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学知识第一篇建筑学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一、公共建筑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一)公共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成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的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
2、效地组织起来。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
3、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的目的。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1)空间的“主”与“次”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此外,分析空间的主次关系时,次要空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只有在次要空间也有妥善配置的前提下,主要空间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4、。(2)空间的“闹”与“静”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的“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的位置上。(3)空间 联系的“内”与“外”公共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2人流组织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因其性
5、质及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作。(1)人流组织方式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门图 l1-1所示)。2)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的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门图 ll 电所示人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际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它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了使用要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有效的问题。因此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
6、不能忽视,应根据具体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深人的分析和合理的组织。(2)人流疏散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人流组织中的又一问题,尤其对人流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人流疏散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门剧院、体育馆等X 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 门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人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因而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三)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公共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1公
7、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2)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1)分散式布局的组合:有许多公共建筑,因其使用性质或其他特殊要求,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建筑进行布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组合体系,如
8、某些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等。分散式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分散式布局又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形式。在大多数公共建筑群体组合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形式综合运用,以取得更加完整而丰富的群体效果。(2)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反映在群体组织中必然各具特色,只有抓住其功能特点及主要矛盾,才能既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又能使之具有鲜明的
9、个性。如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以两个圆弧状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大会议厅的组成建筑群,并置于一个长方形的台座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如图1-1-3 所示)。二、住宅建筑住宅的功能分析要从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分析人手。住宅的组成规律主要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由室组成户。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他四大部分。按空间使用功能来分,一套住宅可包括居室(起居室、卧室X 厨房、卫生间、门厅或过道、贮藏间、阳台等(如图1-1-4 所示)根据住宅基本平面类型可将住宅建筑分为独立式住宅、联立(并列)式住宅、联排式住宅、单元式住宅、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跃层式住宅等。
10、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分为四类:低层住宅13 层;多层住宅46 层;中高层住宅79 层;高层住宅1030 层。1低层住宅设计(1)基本特点1)能适应面积较大、标准较高的住宅,也能适应面积较小、标准较低的住宅。因而既可以有独立式、联立(并列)式和联排式,也可以有单元式等平面布置类型。2)平面布置紧凑,上下交通联系方便。3)一般组织有院落,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流通,扩大了生活空间,便于绿化,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4)对基地要求不高,建筑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住户可以自己动手建造。5)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以及其他市政设施投资较高。(2)平面组合形式及其特点1)独院式(独立式卜 建筑四面
11、临空,平面组合灵活,采光通风好,干扰少,院子组织和使用方便,但占地面积大,建筑墙体多,市政设施投资较高。2)双联式(联立式火 将两个独院式住宅拼联在一起。每户三面临空,平面组合较灵活,采光通风好,比独立式住宅节约一面山墙和一侧院子,能减少市政设施的投资。3)联排式:将独院式住宅拼联至3 户以上。一般拼联不宜过多,否则交通迂回,干扰较大,通风也有影响;拼联也不宜过少,否则对节约用地不利。2多层住宅设计(1)基本特点1)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规范规定住宅6 层以下不设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2)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
12、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3)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会使住户感到不便。因此,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下的住宅可不设电梯,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也应该设置电梯。(2)设计要点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主要居室应满足规定的日照标准;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 160m 时应设 4m 宽、4m 高的消防车通道,大于 80m 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套型恰当。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可组成单一户型和多户型的单元,单一户型的单元其户型比一般在组合体或居住小区内平衡;多户型的单元则增加了在单元内平衡户室比的
13、可能性。单元中户型选择要使户室比的平衡灵活方便,并便于单元内的组合。方便舒适。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并保证每户至少有二间居室布置在良好朝向。交通便捷。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内平面。经济合理。合理组织并减少户内交通面积,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管线布置尽量集中,采取各种措施节约土地。造型美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满足包括消防、抗震等其他技术规范的要求。2)单元划分与组合多层住宅常以一种或数种单元一标准段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单元划分可大可小,一般以数户围绕 1 个楼梯间来划分单元。将单元拼接成单
14、元组合体要注意满足建筑规模及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单元组合方式有: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等。3)交通组织以垂直交通的楼梯间为枢纽,必要时以水平的公共走廊来组织各户。楼梯和走廊组织交通以及进人各户的方式不同,可以形成各种平面类型的住宅。一般有三种交通组织方式: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人口,以廊来组织各户人口,以梯廊间层间隔层设廊,再由小梯通至另一层)组织各户人口。楼梯服务户数的多少对适用、舒适、经济都有一定影响,应合理确定。4)采光通风一般一户能有相对或相邻的两个朝向时有利于争取日照和组织通风,l 户只有 1 个朝向则通风较难组织,利用平面形状的变化或设天井可增加户外临空面,利于采光
15、通风。5)辅助设施位置要恰当。厨房、卫生间最好能直接采光、通风,可将厨房、卫生间布置于朝向和采光较差的部位。面积要紧凑。应根据户内各种生活活动合理确定各类空间的使用面积,并减少无法利用的面积怕过宽的走道等人设备管线要集中。套与套之间的厨房、卫生间相邻布置较为有利,管道共用,比较经济。(3)平面类型及其特点1)基本平面类型单元式(梯间式八 每个单元设置二个楼梯,每个单元可安排 24 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人分户门。一梯 2 户:每套有两个朝向,便于组织通风,套门干扰少,较宜组织户内交通,单元面宽较窄,拼接灵活,适用情况较广。一梯 3 户:楼梯使用率较高,每套都能有好朝向,但中间一套常是单朝向,通风
16、较难组织。一梯 4 户:楼梯使用率高,每套都有可能争取到好朝向,一般将少室户布置在中间,多室户布置在两侧。外廊式:长外廊:便于各户并列组合,一梯可服务多户,每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但户内交通穿套较多,公共外廊会对户内产生视线及噪声干扰,在寒冷地区不易保温防寒,对小面积套型比较合适。短外廊:以一梯 4 户居多,具有长外廊的某些优点而又较为安静,布置多室户的数量增多,提高了套型比的灵活性。内廊式:长内廊:内廊两侧布置各户,楼梯服务户数多,使用率大大提高,且节约用地。但各户均为单朝向,内廊较暗,套间干扰也大,套内不能组织穿堂风。短内廊:也称内廊单元式,它保留了长内廊的一些优点,较安静。跃层
17、式:进人各户后,再由户内小楼梯进人另一层。节省公共交通面积,增加户数又减少干扰,每户可争取部朝向,采光、通风较好。一鹏每户面积大、居室多时够直。点式(集中式八数户围绕一个楼梯布置,单元四面临空,每户皆可采光、通风,分户灵活,每户有可能获得两个朝向而有转角通风。外型处理也较为自由,可丰富建筑群的艺术效果。建筑占地少,便于在小块用地上插建。但节能、经济性比条式住宅差。2)平面布局的变化楼梯形式:除一般的双跑、单跑和三跑楼梯外,还有外突楼梯、内楼梯、单跑横向楼梯和直跑楼梯等。平面形式:包括平面形状的局部变化,单元拼接形成的平面体形变化等。3高层住宅设计(1)基本特点1)可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2
18、)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3)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4)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 倍。5)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平面类型1)单元组合式:单元内以电梯、楼梯为核心组合布置。常见形式有矩形、T 形、十字形、Y形等。2)长廊式:有内长廊、外长廊和内外廊式。内长廊式较少采用;外长廊式特点基本与同类多层住宅相似,为挡风雨一般外廊封闭;内外廊式兼有前两者的特点。3)塔式:与多层点式住宅特点类似。一般每层布置48 户。该形式目前采用较多。4)跃廊式:每隔2 层设有公共走廊,电梯利用率提高,节约交通面积,对每户面积较大、居室多的户型较为有利。(3
19、)垂直交通1)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以楼梯为辅进行组织。12 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应不少于 2 部。2)楼梯应布置在电梯附近,但楼梯又应有一定的独立性。单独作为疏散用楼梯可设在远离电梯的尽端。3)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尤其不应紧靠卧室。必须考虑对电梯井的隔声处理。(4)消防疏散1)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防火云梯高度多在3050m 之间,我国目前高层住宅的高度即是参考这一情况决定的。高层住宅与周围建筑的间距是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的。2)防火措施:提高耐火极限,将建筑物分为几个防火区,消除起火因素,安装火灾报警器。3)安全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布置: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2 部
20、以上的电梯用以解决居民的疏散。有关安全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布置以及安全疏散等应遵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5)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多层住宅相似。4严寒地区住宅设计1)基本特点在寒冷地区,住宅设计的主要矛盾是建筑的防寒问题。建筑防寒包括采暖与保温两个方面,要使室内具有合乎卫生标准的室温就必须采暖,但如何使建筑的热损耗的控制能取得经济、合理的效果并不单纯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学问题,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对防寒的功能也会起很大的作用。2)住宅设计中的保温从设计上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3)住宅的朝向与形式寒冷地区的住宅朝向应争取南向
21、,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东西向住宅可以采取短内廊式,或在东西向内楼梯的平面组合基础上将辅助房间全部集中在单元的内部,设置小天井,加大建筑进深等方式。5炎热地区的住宅设计(1)基本特点为使居民在夏季温度、相对湿度较大、没有空调的情况下能获得较适宜的感受,设计时要考虑尽量减少阳光辐射及厨房炉灶产生的热量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组织自然通风,获得较为开敞与通透的平面组合体形。(2)建筑朝向的选择炎热地区住宅朝向的选择十分重要,应综合考虑阳光照射和夏季主导风向,注意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物的直接照射,并能有夏季主导风人室。(3)住宅建筑处理方式1)遮阳隔热遮阳: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式遮
22、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从节约考虑,除标准较高的住宅设计可以考虑专用遮阳设施外,一般应尽量结合其他建筑构件和细部处理,如檐口、阳台、外廊、窗媚板、窗扇、通花、墙体凹凸以及绿化等作为遮阳设施。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2)自然通风。可以通过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建筑构件导风、建筑群组织通风等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取得较好的效果。3)平面组合。从综合角度来看,各种住宅类型各有利弊,平面组合应以减少室外热源对室内的影响和室内热
23、源本身的影响为原则。6坡地住宅设计(1)基本要求坡地住宅应结合地形布置,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等条件。(2)建筑与等高线的关系一栋住宅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建筑与等高线垂直,建筑与等高线斜交。在设计中要区别对待。(3)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由于单元内部或单元之间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错叠、跌落、掉层、错层等几种形式。(4)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等。三、工业建筑(一)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的功能组织1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特点从本质上讲,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建筑总平面设计没有原则的区
24、别,即要将人、建筑、环境相互矛盾、相互约束的关系在一个多维的状态下协调起来,其差别在于:(1)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民用建筑主要以人流为主组织建筑空间,工厂中人流与物流、人与机之间运行在同一空间之内,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为物流所提供的空间远远大于为人提供的空间。(2)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工业建筑中常有废水、废气、烟尘、噪音、射线及工业垃圾等特殊的环境影响问题。(3)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民用建筑以人为尺度单位,而工厂建(构)筑物的体量决定于生产净空的需求,常常与人的尺度相差悬殊,其形态又受工艺的制约,不同工艺的工业建筑,其形态往往有明显的不同。(4)多学科、多工种密切配合工业建筑
25、设计中的技术性要求很强。2总平面设计中的功能单元一座现代工厂,它可能是城市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一产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其内部又可能是由若干部门组成,诸如生产部门、后勤部门、动力部门等等,每一部门又是由若干生产性车间组合而成。总而言之,可以将一座现代工厂分成若干个层次,就任一层次而言,构成该层次专门化的功能单位称为功能单元。现代的工厂一般都包含众多的功能单元,应采用恰当的组织方法把它们按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形成功能健全、系统完整的有机体。工厂中的功能单元一般都有如下几方面的个体特征:(1)物料输人输出特征;(2)能源输人输出特征;(3)人员出人特征;(4)信息输人输出特征。组成专业化工厂
26、的功能单元时常分为:(1)生产单元:直接从事产品的加工装配。(2)辅助生产单元:设备维修、工具制作、水处理、废料处理等。(3)仓贮单元:物料暂时性的存放。(4)动力单元:主要用作能量转换,如锅炉房、变电间、煤气发生站、乙炔车间。空气压缩车间等。(5)管理单元:办公室、实验楼等。(6)生活单元:宿舍、食堂、浴室、活动室等。一个单元只能产生一个或部分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凡是由两种以上功能单元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都存在一定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工厂总平面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各个功能单元组织起来,形成全厂的功能结构,使工厂能正常运转起来,并实现安全、高效。3功能单元组织的依据功能单元的组织应在理性分析
27、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中的功能关系,全面考虑,综合解决,使各功能单元之间互相匹配。其原则为:(1)依据功能单元前后工艺流程要求生产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特定的生产加工程序,即生产工艺流程。此流程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构成生产作业的总链条,即全厂的物料输人输出的总的轨道,各个生产技术上的功能单元则是这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在总的链条的带动下连续生产。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连续性、联动性、效率和自动控制程度的提高,连续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数量,必须使整个流程达到流线短捷、环节最少、避免逆行、避免交叉的要求。由生产工艺确定的流程,虽然决定了各功能单元配置的连续性、顺序性,但在比较复杂的
28、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几条生产线路系统,而且辅助设施、动力设施单元还会形成与生产直接联系的副线,这就使功能单元配置不大可能完全顺着生产流线按部就班地布置。另外,流程组织也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门铁路进线、道路走向、高压电路进线。供水方向、城镇方位等)而产生一系列的矛盾,需采取不同的工艺布置方案加以解决,形成不同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全厂性的生产流程的组织与布置有三种基本类型:纵向生产线路布置沿厂区或车间纵轴方向布置;横向生产线路布置一一垂直于厂区或车间纵轴方向布置;环状生产线路布置。(2)依据物料与人员流动特点,合理确定道路断面与其他技术要求凡是工厂就必然有运输作业,从原料到产品,从燃料到废物清
29、除,从一个功能单元到另一个功能单元,都需要通过各种各样运输方式来传递、输送。一般道路运输系统中的技术要求(中型轻工业厂房):1)通道宽度主要出人运输道路 7m 左右;车间与车间有一定数量物流及人流运输的次要道路456m 左右;功能单元之间,人流物流较少的辅助道路,以及消防车道等345m 左右;连接建、构筑物出人口与主、次、辅助道路的车间行道34m 左右;人行道一般 10 叶5m 左右。2)最小转弯半径单车 9m;带拖车 12m;电瓶车 5m。3)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m4)道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距无出人口的车间 15m,距有出人口的车间 3m;有汽车引道 6m(单车道 X 距围墙
30、15m;距有出人门洞的围墙 6m,距围墙照明杆 2m;距乔木 lm,距灌木 05m。(3)依据功能单元相连最小损耗的原则动力单元设置及各种工程管线设置应靠近最大动力车间,即负荷中心地段,使各工程管线最为短捷。(4)依据功能单元的环境要求1)根据功能单元散发有害物的危害程度加以分区,集中管理,以降低发生危害的可能性;2)利用自然条件(风向、水流方向、地形),合理布置,以减少有害物对环境的影响;3)设置防护距离,减轻危害程度;4)采取其他防护设施,如绿化等。(5)依据功能单元发展的可能与需求。(二)工业建筑及总平面设计中的场地要求1适应物料加工流程,运距短捷,尽量一线多用;2与竖向设计、管线、绿化
31、、环境布置协调,符合有关技术标准;3满足生产、安全、卫生、防火等特殊要求,特别是有危险品的工厂,不能使危险品通过安全生产区;4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线路应尽量避免交叉;5力求缩减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土地。第一篇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一、地形条件1布局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如河谷地带。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2竖向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3小气候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
32、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4坡度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见表l21。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 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 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
33、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1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2崩塌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 1-2-1 所示)。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3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如图 122 所示
34、)。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目和建筑应尽量避开。也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水浸蚀或修筑保护坡脚的措施予以防治。4断层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如图 1-2-3 所示)。在选择建筑用地时,必须避免把场地选择在地区性大断层和大的新生断层地带。5岩溶岩溶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地下水侵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6 地震地震是一种具有很大危害性的自然现象。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标准称为震级。里氏震级共分10 个等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建筑物、
35、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共分12 度。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可分为3 类:(1)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稳定岩石、坚实均匀土、开阔平坦地形或平缓坡地等地段。(2)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软弱土层械饱和松沙、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松软的人工填土)和复杂地形问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地段。(3)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活动断层,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场地设计的防震措施如下:(1)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2)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3)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4)基地
36、内通道最好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便于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5)场地内的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6)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三、基础设施条件场地周围和场地内已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铁路、水路运输和供电、给水、排水管网线路的相对位置、标高、引线方向、接线地点等,对场地中的交通流线组织、出人口位置选择、动力设施和用水用电量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具有很大影响。因此,与现有设施的关系应处理得当,做到敷设简便、线路短捷、使用方便、投资低。场地设计之初,首先应了解的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包括:(一)交通状况1城市道路包括城市
37、道路的性质,即是交通性道路还是生活性道路;是城市主干道还是城市次干道;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另外,还有道路转折点、变坡点、交叉口的标高与坐标。2铁路编组站的位置、标高,专用线接线位置的坐标、标高和引线方式。3水路码头的位置及其标高,海、河、湖水的枯水期、丰水期水位等。4交通车流量与人流量的情况以及城市交通组织的要求。(二)给水场地内的供水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城市供水系统管网供给,需了解城市供水管网布置情况,与场地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保证供水的压力等;另一种是自备水源,需了解是水井、泉水、河流取水还是湖泊、港湾取水,了解水量大小、水质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细菌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所
38、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的卫生条件,还要考虑枯水季节水量的供应问题,以及排水季节防洪和净化问题。(三)排水场地内的排水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排人河湖,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污水,要了解并处理好排放口的坐标和标高,避免河湖水倒灌;第二种是排人沟渠,应注意排出口的坐标和标高;第三种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即排人城市排水管网,新解其管径、坐标、标高和坡度,并核对允许排人量的要求。同时,污水排放的标准须经规划、环保部门批准。另外,对于场地的防洪问题,需了解城市的防洪设防标准、洪水多发日期以及持续时间;还应了解所在地区的防洪工程规划与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等。必要时也需了解当地的暴雨计算公式。(四)供电、电信与有
39、线电视广播需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一般用电大户可能要增设变压器或自备电源。需了解场地附近的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线路状况以及容量情况,充分利用城市公用系统设施。(五)供热与供气要了解城市或区域热源、气源位置,以及场地周围供热、供气管网的状况。四、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一)用地范围及界限一般在项目建设之初,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城市道路中心线、城市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控制线 问图 l24 所示)。(二)与城市道路和交通的关系1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
40、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通道的宽度及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划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2建筑与道路红线(1)不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建筑物的台阶、平台;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人道路红线。(2)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 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25m 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lm,并不大于3m;35m 以上允许突出阳。、凸形
41、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 lm;5m 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桃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 3m。在无人行道的道路红线内,上空 2 5m 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 0 4m;5m 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lm。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不得向道路红线内上空排泄雨水。(3)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3场地出人口(1)基地通道出日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车站、车场等X 其通道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于道交叉口的距离
42、,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人口)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通道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2)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物、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同时满足: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的长度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 1/6;基地至少有 2 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通道出口;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于道的交叉口
43、;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前应有供人流、车流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4停车场车位数量除按建筑规模对停车场车位数量与面积进行估算外,应满足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场地位置提出的特别要求。(三)规划控制指标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应满足城市规划规定的一系列控制指标及相应要求,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与周围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这些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层数 X 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等。(四)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噪声防治、消防和城市景观等要求五、场地总平面设计(一)功能分区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生活,创造良好
44、的环境条件,有必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运输联系、防火和卫生等要求,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起伏和场地的平面形状,合理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山区要因地制宜,灵活分区。一般功能分区是以通道作为边界的,因此,基地内通道的组织对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至关重要。另外,河渠、绿化带等也往往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二)建筑布局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
45、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三)竖向设计场地竖向设计就是将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进行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面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一般来说,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等的竖向位置。二设计地面的形式改造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地面称为设计地形或设计地面。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1)平坡式平坡式是将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没有剧烈的变化。(2)台阶式台阶式是由两个
46、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的,在连接处一般设置挡土墙或护坡等构筑物。(3)混合式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如根据使用要求和地表特点,把建设用地分为几个大的区域,每个大的区域用平坡式改造地形,而坡面相接处用台阶连接。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量多少等。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应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 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 3,也可采用台阶式。2设计标高确定(1)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在山区要特别注意防洪、排洪问题。
47、在江河附近,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 以上,而设计洪水位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使用年限确定。2)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段不宜挖方;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可考虑适当挖方,以获得较高地耐力,减少基础埋深。3)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应当考虑场地内外道路、铁路连接的可能性,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运输联系的可能性。4)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地方,应使设计标高尽量接近自然地形标高;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填大挖。(2)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1)室内、外高差。当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一般室内地坪比室,外地
48、面高出 045060m,允许在 0309m 的范围内变动。2)建筑物与道路。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0.53之间,允许在 0 56之间变动;当建筑物设进车道时,坡度为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为8。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 025030m 以上;同时,道路原则上不设平坡部分,其最小纵度为 03,以利于建筑物之间的雨水排至道路,然后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水槽排入雨水口(如图1-2-5 所示)。3场地排水(1)场地排水场地排水一般有两种形式:l)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
49、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2)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如汇水面积不大,可采有图 1-2-6 所示三种断面尺寸。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2)场地排水坡度为了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 8%。第三章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一、概述(一)基本建设程序简述1基本概念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人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是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建设程序不可违反,必须共同遵守。2基本特点建设程序是由基本建设的基本特点所
50、决定的。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建设周期很长,物质消耗很大。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短则2、3 年,长则 10 年,建设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在建成投产之前只投入不产出,这就要在投资建设之前,必须充分进行建设前期工作,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搞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之后,再慎重决策。(2)涉及面很广,协作配合、同步建设、综合平衡等问题很复杂,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统一建设进度,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做到综合平衡。(3)建设地点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因此,建设之前必须准确掌握基地的地质。水文。气象、社会条件等资料,并需要选择几个方案进行论证和比较。(4)建设过程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