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日的宜居城市规划研究.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667953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明日的宜居城市规划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国明日的宜居城市规划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明日的宜居城市规划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明日的宜居城市规划研究.pdf(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类号:u D c:密级:Y9 1 1 3 6学校代号:必学号:2 2 4 Q 3 鲤烈4广东工业大学学位论文中国明日的宜居城市规划研究李长春指导教帅:送旦教援鄞五位塾援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名称:企业管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论文提交日期:二0 0 六年四月论文答辩日期:二0 0 六年五月学位授予单位:亡壅工些太堂摘要摘要自2 0 0 5 年1 月北京市政府提出“宜居城市”规划以来,我国大约有2 0 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我国兴起了打造“宜居城市”的热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我国为什么要打造“宜居城市”?“宜居城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宜居情况?以及如何打造“宜居城

2、市”?其研究意义在于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一种参考,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为2 l 世纪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一种模式,最终建造一个适宜市民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的本质、“宜居城市”的内涵、“宣居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的宜居环境现状进行了基本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宣居城市规划进行了简单思考,最后初步建立了一套“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我国各城市是否宜居的一种客观标准。本论文主要采用了归纳法、观察法、数据统计法、系统评价方法以及文献阅读法等,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工程、土地资源学、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等学科的

3、相关理论,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的方法。全文共分为六章和结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来源及现实意义,并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第二章,论城市本质。主要论证了城市的本质是什么,重新阐明了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人是城市的主体。第三章,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论述了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理论基础:人性理论、需要理论和环境理论。突出强调了需要理论是城市本质的核心。第四章,宜居城市规划研究。本章从我国城市存在的问题出发,以“以人为本”的角度,细致分析了我国城市宜居环境和城市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存在问题

4、提出了相关的思考。第五章,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本章在前面各章节的基础上,在前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城市的宜居指数提供了一种客观评价依据。第六章,宜居城市的建设。这一章是在总结前面各章节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打造宜居城市,是解决问题的部分。结论部分。主要是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得出论文的结果及论文创新点,并提出有待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城市;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本质;城市建设A b S t r a C tF r o mJ a n u a r y2 0 0 5,B e j j i n gg o V e m m e n tb

5、 r i n gf o r w a r d“I o d g e a b I ec i t y”p I a n n i n g,t h e r ea r ea b o u t2 0c i l i e sa I s Ob n gf o n a r dt h et a r g e t so fe s t a b s h i n g“I o d g e a b l ec i t y”i no u rc o u n t r ya n db e c o m eat i d eT h em a i na i m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d i s c u s st h a tw h

6、yw em u s te s t a b s h“I O d g e a b I ec j t y”?w h a It h e“l O d g e a b I ec i t y”i n c l u d e?h o wt oe v a I u a t et h el o d g e a b I es i t u a t I o no fac i t y?a n dh o wt oe s t a b l i s h“l o d g e a b I ec i t y,?I t sm e a n i n gi st h a tp r o V i d i n gar e f e 陀n c ef o rc

7、 时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r u n t r y p r o v i d i n gak i n do fw a yf b rr e s o I V i n gc i t yp r o b l e m,p r O v i d j n gak i n do fm o d ef o r2 1 t hc e n l u a r yc i l yd e V e l O p m e n t,稍n a yt h ea i mi st oe s t a b I l s hac i t yw h i c hi s 玳t oh u m a mt od w e I I,I iv

8、l n ga n dd e V e I o p m e n l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m a i n l yt h ec i t ye s s e n c e,t h e“I o d g e a b I ec i t y”m e a n i n g,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o f“l o d g e a b l ec i t y”e s l a b|I s h m e n t,t h e na n a I y z eI o d g e a b l ea c t u a t yo fc i t yi no u rc o u n t r

9、 ya n dm a k eas i m p I yt h i n k i n go nI o d g e a b I ec i t yp I a n n i n g,n n a y f ee s t a b s hae v a I u a t ei n d e xs y s t e mo f“I o d g e a b l ec i t y”,a n dw ec a nm a k ei t b e c O m eas t a n d a r dt oe v a l u a t ea c i t i e so fO u rc O u n t T h i sp a p e ra d o p ti

10、 n d u c t i o n,o b s e n,a 石o n s t a t i s t i c s,s y s t e me V a l u a t i o n,I i t e r a t u r er e a d i n g,a n ds 0O n,b a s eO nl h eq u a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y n t h e“z eh a n d I et h ec O r r e I a t i v et h e O r yo fs y s t e m se n g i n e e r n g e a r t hr

11、 e s o u r c e,e c o I o gy,e n v i r o n m e n t,c 时p I a n n i n g e c o n o m i c s,l h e nm a k ea na n a l y s i so nt h ep r o b I e m sa p p e a n n gd u n gt 1 1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i“,a n dt r yt o啊n dar e s 0 I v em e t h O d T h ew h O I ep a p e ri n C I u d es i xc h a p l e ra n

12、 dO n ec O n c l u s i O n: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c h a p l e rm a i n I yi n t r O d u c et h eO r i g I na n dr e a I i s 石cm e a n i n g,t h e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c O r r e l a t i V et h e o r y0 fc t yd e V e I O p m e n t,C h a p t e r2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e s s

13、 e n c eO fc i t y D e m O n s t r a t ew h a tt h ec i t ye c c e n c ei s,r e c I a r 耐t h ec 时e c c e n c ei st h a ta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e a t e dl os a 石s t h en e e do fh u m a nd e v e I o p m e n t,a n dh u m a ni s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c j M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碗士学位论文C h a p t e r3R e a r c h

14、o n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o f I o d g e a b I ec 咐e s t a b I i s h m e n t N a r r a t et h r e eb a s i ct h e o r yo fI o d g e a b l ec i t y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t h e o r y0 fh u m a n n e s s t h e o r yo fn e e d i n ga n dt h e o r yo fe n V-r o n m e n t m a k eas l r e s st h a tt h

15、 e O r yO fn e e d i n gi st h ec O r eO ft h ec i t ye s s e n c e C h a p l e r4S I u d yO nl O d g e a b I ec i t yp I a n n i n g 1 nt h i sc h a p t e Lf r o mt h ep o i n to fp r o b l e m se x i s l i n gi nc i t yi nO u rc O u n t r ya n dt h ep o i n to f“h u m a ni st 1 1 ec o r ei nt h ea

16、”,a n a I y s ed e t a i l e d I yO nt h el o d g e a b l ee n V j r o n m e n to fc i t ya n dt h ee i s t i n gp r o b I e m si nO u rc o u n t 吼t h e nm a k eas u g g e s“O nt h a th o wt or e s O I V et h eD r O b I e m s C h a p t e r5Pr i m a r ys e a r c ho nt h ee v a I u a b I ei n d e xs y

17、 s t e mo fI o d g e a b I ec i t y o nt h eb a s eo fa a b o v ec h a p t e r s,o nt h eb a s eo fp r e d e c e s s o r st h e o n e s,w es j m p l ye s t a b I i s hae v a I u a b I ei n d e xs y s t e mO fI O d g e a b l ec i l y j tp r o V i d eam e t h o dt oe v a I u a t et h ei n d e xo fc i

18、t y C h a p t e r6E s t a b I i s h m e n to fI o d g e a b l ec j t yT h ec h a p t e ri st h e n c I u s i o nb a s e0 nl h ea b O v ec h a p t e La n dd i s c u s sh O wl Oe s t a b s hI O d g e a b I ec i t y i ti st h ep a no fr e s O I v ep r o b l e m s C o n cJ u s i O ns u m m a r i z et h

19、ep a p e r t h e ng e tt h eO u t c o m ea n dt h ep a p e r si n n o v a t i O n F i n a yw ep o i n lo u t 竹a we x l s t i n gi nt h i sp a p e ra n d、,h a ti sw es h O u I dg OO ns t u d yi nt h en e x ts t e p k e yw o r dc i t y:I o d g e a b l ec i t y:c 耐p I a n n i n g:c 时e s s e n c e:c 时e

20、s t a b I i s h m e n t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1 问题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城市存在的历史已经很长久了,随着人类的出现,城市就已经存在,城市化过程也就开始,因此,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史就是部人类的发展史。只是刚开始时的城市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它只是具备了城市的某些简单的功能或者意义。那时的城市化发展也十分缓慢,我们现在认为现代的城市化过程是从1 9世纪6 0 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开始的。自那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城市化进程才真正进入了大踏步向前走的时代。在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城市化就己经开始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进

21、程非常缓慢,而且还经常断断续续,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直到1 9 4 9 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有所加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我们习惯称之为“城市病”,如高犯罪率、贫困、吸毒、卖淫嫖娼、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情冷漠、尔虞我诈、心理压抑、精神空虚等问题。另外由于中国本身特殊的国情,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还伴随着就业、居住,以及城市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而且,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 0 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另据世界银

22、行对全球1 3 3 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7 0 0 美元提高到1 0 0 0 1 5 0 0 美元、经济步入中等发展中国家行列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4 0 6 0。根据以上基本经验,我国目前城市化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城市问题也将表现的更加突出,新的城市问题也将不断涌现。据国家统计局2 0 0 6 年3 月1 6 日公布的2 0 0 5 年底开展的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 0 0 5 年1 1 月1 日零时,全国3 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 3 0,6 2 8 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调查显示

23、,与2 0 0 0 年1 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月1 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相比,中国人口总数增加了4,0 4 5 万人,增长3 2。人口年平均增加8 0 9 万人,年平均增长O 6 3。现在,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 0 0 1 0 0 0 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 8 预测,2 0 1 0 年和2 0 2 0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 3 7 亿和1 4 6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 0 3 3 年前后,达1 5 亿左右。受2 0 世纪8 0 年代一9 0 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

24、的影响,在2 0 0 5 年2 0 2 0 年期间,2 0 岁一2 9 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调查还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 6,1 5 7 万人,占总人口的4 2 9 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 4,4 7 1 万人,占总人口的5 70 1。与第血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

25、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 7 7 个百分点。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 4,7 3 5 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 7 7 9 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 9 6 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 3 7 万人。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 4 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 个百分点测算,到2 0 2 0 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 亿左右的人口。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

26、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另,1 9 7 8 年以来中国人口数及构成可参见表1 1。面对以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城市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建设我们的城市?这是我们当代人要认真考虑的紧迫问题。本论文正是试图寻找一种解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城市问题,探求城市的本质,讨论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城市,而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城市要具备哪些条件。其意义在于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一种参考,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表l 1 人口数及构成T a b I e1 1P o p u I a t i o na n d|l sC

27、o m p o s i t i o n(1 00 0 0p e r S o n)年底总人口按城乡分B yR e s i d e n c e1-o t a I城镇总人口U r b a n乡村总人口R u 怕1年份、,e a rP O D u I a t i O n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y e a 卜e n d)P O p u I a t i O nP r o D O r t i O nP O D u I a t i O nP r 0 D 0 r t i o n1 9 7 89 6 2 5 91 7 2 4 51 7 9 27 9 0 1 48 2 0 81 9 8 09 8 7 0 51

28、 9 1 4 01 9 3 97 9 5 6 58 0 6 l1 9 8 51 0 5 8 5 12 5 0 9 42 3 7 18 0 7 5 77 6 2 91 9 8 91 1 2 7 0 42 9 5 4 02 6 2 l8 3 1 6 47 3 7 91 9 9 01 1 4 3 3 33 0 1 9 52 6 4 18 4 1 3 87 3 5 91 9 9 l1 1 5 8 2 33 1 2 0 32 6 9 48 4 6 2 07 3 0 61 9 9 21 1 7 1 7 13 2 1 7 52 7 4 68 4 9 9 67 2 5 41 9 9 31 1 8 5 1 73

29、 3 1 7 32 7 9 98 5 3 4 47 2 0 11 9 9 41 1 9 8 5 03 4 1 6 92 8 5 18 5 6 8 17 1 4 91 9 9 51 2 1 1 2 13 5 1 7 42 9 0 48 5 9 4 77 0 9 61 9 9 61 2 2 3 8 93 7 3 0 43 0 4 88 5 0 8 56 9 5 21 9 9 71 2 3 6 2 63 9 4 4 93 1 9 18 4 1 7 76 8 0 91 9 9 81 2 4 7 6 14 1 6 0 83 3 3 58 3 1 5 36 6 6 51 9 9 91 2 5 7 8 64

30、 3 7 4 83 4 7 88 2 0 3 86 5 2 22 0 0 01 2 6 7 4 34 5 9 0 63 6 2 28 0 8 3 76 3 7 82 0 0 11 2 7 6 2 74 8 0 6 43 7 6 67 9 5 6 36 2 3 42 0 0 21 2 8 4 5 35 0 2 1 23 9 0 97 8 2 4 16 0 9 12 0 0 31 2 9 2 2 75 2 3 7 64 0 5 37 6 8 5 l5 9 4 72 0 0 41 2 9 9 8 85 4 2 8 34 1 87 5 7 0 55 8 22 0 0 51 3 0 6 2 85 6 1

31、 5 74 2 9 97 4 4 7 15 7 O l资料来源:2 0 0 4 年中国统计年鉴注:1 1 9 8 2 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 9 8 2 一1 9 8 9 年数据根据1 9 9 0 年人口普查数据有所调整,1 9 9 0 2 0 0 0 年人口普杏数据进行了调整,2 0 0 l 一2 0 0 5 年数据为人口变动3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2 总人口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一种思路,为2 1 世纪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一种模式,最终建造一个适宜市民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在本论文中我把这样的一个城市称之为“宜居城市”

32、。1 2 国内外文献综述1 2 1 国外城市理论综述城市理论的作用是系统地论述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理解特定现象,探讨解决城市现存的问题,进而预测将来可能要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4 2】。一个学术领域的发展只有通过经验的探索和以逻辑化、系统化的理论及形式传播时才被肯定,城市理论也不例外。城市研究方面的不同理论,虽然有时在很多方面论述的内容相近,但是由于它们的理论假说不同,所以对同一个对象说明的方法就不同,其理论观点也就不容易统一。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城市研究理论中有一些争议点,其中代表性的问题是:是价值中立(v a I u en e u t r a I)还是价值介入(v a I

33、u er e I e v a n c e)。马克思韦伯(M a xw e b e r)的价值中立观被介绍到社会科学之后,学者们在价值中立和价值介入之间不断进行争论,城市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在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生态研究和与之相反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间的争论。生态学的研究是把城市看作自然现象中的一个形态,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从为了社会平等的价值介入的立场对城市进行分析。价值中立的立场大致上是把产生城市社会现象的最终原因归结到个人行为,也就是个人主义;而价值介入的立场同结构主义的立场一样,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归结到社会结构方面【6 1。在社会科学中,个人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同哲学上主观与

34、客观的关系,有着无休止的争论。所以,越是这种本质性的问题,越需要结合具体现象或者实践来研究其逻辑关系。城市并非现代现象,人类最早的城市化比任何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为久远。城市与人类文明历史相伴随,文明(c i z a t i o n)一词的拉丁词源(c s)的意思就是市民或城市的居住者。中东两河流域之问被称作“新月沃地”的充足可靠4第一章绪论的水源为定居农业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进而分化出手工业和贸易,由此孕育出最初的城市。古代几大文明都有其代表性的伟大城市,但其主体并非城市,城市文明至多可以说是被汪洋大海的农业文明包围的孤岛。罗马帝国晚期的民族大迁徙到处摧毁古代的城市,城市文明大大倒退,直到中世纪

35、晚期,旧城市再见积极和活跃,新城市复如雨后春笋勃然而兴1 4 2 1。文明的城市化是现代进程,而城市社会理论也是地道的现代性学问。吉登斯认定欧洲社会学的诞生的背景是1 8 世纪末的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的产业革命这两大革命,欧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对旧制度囡遭受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的打击而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各种反应。工业文明与民主政治乃是现代文明的两大核心制度,分别代表了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政治架构,可以说现代社会学兴起实源于近代城市化运动。在此意义上,社会学理论实在是现代城市研究为主要内容和向度,美国社会学的第一个本土传统“芝加哥学派”就是美国的城市社会学。这虽然是一个特殊例子,但正如腾尼斯、西

36、美尔、涂尔干等古典社会学家的工作,其“G e m e i n s c h a f l”(礼俗社会)和“G e s e l I s c h a f t”(法理社会)、“都市及精神生活”、“社会分工”与“失范”等概念,无不与城市现象与城市过程密切相关,便知道现代社会学研究的“城市社会学化”并非偶然现象。福柯对此有一种历史学的解释: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现代人文学科产生于对大规模集中于工厂、学校、军队、医院、监狱等的人群进行规训和管治的需要,社会学家将这种1 8 世纪开始的人口集中及大规模科层组织的过程成为“城市化”,在福柯看来,现代城市的舰训化过程就是现代人文学科的发生过程。自从1 9 世纪6 0 年代

37、英国工业革命发生至今,城市化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在这期问,有关城市化的理论主要有如下流派:1 古典城市理论:芝加哥学派一百年来,城市化从西方蔓延到东方,以汽车、喷气客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也在深刻影响和改变城市空间和城市过程。古典城市理论最早的代表是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令社会学家印象深刻的是都市生活在节奏、频率和人际交往空间范围诸方面与乡村生活的大为不同,其影响及于人的感知、心理和行为,从而导致迥异于乡村人格的都市人格。他的“都市及精神生活”一文,被认为是开都市研究先河之作。第一个成学派的城市理论是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帕克、伯吉斯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和

38、沃思。他们关注城市成长的机制及其社会后果,由此提出了第一个城市研究范式“人类生态学”和城市动力学,并概括出城市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成为芝加哥学者的经典贡献,永久地影响城市研究的后来者。沃思对都市人行为方式的研究,没有偏离西美尔的理论。但沃思的工作仍然堪称经典,他对城市社会学的主要贡献是给都市生活下了一个意义丰富的和逻辑一致的社会学定义。“U r b a n i s ma saw a yo fL i f e”一文的核心概念是“u r b a n i s m”并从中引出都市人人格特征、行为特征和互动方式的发现,这是典范的社会学分析思路。帕克的“人类生态学”是城市研究最早的生物学范式,但此范式并非

39、完全类比生物学和有机体,而是由生态一空间一文化构成的复合分析,是包含社群互动与意义生产的“人类生态学”,而非简单适应环境的自然生态学,其方法中自觉的空间意识和空间分析构成为城市研究中最深厚的传统之一。“城市的生长”一文,集中了伯吉斯城市形态学和动力学的洞见:即使没有正规的规划,城市形态也具有它自身的生长逻辑【4 2】。2 芒福德和雅各布:人文主义城市理论美国城市学者芒福德在城市研究上成就斐然,在芒福德看来,城市就是一个剧场,一个舞台,这包含芒福德的一个极重要的城市观:城市不只具有生产性、服务性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象征性、表达性功能【4 引。在把城市视为具有丰富意义功能的立场上,雅各布与芒福德是一

40、致的,她更把城市的意义功能发挥为人性成长的需要,“城市空间不应是单纯工程性的和只追求技术效率的,它更应成为人性成长,人际互动的空间,这种互动为城市环境注入了生活的血液【4 2 1,。基于这样的人文立场,雅各布质疑哪些流行观点:如公园是好的,而人口拥挤是坏的。她确实认为公园常常是不安全的,而拥挤的街坊人行道却是儿童玩耍最安全的场所。在她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某个章节“人行道的用处:安全”。该章节所要表达的是远比其标题更为普遍的思想:有助于人们频繁交往和活动的环境才会产生一切人所需要和向往的价值。雅各布的理论鼓舞了一切人文主义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传统城市理论:城市政治经济学

41、针对古典城市生态学忽视政治和经济制度作用的缺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城市新分析中大多包含了社会的变量,如阶级、宗族、性别等,并开始用全球化的视角进行观察。由于大部分的新思想源于马克思的传统,这些城市第一章缔论社会理论统称为城市政治经济学,列斐伏尔、戴维哈维、卡斯特等人是主要代表。列斐伏尔的工作代表了马克思传统在城市分析中的复兴。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的理论。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只是空间中事物的生产,现在要“转向空问本身的生产”,归根到底,“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总蕴涵着某种意义”。他被理所当然地称为城市批判和城市分析“空间转向”的先驱和空间社会学的启发性源泉【4 2

42、 1。戴维哈维是以一个地理学家的训练开始和进入城市研究的,这使他容易接受列斐伏尔的空间方法,运用空间方法也更加专业和自觉。在他的文章“陷于各种争执的城市: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中,哈维将时空与城市过程的关系确定为一个辨证过程,一方面时间和空间塑造城市过程,另一方面,城市过程也在形塑城市空问和时间。哈维不相信所谓完美的空间设计能解决社会过程的问题,即便是设计的最好的、能强加人们的社区归属和交往环境,也是需要教化与道德维系的过程。仅有好的空间形态并不能创造社区【4 2】。卡斯特继承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冲突论和社会运动论来解释城市过程。但卡斯特相信,比较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过程而言,集体消费过程更适

43、于成为城市过程的主导力量,集体消费概念也成为卡斯特以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重建城市社会学的核心范畴。因此,资本与劳动的传统冲突让位于居民与地方政府的冲突【4 2 1。卡斯特最新的工作是对信息革命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研究,他贡献了“网络社会”、“信息城市”等具有丰富理论解释力的新概念,成为城市理论的最新流行话语。4 城市规划理论在现代理性制度下,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塑造和改变城市空间最有力的社会过程之一,卡斯特甚至将城市问题的范围等同于城市规划。建筑的现代主义运动之父柯布西埃的“今日的城市”一文,他代表了机器时代的巨大能量和效率,崇尚简约和严格几何风格,把住宅视为“住人机器”,在花园中矗立成群的摩天大楼是他

44、的理想。今天他的理想已经是无处不在。无论是严格按此理念设计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和印度的昌迪加尔,还是部分遵循此理念建造于世界各地城市的空中花园(s k y s c r a p e rp a r k s)和日益升高的住宅街区,柯布西埃的确改变了全球城市的环境和景观。7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怀特的“空间的设计”一文,关注空间品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纽约市有许多的公园和广场,为什么有的热闹有的确无人光顾?怀特提出若干假设,并用电影手段拍下人们在纽约市使用公园和广场的实景,分析这些片子来检验他的假设。这项用电影纪实的研究持续了1 6 年之久,其最重要的发现是空间提供人们活动的多样可能性和方便与否等

45、特征比整个空间的规模和它的形状更重要,换言之,空间的社会品质比其物理品质更重要。林奇的城市意象是城市设计的传世之作,林奇并不是学院意义上的城市社会学家,但作为2 0 世纪城市设计的最具灵感的学者,他对城市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有深刻的洞见。林奇试图理解人们是如何感知城市环境的,以及专业设计师可以怎样回应最深层的人类需要。林奇相信环境对人有教化作用,环境训练我们的眼睛,培育我们的趣味,塑造我们的经验方式。栩栩如生的城市意象不仅能给人带来心理的愉悦,它也能有力地激发人的行为和组织人的经验。如人人都感亲切和熟悉的有名有姓的环境,将成为大家共同的记忆和符号的源泉,人们因此而被联合起来并得以相互交流。再如

46、,道路作为意象的价值不只是充当地图来指示运动方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应该能够充当一个基本的参考框架,个人能在其中活动,并将他的知识附加在框架上。这样,环境意象就好比是一种信念或一套社会习俗,是事实和可能性的组织者。反之,包含有错误的意象的环境会令人紧张、不安、失去方向感。因此,好的城市设计应洞悉人们感知环境的方式,努力使城市元素的设计更具意象性,创造出令人感觉亲切、适意和从容的城市环境呤0 1。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一种名之为“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设计规划理论异军突起,其代表人物有安德鲁斯邓尼和伊丽莎白普莱特茜h 克。他们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因为他们从传统的本土建筑和美国小镇富有人情味

47、的布局发现了价值。他们对城市空间的兴趣在于尝试重新塑造都市和郊区形态,以创造人们能与其邻居互动的场所,享受公共空间,除了驱车出外,也能步行或骑自行车从家去上班、上学和上商店。他们认为促进人们的互动与社区生活是与追求效率的设计一样重要的价值。他们对城市规划者分割土地的使用并将一种人为的和非人性化的秩序强加于城市空间的方法深感怀疑。邓尼和普莱特茜h 克也常被说成后现代主义者,因为他们反对强调机器时代的效率、巨大规模和速度,而这些正是柯布西埃教导现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原则H 2 1。第一章绪论5 空间社会学规划的艺术是空间的艺术。将社会因素与城市空间因素结合起来的“社会空间方法”(S o c i o

48、s p a t i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S s P)不只是诸多城市理论之一,而就是城市理论的学科视野和方法论的基础。自古典时代以来,社会学家对城市的空间向度从来就有某种直接和领悟,我们可以提到西美尔、帕克、沃思等人将城市看成异于传统村庄的特殊生活空间所产生的特殊的城市文化的经典分析,已经触及城市空间与城市社会的关系问题。西美尔由都市入手讨论现代性。都市高密度的刺激和高频率互动造成都市人特有的心理、体验结构和精神态度,人们工于计算,彼此交往用脑而非用心,态度漠然,与往昔村庄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要的原因是都市人生活在一个为陌生人包围的世界中,一如先前那种

49、与每个人遭遇的人都会发生亲密而全面的关系几乎是部可能的。西美尔以“都市与精神生活”的经典标题揭示了都市空间对都市人格的塑造及对都市人行为方式的影响嘲。沃思由都市性入手讨论都市文化,是都市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异质性导致了都市特有的生活方式,而区别于乡村生活方式。沃思并没有明确使用都市空间概念,但人口规模、密度和异质性等都市因都市的特定空间产生出的特征,所谓“身体距离最近而心的距离最远”的都市人写照也是都市空间既紧凑又疏离的面相。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学是以自然生态过程类比城市过程,研究为争夺有限资源发生的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分化过程,及伴随的城市问题。这是一个结合三重面相的过程:生态过程(b i o

50、 t i c),这是城市扩张分化的动力机制:空间面相(s p a t i a l),这是此过程的表现,如同心圆状的不同都市区域带以及居住隔离等;生活方式(c u l t u r a l),这进入到社会与文化分析,空间隔离形成不同社区面貌和生活形态及不同的道德面貌。芝加哥学派已经尝试将生态的、空间的和文化的方法结合起来分析城市过程,虽然政治、经济等最重要的社会过程仍然落在他们的视野之外。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的街角社会是项有关社区空间的经典研究。街角是一个城市中再寻常不过的场所,一个至多在交通、商业上有几许意义的物理空问。但是怀特却从波士顿东区意大利人社区街角看到了社会结构。那里的街角是科纳维尔青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