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ppt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小儿脑和脊髓发育特点: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最早开始,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大脑外观十分相似,但沟回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 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功能已较为成熟,新生儿的脊髓末端在第三腰椎水平,4岁时上移达第一腰椎上缘,所以婴幼儿腰椎穿刺时应注意,约在3岁时完成髓鞘化。,2、脑脊液的正常值脑脊液压力:儿童0.691.969kPa(70200mmH2O),新生儿0.290.78kPa(3080mmH20)外观:清亮3、神经反射: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神经反射具有相应的特点。 (1)出生时即
2、存在而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生后34月消失,颈肢反射生后56个月消失,吸吮反射1岁左右完全消失。如这些反射持续存在则影响动作发育,属异常现象。,(2)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如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咽反射、吞咽反射等,如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神经系统出现异常。(3)出生时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且永不消失的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4)病理反射 34个月前小儿肌张力较高,Kernig征可为阳性;2岁以下小儿巴宾斯基(Babinski)征阳性(对称)亦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为病理现象。4、
3、小儿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情况检查、头颅和脊柱检查、运动检查 检查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运动、反射检查、感觉检查,第一节癫痫,一、定义癫痫(epilepsy)是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脑功能异常综合征,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反复惊厥发作。惊厥发作(seizures)是由于大脑神经元过度同步的异常放电引起的突发性、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运动、感觉、情感或认知等方面的短暂异常。我国人群癫痫患病率为3.35.8,其中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起病。,二、病因1、原发性:病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2、继发性或症状性: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如脑回畸形、胼胝体缺如、灰质异位等;后天获得性脑损伤,如围产期损
4、伤、缺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颅脑外伤或占位性病变等。3、隐原性:高度怀疑为症状性,但尚未找到确切病因。,三、临床发作类型(一)常见的癫痫发作形式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又称大发作,是小儿癫痫中最常见的发作类型。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可突然跌倒或尖叫,肌肉呈强直性收缩,随即出现节律性肢体痉挛性抽搐,口吐白沫,逐渐呼吸恢复,抽动减少,肌肉松弛,意识逐渐恢复。2、简单部分运动型发作:发作开始意识不丧失,表现为癫痫灶对侧肢或面部抽搐,口、唇、拇指、示指最常受累。部分性发作后,受累部位可能出现一过性麻痹,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3、复杂部分性发作:即精神运动性发作,可表现为发作突然,意识障碍如突然凝
5、视、产生幻觉等,同时伴有反复刻板的自动症,如咀嚼、吞咽等行为。4、部分性发作泛化成全身性发作:部分性癫痫灶的异常饭店由一侧扩散到对侧大脑半球,则变为全身性抽搐,并伴有意识丧失。(二)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发作期间意识不恢复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四、诊断检查1、脑电图 如发作期间脑电图记录到痫样放电是诊断癫痫最常用的依据。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常规脑电图、剥夺睡眠脑电图、24小时脑电图、遥测和录像脑电图等。2、影像学检查 常用MRI或CT检查。对明确癫痫的器质性病因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部分性发作、神经系统检查有局灶体征的病因诊断意义更大。,五、治疗原则1、治疗原则 彻底
6、祛除病因,避免诱发因素,坚持长期规律治疗。2、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1)诊断明确后尽早给与抗癫痫药物。(2)药物开始使用时,从总量的1/22/3剂量用起,逐渐增加全量,在医生指导下服用。(3)坚持服药至癫痫病末次发作后24年,不可过早停药。(4)监测药物血浓度,根据药物的血浓度调节药物,可考虑手术。4、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首选劳拉西泮止惊,六、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一)常见的护理问题1、有误吸的危险 与抽搐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2、有外伤的危险 与抽搐、惊厥发作、意识突然丧失有关。3、潜在的并发症 脑水肿、酸中毒等。4、知识缺乏 患儿父母缺乏癫痫发作的急救知识及正确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知识等
7、。,(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兴奋和疲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感染。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3、药物治疗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随便减量、停药。4、心理护理5、健康教育,6、癫痫发作的护理:出现前驱症状时,应立即下蹲或平卧,防止摔伤;如在床上发作时,可拉起床挡防止坠床。癫痫发作时,应立即解开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或窒息。在上、下牙齿之间,可放置牙垫等物品,防止咬伤舌头。如患儿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发作时,不可强行按压肢体以免引起骨折,可用手
8、护住患儿头部或在头下垫衣物等柔软物体保护患儿头部;如有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氧并备好人工呼吸机。患儿未彻底清醒前,应有专人陪护,防止患儿因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如遇高热时,应立即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密切观察患儿发作形式、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及面色变化。,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尤以婴幼儿感染常见,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是小儿时期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一、病因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
9、2/3。不同年龄阶段常见致病菌有所不同,新生儿及出生2月内的婴儿主要为B组溶血性链球菌,肠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李氏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生2个月至4岁时,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大于4岁者常见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感染。,三、发病机制多数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是由血行播散而来的。其常见入侵途径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黏膜、新生儿脐部感染等,细菌由感染灶入血后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脉络丛与脑膜,进入脑脊液。少数化脓性脑膜炎由邻近组织感染,直接到脑膜。部分由鼻漏、脑脊膜膨出和贯通性脑外伤等继发感染所致。,四、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主要
10、临床表现为感染表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1)典型表现: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意识逐渐改变,烦躁或精神萎靡、嗜睡直至惊厥、昏迷。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合并脑疝,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2)非典型表现:新生儿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面色青灰,吸吮力差、呕吐、哭声高尖,两眼凝视,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头围增大,易误诊。,五、诊断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高达201094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不增高。2、
11、脑脊液 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涂片革兰氏染色找菌,阳性率70%90%;脑脊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阳性率高 3、血培养 在抗生素应用之前进行,阳性率高。4、皮肤淤斑涂片 将皮肤淤点部位挑破,渗出液涂片找菌,阳性率可达50%。,六、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坚持用药、对症处理。1、抗生素治疗 在病原菌尚未明确前及早采用对常见致病菌敏感的,可通过血脑屏障的,毒性较低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退热1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20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糖恢复正常
12、为止。2、对症及支持治疗(1)保持水电质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2)治疗脑水肿,高颅压:应用脱水剂、利尿剂。(3)对症处理,降温、止惊及纠正休克。3、并发症的治疗(1)硬膜下积液:少量液体不必穿刺,积液多时应反复穿刺(2)脑室管膜炎:可作侧脑室引流,以减轻脑室压力。(3)脑性低钠血症: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逐渐补充钠盐,纠正低钠血症。,八、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一)常见的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体温过低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或腰椎穿刺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脑疝等。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颅压
13、增高恶心、呕吐有关。 6、有误吸的危险 与呕吐及意识不清有关。 7、躯体移动障碍 与部分患儿出现肢体瘫痪有关。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及意识障碍有关。,(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及饮食管理(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舒适、安静;温度在1822,湿度50%60%;减少探视的人员及探视次数,治疗及护理工作应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2)维持正常体温:鼓励患儿多饮水,每4h测体温一次并记录。体温高于37.5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预防惊厥发生。,(3)协助患儿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尤其注意臀部)清洁、干燥,大小便不能控制者应及时更换并冲洗
14、肛周;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昏迷患儿每12h翻身一次,并按摩骨隆突处,翻身时避免拖、拉、抻等动作防止擦伤(4)饮食管理: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防止呕吐发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2、观察病情及对症处理(1)监测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准确记录24h出入量。,(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意识、瞳孔、囟门、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如出现烦躁不安、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情况,说明可能有脑疝出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3、防止并发症(1)防止颅内压增高:患儿头肩抬高1530侧
15、卧位休息,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力;已出现颅压高时应平卧,避免发生脑疝。同时避免呕吐造成窒息;避免患儿哭闹,因哭闹可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按医嘱应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如甘露醇),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眼球运动、瞳孔变化、呼吸节律、肌张力变化等。,(2)维持体液平衡的护理:观察并记录患儿皮肤、黏膜的情况,记录24h出入量,记录呕吐物的量及性质;对发热的患儿要及时降温;观察有无体液不足的表现如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及血压下降等;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患儿颅压高时要适当脱水。(3)预防惊厥的护理:保持安静,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各种对患儿的刺激,密切观察有无惊厥的先兆。惊厥发生时注意保证患儿安全,防止发生坠床,防止舌咬伤。4、健康指导,谢谢观看,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