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能熟背全文。(重点)2品味作者笔下月色描写的精妙,感受所营造的宁静、淡雅的意境。(重点)3领会“闲人”复杂微妙的情感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一组月的美妙图片。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钟情于借月抒怀,所以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幽静,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大家知道,这最后两句诗出自于宋代大文豪苏轼之笔,今天,我们就跟随苏轼的脚步一起走进承天寺,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月景,感受作者别样的心境。二、初读,读准字音和节
2、奏1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词(校音:起行、荇 、柏、横)2. 教师指导朗读。(1) 读出文言的味道。(有些字要读得慢一些,拖长一些,味道就出来了。学生任找一句试读)PPT出示节奏划分(2) 读出宁静的意境。(夜游,又是月景,有些字读起来要轻一些,柔一些。拿“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例,试读。)(3) 读出夜游的兴致。(有些字、词读得欢快一点。比如:欣然,亦,相与。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并试读)(4) 读出内心的情愫。(抓住直接抒情的句子,找出“闲”字。)3齐读课文。三、再读:品味语言和情感(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同学们四人一组,结合书下注释,以合作的方式翻译课文
3、。有障碍的词句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全班共同解决。2.出示重点词句,开火车作答,加深理解。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散步。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藻、荇(x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
4、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交横:交错纵横。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表推测。但,只。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3.学生口述译文,其他同学点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注:这里“户”指门口,与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中的“户”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
5、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二)领会意境,体悟情感。1.景中融情。庭院中的月色如何?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1) 翻译这个句子。(2) 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赏析技巧。(从修辞、写法、心境等方面赏析)高妙之处在于文中无一“月”字,但处处见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静谧感;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真可谓精妙传神.更妙的是作者不用明喻而用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运用比喻和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清澈。创造
6、了一个月光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情景交融的意境。(3)反复诵读,读出作者情感的寄托(赏月的欣喜)。2.直抒胸臆。情因景生,景为情设。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1)作者为什么自称“闲人”?身闲,心闲闲閒。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闲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的言外之意是: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相机插入写作背景和怀民其人。ppt出示相关背景资料: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
7、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背景: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文章虽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本文一大特色。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那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但”字?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复杂微妙的情感。既有赏月的欣喜,被贬后的落寞、伤感,失
8、意后能陶醉于自然、自我排遣的达观,对世人追名逐利的讽刺。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旷达乐观(板书)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3.记事表情。(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和“寻”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以及迫切想与朋友分享的愿望。追问:苏轼赏月,为什么单单去寻张怀民呢? ppt出
9、示张怀民的相关背景资料: 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亦”字中蕴含着同好友相知的喜悦,写出了知己间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妙趣!而“步”字则写出了是两个人在月下漫步的悠闲与惬意。(三)拓展阅读,接近灵魂。1PPT出示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文字,加深对苏轼旷达乐观精神的体会。但是,苏轼虽被贬黄州,心情郁闷,并没有停止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常借助游览山水等自然景物消解内心的孤独,这可谓:坦荡豁达。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
10、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林语堂苏东坡传2.诵读苏轼的其他诗词,加深对苏轼的理解。出示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一去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 作家梁衡先生说,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神品。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
11、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 教师寄语:身闲有时间,心闲有慧眼。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妙手偶得之”的佳作。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无论将要经历些什么,都能用你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享受这个美丽的世界!3.布置作业:请以“苏轼,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月色入户夜游寻友、赏月来源:Z#xx#k.Com 闲身闲、心闲旷达乐观赏月的欣喜被贬的落寞陶醉于自然自我排遣的达观对世人追名逐利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