不彻底。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评析本题以“科举制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学生要根据材料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概括,同时也要充分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答案的整合。在第(2)问进行简评时,要求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出现的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和评论。第(1)问考查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第(2)问有一定难度。-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