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6680767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pdf(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姓名:江国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指导教师:黄玉美20070301摘要论文题目:卧式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精度检测学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生:江国焱指导老师:黄玉美教授摘要签名:殖!叠盏签名:垄2:乏车铣复合机床是近年来机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该类机床能将车削功能、铣削功能、磨削功能和在线检测集于一体。复合机床由于联动的轴数较多,而且要求的数控软件功能较全,传统的数控系统难以满足其控制要求,因此存在着控制困难的缺点。本文分析了传统数控机床和复合机床的不同点,研究了开发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系统的相关理论基础。本文介

2、绍了开放式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基于P C 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用于复合机床数控系统开发上的可能性及必要性。U G C A M 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实现了通用化数控编程。利用工控机、T u r b o P M A C 运动控制器、双端口R A M、交流伺服驱动器、电主轴交流变频控制器等组成H C 一8 0 数控系统的硬件系统,并详细论述了各组成部分功能及特点。数控系统软件是在W m d o w sN T 操作系统下,利用V i s u a lC+作为工具开发完成的。整个系统大体可以分为数控处理软件和用户界面软件两部分。数控处理软件主要是实现如何利用现成的N C 代码或刀位文件在机床上实现加工;

3、用户界面软件主要是人机对话功能的实现。两部分软件都采用了模块化的思想来构建的。本文从分析影响机床精度的误差源入手,研究了机床精度检测和提高机床精度的方法。利用j N I S H A w 激光干涉仪对H C 8 0 机床x 轴进行了直线位置精度的检测和误差补偿、角度误差检测和直线度误差检测。关键字:车铣复合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T u r b o-P M A C;直线位置精度;误差补偿A b s t r a c tT i t l e:S T U D YO NT H EC N CS Y S T E MF O RT H ET U R N I N GA N DM I L L l N GC O M P

4、O S I T EM A C H I N ET O O LA N DA C C U R A C YI N S P E C T I O NM a j o r:M e c h a n i c a l-E l e c t r o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N a m e:G u o y a nJ I A N GS u p e r v i s o r:P r O f Y u m e iH U A N GA b s t r a c ts i g n a 2 u 怕:自址I)!必 三叁逝s i g n a t u r e:T h et u r n i n g-m i l

5、l i n gc o m p o s i t em a c h i n et o o li st h en e c e s s a r yt r e n d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a c h i n et o o li nt h e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i sn e wt y p eo f m a c h i n e si n t e g r a t e st u r n i n g,m i l l i n g,g r i n d i n ga n di n-p r e c e s s i n gi n s p e c

6、 t i o n B e c a u s et h ec o m p o s i t em a c h i n e st o o lh a v em u l t i-l i n k e da x e sa n dr e q u i r e sm o r ef u n c t i o no ft h eN Cs o R w a r e,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N Cs y s t e mc a n ts a t i s f yc o n t r o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 T h e r e f o r e,t h e r ea r es

7、 t i l ls o m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i nd e v e l o p i n g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c h i n et o o la n dt h ec o m p o s i t em a c h i n ea r ea n a l y z e da n dt h er e l e v a n tb a s i ct h e o r y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8、to f t h eC N Cs y s t e mi nt h em a c h i n ei ss t u d i e d T h et h e s i s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o p e nC N Cs y s t e m,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a n dn e c e s s i t yo fu s i n go p e nC N Cs y s t e mt od e v e l o pt h ei n t e

9、 g r a t i n gm a c h i n e sC N Cs y s t e m I ti se a s i l y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eg e n e r a l i z e dN Cp r o g r a mf o ri n t e g r a t i n gw i t ht h ei n t e r f a c ep r o g r a mo f U G C A M T h eh a r d w a r eo f H C 一8 0C N Cs y s t e mi sc o n s t r u c t e do f I P C,T m b o-P

10、 M A C,D P R A M,A Cs e r v o“:t I l a I o qs p i n d l em o t o rc o n t r o l l e re r e t h ef u n c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e a c hc o m p o n e n ti sd i s c u s s e di nd e t a i l T h es o f t w a r eo ft h eC N Cs y s t e mi nt h ec o m p o s i t em a c h i n ei sd e

11、 v e l o p e dw i t hV i s u a lC+u n d e rt h eo p e r a t i o ns y s t e mo fW i n d o w sN T,w h i c h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a r t s:t h eN Cp r o c e s s i n gs o f l a v a r ea n dt h eu s e r-i n t e r f a c es o f t w a r e T h eN Cp r o c e s s i n gs o f t w a r ed e a l sh o wt oa p

12、 p l yt h ee x i s t i n gN Cc o d e so rC L S F(C u t t e rL o c a t i o nS o u r c eF i l e)t ot h ec o m p o s i t em a c h i n e T h eu s e r-i n t e l f a c es o f t w a r ec o n c e r n sh o wt or e a l i z et h ef u n c t i o no f m a n-m a c h i n ec o n v e r s a t i o n A I lt h es o f t w

13、 a r ei sd e s i g n e di nt h ew a yo f 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A e c o r d i n g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e r r o rS O u r c ea f f e c t i n go nt h em a c h i n et o o l sa c c u r a c y,am e t h o df o ri n s p e c t i o no fm a c h i n et o o la n di m p r o v i n ga c c u r a c yi ss

14、t u d i e d U s i n gR E N I S H A Wl a s e ri n t e r f e r o m e t e r,t h ep r e c i s i o no fl i n e a rp o s i t i o no fH C 一8 0Xm a c h i n ei sm e a s u r e da n d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e r r o rc o m p e n s a t i o ni sc o n d u c t e d,a n dt h ea n g u l a rf a u l ta n ds t r a

15、i g h t n e s sa c c u r a c yn I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r ed e t e c t e d K e y w o r d:T u m i n g-m i l l i n gc o m p o s i t em a c h i n et o o l:O p e nC N CS y s t e m:T u r b o P m a c:T h ep r e c i s i o n o f l i n e a r p o s i t i o mE r r o r c o m p e n s a t i o nI V独创性声明秉承祖国优良道德传统和学校的严谨学风郑重

16、申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特另4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文所论述的工作和成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已致谢。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i 羔!叠盎?一游湖目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型盘在导师的指导下创作完成毕业论文。本人已通过论文的答辩,并已经在西安理工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本人作为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同意授权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学校可以采用

17、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上交的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浏览。本人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办理。(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论文作者签名:i 兰!叠盔导师签名差鸯差一2。嗨鲷日第1 章绪论1绪论1 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的消费心理逐渐趋向于品种多样化,数量小量化,且要求产品更新周期快。同时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

18、改型频繁,在一般机械加工中,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约占7 0 8 0 1 1 1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要求机床不仅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而且加工过程实现自动化。在交通机械、工业机械、工程机械等大量生产的工业部门中,大多采用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线。但这种设备的第一次投入费用比较大,提高了制造成本;生产准备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更新周期。这与改型频繁、精度要求高、零件形状复杂的产品,以及与国防工业的要求不相适应。数控机床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用数控装置控制的,应用于精度高、零件形状复杂的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高效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的出现有其深厚历史背景。它是在

19、机械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9 4 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 N L C”,为产品制造由刚性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从2 0 世纪4 0 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各种飞行器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零件形状复杂,材料多为难加工合金,为了提高强度、减轻质量,通常将整体材料铣成蜂窝式结构,这用传统的机床和工艺方法加工不能保证精度,也很难提高生产率。1 9 4 8 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机叶片轮廓检查用样板的机床时,提出了数控机床的初始设想。后来受美国空军委托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在1 9 5 2 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三

20、坐标数控铣床,其控制装置由2 0 0 0 多个电子管组成,伺服机构采用一台小伺服电机改变液压马达斜盘角度以控制液动机速度,插补器采用脉冲乘法器。这台数控机床的诞生,标志着数控技术的开创和机械制造的数值控制时代的开始1 2 1 01 2 复合机床和机床数控系统研究现状1 2 1 复合机床的发展自1 9 8 2 年W F L 公司研发了第一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以来,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地航空、石油纺织等高难度领域中的许多高精度产品制造中。从加工技术发展看,世界各国近年来相继开发各种类型的复合机床,己成为机床产品发展趋势之一1 3 1 复合机床就是在一台机床上,可以自动完成加工原理或方式不

21、同的多种工序内容。由于复合机床具有工序集中了,零件加工周期短,定位误差小等优点,在一台机床上能完成大部分或全部的加工工序,既能减少工件的装卸和搬运时间,又能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所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复合机床。N C 车床是目I;i 使用较广的机床,主要用于轴类和盘类回转体零件的加工,能自动完成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住论文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回转曲面、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N C 铣床主要用于各类平面、曲面和壳体类零件的加工,如各类模具、样板、叶片、凸轮、连杆和箱体等。N C 磨床主要用于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对工件进行精加工。可以说,三者无论是在加工原理还是在主要加工范围都大不相同,如能将车、铣、磨功

22、能有效地结合在一台机床上,无疑将大大提高机床的加工范围和工作效率,提高加工精度等。对于一些原本需要先后在机床和铣床上加工的零件如图1 1 所示,将在一台机床上完成所有的加工。图1-1 适合车铣复合加工的零件F i g 1 1 P a r t s f i t f o r t u r n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n g w i t h m i l l i n g2 0 0 5 年芝加哥国际制造展展出了几种先进的复合加工机床,代表了当今世界复合机床的发展水平1 4 1。有以车削为基础的复合加工机床,这类机床在卧式车削中心和立式车削中心的基础上集成了铣削、钻削和攻丝、镗削、磨削

23、以及滚齿和插齿等工艺方法,成为卧式或立式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具有代表性的有奥地利M 6 5 和M 6 0 C、日本M A Z A K 公司的2 5 0 M S Y、德国I N D E X 公司的T R A U B T N X 6 5。有以铣削为基础的复合加工机床,这类机床在卧式加工中心和立式加工中心的基础上集成了车削、钻削和攻丝、镗削、磨削以及滚齿和插齿等工艺方法成为卧式和立式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其具有代表性的机床有:日本的M A Z A K 公司的蹦T E G R E x e-8 0 0 0 v 5。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复合加工机床,如用于棒料加工的D M G 公司的D M C 6 0 s 等。2

24、第1 章绪论从参展的作品上看,未来的复合加工机床将结合数控技术、软件技术、信息技术、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向结构简约化、结构紧凑化、配置模块化和部件商品化方向发展。同时复合加工技术也在重型、大型机床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复合机床是未来机床发展的重要方向。1 2 2 数控系统的发展数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由当初的电子管式起步,经历了分立式晶体管式小规模集成电路式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小型计算机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微机式的数控系统等几个发展阶段b 1。数控系统发展历程见表1-1。表1 1 数控系统发展的历程T a b l e l 一1C o u r s eo f C N Cs y s t e m sd e v e

25、 l o p m e n t发展阶段数控系统的发展世界产生年代中国产生年代第一代电子管数控系统1 9 5 2 证1 9 5 8 笠硬件数控第二代晶体管数控系统1 9 6 1 笠1 9 6 4 笠第三代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 9 6 5 笠1 9 7 2 焦第四代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1 9 6 8 住1 9 7 8 矩第五代微处理器数控系统1 9 7 4 年1 9 8 1 笠软件数控第六代基于工控机P C 机的通用1 9 9 0 焦1 9 9 2 焦C N C 系统当前,国内外在数控装置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不断取得了成果,其水平和功能也日臻提高和完善,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主要有:(1)主控机向着多位的微处

26、理机化发展。即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采用3 2 位或6 4 位微机,从而提高了数控系统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2)数控装置向着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新一代数控系统大量采用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安装技术,使系统小型化、经济、可靠。还引进专家系统和知识库,增加人工智能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排除故障能力和精度。(3)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即采用模块化和总线结构,更加通用、方便,开放式的模块化结构便于功能综合和扩展。(4)数控编程更加图形化和自动化。无论是脱机编程,还是联机编程,其编程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图形输入、轨迹生成与动态模拟等形象直观高效的方法的采用,测量、编程、加工一体化的实现使数控编

27、程更为方便、高效。(5)数控系统更加可靠和宜人化。由于从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开始,实施了一整套的质量保证系统,使现代数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已经达到了3 万小时,可靠性大大提高。尽管数控系统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数控系统还是传统封闭式的。传统封闭式数控系统,各个厂家的产品之间以及与通用计算机之间不兼容,且发展一般滞后五年。传统的非开放式数控系统对数控机床制造商的用户来讲,二次开发余地受限,对于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熟的联动轴数不多的数控机床影响不大,而对于多轴联动的创新机床产品开发制约较大。因此提出开放式数控系统。1 2 3 开放式数控系统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1

28、 9 9 4 年底,美国空军在“下一代控制器”(简称N G C)计划中首先提出开放体系结构的控制器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在竞争环境中允许多个制造商销售可相互交换和互相操作的模块”酣。同时制定了“开放系统体系结构标准规格(S O S A s)”。欧洲在E S P R I T 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了自动化系统控制器的开放系统结构(简称O S A C A)项目5 们。它的目标是开发与系统供应商无关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的标准,它受到欧洲控制厂商和机床制造商的支持。它的基本技术措施是,将控制功能进行递阶分解后成为功能单元,如运动控制、运动控制管理、坐标控制、逻辑控制等。日本通产省设立了开放式控制器推动部(J

29、a p a n e s eO p e n P r o m o t i o nG r o u p,简称J O P),下设开放式控制器技术委员会 O p e nC o n t r o l l e rT e c h n i c a lC o m m i t t e e,简称O C T C),致力于为最终用户、机床制造商、控制系统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工业控制器的标准平台巧1 哳1。我国的数控技术经过近4 0 年的发展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八五”期间,我国成功开发了2种数控平台和中华I 型、航天I 型、蓝天I 型和华中I 型等四种基本系统,利用总线式等手段,进行了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的

30、研究和开发 盱。I E E E 明确地定义开放式系统为:具有在不同工作平台上均能实现系统功能、且可以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交互操作的系统。因此软硬件互换的基础是标准化与多样化。标准化是指在系统开放式构架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界定与规范软、硬件功能及相互接口。多样化是针对某种系统功能的实现,存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多种软硬件。建立在标准化与多样化基础上的软硬件模块通过简单的加减来构造系统。和传统数控系统相比,开放式数控系统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协同性、规模可变性、可二次开发性、平台无关性和适应网络操作方式等。实践证明,控制系统的开放程序还涉及人机界面、控制核心和整个系统:(1)开放

31、的人机界面。“开放”仅限于控制系统的非实时部分,可对面向不同用户的应用作些适当的调整,根据用户的使用权限来决定开放的程度。(2)控制系统核心(数控和可编程控制等)有限度开放。虽然控制核心的拓扑结构是固定的,但可以嵌入包括实时功能的用户专用过滤器。(3)开放控制系统。控制核心的拓扑结构取决于过程,内部可相互交换、规模可变、可移植和可协同工作。事实上,现有商品化的数控系统,大多数是在固定软件拓扑结构的前提下,对系统的非实时部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配置和调整,仍然不符合“供应商中性”的标准。不能4第1 章绪论够通过应用程序接口使第三方软件能够嵌入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不是完全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完整的开

32、放式控制系统还要与上层和下层之间进行连接,其主要标志如图1 2 所示。图1 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标志F i g o l-2F l a go f t h eO p e nC N Cs y s t e m1 3 机床精度方面的研究机床作为工作母机,其精度决定了整个制造行业的机加工精度。数控机床的精度指标主要有加工精度、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其中加工精度是数控机床追求的最终精度,是衡量数控机床工作性能的非常重要的精度指标堪。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受到机床结构、装配精度、伺服系统性能、工艺参数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使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控制在所追求的目标范围内,则

33、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机床领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误差补偿是提高机床精度的重要手段。在机床设计制造和装配上每提高数控机床一个级别的精度,制造成本就会成指数倍的增加而且精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提高了,因此对机床精度的标定和使用软件方法补偿相对来说一种既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法。1 4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论文结合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_ H C 8 0,研究开发了基于V i s u a l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利用双频激光干涉仪检测机床的精度,并进行误差补偿,提高机床的精度。此次研发的意义在于:(1)提高了数控系统的模块化。采用模块

34、化的数控系统,只需修改相应的模块,就可5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在不同的机床上运行该数控系统。(2)提高了数控系统的通用性。利用C A D,c A M 软件的自动编程便可轻松实现复杂零件的加工。(3)增强了数控系统的灵活性。以P C 为基础的开放式数控系统除了提供传统的机床控制外,它还可运行各种各样第三方软件程序,可充分利用丰富的P C 支持软件来改善数控系统的图形显示、动态仿真、编程和诊断等功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灵活性。(4)降低了多轴联动机床的开发成本和难度。设计不同结构的机床,只需考虑机械本体部分,数控系统开发工作量就会大大减少,开发成本也大大降低。(5)利用误差补偿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

35、机床的加工精度。利用激光干涉仪进行机床的精度的标定,通过分析对机床进行误差补偿,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1 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和开发了基于V i s u a la 斗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对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H C 8 0 进行精度标定和误差补偿。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论述复合机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数控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开放式数控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对提高机床精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本文工作的背景及意义。(2)分析开放式控制系统用于机床数控系统开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主要结合H C 8 0对开放式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分析,完成该系统硬件部分的开发。(3)分析

36、利用U G C A M 实现多轴联动机床通用化数控编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H C 8 0 的铣削运动,并推导铣削加工5 个运动量的求解公式。(4)开发H C 8 0 机床相关数控软件,包括数控处理程序、用户界面程序、下位机的运动程序和P L C 程序。(5)论述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保障体系,分析了R e n i s h a w 双频激光干涉仪在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中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并对H C 一8 0 X 轴进行了精度标定和误差补偿。(6)总结论文工作与展望。6第2 章H c 一8 0 开放式数控系统及硬件组成2H C-8 0 开放式数控系统及硬件组成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降低加工成本、

37、增加制造系统柔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导致了开放式控制系统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开放式控制系统的提出一方面是对传统C N C 产品的挑战,主要因为它能够解决标准数控系统不能满足用户对机床和特殊专用设备的联动轴数、控制功能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I P C 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P C 技术的迅猛发展,把P C 机母板和市场提供的运动控制器连接起来已成为可能,这就给我们增加控制系统联动轴数和降低系统成本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2 1 基于P C 开放式数控系统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P C 以其良好的开放性成为开放式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系统P C 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

38、开发数控系统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P C 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享受P C 硬件与软件发展的成果,使其与P C 发展同步。就结构形式而言,基于P C 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主要有三种:P C 嵌入N C 型。该类型系统是把P C 嵌入至I J N C 内部,P C 与N C 之间用专用的总线连接。尽管它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由于它的N C 部分仍然是传统的数控系统,不能实现N C 内核的开放,如F A N U C l 8 i、1 6 i 系统、S i c m e n s 8 4 0 D 系统等。N C 嵌入P C 型。以P C 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把运动控制器插入至I J P C 机的扩展槽中完成数控系统的功

39、能,软件的通用性好。一般P C 机处理各种非实时任务,运动控制器处理实时任务。这种运动控制器通常选用高速D S P 作为C P U,具有很强的运动控制和P L C 控制能力。它本身就是一个数控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如美国D e l t aT a u 公司用P M A C 多轴运动控制器构造的P M A C _-N C 数控系统、日本M A Z A K 公司用三菱电机的M E LD A S M A G I C6 4 构造的M A Z A T R O L6 4 0 C N C 等。全软件(S o f t)型。C N C 功能全部由应用软件来实现,硬件部分仅是P C 与伺服驱动和外部Y O 之间的标准

40、化通用接口。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但由于控制系统是运行于非实时的操作系统W i n d o w s 上,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处理就比较困难,开发难度大,其典型产品有美 蚕M D S I 公司O p e n C N C 等。应该指出,D e t aT a u 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旗手。该公司的P M A C-N C 数控系统不仅是基于工g k a c 的P C 力I N C 板卡结构的数控系统而且具有开放性,该产品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开放:对于一般用户,P M A C-N C 提供了配置软件,可以配置控制轴数、联动轴、伺服参数和I O 表;对于高级用户,D e l t aT 卸提供关于P

41、M A C-N C 支持的动态链接库(D L L),可供用户使用V i s u a l C 抖、V i s u a l B a s i c 等开发工具自行开发菜单和基本界面:对于数控装备O E M(O r i g i n a lE q u i p m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e r)厂商,D e l t aT a u 提供关于P M A C N C全部C+代码。以P C 为基础的开放式模块化结构控制器的特征是:开放性:把现成的硬件部件和软件部件集成到实际上的标准控制环境中。7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块化:允许部件“即插即用”,最大程度地满足特殊的应用控制要求。可塑性

42、:当要求控制器变化时,能方便而有效地进行再构造。可维性:故障容易诊断,易于维修,使报废率达到最低。开发基于P C 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优越性在于:灵活性高:可充分利用丰富的P C 支持软件来改善C N C 的图形显示、动态仿真、编程和诊断功能,许多在P C 机上运行的第三方软件(如数字化、W O P、数据采集、以太网等)都可以在以P C 为基础的C N C 上运行,这就大大改善了C N C 系统的功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灵活性。成本低:随着P C 的性价比在不断得到改善,以P C 为基础的C N C 在P C 的快速更新换代和价格持续下降中获益非浅。用户界面更友好:可以结合实际控制对象及用户特征,

43、借助V C 抖、V B 等等开发出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将P C 从功能上集成N C N C 中并构成开放式系统己成为数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2 2H o _ 8 0 数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桌面操作系统,是W i n d o w s 操作系统。因此选用W i n d o w s 操作系统,作为I P C(工控机)的操作系统,这样使工业控制计算机与P C 做到很好的通融性。用户不仅可以在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个人P c 上处理一些工控机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处理的一些工作,也可以在工作的空闲时间处理一些非控制作业。它作为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开发平台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性好。W i n d o

44、w s 本身是一种开放的操作系统,易于在数控系统实现开放的特性。内存大。W i n d o w s 操作系统运行于保护模式,与传统的系统相比,运行于此环境的数控系统其性能显著地提高,如不再存在数控程序长度的限制,可控制的轴数和联动轴数可大大增加;数控程序编辑、通信、系统配置的实现更为方便,这使系统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多线程。线程是3 2 位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对数控系统来说,最有用的特征是它支持抢占式的多任务机制,实时响应速度高,而各线程之间互不干扰,便于功能的扩充与裁剪。V i s u a lC+提供了用于开发W i n d o w s(包括W i n d o w s9

45、5、W i n d o w s 9 8 和W i n d o w sN T)环境下的应用程序的简捷、快速、实用的开发环境。V i s u a lC h 提供了M F C 类库,开发者只需做很少工作就可以开发出功能齐全的W i n d o w s 应用程序。同时由于V i s u a lC+是完全基于W i n d o w s 的,具有W i n d o w s 所具有的优越性。另外,V i s u a lC+具有微软代码优化技术,用其开发的程序运行速度更快。因此选择V i s u a lC+的M F C 作为数控系统的开发工具。2 3H C _ 8 0 开放式数控系统硬件原理计算机数控系统(简

46、称C N C)是在硬件数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台计算机代第2 章H C-8 0 开放式数控系统及硬件组成替先前的数控装置所完成的功能。在一套计算机数控系统中,其核心部件是计算机数控装置(C N C 控制器)和伺服系统(s e r v os y s t e m s),其组成框图如图2 1 所示。C N C 控制器图2 1 计算机数控系统方框图F i g 2 1C h a r to f C N Cs y g t e n lf r a m e w o r k系统的计算速度、实时性、伺服更新速度、资源管理能力、数字通信、精密控制、微量进给等性能都取决于这两个部分。C N C 控制器,也就是运动控

47、制单元,是数控系统的核心单元模块,是数控机床的中枢。它接收输入指令,并将其代码加以识别、储存、运算,输出相应的指令脉冲以驱动伺服系统,进而控制机床动作。数控系统的性能、控制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控制单元的快速控制能力。主要由它完成数控系统中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插补、位置控制、开关量F O控制任务,实现C N C 系统中多轴联动的插补计算、位置控制等功能。伺服系统的作用是把来自计算机数控装黄的脉冲信号转换为机床移动部件的运动,使工作台(或溜板)精确定位或按规定的轨迹作严格的相对运动,最后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在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伺服驱动元件有功率步进电机、电液脉冲马达、直流伺服电机和

48、交流伺服电机等。下面以本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卧式车铣复合机床H C 一8 0 的数控系统为例,详细介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原理。本数控系统是一种用T u r b o P M A C 实现 i i 台实时运动控制。工业P C 机实现后台管理及人机界面接t (M M O 的开放式、模块化数控系统。其主控制单元是在研华工业控制机平台基础上,采用了T u r b o M A C 多轴运动控制器,并辅之以双端口存储器(D P R A M)、F O 控制器(A C C-3 4 a a)、R S 4 8 5 串口控制卡(控制变频器)和数据采集卡等。工控机上的C P U(P e n t i u mm8 0 0

49、 姗z)与T u t i 静P M A C 的C P U(M o t o r o l aD S P 5 6 3 0 3)构成主从式双微处理器结构,两个C P U 各自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T u r b o-P M A C 作为下位机则主要完成电机的位置和速度的实时控制、刀具补偿、精插补运算、曲线轨迹计算、螺距补偿等工作和其他辅助功能,而主机进行复杂曲线曲面的粗插补计算、生成电主轴的控制指令、处理数据采集卡采回来的数据和处理系统级的任务,如通讯控制、图形显示、动态仿真等。为了实现T u r b o P M A C多轴运动控制的功能,需在T u r b o。P M A C 板上扩展相应的F O 板

50、、伺服驱动单元、伺服电动机、编码器、电主轴和刀塔等,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控系统。由此构成的数控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插补轴数多、控制精度高、灵活性好的特点。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 2所示。P C 与P M A C 将通过实时、可靠的通讯来协调整个系统,共同完成加工任务。P M A C 运动控制器与主机之间的通信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总线通信方式;另一种9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利用D P R A M 进行数据通信。主机与P M A C 运动控制器主要通过P C 总线通信;控制器和电动机的状态、电动机位置、速度、跟随误差等数据则通过D P R A M 交换信息。它是功能最强,也是最常用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