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8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2548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8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8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8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8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孟子两章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2、正确辨析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的含义;3、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理解排比句的表达作用。4、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5、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二、教学重点 1、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1 课前布置课外阅读练习:请学生借阅有关孟子、傅说、百里溪及管仲的书,了解他们的故事。2 教师出示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自由朗读,尤其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提醒学生注意:(1) 读准下列字音

2、:傅说 胶鬲法家拂士曾益(2) 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3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试疏通文意,教师再组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疑难词句,力求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大意,以锻炼他们的自学和合作能力。4找每组两名代表,一读一译,教师针对相关问题,作适当指导。特别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劳 饿 空乏 乱 动 忍 生 死5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由浅入深理解文章内容。(投影出示下列问题)(1) 本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请课前预习的同学讲一讲有关的故事,锻炼说话能力)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

3、列举了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教师引导:这种从大量事实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法。(2) 本文除了例证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这一道理?怎样论证的?(问题有难度,学生讨论回答,锻炼合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优秀生有所提高)明确:作者除了例证,还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证磨练的必要性:作者先列举了三个哲理性很强的事实:“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4、后喻”,从正面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方能发奋进取的道理。接着,作者从个人的成长推论到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是从反面论证。文章通过两方面论述,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6 教师对文章思路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疏通脉络。内容拓展延伸:(1) 结合你所知道的事例和自身体会,谈谈你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理解。(2) 本文告诉我们“逆境成才”的道理,那么顺境能成才吗?留做课下讨论。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一、二、三、四;2 练习背诵3 试总结本节课的古汉语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板书设计:列举事实:六位历史人物-(归纳)

5、-逆境出人才 个人-处忧患,能进取正反论证国家-处安乐,国恒亡结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杨 汛 桥 镇 中 学 集 体 备 课 资 料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孟子两章 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2、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3、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4、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5、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寡道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二、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名句。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

6、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预习检测1孟子,( )家代表人之一。提出( )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研读课文 品味赏析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小组讨论,质疑解惑。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7、(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去之(去,离开。今义:往,到)池非不深(护城河。今指水塘)(3)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的)以天下之所顺(用) 环而攻之(代词)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 多助之至(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4)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采用四面保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交流。明

8、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 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 地利 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论据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人和”结论 得道多助-顺

9、之 失道寡助畔之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方法总结,畅谈收获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这也是“和”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更透彻。“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得根本。当堂反馈1本文的主旨句( )2表明战争三要素的句子( )3解释黑体字及句子亲戚畔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板 书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论据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人和”结论 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练习题一 解词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以天下之所顺() 环而攻之() 天时不如地利() 多助之至() 兵革非不坚利也()二 1孟子,( )家代表人之一。提出( )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