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平安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20XX年.3.30) (5)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平安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20XX年.3.30) (5) .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安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20XX年.3.30) 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XX县区城南面,距县城8公里,国土面积75.33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有5856户,2万余人,主要聚居侗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基础差、底子薄。原集镇由中魁村和玉虹居委会组成,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仅为3750人,城镇发展缺乏特色、人气不足、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进入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之列,镇
2、党委、政府倍加珍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传达全省、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会精神,同时立即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付诸实施。如今,集镇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发展形势更加明朗。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作为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之一的同时,也纳入了县城XX县区规划范围,根据XX县区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XX县区城第四轮总规修编相关规定,的定位是以发展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围绕XX县区发展,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对集镇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实施措施等进行了进
3、一步明确。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通过大力争取,整合各类资金,相继完成了集镇垃圾收集箱、电力、通讯网络线路和自来水改造;完成了集镇路灯安装和美化、绿化;完成了集镇后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计生服务楼改扩建项目;完成了河东村寨道路三横三纵、四周环绕、户户通车的路网建设和180户农户民居改造,配套建设了风雨亭、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活动家园;启动实施了河西蒙古民族村寨打造;同时,投入资金大力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充实了环保队伍,对镇区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使镇
4、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项目编制及启动情况 以来,通过与上级各部门对接,我镇编制和申报了多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支撑项目XX县区龙地坝-城市道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现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国际温泉城项目,得到了国开行XX省分行的意向性支持。自纳入县城XX县区规划以来,由于前期没有控制性规划,导致一些项目建设受限,随着3月2日控制性规划原则通过市城规委的审查,多个项目得到顺利启动,前期征地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目前在建项目有:投资4000元的XX县区第三人民医院项目;180套公租房建设项目;投入588万元的集镇防洪堤项目;投入200万元的中学教学楼扩建项目;融资573
5、0万元收储土地1500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今年拟建项目有:投资1250万元的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木爪溪水库提级改造项目;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石阡段项目。预计总投资6.14亿元的XX县区龙地坝-城市道路。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因小城镇建设规模扩大和品位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供水、供电、卫生、绿化、排污、泄洪和路网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二是建设力度不够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心城镇职能发挥不够,拉动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三是失地农民就业难。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用地不断增大,大量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6、失地农民生存和就业问题势必成为阻碍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难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动员,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布局逐步实施,有序推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编制项目库,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依靠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路子。 4、加大上跑力度,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扶持,千方百计利用政策笼子解决资金困难。 5、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扩大城镇容量,促进城镇繁荣。 内容总结(1)平安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20XX年.3.30) 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XX县区城南面,距县城8公里,国土面积75.33平方公里(2)全镇辖1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有5856户,2万余人,主要聚居侗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