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3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 比例尺(1)教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3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 比例尺(1)教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3.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 比例尺(1)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及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进行互化。 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 利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学法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地图、直尺等。课题比例尺(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比例尺是前面学习的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应用。结合本节知识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开始,通过观察、比较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使学生开始关注比例尺,进而产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欲望,并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知探究环节。 二、关注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两种比例尺的互化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极大提高自学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
3、提问:这两幅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相同吗?同样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什么在地图上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比例尺。 观看课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它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 2.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5)km,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把数值比例尺18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4.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5km,在一幅地图上是10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答案:5km=500000cm10cm500000cm=15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是150000。 5.
4、一个零件在图纸上画出来的高度是2cm,它的实际高度是4m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答案:4mm=0.4cm20.4=51 答: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51。 6.一种长8mm的精密零件,画在图纸上长4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答案:4cm8mm=40mm8mm=51答: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51。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上面的内容。思考:什么叫比例尺?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两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两种比例尺有什么区别?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比例尺。 1400000
5、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提问:你能说说1400000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1400000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4km。 提问:101这种后项是1的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总结提升:为了计算方便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线段比例尺。 师:也是一种比例尺。这种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600m。(课件出示)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 师: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转化,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600m =1
6、cm60000cm =160000 教师强调:计算比例尺时,长度单位要统一。 你能将上面的数值比例尺1400000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转化过程。 3.自己尝试解决教材第53页例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1.(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1)独立思考两种比例尺之间的区别,同桌交流。 (2)学生结合比例尺的意义理解1400000的含义。学生解释101的含义。 学生结合教师解释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学生尝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尺,集体交流汇报。 明确线段比例尺和数
7、值比例尺之间的转化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例1。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6页第1、2、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当讲解和点拔。同时,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比例尺多为缩小比例尺,生活经验有一定局限性,在以后教学中要多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放大比例尺,拓展学生的认知。教师点评和总结: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八月四日2021年8月4日星期三22: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