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 .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陇南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介绍 植桑养蚕是陇南的一项特色传统产业,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明确定位。目前是市委、市政府确定重点开发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陇南的蚕桑产业和其它传统农业一样,面临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增长方式大转变的冲击和考验。现就陇南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展成效 近年来,我市的蚕桑生产在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总要求下,桑园面积连年稳定增长,蚕茧单产和品质明显提升,蚕农收益显著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桑园面积稳定增长,建园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5.12”大地震后,全市桑园核查面积5.78万亩
2、,截止今年7月,发展到6.81万亩,四年半增加1.04万亩,年增幅23%。新增桑园中,82.5%是3亩以上连片栽植的密植丰产桑园,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桑园有5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近五年来,全市新建标准化养蚕室(大棚)286座,使全市养蚕室(大棚)达到3525座;新 1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32座,使全市小蚕共育室总数达到157座;新建热风循环烘茧炉6座、茧库600多平方米,使全市达到30万公斤的鲜茧收烘能力和15万公斤干茧的仓储能力;新建办公楼3座、720多平方米。一些乡镇蚕桑站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办公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水平逐步提升,增长方式转变
3、效果显现。近年来,陇南大力引进农桑 12、农桑 14、育711良桑新品种和陕蚕5号、青松皓月2个良蚕新品种,首次实现了栽桑和养蚕100%良种化。大力普及和推广应用“3+1”栽桑养蚕模式和小蚕一日两回育、大蚕蚕台一日三回育、方格簇自动上簇等一系列养蚕新技术,使上车茧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平均张蚕单产由五年前的65斤增加到2013年的75.5斤。2012年养蚕7800张,产鲜茧27万公斤,农民蚕茧收入992.1万元。徽、成、康三县的23个乡(镇),约1.2户家庭从事栽桑养蚕,蚕茧收入占养蚕户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四是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有新突破,产业整体效益增加明显。从2011年开始,陇南把桑
4、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纳入年度蚕桑产业目标任务的考核范围,增加了桑枝袋料栽培食用菌、桑园放养生态鸡、桑菜间作等复合经营的内容,经过大家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成效明显。2012年全市生态鸡放养 27800只,桑枝袋料栽培食用菌2.3万袋,桑园间作套种蔬菜、水果、药材面积达到2.2万亩,为蚕农直接增加收益200多万元。到2012年底,全市桑蚕茧丝年综合产值达到2880万元。五是龙头企业建设和品牌创建有新突破,产业化程度逐步增强。全市3家茧丝绸公司、1家蚕种场、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内引外联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通过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研发新模式、新产品,打造产品品牌,
5、提高市场占有率。陇南生产的蚕茧可以缫制高档生丝,生产的蚕种不带病、卵量足、蚁蚕壮,深受缫丝企业和养蚕户的亲睐,产品在全国市场供不应求。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引导,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针对近年来茧丝绸市场波动对我市蚕桑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县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视察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就如何抢抓机遇、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进行研究部署。市、县蚕桑站(中心)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采取进村入户宣讲、新闻媒体报导、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印发简报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广泛宣传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前景、陇南发展蚕桑产业的比较优势、利好机遇以及蚕桑产 3业在富民强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教育
6、群众,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加强桑园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养蚕设施,多养蚕、多产茧,增加收入。近年,全市共开展宣讲424场次,印发简报98期,发布网络信息102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张贴标语570余幅。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振了基层干部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桑园撂荒现象明显减少,综合管理桑园面积达到22.2万亩次(其中套种面积2万亩),养蚕发种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二)强化科技服务,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一是引进推广新优品种。在植桑上,重点引进推广育7 11、农桑 12、农桑14等3个新优品种;在养蚕上,引进推广家蚕新优品种3个。同时,坚持引、繁、推结合,引进青松与皓月、苏
7、秀与春丰对交原种3000张,繁制一代杂交蚕种7.55万张。二是修订完善蚕桑产业质量标准。围绕省力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修订完成了蚁蚕黑暗袋收集技术规程、小蚕薄膜覆盖一日两回育技术规程、养蚕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程、塑料大棚养蚕技术规程等四部标准。三是制定主推技术。按照市农牧局的安排和要求,组织人员讨论制定了密植桑园丰产栽培技术和省力化养蚕技术两项主 4推技术,同时将陇南市蚕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优质良种桑苗繁育技术规程、桑蚕普通种品质技术指标、桑蚕鲜茧分类及分级标准汇编成册,印制陇南市蚕桑产业规划生产标准和主推技术8000册,目前已经发放6450册。四是强化科技培训。采取办培
8、训班、现场示范指导、跟班学习、以会代培等形式,举办培训班621期(其中市站65期、XX县区258期、XX县区164期、XX县区134期),培训基层干部和蚕农2.5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3万份。 (三)培植强村大户,巩固基地建设成果。首先,优化生产布局,引导基地建设向优势区域集中;其次,制定强村大户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集中连片栽桑200亩以上的村和“10+1+1+1”(每户栽桑10亩,配建1个养蚕大棚,1眼集雨水窖,1口沼气池)模式大户;第三,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扶持措施。采取项目扶持、物化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培植强村,发展大户。近年来,新建集中连片栽桑200亩以上的村5个,培养年养蚕1
9、0张以上的大户110户。规模化栽桑近9250亩。 (四)坚持办点示范,发挥带动作用。以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以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着力加强示范点 5建设。市、县共创建示范点7个(XX县区4个,XX县区2个,XX县区1个),其中市级示范点2个,县级示范点5个。近年来,在产区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市、县业务部门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市、县科技特派员和广大蚕农的艰苦努力,示范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XX县区苟家沟高效蚕桑示范园,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通过流转集中土地规模建园,采取“五统两分”经营办法,在完成总体规划和布局设计的同时,按照徽成盆地“10+1+
10、1+1”桑蚕鸡菌沼循环生产模式与技术,新建密植丰产桑园420亩,建高标准养蚕室17座,建沼气池2个,建集雨水窖2个,安装太阳能照明灯3盏,硬化作业主干道500米,修建园区标志性门牌一处,绿化美化公共服务区3070平方米,并完成园区通电通水工程。该示范点已接待学习参观28批次,约350人,得到市、县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XX县区蚕桑示范观光园,在2011年通过市农牧局组织的验收,这两年继续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已基本配齐,桑园已经成型,今年招商引资陕西汉中蚕种场入园进行种茧生产示范。近年来,接待领导视察和群众参观近百批,上万人。国家和省市发改委负责同志参观考察XX县区蚕桑示范观光园后,对
11、该示范园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引起对我市蚕桑产业开发 6的重视和支持。今年上半年,XX县区高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已完成20亩桑品种展示园近2万株新优品种桑树的定植,园区道路已经硬化,绿化美化树种已经栽植,桑枝食用菌大棚已修建3座、360平方米,示范园已具雏形。该示范园在今年上半年用桑枝作为袋料栽培食用菌1.5万袋,产鲜菇和鲜木耳3.5万公斤。 (五)狠抓项目建设,增加产业投入。近年来,全市抢抓西部大开发、“两江一水”生态综合治理、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国务院和省政府支持甘肃和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认真谋划产业开发项目,积极争取发改、农牧、扶贫、财政、商务等部门支
12、持。市、县业务单位、茧丝绸企业、蚕桑专合组织,结合产业开发的实际需要,先后论证、筛选、申报蚕桑产业项目35个,截止目前已批准列项下达20个,投资总额829万元。其中XX县区6个,370万元;XX县区5个,150万元;XX县区6个,254万元;市经作总站3个,55万元。通过组织实施这些项目,新增蚕室59座,引进栽植良种桑苗800万株,繁制优良蚕种5万张(我市推广3.5万张)。 (六)积极推进复合经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围绕提高蚕桑比较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高度重视 7桑园复合经营和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桑园生态鸡放养、桑枝袋料栽培食(药)用菌、桑菜间作等试验示范工作。近年来,三个县利用桑园
13、放养生态鸡3.8万只,利用桑枝袋料栽培食用菌8.3万袋,桑园行间套种蔬菜, 2.5万亩。通过推进桑园复合经营和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提高了蚕桑综合效益,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七)积极组织参观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2011年及2012年连续两年,市政协主席、市蚕桑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任跃章带领徽、成、康三县包抓领导及市、县业务单位负责同志专程赴苏、浙、桂和云南学习考察。近年来,市、县、乡24次组织科技骨干和村社干部及蚕农外出或就近考察学习参与650多人次。通过学习考察,现场观摩交流,学习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同时与发达地区建立
14、了产加销协作与合作关系,对进一步推进我市蚕桑产业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速度缓慢,规模总量小。我市2001年有桑园面积2.38万亩,年养蚕发种量7000张,2008年“5.12”大地震后,全市桑园核查面积5.78万亩,截 8止今年上半年,发展到6.81万亩,四年半增加1.04万亩,每年仅增加约2500亩,去年养蚕7500张,比12年前仅增加500张。农民蚕茧总收入不到1000万元。由于养蚕规模小,原料茧不足,市内两家缫丝厂常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 二是扶持力度不大,投入缺乏保障。栽桑养蚕具有一次性投资、企业和农户多年收益的特点,但栽桑养蚕是一项系统工程,前期投资需求量较大,
15、对于我市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依靠群众自我投入发展蚕桑生产难度很大。近几年,市上每年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但由于产业多,总量少,用于扶持蚕桑产业的资金很少。同时,扶持蚕桑项目渠道比较狭窄,且通过市县业务单位自身争取,难度很大。县级财政投入几乎处于空白。 三是基地零星分散,质量效益不高。集中连片的密植桑园数量少,分散零星的地埂桑占有一定比例,蚕桑重点村、重点户不明显,规模效益不突出。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发生转移,加上农资价格上涨,蚕桑比较效益下降,致使荒芜桑园面积增多,加之桑园科技管理水平低,投产桑园单位面积效益不高,绝大多数亩
16、产值在1200元左右徘徊,影响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9四是龙头企业弱小,带动作用不强。目前XX县区、XX县区、XX县区三个主产县都建有茧丝绸公司,但是起步都比较晚,普遍存在着经济实力差、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开发层次低、主打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企业与基地、农户连接的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致使蚕桑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低。 四、今后重点 (一)突出发展强村大户,做优做牢蚕桑基地。今后要彻底改变过去“铺天盖地栽桑,千家万户养蚕”的零星、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选择自然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着力培育强村大户。一是要制定发展
17、规划。以XX县区中北部地区和徽成盆地为重点,按照“一乡一业,一片一产,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好培育强村大户的发展规划;二是要着力打造精品桑园。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发动群众对现有桑园进行综合管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桑园低产低效的现状。与此同时,结合培育强村大户,新建一批精品桑园。精品桑园要按照园区建设标准兴建,以村或组为单位集中连片。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有桑园合理流转。通过反租、倒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将零星分散无能力饲养或饲养水平低的农 10户的桑园全部就近向大户流转,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配置,促进蚕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努力,培育一批集中连片栽桑500亩以上的强村和年
18、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形成稳固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为缫丝企业提供充足原料。 (二)突出抓点示范,发挥典型带动效应。今后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建一批“全省叫得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示范点(片、带)。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示范园(点)建设规划,明确创建标准,突出功能定位,聚集生产要素,提升层次和水平;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成一批示范片(带、园区)。要以XX县区中北部地区和徽成盆地11个乡镇为重点,突出打造一批像长坝观光示范园、苟家沟高效蚕桑示范园那样的示范点,以示范园(点)为基础,力争建成2个1000亩高
19、效蚕桑示范片、2个万亩蚕桑丰产示范带。通过推广放大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三)突出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后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原则,不断增加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一 11是大力推广农桑12号、农桑14号、育71-1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品种和青松皓月、苏秀春丰、873874等强健多丝量蚕品种,加快桑树、家蚕品种更新步伐;二是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高产高效、低成本、轻简化种桑养蚕技术;三是继续普及应用优质纸板方格蔟及自动上蔟技术;四是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及时下派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园区和示范户送科技、送经验、送信息,提高科技到位率、
20、入户率,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提升种养水平,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四)突出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今后要把发展农民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要抓发展壮大。要按照遵从农民意愿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蚕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二要抓机制创新。要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明晰产权制度,用合同的方式规范服务内容、方式,用会员、社员制明确自主管理决策制度。要引导合作组织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21、,通过股份合作或利润返还等形式, 12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要抓规范运作。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对处在起步阶段尚不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建档立制,完善管理制度。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力求在发展中规范,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 (五)突出做强龙头,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市内现有茧丝绸企业的管理和改造,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引进和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提高茧丝绸产品科技含量;要出台激励政策,引导本地茧丝绸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丝绸企业集团的合作与嫁接,鼓励本地工商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创办一批茧丝绸
22、龙头企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走资源加工本地化的路子,达到既富民又XX县区的目的,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产业发展。 (六)突出综合开发,增强产业竞争力。今后,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大力推进桑菜、桑薯、桑蒜、桑菌间作,提高桑园产出率;二是引导农民进行桑园生态鸡养殖和蚕棚养鸡、种菇,提高桑园和蚕棚的利用率;三是积极开展桑枝袋料栽培香菇、 13黑木耳、桑黄试验示范,提高桑枝利用价值;四是加强蚕丝被开发,形成规模生产,提高废丝和次下茧的附加值;五是利用蚕沙作为沼气发酵原料,推进养蚕户沼气池建设,走生态循环利用的路子;六是积极研制开发桑叶茶、蚕沙药枕等产品,增加效益。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蚕桑历史文化,积极开发蚕桑生产体验旅游。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14 内容总结(1)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陇南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介绍 植桑养蚕是陇南的一项特色传统产业,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明确定位(2)2008年“5.12”大地震后,全市桑园核查面积5.78万亩,截止今年7月,发展到6.81万亩,四年半增加1.04万亩,年增幅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