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6560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围绕发展新产业,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构筑新的产业格局,走好产业强村富民路子。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特色突出、初具规模、龙型体系全、市场潜力大、增收前景好的要求,在全市确立了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食用菌、苗木杞柳、优质果品、淡水产品、甜叶菊、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进行集中开发、重点培植、跨区域发展、产业化经营,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意见和XX市扶持农业产业化发

2、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配套政策,对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及相关配套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目前基本建成了大蒜圆葱、精细瓜菜、优质水果、水产养殖、速生丰产林等五个百万亩种养基地,形成了南部与西部大蒜圆葱种植、中南部肉蛋鸭饲养、西北和东部奶肉牛饲养、中西部精细瓜菜种植、东部山区与中西部优质果品、微山湖域水产养殖等六大特色农业生产专业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济宁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惠及百万农民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同时着力配套抓好一批龙头企业、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相关的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全市目前已形成大蒜圆葱基地130万亩,蛋鸭存栏1000万只、肉鸭出栏4500万只的饲养基地,奶牛存栏

3、7万头、肉牛出栏30万头的饲养基地,200万亩的瓜菜基地,90万亩的果品基地,70万亩的水产养殖基地,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5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础,40万亩的苗木杞柳基地、6.5万亩的甜叶菊基地。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家、省级27家、市级216家,年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5万户,种植基地400万亩,养殖规模1亿头只,全市有55农户和53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规划建

4、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0处,市级农牧渔三大检测中心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农业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489个、面积250.4万亩。 二、围绕建设新村貌,实施“村镇科学规划工程”、“基础设施五通一治理工程”和“清洁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在村镇规划方面,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工作,现已完成22个中心镇、22个一般小城镇及208个中心村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编修。市建委通过组织专家设计,已经优选了20套民宅新居设计图纸免费发放到全市所有村庄。逐步展开所有乡村的规划编制和修

5、订,三年内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每年全市用于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8亿元以上,2007年投资3.2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275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7;村村通自来水进程快速推进,2007年投资2.8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资金2000万元,846个村、72.8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3;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9.85,开通有线电视的村达到74,2007年新增农村宽带用户3万户、累计达到5万户,确保“十一五”期间所有建制村实现“五通”;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业基础

6、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每年铺开建设项目2万项以上,完成造林25万亩;全市每年投入3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地3万亩。在清洁生态家园建设方面,把“一池三改”作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活条件、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突破口来抓,取得显著成效。市财政每年投资600万元,对全市10的行政村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发展5万户户用沼气池。2007年,中央、省、市财政安排财政资金125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一池三改”建设进行补助,新增户用沼气池5.8万户、总数累计达到12.6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7.3,连续几年来发展速度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各县市区也展

7、开了以“三清”(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五化”(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围绕倡树新风尚,实施“文明和谐乡村创建工程”。积极教育引导农民养成学科技、讲卫生、弃陋习的新习惯,形成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新风气。突出抓了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结合孔孟之乡传统优秀文化特点,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树文明礼仪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三项活动;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巩固提升“文明一条街”创建成果,开展了以文明小康村和文明生态村为重点的文明镇村创建活动,2007年验收合格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1058个,争取

8、到“十一五”末全市60以上的村庄成为文明小康村或文明生态村。进一步深化“平安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新活动,全市60的村居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71的村居实现了综合治理规范化,全市85以上的乡村常年不发生刑事案件,社会满意率超过96。XX县区投入800万元,在全区按照每10个村建设1处警务室的标准,规划建设了50处规范化警务室,充实警力、配齐设施,分片管理、全天巡查,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非常满意。 四、围绕培育新农民,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工程”。按照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健康卫生素质的要求,全方位培育造就新

9、型农民。实行了由组织、人事、宣传、教育、农业、劳动、科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配套联动,协调动作,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近几年来,每年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紧密衔接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全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380个,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上以上,目前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201.8万人,占总数的5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教师工资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统筹发放,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

10、投入820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5万平方米,新扩建校舍11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改造中小学危房76.7万平方米,“十一五”末力争农村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全市参合农民566.39万人、参合率94.15,2007年共为303.67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2.24亿元。突出抓了以36处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和160个中心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200多个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十一五”末力争村村有文体活动场所。全市基本实现了“科普村村通”,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每年选派3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

11、村生产第一线,集中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认真组织实施科技、教育、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城市教育、卫生资源结对帮扶农村活动。探索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户供养“四级联保”制度、农村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备。全市农村参保人数达到66.37万人,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552.97万元,为8100名农民发放养老金110万元。制定出台XX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将农村低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2007年全市安排农村低保资金2132.9万元,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标准,补助农村低保对象16.04万人。 五、围绕完善新机制,实

12、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程”、“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新农村社会细胞优化工程”。适应新农村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从制度上、根本上探索激活农村内部活力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广大农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水平,推行村党支部每年为新农村建设办几件实事承诺制,并进行跟踪考核。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大力提升他们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双强双富”活动。连续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培养村两委大中专生7256名,每村平均有一名后备干部。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

13、完善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探索开展了村级民主“议事日”、“议事周”活动,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新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 六、围绕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实施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围绕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和酝酿的基础上,200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市选择确定了13个试点镇,将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与所在乡镇进行有机整合,推行“镇区(园)合一”管理体制,

14、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目前,各试点镇领导班子和人员整合配备、建设规划修编、行政区划调整和市县部门职权下放对接等工作,正按计划节点稳步有序推进。 七、强化保障措施,构建六项工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协调机制。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农村建设推进任务要求,调整充实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7个行政编制,加挂市政府农业办公室牌子,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管理职能。各县市区也普遍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组建了相应工作机构。实行了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任务落实的联席会、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等制

15、度,适时有效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示范引导带动机制。自2006年起,在全市选择发达、欠发达、城郊3个类型的县市区、23个强中弱乡镇、114个强中弱村庄,开展了“321”试点示范工作,利用3年时间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貌、倡树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完善新机制”的目标。制定了对示范单位重点倾斜和集中帮扶政策,各示范单位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扎实、有序开展。XX县区创造了“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小村变大村、建设中心村,改造城中村、村庄变社区,翻建旧村、提升新村,不建新居变内涵、完善设施变环境”新农村建设的五种模式;XX县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

16、与,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的办法,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农村公路建设和“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上积极探索、率先突破;XX县区突出城郊特点,按照改造城中村、提升驻地村、强村带弱村、新建搬迁村、不建新居变内涵等五种模式,加快村庄规划建设。为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实施新农村建设“321”试点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每年集中抓好并确保建成100个左右的市级示范村,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树立样板,为整体推进提供经验。按照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条件标准和产业带动、生态园林、新村建设、

17、整治改造、社区公寓5种类型,20082010年全市共筛选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85个,其中2008年度有127个村作为首批示范样板村,纳入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考核管理。2009年、2010年分别再有127个、131个纳入考核管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大“百村示范”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体要求和“五新目标”内容,制定了25项具体考核计分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每个验收合格的市级示范村给予10万元奖励,县市区按照同等标准给予配套奖励扶持。 三是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和

18、省关于加大“三农”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大支农投入力度。2004至2007年,全市财政支农支出从58021万元增加到130996万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在29以上,2007年增幅达到40.05%。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9.16%。2008年,全市安排财政支农支出预算14.6亿元,仅市级财政就安排“三农”投入4.2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增长31.3,其中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并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引导、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从打破贷款制约瓶颈入手,研究制定

19、扶持发展信贷担保组织的奖励办法,鼓励引导金融资金更多地投向新农村建设,每年各类金融机构投入“三农”信贷资金都在60亿元以上。同时采取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办法,调动广大农民、各类企业、民间社团等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资源开发。四是合力帮扶推进机制。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启动实施了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每年选择100多件对新农村建设起关键作用、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的实事,拉出清单,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定期调度实事办理情况和成效,并作为机关、行风建设和评比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开展了新一轮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前两年每年选派60

20、00名干部蹲点包村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每年选派万名干部下基层,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和“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对所包驻村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帮扶,同时鼓励动员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2007年,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累计协调解决帮扶资金2.19亿元,捐款捐物价值1422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五是产品项目与成就推介展示机制。从2006年起,以济宁农高园为平台,以国际孔子文化节为契机,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农博会,由国内博览起步,逐步走向国际化,已将市农博会建设成为集中展示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果与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产业项目展销推介和农业对外开放与新技术

21、新成果交流的平台。六是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了XX市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把“十大重点工程”各项任务、“321”示范工作、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等纳入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惩。 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目标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集中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

22、四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着重抓好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产品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新型乡镇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和“三农”投入长效机制构建等项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内容总结(1)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围绕发展新产业,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2)四、围绕培育新农民,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工程”(3)各县市区也普遍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组建了相应工作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