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质检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质检考试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质检考试高一语文一、背诵默写(15分)(1)漫江碧透,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2)恰同学少年,_,书生意气,_。(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4)_,非利足也,_。(5)_,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6)吾师道也,_?是故无贵无贱,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位卑则足羞,_。(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欤!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炫耀/眩晕 抓阄/闸门 按捺/奈何 姿势/恣意 B. 戕害/铿锵 怪癖/精辟 字帖/妥帖 芳菲/妄自菲薄 C. 什刹海/刹车
2、烙印/炮烙 擂鼓/擂台 摇曳/熠熠生辉 D. 寥廓/谬论 缔造/真谛 屏窒/屏退 饶舌/不屈不挠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雾蔼 逃遁 嘻戏 面面相觑B.静谧 悠邈 慰籍 变换莫测 C.敷演 沧桑 啮噬 铩羽而归 D.震憾 遨翔 决择 不容商榷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重庆市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兴的搬进了新家。 B、这场拔河比赛,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了。 C、事实证明,在世界汉语方兴未艾之际,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的汉语,在生她养她的地方,将沦为二等语言了。
3、 D、在这场“校园青春杯舞蹈大赛”中,我们高一(12)班代表队表现的最为精彩,当他们从舞台上铩羽而归时,台下不禁响起雷鸣般掌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央视综艺主持人纷纷出走,多数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央视纪律太严;二是由于主持人工资收入太少;三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B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C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应该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
4、要组成部分。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略分明。至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这要服从于中心思想的需要。B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C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D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6、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B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拟人) C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反复) D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拟人)7、下列各项讲解正确的是( )A
5、老舍,本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短篇小说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赶集等。B沁园春长沙一词中上阕一个“看”字领到“万类霜天竟自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C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心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8、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梦亦同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山川相缪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对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6、( )粪土当年万户侯上食埃土小学而大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孔子师郯子、长弘君子不齿圣益圣,愚益愚A/ B/C/ D/10、下列“而”字的意义和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而耻学于师 D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三、语言表达(共5分)11、仿照下列诗歌的形式,另选事物,表达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不可用课本的句子)(5分)例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_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_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_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_四、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 问 说(节
7、选)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
8、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
9、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其奚决焉 其皆出于此乎 B. 问焉以破其疑 风雨兴焉 C. 好问则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不择事而问焉 吾尝终日而思矣14
10、.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几项不一样的是( ) A.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B.未之多见也 C.句读之不知 D.蚓无爪牙之利15. 下列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弟子不必不如师 B.用心一也 C.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非问无以广识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 B C D17.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18.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3分)译文:(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译文:(二)现代文阅读(16分)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
12、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
13、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
14、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
15、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16、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4分)五、作文(4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也许你听过海浪拍击堤岸的巨响,也许你听过山风掠过林梢的低吟,也许你听过雨打芭蕉的细语这自然的歌声,会引发你想些什么?是你本色的学生生活,还是你倾心自然的一段旅程?是你对自然、朴实人生的追求,还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请以“自然的歌声”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答案:一、默写1、百舸争流 万类霜天竞自由2、风华正茂 挥斥
17、方遒3、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5、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无长无少7、官盛则近谀8、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C 2D ( A.雾霭 嬉戏B.慰藉 变幻莫测D. 震撼 翱翔 抉择)3、C 4、D 5、D 6、B 7、D (A、长篇小说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B、“看”领到“鱼翔浅底”;C、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8、D9、 A 解析:意动用法,其中是名词的意动,是形容词的意动/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10、A 三、语言表达(5分)11、如:当地震无情地摧毁了我的房屋,当暗黑的废
18、墟叹息着人生的悲凉 ,我顽固地环视曾经的家园,用手指的鲜血写下:相信未来(结构一致2分,拟人修辞手法2分,语句连贯1分)四、阅读理解12. B(忌:妒忌)13. D 14. D 15.C16.C(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说的是问的原因。)17.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8.(1)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3分。采分点有“或”“大”,“舍”各1分)(2)不知道句读,不理
19、解疑难的问题,有的人从师学习,有的人不从师学习,我没有看出他们的明智之处。(3分,宾语前置句1分,“或”1分,“明”1分)19. (4分)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一点2分,两点4分)20. (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2分)(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
20、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2分)21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4分)22.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4分)五、作文(40分)(略)附:文言文翻译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
21、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
22、,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
23、(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
24、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
25、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