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无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学年第一学期分水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生物学科(选考)试题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 )A乳糖 B 淀粉 C 糖元 D 纤维素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淀粉 D.纤维素3、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无关的是(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肽键的结构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4、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属于脂肪,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胃蛋白酶属于蛋白质,是传递信息的物质C糖元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DNA属于
2、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区别是()A细胞直径大小不同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C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细胞质的多少不同6、如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7、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A高尔基体与中心体B中心体与叶绿体 C线粒体与内质网 D叶绿体与线粒体8、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
3、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9如图能正确表示ATP的结构的是()A.B.C.D.10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B胞吞、主动转运C主动转运、胞吞 D被动转运、主动转运11、人体呼出的CO2产生于需氧呼吸的()A糖酵解 B柠檬酸循环 C电子传递链 D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12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
4、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13如图为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时间(单位:h)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 h14、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体复制形成两组中心体15下列哪项不是癌细胞的特点()A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 B能够无限增殖C细
5、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D形态、结构发生变化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上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受到什么的作用?()A化学致癌因子B物理致癌因子C生物致癌因子 D煤焦油17、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18、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 B3/16C7/16 D9/1619、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水
6、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 ()A2/16B4/16C6/16D8/1620、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的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遗传因子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21、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染色体进行复制 B有纺锤丝形成C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D着丝粒分开2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染色体复制完成时 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C减数第二次
7、分裂结束时 D精细胞变成精子时23、人类毛耳性状只在男性中出现,这表明毛耳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X染色体上 C位于Y染色体上 DABC都有可能24、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如果-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A1/4 B1/3 C1/8 D1/62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C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需要利用R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可能原因
8、是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26、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某种蛋白质的示意图,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B最终合成的肽链在结构上各不相同C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左向右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27、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A60个 B80个 C20个 D180个28、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Aa B1/a C1 D11/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29.(8分) T2噬菌体是一种专
9、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科学家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而其DNA分子侵入到细菌内部,并且在细菌内部合成了与亲代相同的子代噬菌体。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的DNA侵入细菌后,控制合成子代的蛋白质外壳,图8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 阶段,该阶段在细胞的 (细胞器)中进行。 (3)图8中物质是 ;物质是 ,它主要在细胞的 中形成的。(4)已知GUG对应的氨基酸为缬氨酸,CAC对应的氨基酸为组氨酸,则图中是 。(5)图中的氨基酸通过 反应连接成肽链。30.(8分)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
10、,其中表示结构,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表示 ,表示 。(2) 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产生H+、电子和 。碳反应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 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3)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 反应,其能量转换为 。(4) 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短时间内ATP和NADPH生成量 ,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 。31(10分)下图是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假设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2)D细胞有_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
11、A分子,属于_ 分裂 _期。(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4)B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染色体有_条。32.(10分)某植物有宽叶和窄叶(基因为A、a)、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B、b)等相对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 若宽叶和窄叶植株杂交,F1全部表现为宽叶,则显性性状是 ,窄叶植物的基因型为 。(2) 若要验证第(1)小题中F1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方法,请在答卷的指定位置用遗传图解表示测交过程。(3) 现有纯合宽叶抗病和纯合窄叶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自交,F2有宽叶抗病、宽叶不抗病、窄叶抗病和窄叶不抗病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 :3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
12、律,F2中出现新类型植株的主要原因是 。若F2中的窄叶抗病植株与杂合宽叶不抗病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宽叶抗病植株占后代总数的 。33、(8分)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2)在下表各列的英文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试管号1234蒸馏水1.41.41.4ApH7.5的缓冲液0.20.20.20.2纤维素悬浮液0.30.3B0.3微生物A提取液0.1微生物B提取液C微生物C提取液0.1(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23min(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实验结果:试管号123添加提取液微生物A提取物微生物B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颜色深浅程度分析讨论:(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 ,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 。(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仅从酶结构上考虑,原因有 。(3)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