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病案讨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门菌属病案讨论.ppt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沙门菌属病案讨论,小组成员,刘荣嘉201805035 赵杰201805036梁宝莹201805037 徐涛涌201805038徐媛玉201805039 周倩201805040余志刚201805042 丁佳萌201805044侯雨含201805045 张鑫杰201805046张廷欣201805047 颜福伟201805048周志昕201805050 朱云建201805051雷湘楠201805052,沙门杆菌根据DNA同源性,分为肠道沙门菌和邦戈沙门菌。沙门菌中少数血清型是人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宿主范围广泛,部分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动物感染大多无症状或为自限性胃肠
2、炎。,沙门菌属,患者,女,30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振、乏力、腹胀。查体:体温40,相对缓脉,肝、脾略肿大,腹部见少量玫瑰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5109/L;粪便中查到少量脓细胞和白细胞;入院时血培养和粪便培养均未发现致病菌。肥达试验结果如下:入院时伤寒沙门菌H抗体1:80,伤寒沙门菌0抗体1:40,甲型副伤寒H抗体1:40,乙型副伤寒H抗体1:40;入院12天伤寒沙门菌H抗体1:320,伤寒沙门菌0抗体1:320,甲型副伤寒H抗体1:40,乙型副伤寒H抗体1:40。,【病案】,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为伤寒,伤寒: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3、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低下,部分患者有玫瑰皮疹和相对缓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目录,CONTENTS,PART 01,沙门菌属的流行病学特点,沙门菌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分布的经食物传播的细菌,沙门菌感染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沙门菌导致的感染病死率较高。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沙门菌感染性疾病可分为伤寒样疾病和非伤寒沙门菌( 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NTS) 感染性疾病。沙门菌是引起食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是肠杆菌科中常见的一个重要病原性菌属。沙门菌菌型繁多,已知的血清型有2 499个,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4、中,几乎所有的血清型都会污染食物引起发病,可以引起伤寒、副伤寒等疾病,也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非伤寒沙门菌感染通常表现为肠道感染,可引起腹泻、发热、腹痛等,少数引起肠道外感染,可致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和中耳炎,常发生在免疫低下的患者中。,传染源,(一)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的家禽、家畜,其次是感染的鼠类及其他野生动物,其感染率为14%,人类带菌者亦可作为传染源,这些带菌者绝大部分是暂时带菌(肉食品加工者或屠夫)及无症状感染或轻型肠道感染后粪便持续带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沙门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及用具传染。苍蝇和蟑螂可作为沙门菌的机械携带者,引
5、起传播。空气传播及输血引起的沙门菌感染也有过报道。,人群易感性,(三)人群易感性:婴幼儿、严重慢性病病人对沙门菌易感,患病年龄以1岁以内的婴儿最高,病后的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甚至可感染同一血清型细菌而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四)流行病学特征:突然发病潜伏期短发病者仅限于进食污染食物者食物常是同一传染源所污染集体用膳单位常呈暴发流行全年可见,发病高峰711月各菌种分布有地区性,并与该地区动物中携带的常见菌种相一致。,PART 02,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沙门菌属感染需经口进入足量细菌,才能克服机体的防护屏障。致病物质:内毒素侵袭力肠毒素,致病物质,1.侵袭力: SP系统、耐酸应答基因、Vi抗原
6、SP系统:有毒株能侵袭小肠粘膜。SPI-I分泌系统的作用,导致细菌内吞,细菌在吞噬小泡内生长繁殖,导致宿主细胞死亡。耐酸应答基因:可使细菌在胃和吞噬体的酸性环境下得到保护。Vi抗原:有微荚膜功能,抗吞噬细胞吞噬。2.内毒素: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下降,中毒症状和休克。3.肠毒素:引起急性胃肠炎。,致病物质,PART 03,肠热症的发病机制病例中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第4周进入恢复期,患者逐渐康复。,细菌,小肠,局部巨噬细胞吞噬,淋巴循环中大量繁殖,血流,脏器中大量繁殖,血流,第一次菌血症。称前驱期。病人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第二次菌血症。病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
7、随粪便、尿液排出体外,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出现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肠热病的发病机制,案例中的临床表现,1.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作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2.相对缓脉,肝、脾略肿大3.玫瑰疹4.菌血症,肝脾肿大,玫瑰疹,溃疡,出血,案例中的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细菌,消化道,巨噬细胞吞噬,血流,单核-巨噬系统,小肠,杀灭,菌毛,肠固有层,M细胞,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管),(胸导管),第一次菌血症,(时间短,无症状),血液循环,第二次菌血症,胆、肝、脾、肾、骨骼 皮肤,胆汁,肠道,肌层、浆膜层,肠穿孔,肠壁
8、淋巴组织,溃疡,痊愈,血管,肠出血,尿排菌,肿胀,DIC,IC型肾小球肾炎,均为内毒素引起,粪排菌,超敏反应,肿大,PART 04,如何采集疑似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上述病例中患者可检测哪些标本、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因为肠热症随病程的发展,细菌出现的主要部位不同。根据不同的病程采取不同的标本。肠热症:第一周取外周血,第二周取粪便,第三周取尿液,第一到三周都可取骨髓液。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和可疑食物。败血症:取血液。肠道带菌者:可取十二指肠引流液。,采集标本,结合病例来看1.病人发热6天入院,可采集其外周血和骨髓液进行检查。2.此外也可以采集粪便进行检查帮助确定患病时间。3.病人入院后
9、12天,可取尿液进行检查判断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方法,1.快速诊断法SPA协同凝集实验,对流免疫电泳,胶乳凝集实验,ELISA等。2.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间接血凝法,EIA等,其中以肥达试验较为普遍,PART 05,什么是肥达试验?上述病例中的肥达试验结果如何判断?,概念:肥达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定量凝集实验,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原理:伤寒杆菌有三种抗原:分别为菌体抗原(0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体表抗原(Vi抗原)。其中以0抗原及H抗原的抗原性
10、较强,而Vi抗原的抗原性不强,且相应抗体效价低且为时短暂,随细菌的消除而消失,故不列为肥达试验的检测项目。(但其检查有助于发现伤寒带菌者。)当抗原遇到特异性抗体(抗0及抗H)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通过对凝集物量多少来推算病人体内抗体的多少,以协助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结果判断:正常值:正常人因沙门菌隐性感染或者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的有关抗体,其效价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是伤寒沙门菌0凝集效价 1:80,H凝集效价1:160,引起副伤寒的沙门菌H凝集效价 1:80时,才有诊断意义。,动态观察:有时单次效价增高不能定论,可在病程中逐周复查。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效价 4倍者有诊断意义
11、。,0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抗体特点:0抗体为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 H抗体为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诊断意义:(1)0、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2)两者均低,患病可能性小。(3)若0不高,H高,有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4)若0高,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0-Ag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和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存在一定水平的抗体,0凝集效价 1:80,H凝集效价 1:160.若0和H效价均增高且超过上述水平,或患者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则具有诊断意义。病例中0和H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怀
12、疑可能为肠热症。,PART 06,如何治疗沙门菌感染?近年来治疗方面有何进展?,如何治疗沙门菌感染?,1.一般治疗隔离:肠道传染病消毒:肠道传染病休息:卧床;退热1周后逐渐过渡至正常活动护理:生命体征、大便性状、压疮、肺部感染注意饮食:流质/半流质饮食、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退热2周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2.药物治疗 早期(1948年即开始)使用的是氯霉素。由于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目前使用的有效药物主要是环丙沙星。,.如何治疗沙门菌感染?,3.对病原治疗 对无并发症的胃肠炎型患者,不必应用抗菌药物对严重的胃肠炎或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同时 合并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对胃
13、肠道外感染及败血症型、伤寒型、局部化脓感染型,应抗菌药物全身运用。4.特异性预防: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如何治疗沙门菌感染?,5.并发症的治疗肠出血:绝对卧床、生命体征监护、禁食禁饮、镇静。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止血、输血、外科手术肠穿孔:绝对卧床、生命体征监护、镇静;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生素使用(加强控制腹膜炎)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外科手术中毒性心肌炎:绝对卧床、生命体征监护、保护心肌药物、需要时用激素、防/治心衰、心内科会诊溶血尿毒综合征: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护、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激素、输血、碱化尿液、抗凝(小剂量肝素/低右)、心肾内科会诊、血液透析,目
14、前,沙门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进展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己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20052014年间沙门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变化范围为2.4%14.3%,而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普遍高于其他沙门菌属。2012年,我国对伤寒沙门菌的监测分析显示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近年来印第安纳沙门菌在中国广泛流行,且出现了对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的印第安纳沙门菌。沙门菌属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且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4种喹诺酮类药物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治疗方面的进展,治疗方面的进展,近年来病原菌耐药现象不断增加,故最好能参照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目前,临床常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洛美沙星、益保世灵等,常有较好的疗效。,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