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研究.pdf(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8 2 9 5 0 5分类号密级U D C彳屈大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研究沧文作者:徐美平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张仕廉副教授兼职导师姓名、职称、工作单位:瞿兴海高级工程师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l m I;学位级别:工程硕士埘 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论文提交l _ 1 j 田:2 0 0 4 年1 1 月1 曰答辩日期:2 0 0 4 年11 月2 7 日答辩委员会丰席:雷懋成教授论文评阅人:刘艳副教授叶晓娃副教授2 0 0 4 年11 月2 7 日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2 1 世纪,我国继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房地产业作
2、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必将促进和引导房地产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也必将促进和引导生态住宅与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生态住宅小区是实现生态住宅和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最好形式。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不仅有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而且有利城市的生态化发展。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也必将会得到各级政府、房地产业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愈来愈密切的关注。可以确信,我国的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必将会在新的世纪里取得更加蓬勃地发展。论文就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问题,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和研究:首先,从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和一般住宅小区的区别,详细介绍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要点;其次,分析
3、了当前我国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说明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是利己、利他人、利社会的一件事情:指出了当前我国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支持要素和存在难点;最后,在城市生态规划框架下,从寿命周期管理和生态风险分配机制的角度阐述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模式,为我国的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供参考。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提出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应该在城市生态规划框架下实施;二是提出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模式。关键词:生态住宅小区,房地产,寿命周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 B S T R A C TI
4、nt h e21“c e n m r T,O U$c o u n t r yw i l lc o n t i n u et or e g a r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so n eo ft h eb a s i cs t r a t e g i e so ft h e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s i s to nt h ep o l i c yt h a tt h er e a le s t a t ei n d u s t r yi st h ep i l l a ri n
5、 d u s t r yo f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I tw i l lp r o m o t ea n dl e a dt h er e a le s t a t ei n d u s t r yt od e v e l o pi n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o m b i n ee c o l o 垂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6、e l o p m e n t E c o l e。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i st h eb e s tw a yt or e a l i z e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r e a le s t a t ei n d u s t r y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7、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c a nn o to n l y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a n dl i v i n g,b u ta l s oi sp r o p i t i o u st ot h eu r b a ne c o l o g y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a ta l ll e v e l s,t h er e a le s t a t ei n d u s t r ya n dt h ep e o p l ew
8、 i l lp a yc l o s e ra n dc l o s e r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 W ec a n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i no l l rc o u n t r yw i l ld e v e l o pv i g o r
9、o u s l yi nt h en e wc e n t u r y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d i s s e r t a t e da n d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p r o b l e m s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F i r s L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c o n c e p t
10、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a n dt h eg e n e r a ld w e l l i n g,a n di n t r o d u c e dt h ek e yp o i
11、n t s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百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i nd e t a i l;S e c o n d,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a n de x p a t i a t e do nt
12、h em o t i v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i t;a n di t s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sa n ds o c i e t ye f f e c t A f t e rt h ea n a l y s i sa b o v e,w ec a l lf i n dt h a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i sn o to n l yf a v o u r a b l et oo n
13、e s e l f,b u ta l s ot ot h eo t h e r sa n dt h es o c i e t y;t h ea r t i c l eh a sa l s op o i n t e do u tt h es u p p o r t i n gf a c t o r sa n dt h ee x i s t i n gd i f f i c u l t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c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i nC h i n a;F i n a l l
14、y,U n d e rt h ee c o l o g i c a lp l a n n i n gf r a m ei nt h ec i t y t l l i sa r t i c l eh a sd i s s e r t a t e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o ft h eu r b a ne c o l c l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f r o ma s p e c t so ft h el i f ec y c l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t h ee
15、 c o l o g i c a r i s ka s s i g n i n gs y s t e m,w h i c hh a so f f e r e dr e f e r e n c e s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u r b a n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i nC h i n a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ea r t i c l el i e si n:1)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16、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s h o u l di m p l e m e n tu n d e r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u r b a ne c o l o g yp l a n n i n g;2、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o f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i n gd i s t r i c t I I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K e y w o r d s:E c o l o g i c a lD w e l l
17、 i n gD i s t r i c t,R e a lE s t a t e,L i f ec y c l e,U r b a nE c o l o g yP l a n n i n g,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I l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1 绪论人居环境是一类由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系,为人类技术和社会行为所驾驭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从安居为目的向更高需
18、求层次提升。住宅和住区的生态环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住者、购房者所关注。人们的住房需求正从物理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向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向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从面向形象的住区美化向面向功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演变。过去的住宅、住区和房地产开发的方式与结果往往具有以获取阶段性利益为趋导、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给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可持续性特征。于是,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运而生。1 1 论文研究的背景1 1 1 时代背景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
19、务”的目标。1 9 9 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2 1 世纪议程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以重点论述,对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1 9 9 4 年,我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 l 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专门列章,提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翻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陈述6 个方案领域(城市化与人类住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人类住区功能;改善人类住区环境: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
20、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和提高住区能源利用效率)【l j。1 9 9 6 年,联合国第2 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过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及2 9 项目标,如“鼓励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增加生产性投资、就业机会、基本公共设施,促进住宅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形式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居的生【1 1 中国国务院中国2 l 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 9 9 4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态足迹,为所有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满足基本需求”;“对于人居项目和政策要注意优先减少由
21、于不适当的给水、卫生设备、排水以及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废物管理和处理造成的城市污染”,“鼓励提高住区内用能的效率、降低能耗、尽量使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 0 0 1 年,人居特别联大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人居议程”的实施情况,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人类住区的必由之路,人类住区的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人类住区的建设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1-1 2 现实背景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全球一技独秀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在一些地区出现的日趋严重的城乡人居环境问题:如人口积聚,车辆猛增,道路不足,建筑林立:土地匮乏,耕地被占与退化;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视觉压抑,噪声
22、扰民,空气浑浊;热岛、温室效应明显;水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物资浪费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在全国、全世界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当前如火如荼的住宅建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住宅建设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造成沉重的环境负面影响为代价的1 2】。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原料的5 0 以上是用于建造各类建筑及辅助设施,建筑业对环境的污染占3 4 I3 1。长期咀来,由于我国在开发建设中对资源的过度占用和环境的破坏污染,使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急剧恶化【4 J 睁】。住宅建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还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水资源、木材及其他资源。我国目前能源的消耗量居世界第二
23、位,住宅业能耗巨大,能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外墙耗能是他们的4 5 倍,屋顶耗能是2 5 5 5 倍,外窗耗能是1 5 2 2 倍,门窗空气渗透量是3 6 倍,总能耗是3 4 倍,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却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 2【6】,土地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 4,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 4,中国以世界可用淡水和耕地资源拥有量的7 养活了2 1 的世界人口。因此,中国的住宅建设不能走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面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探索一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促进入居环境建设向生态化转型。探讨生态建
24、筑和生态住区问题就是一种尝试。”1u n i t 酣N a t i o n sC o n f e r e n c eO i lH u m a aS e t t l e m e n t s(H a b i t a tI I)T h eh a b i t a ta g e n d a-g o a l sa n dp r i n c i p l e s c o m m i t m a n t sa n dg l o b a lp l a no f a c t l o n 1 s t a a b u l,T u r k c y:U n i t。dN a t i o n sC o n f e r e n
25、 c e0 1 3H u m a nS e t t I c m e m t s,1 9 9 6H a r v yRC T t L eC o t t s t r u c t i o aI n d u s t r yo f G r e a rB r i t a i n G r e a tB r i t a i n:R e e dE d u c a t i o na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tP u b l i s h i n gL t d,1 9 9 7t 33 易金萍等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住宅科技,2 0 0 1 8川P-I C H A R DCH I L L P
26、A U L AB O W E N S u s t a i n a b l ec o r t s h n l c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sa n daf i a m c-w o r kf o ra t t a i n m e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n a g e m c m ta n dE c o n o m i c s 1 9 9 7(1 5)”1 矸攘先2 1 世纪建筑和住宅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0 03嘲顾志明等论住宅产业的可持续拄展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 0 0 162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
27、文1 绪论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在技术层面上己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都有一套详尽的技术标准,如建设部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和国家康居示范:程建设技术要点,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发布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上海市的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旁氲细则(试行)等。但是,生态住宅小区在我国并没有得到众多开发商积极地实施和推广,究其原因,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建设和推广生态住宅小区的突破口,众多开发商并没有获得开发生态住宅小区的动力。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28、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每年成千上万个住宅小区的崛起都和房地产业息息相关。如果能够通过房地产业推动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势必促进和加快生态住宅小区在我国的发展。生态住宅小区的大量出现,势必为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1 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1 2 1 国外研究状况生态住宅区尽管是1 9 世纪8 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但其理念却源远流长。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还是古代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都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雏形。生态住宅区思想萌芽最早产生于我国占代形成和发展的风水学澄,其蕴涵着丰富、朴素的生态学内容,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的发展依据。西方生态住宅区的思
29、想萌芽于1 9 世纪末。1 8 9 8 年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E d w a r dH o w a r d)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现代城市思想的直接起源,他站在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绿化、城市经济、人口密度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英格兰莱奇沃思(L e t c h w o r t h)是由霍华德设计并于1 9 0 3 年建成的田园城市。历经一个世纪后,该镇仍然是最宜人的人居环境之一:莱奇沃思得到国家的资助远低于一般的英格兰城镇;公共健康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等仅次于英格兰的另个小镇韦林(W e l w y n)。而韦林则是由霍华德设计的另一个英格兰田园城市”
30、】。2 0 世纪以来出现的城市生态学高潮,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生态城市研究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工业化社会背景下得到了重新认识和反思。1 9 3 3 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 l A M)签署的“雅典宪章”,就把城市规划的目的定义为“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的协调发展”。2 0 世纪4 0年代,塞特(S e a)把3 0 年代C I A M 会议的文件总结成C a nO u rC i t y S u r v i v e 一书,R e g i s t g=r R E c o-c i t y B e r k e l e y B u i l d i n g C i d e
31、 s f o r a H e a l t h i e r F u t u r e C A:N o r t h A t l a n t i c B o o k s,1 9 8 73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 绪论已经警示了环境破坏的后果【l】。2 0 世纪3 0 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高勒B 提出的“少费而多用”,即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和最合理地设计和利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符合生态学的循环利用原则。芒福德(L e w i sM u m f o r d)也是最早认识到城市发展带来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觉醒者之一,他敲响了反对小汽车和城市无序蔓延的警钟 2】。1 9 6 2 年生态学
32、家卡尔逊(R C a r s o n)发表了科普著作T h eS i l e n ts p r 以g,此后以T h eL i m i t st OG r o w t h 和AB l u e p r i n tS u r v i v a l为代表的许多力作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对已有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疑问 3】a2 0 世纪6 0 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 a o l aS o l e r i)把生态学(E c o l o g y)和建筑学(A r c h i t e c t u r e)两词合并为A r o l o g y,即为生态建筑学,开创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于1 9 7
33、0 年在凤凰城(菲尼克斯)北的阿科桑底(A r c o s a n t i)进行“生态建筑学”的实地探索1 4 I。1 9 6 9 年美国的L 麦克哈格(L a n LM c h a r g)所著的D e s i g nw i t hN a t u r e 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理论上的奠基和学科的诞生。另外,A n o t h e r B e g i n n i n g 一书和肯尼斯旋乃德(K e n n e t hS c h n e r d e r)的A u t o k i n dV SM a n k i n d、T h eC o m m u n i r yS p a c eF r a m
34、 e 等对生态住宅区基本概念贡献了关键性思想【扪。1 9 7 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为生态住宅区(城市)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1 6 。1 9 7 4 年,舒巴赫(E FS c h u m a c h e r)发表了S m a l li sB e a u i f,一书,反对使用高能耗的技术,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适宜技术睛。1 9 7 6 年,A 施乃德在西德成立了建筑生物与生态学会(I n s t i t u t e f o r B u i
35、 l d i n g B i l o g y a n d E c o l o g y),强调使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取暖,倡导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效益的建筑艺术。1 9 7 7 年,在秘鲁利马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把城市规划的目的定为创造一个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强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1 9 7 5 年,理查德雷吉斯特(R i c h a r dR e:百s t a r)发起成立了城市生态组织【7】,是一个以“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平衡”为宗旨的非赢利性组织,该组织在伯克利参与了】昊良铺芒祸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1 9 9 61”R e g i s t
36、 e r R T h e E e o e i t y M o v e r n e l a t D H i s t o r y,M o v e m e n t o f O p p o r t t m i t y,e d i t e d b yR _ R e g i s t e ra n d B P e e k s V i l l a g eW i s d o r r d F u t u r eC i t i e s:T h eT h i r dI n t e r r t a t i o n a lE c o c i t ya n dE c o v i I l a g eC o n f e r e
37、 n c e,1 9 9 61 3 1 陈易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 0 0 3【4 lS i t t F A E c o l o g i c a l D e s i g n H a n d b o o k S u s t a i n a b l e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 P l a n n h a g N c wY o r k:M c G m wH i
38、l l 1 9 9 9【5】R I c h a r dR e g i s t e r E e o e i t i e s I NC O N T E X T(8q u a r t e r l yo f h u m a n eg t l S t a i n a b l ec u l t u r e)撑8,W i n t e r1 9 8 41 6 1 何强,井文涌壬翊事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1 9 9 4 7 1 R o s e l a n d M D i r a n n s i o n so f t h e F u t u r e:A n E e o c i t y O v e r v
39、 i e w E c o-c i t y D i m e n s i o n s,E c i i t e db y R o s e l a n d M N e wS o c i e t yP u b l i s h e r s,1 9 9 74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系列的生态建筑活动,并产生了国际性影响。生态住宅区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重要思想的兴起而迅猛发展的。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J 拉乌洛克(J a m e sL o v e l o c k)发表了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点(G a i a:A N e w L o o k o f E 白砌),书中将地球及其
40、生命系统描述成古希腊的大地女神盖娅,把地球和各种生命系统都视为具备生命特征的实体,人类只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自然的统治者,人类和所有生命都处于和谐之中;要利用清洁能源,使用绿色建材、绿化、自然通风和采光,防止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沿袭建筑文脉等,它对生态建筑思潮有很大的促进。1 9 8 4 年,雷吉斯出版了E c o c i B e r k e l e y-B u i l d i n g C i t i e s 加,a H e a l t h y F u t u r e 一书,论述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和原则。1 9 9 0 年,他领导的城市生态组织于1 9 9 0 年在伯克利组织了第
41、一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7 0 0 多名专家讨论了城市问题,提出了基本生态原则和重构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运动的“真正里程碑”;之后又召开了第二届(1 9 9 2 年,澳大利亚A d e l a i d e)、第三届(1 9 9 6年,塞内加尔Y o i f)、第四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2 0 0 0 年,巴西库里蒂巴)。扩大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1】。1 9 9 1 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B r e n d ea n dR o b e r t)合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问世,更鲜明地提出了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六
42、大原则: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基础环境、整体的设计观。1 9 9 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写进了会议所有文件,也取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的共识,一场生态革命随之而来 2】。如1 9 9 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生态建筑会议:1 9 9 3 年美国出版的(n-I 持续发展设计原则一书,列出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细则”:1 9 9 4 年西姆范德莱思(S i mV a nd e rR i m)所在的美国加州著名的伊莎莱研究所,在B i gS u r 市召开了全美生态学设计学术会议,通过创立“国际生态
43、协会”议案,发表召开“生态革命”的“T H EB I GS U R”宣言。1 9 9 5 年他又和s 考沃(S t u a r t C o w a n)合写了生态设计(E c o l o g i c a l D e s i g n)一书,提出了四点设计原则和方法:即设计成果来自环境、生态开支应为评价标准、公众参与设计及为自然增辉。同年丹尼斯K(K l a n sD e n i e l s)发表专著生态建筑艺术(T h eT e c h n o l o g yo f E c o l o g i c a l B u i M i n g),对生态建筑的基本原理及各项技术都讲得具体清晰,并举例说明。1
44、 9 9 5 年1 0 月在苏格兰的苏德霍恩(F i n d H o m)举行的人居大会等。1 9 9 6“1 沈清基,沈贻(E c o c i t y B e r k e l e y-B u i l d i n g o“盯如,口H e a l t h y F u t u r e 一书评介城市规划把刊,2 0 0 2 3 1 1R e g i s t e rR T h eE c o c i t yM o v e m e n t D e e pH i s t o r y,M o v e m e n to f O p p o r t u n i t y,e d i t e db yI t R e
45、g l s t e fa n dBP e e k s V i l l a g e W i s d o m F u t u r e C i t i e s:T h e T h i r d I m e m a t i o n a l E e o c i t-a n d E c o v i l l a g e C o n f e r e n c e,1 9 9 65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年3 月来自欧洲1 1 个国家的3 0 位建筑师,共同签署了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应用太阳能的欧洲宪章(E u r o p e a nC h a r t e rS o l a rE n e r g yi nA r
46、c h i t e c t u r ea H dU r b a”P l a n n i n g),指明了建筑师在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1 9 9 9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 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通过了北京宪章,全面阐述了与“2 1 世纪建筑”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原则和关键问题,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新的观念对待2 l 世纪建筑学的发展,这将带来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标志着2 1 世纪人类将由“黑色文明”过度到“绿色文明”。在生态住宅建设方面,一些国家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德国建筑师托马斯喃 尔左格从1 9 7 7 年设计的雷森斯
47、堡住宅,一直到1 9 8 6 1 9 8 9 年设计并完工的上巴伐利亚,、H 普拉赫的双户住宅,托马斯赫尔左格充分利用太阳能,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在建筑体型的选择,外围护结构的材料、构造等诸多方面探索了节能技术在住宅设计及建设中的应用。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樱井美政1 9 9 1 年在新西兰建成的“零能耗”生态实验住宅:荷兰1 9 8 9年开始设计、1 9 9 2 年底竣工的荷兰生态住宅示范工程;获1 9 9 3 年度世界人居奖的丹麦的斯科特帕肯住宅小区;等等。各个国家都在不同方面对生态住宅做了积极的尝试。瑞典从2 0 世纪8 0 年代就推出了“生态循环城”的建设举拮,予1 9 8 4 年在T
48、u g g e l i t e 建成了第一个生态村,利用太阳能和生物作为能源,废物循环利用,粪便储存发酵做肥料。经过1 0 1 5 年的时间,基本构造了较为理想的持续发展模式。目前瑞典全国林木砍伐量仅是年增长量的6 5,木材蓄积量按森林正常生长量预测,在未来5 0 年内将是持续上升趋势。目前瑞典的森林年吸收C 0 2 约4 0 0 0万吨,而每年因矿物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C 0 2 仅有1 5 0 0 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气碳循环出现负增长的国家。1 2 2 国内研究状况我国的人屠研究历史很短,改革开放后,国家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人居也由研究转为实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
49、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与人居环境、城市发展与更新、地区建筑环境和自然景观等有关的科研项目,并组织召开了两届青年学者人属环境科学研讨会。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中国也做出了努力。1 9 9 1 年联合国人居中心与我国建设部联合成立了人居中心信息办公室;1 9 9 2 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签署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 2 1 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又提出了中国2 l 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 9 9 1 2 0 0 0)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和方针政策,并将其纳入“九五”计划和2 0 1 0 年远景目标。m 张凯等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50、0 46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 绪论1 9 9 3 年中国正式启动了“2 0 0 0 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颁布了中国城市小康住宅通用体系(W H O S)设计通则,提出了“以人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智能化设备、工业化技术、成套成品配置、现代化管理、个性化”等未_ 柬住宅设计与建设的七项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国5 6 个城市6 5 个住宅小区开展了“小康住宅建设”的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市的新里弄建筑与北京的菊儿胡同一起,成为“新建筑地区主义”的典型例证,并获联合国人居奖。同年周干峙、林志群等教授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报告会上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建议。继“住宅小区试点”和“小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