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 .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xx年计划报告如下: 一、20xx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效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融入哈尔滨,建设大双城”发展战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稳中有升。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9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4.3%。财政总收入21.8亿元,增
2、长6.9%。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亿元,增长1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15.4%。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4%。 (二)产业结构得到切实调整,三大产业协调推进。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战胜春季低温、春涝、夏季虫灾以及拉林河、松花江洪水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高标准推进“一区五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核心区扩大到10万亩,总面积达到42.5万亩,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15.7%。新建规模奶牛场8个,鲜奶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规模猪场达118个,肉牛场21个,蛋鸡场235个,畜牧业总产值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3%。蔬菜总面积22万亩,总
3、产80万吨。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10亿元,增长26%;规上工业产值210亿元,增长47.2%;规上食品工业产值147亿元,增长42.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46.8%;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增长61.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4户,总数达到114户,增长63%。 3、现代社会服务行业稳步发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0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107亿元,增长50%。双城雨润果蔬绿色(有机)净菜基地,享受国家级配送,成为哈市现代商贸物流体系雏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项目建设引进成果丰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我市积极开展了“抓产业、上项目、
4、大招商、促发展”活动,全年谋划项目8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5个,总投资1500亿元,进入省、市项目库200个。招商引进项目10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8个,协议投资总额360亿元。实施新建、续建、扩建项目176个,完成投资144亿元。集中新开工项目79个,完成投资69亿元。经开区新增企业20户,总数达到159户,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310亿元,占全市的75%。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XX县区改造道路10条8.7万平米;东南隅22栋16.6万平米回迁房顺利回迁,廉租房补贴1800户,实物配租115户;完成26栋15万平米老旧小区房屋综合改造;房屋权属登记发证80万平米
5、。完成哈大高铁广场建设,启动希望广场改扩建项目;对承恩门、北道口、护城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集中供热增容12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供热质量全面提升。栽补大树1300棵、灌木6万株,维修路灯1500盏,增设停车泊位300个。完成新型村镇规划编制,启动乡镇村屯撤并工作,新兴镇农民新居25栋楼房已封顶10栋,完成16个乡镇人畜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文化广场等一批基础项目,被纳入全国中小城镇改革试点县。撤市设区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五)持续深化改革成果显著,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1、各项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步伐加快,重新修订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表,共减少审批23项
6、,降低收费187项,重点项目办结时限平均缩短了9天。明确审批条件,加快审批流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保参保7.2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由74%提高到81.4%,22种重大疾病省(市)报销比例达70%。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为全省最高。 2、惠民工程进展顺利。我市投资近亿元,完成教师进修校、5所标准化学校和市急救中心、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项目建设。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90个。新增城乡低保1723人,低保金、高龄津贴8585万元,医疗和临时救助1400万元。实施残疾人扶贫、白内障手术等惠残工程14项。城镇居
7、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428元和10568元,分别增长16%和11.5%。截止2013年末xx市移民直补到人和后扶项目总投资1314.76万元。其中移民直补到人人口2434人,直补到人资金911.13万元,后扶项目扶持资金547.81万元,解决移民安置村交通道路11.61千米。本期规划直补到人和后扶项目总投资533.48万元,其中直补到人资金153.48万元,项目扶持资金380万元。2013年度我市完成2012年后扶项目三个,两处为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项目,一处为提灌维修改造工程,总投资100万元,移民受益人口147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
8、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开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强,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弱;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有待深化,农机合作社管理亟待规范;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距全年预期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城乡居民收入依然较低,城市承载功能还不完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健全。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撤市设区、城乡建设
9、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哈市轻轨进双“四项重点工作”,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坚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工业经济指标增长2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3%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4%。为实现上述预期发展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突出以项目为统领,加大项目主攻力度。 谋划开展“产业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年”活动,更加注重优化项目结构,狠抓实体经济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同时合理安排
10、政府投资,重点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1、加大项目谋划力度。今年,全市计划新增规上企业40户以上,总量突破150户;谋划项目500个,进入哈市项目库50个。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强化进度管理,突出抓好项目审批、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重点解决好项目报批、征拆、环境等突出问题,对列为省、市的重点项目,要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和全程代办,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和开工建设。 2、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和规划,跟踪国家在新的领域的政策动态,对于申报的国家级项目,要锲而不舍,主动出击,密切沟通,力争申报成功。主渠道争取项目200个以
11、上。按照“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形成谋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可持续推进格局。 3、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投资走向,结合双城实际,争取对双城经济社会发展有拉动作用的项目、资金。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知名食品企业,开展定向招商、招大引强。重点跟踪统一、康师傅等14户大型食品龙头企业,做好招商储备,尽力促成合作;力促投资亿元以上的双汇肉制品、加多宝凉茶等8个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壮大产业集群。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全年引进项目100个,其中食品项
12、目50个,引资100亿元。 4、加大项目融资力度。要着力壮大融资平台,整合资源,完善平台职能,扩大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谋划新的融资项目,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加强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市重点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二)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抓住黑蒙沿边开发开放、全省“五大规划”和哈尔滨“率先发展、争当龙头”战略部署的有利契机,着眼于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市域经济活力,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把工业项目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切实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
13、大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全市重点项目的比重。认真落实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 2、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组织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结合“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00个;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推广农机合作社领办型、村支部代办型和种粮大户
14、创办型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每个乡镇至少完成1个整村推进的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90万亩。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后扶等项目,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指数。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现代旅游业上实现突破。全力打造四野红色旅游、魁星公园和观音寺文化旅游、农家庄院特色旅游、民俗风情游旅游产品,重点规划开发沿江湿地观光游,培育新的旅游亮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为哈市早日形成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助力。 (三)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企业和群众提
15、供高效优质服务。二是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加强对取消收费项目的后续监管,开展教育、医疗等领域价格和收费检查,继续清理各领域的不合理收费。三是综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施基本药物补偿办法。四是高标准规划产业功能分区,与平房经开区一体呼应、做好衔接,加大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聚集力。 (四)继续着力优化城乡布局,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抓住国家实施“哈长城市群”战略机遇,结合全国第三批中小城市改革试点,制定高水准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启动“哈双轻轨”项目,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打造哈尔滨人口承载XX县区和生态宜居新城。
16、推进市域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继续争创国家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秸秆、粪便、废水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新能源的规划与利用。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解决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深化城乡统筹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对试点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五)继续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经济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各项民生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17、惠及人民群众。 1、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服务、企业用工服务等工作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0个,开展各类培训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加快完善社保体系。加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征缴,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争取国家补助5400万元;切实抓好医疗保险征缴和扩面,参保人数达到90%以上;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失业保险参保6800人;适时启动生育保险。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分类救助、专项救助制度,提升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医疗救助标准。大力
18、推动社会福利、优抚、慈善事业发展,完成200张床位的综合性福利机构建设。继续推进惠残工程,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00例、捐赠轮椅500辆,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各类教育水平。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持续治理教育“三乱”,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村卫生室施行基本药物制度xx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发展双向互动数字电视用户2000户,新增有线电视1000户。 5、强化基层管理服务。完
19、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公共安全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天网、技防工程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下,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全力当好参谋助手,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双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内容总结(1)明确审批条件,加快审批流程(2)我市投资近亿元,完成教师进修校、5所标准化学校和市急救中心、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项目建设(3)二、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4)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5)发展双向互动数字电视用户2000户,新增有线电视1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