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设计任务书(1)一、 零件的分析(2)1.1 零件的作用1.2 零件的工艺分析二、 工艺规程设计(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2.2 重点工序的说明2.3 制订工艺路线2.4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三、 夹具设计(14)3.1 问题的提出3.2 夹具设计四、 参考文献(17)五 心得体会(18)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 生产纲领:年产量为5000件 设计内容:1.零件图一张 2.毛坯图一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卡片一张 4. 机床夹具设计 每人一套 5夹具零件图一张 6.课程设计说明书一
2、份 一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宽度为18mm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18mm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1.2 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拔叉(型号:831003)共有3组加工表面:、 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 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
3、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 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5锥孔。经上述分析可知, 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零件的结构特点拔叉84009的毛坯为铸造件,在零件图上只有2处位置误差要求,即上顶面与花键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0.10, 18H11槽的两侧面与花键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0.08 零件外形上大体上与六面体相似,形状大体如下: 零件剖视图图(1)零件大致结构图 B.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的确定根据指导老师要求,设计此零件为铸件,成批大量生产,工艺的安排基本倾向于工序分散原则,设备的选用是通
4、用设备和专用工装,工艺手段以常规工艺为主,新工艺为辅的原则。C. 毛坯的确定CA6140车床拔叉,零件材料HT20-40,硬度190HB210HB,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毛坯为铸件,灰铸铁的机械加工余量按JZ67-62规定了灰铸铁铸件的三种精度等级和相应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偏差和重量偏差,在大批量生产的铸件,采用2级精度铸件,毛坯重量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5-2有零件80kg,偏差为7%,故毛坯估算约为1.0kg,采用2级精度铸件,顶面的加工余量和底面的加工余量忽略不计,两侧面的加工余量也忽略不计,由表5-4左右端面的加工余量为30.8,其余部分均为实心部分。故毛坯图如 图(2)毛坯
5、图 图2毛坯图二 工艺规程设计2.1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定位基准的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2.1.1 粗基准的选择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遵循下列原则: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为了保证所有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选用加工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不要用同一尺寸方向上。两端面,后端面为精加工面,故在铣两端面时,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粗铣前端面。加工花键底孔时,利用两边侧面找正对称面和以底面为粗基准加工花键底孔。2.1.2 精基准的选择在选择精基准时要
6、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设计技术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方面,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一般遵循下列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为保证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加工2-M8螺纹孔、5锥孔,18H11槽以零件的坐端面和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铣上顶面以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2.2 重点工序的说明CA6140拔叉零件的重要加工面有花键底孔、两端面,花键,槽,顶面,材料为HT200,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2.2.1加工前后两端面根据GB1800-79规定毛坯的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Ra12.5m,要达到后端面Ra3.2m的
7、技术要求,需要经过粗铣精铣。2.2.2 加工22花键底孔此工序重点在于找正毛坯对称面,故采用螺旋定心夹紧机构,找正对称面,进行加工。零件技术要求底孔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6.3m,毛坯为实心,故采用钻孔扩孔,可以达到要求。2.2.3 加工外径为25的花键内孔零件要求花键底面粗糙度Ra1.6m,侧面Ra3.2m,由于此工序在钻底孔工序之后,故采用拉花键孔的方法,一次拉削可以达到要求。2.2.4加工上顶面零件上顶面为精加工,粗糙度要求为Ra3.2m,与花键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0.10mm,故以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对上顶面进行粗铣精铣。2.2.5 加工18H11槽零件技术要求槽底面要达到表面粗糙度为Ra
8、6.3m,侧面粗糙度为Ra3.2m,而且两侧面和花键中心线的垂直度0.08,本身有精度要求,18H11,故以花键中心线和左端面为精基准,用花键心轴定位,采用铣磨。顶面的钻2-M8通孔和5锥孔工序不是很重要,在此不做详细说明,2-M8通孔先钻孔,再攻丝,5锥孔采用锥刀进行加工。2.3 制订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分散来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2.3.1 工艺路线方案一的制订工序:粗铣前端面工序:粗、精铣后端面工序:钻、扩花键底
9、孔工序:粗、精铣上顶面工序:钻2-M8通孔工序:钻5锥孔工序:铣削18H11槽工序:磨削18H11槽工序:拉花键工序 :挫圆角工序:去毛刺工序:终检2.3.2 工艺路线方案二的制订工序:粗铣前端面工序:粗、精铣后端面工序:钻、扩花键底孔工序:拉花键工序:粗、精铣上顶面工序:钻2-M8通孔工序:钻5锥孔工序:铣削18H11槽工序:磨削18H11槽工序 :挫圆角工序:去毛刺工序:终检2.3.3 两种工艺路线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种方案,工艺路线一把拉花键放在磨削18H11槽之后,在此,工序4、工序5、工序6、工序7、工序8中很难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造成生产率的下降。工艺路线二,一把花键底孔钻削出来后
10、紧接着就是拉花键,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很容易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即以花键心轴进行定位,进行螺旋夹紧,此方案定位精度高,专用夹具结构简单、可靠。 通过以上的两种工艺路线的优、缺点的分析,最后确定工艺路线二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序卡片。2.4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确定工序(或工步)尺寸的一般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最后工序(或工步)向前推算,前面已经根据有关资料查出了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即毛坯余量),将加工余量分配给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往前推算工序尺寸。CA6140 的拨叉材料为HT200。毛坯重量约为1.0 kg ,生产类型为由大批量生产,毛坯为铸件,精度为2级铸件,大体尺
11、寸确定,外表面加工面少,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如下: 前后端面的加工余量前后端面有30.8mm的加工余量,足以把铸铁的硬质表面层切除。前端面粗铣一次即可,加工余量3mm,工序基本尺寸为83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22mm,表面粗糙度Ra5m,上下偏差按“入体原则”确定(以后按照此原则确定)。 后端面粗铣一次,精铣一次,粗铣加工余量2.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22mm,精铣加工余量0.2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0.035mm,表面粗糙度Ra3.2m,工序基本尺寸为80mm。矩形花键底
12、孔要求以矩形花键的外径定心,故先钻中心孔,再扩,最后拉削,内孔尺寸为22H12,见零件图,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表3-59确定孔加工余量的分配。钻孔20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13mm。扩孔21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0,公差值0.084mm,粗糙度Ra6.3m。拉花键 花键孔要求以外径定心:拉削时加工余量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取 2=1mm。顶面的加工余量此工序分为两个工步:粗铣顶面;精铣顶面。粗铣加工余量为2.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22mm。精铣加工余量为0.2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0.035mm,表面粗糙度R
13、a3.2m。18H11槽的加工余量铣削的加工余量:槽底面的铣削余量为50mm,槽侧面的铣削余量为17.9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2,公差值0.25mm,槽底面表面粗糙度Ra6.3m。磨削的加工余量:槽侧面的磨削余量为0.5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9,公差值为0.043mm,侧面粗糙度为Ra3.2m。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铣端面。1)粗铣左端面=0.25mm/Z (表3-28)=0.35m/s(21m/min) (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637r/s (38.2r/min)按机床选取n=31.5r/min=0.522r/s
14、(表417) 故实际切削速度=0.29m/s切削工时 l=75mm,l=175mm,l=3mm t= =121.2s=2.02min 2)粗铣右端面 粗铣右端面的进给量、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与粗铣左端面的切削用量相同。 切削工时l=45mm,l=175mm,l=3mm t= =106.8s=1.78min 3)精铣左端面 =0.10mm/Z (表3-28)=0.30m/s(18m/min) (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546r/s (32.76r/min)按机床选取n=31.5r/min=0.522r/s (表417) 故实际切削速度=0.29m/s
15、切削工时 l=75mm,l=175mm,l=3mm t= =302.92s=5.05min工序:钻、扩花键底孔1)钻孔 20f=0.75mm/rK=0.750.95=0.71/s (表338) =0.35m/s (21m/min) (表342) n=5.57r/s (334r/min) 按机床选取 n=338r/min=5.63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0.35m/s 切削工时 l=80mm,l= 10mm,l=2mm t= =23s (0.4min)2)扩孔 22f=1.07 (表354) =0.175m/s (10.5m/min) n=2.53r/s (151.8r/min) 按机床选取
16、n=136r/min=2.27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0.16m/s 切削工时 l=80mm,l= 3mm,l=1.5mm t= =35s (0.6min) 工序:倒角1.0715 f=0.05/r (表317) =0.516m/s (参照表321) n=6.3r/s (378r/min) 按机床选取 n=380r/min=6.33r/s 切削工时 l=2.0mm,l= 2.5mm, t= =14s (0.23min) 工序:拉花键孔 单面齿升 0.05 (表386) v=0.06m/s (3.6m/min) (表388) 切削工时 (表721) t=式中:h单面余量1.5(由 22 25)
17、; l拉削表面长度80; 考虑标准部分的长度系数,取1.20; K考虑机床返回行程的系数,取1.40; V切削速度3.6m/min; S拉刀同时工作齿数 Z=L/t。 t拉刀齿距, t=(1.251.5)=1.35=12 Z=L/t=80/126齿 t=0.15min (9s)工序:铣上、下表面 1)粗铣上表面的台阶面 =0.15mm/Z (表3-28)=0.30m/s(18m/min) (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546r/s (33r/min)按机床选取n=30r/min=0.5r/s (表417) 故实际切削速度=0.27m/s切削工时 l=
18、80mm,l=175mm,l=3mm t= =215s=3.58min 2)精铣台阶面 =0.07mm/Z (表3-28)=0.25m/s(18m/min) (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455r/s (33r/min)按机床选取n=30r/min=0.5r/s (表417) 故实际切削速度=0.27m/s切削工时 l=80mm,l=175mm,l=3mm t= =467s=7.7min 3)粗铣下表面保证尺寸75 本工步的切削用量与工步1)的切削用量相同 切削工时 l=40mm,l=175mm,l=3mm t= =181.7s=3.03min 工序
19、:钻2-M8底孔( 6.80) f=0.36/r (表338) =0.35m/s (参照表342) n=16.39r/s (983.4r/min) 按机床选取 n=960r/min=16r/s 故实际切削速度=0.34m/s切削工时(表75) l=9.5mm,l= 4mm,l=3 t= =2.86 (0.048min)工序:铣槽18H11 1)粗铣 =0.10/s(表3-28)=0.30m/s(21m/min) (表3-30)采用粗齿直柄立铣刀,d=16mm,齿数Z=3。 n=5.97/s (358.2/min)按机床选取n=380r/min=6.33/s (表416) 故实际切削速度=0.3
20、2/s切削工时 l=34mm,l=2mm,l=0mm t= =19s 因为要走刀两次,所以切削工时为38s。 2)精铣通槽=0.07/s(表3-28)=0. 25m/s(15m/min) (表3-30)采用细齿直柄立铣刀,d=12mm,齿数Z=5。 n=6.63s (397.8min)按机床选取n=380r/min=6.33/s (表416) 故实际切削速度=0.24s切削工时 l=35mm,l=2mm,l=0mm t= =16s因为走刀两次,所以切削工时为64s。 :攻螺纹2M8 v=0.35m/s (表342) n=13.9 (834min) 按机床选取n=850r/min=14.2s 故
21、实际切削速度=0.357m/s。三 夹具设计3.1 问题的提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经过与指导老师协商,决定设计铣30x80面的铣床夹具。 3.2 夹具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由零件图可知,其设计基准为花键孔中心线和工件的右加工表面(A)为定位基准。因此选用工件以加工右端面(A)和花键心轴的中心线为主定位基准。1 切削力和夹紧力计算(1)刀具: 高速钢端铣刀 30mm z=6机床: x51W型立式铣床 由3 所列公式 得 查表 9.48 得其中: 修正系数 z=24 代入上式,可得 F=889.4N 因在计算切削力时,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安全系数 K=
22、其中:为基本安全系数1.5 为加工性质系数1.1 为刀具钝化系数1.1 为断续切削系数1.1 所以 (2)夹紧力的计算 选用夹紧螺钉夹紧机 由 其中f为夹紧面上的摩擦系数,取 F=+G G为工件自重 夹紧螺钉: 公称直径d=12mm,材料45钢 性能级数为6.8级 螺钉疲劳极限: 极限应力幅:许用应力幅:螺钉的强度校核:螺钉的许用切应力为 s=3.54 取s=4 得 满足要求 经校核: 满足强度要求,夹具安全可靠,使用快速螺旋定位机构快速人工夹紧,调节夹紧力调节装置,即可指定可靠的夹紧力 2.定位误差分析由于30x80面尺寸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轴向尺寸无基准不重合度误差。径向尺寸无极限
23、偏差、形状和位置公差,故径向尺寸无基准不重合度误差。即不必考虑定位误差,只需保证夹具的花键心轴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3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率.为此,在螺母夹紧时采用开口垫圈,以便装卸,夹具体底面上的一对定位键可使整个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有正确的安装位置,以利于铣削加工。结果,本夹具总体的感觉还比较紧凑。夹具上装有对刀块装置,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塞尺配合使用);同时,夹具体底面上的一对定位键可使整个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有一正确的安装位置,以有利于铣削加工。铣床夹具的装配图及夹具体零件图分别见附图中。 四、参考文献1.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
24、、肖诗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2.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李益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3. 机床夹具设计软件版V1.0,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刘品 刘丽华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5. 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年6.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一汽制造厂职工大学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年7. 机械工程手册 第8、9卷,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委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82年8.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
25、出版社,1981年10月9. 机械工艺装备设计实用手册,李庆寿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10. 机械制造工艺学,郭宗连、秦宝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11. 机床夹具设计,秦宝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8年12.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陈榕王树兜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13.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赵家齐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14. 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第二版,浦林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15. 机械零件手册,天津大学机械零件教研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75年9月五 心得体会为期三
26、周的工艺、夹具课程设计结束,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受益匪浅。课程设计作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际更加接近,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生产实习中的感性认识。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二阶段是专用夹具设计。第一阶段中本人认真复习了有关书本知识学会了如何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学会如何查有关手册,选择加工余量、确定毛坯类型、形状、大小等,绘制出了毛坯图。为了可以更深刻清楚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向老师请教了很多关于夹具方面的知识,而且自己也参阅了很多夹具设计的资料。又根据毛坯图和零件图构想出两种工艺方案,比较确定其中较为合理的工艺方案来编制工艺。其中运用了基准选择、切削用量选择计算、时间定额等方面的知识。还结合了我们生产实习中所看到的实际情况选定设备,填写了工艺文件。夹具设计阶段,运用工件定位、夹紧及零件结构设计等方面知识。通过这次设计,我基本掌握了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学会查阅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设备等。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独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设计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