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474419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 第一篇: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关于xx县“一场一池一园”模式发展生态畜牧 业的调查 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xx市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如何使畜牧业进入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已经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课题。为此,xx县从畜牧规模化养殖入手,在推行“一场(养殖场)一池(沼气池)一园(绿色无公害农业园)”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方面,进行

2、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现将其做法和启示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xx县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主要做法 (一)审时度势,依托资源,创新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xx县是畜牧生产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是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该县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牛存栏在12万头左右,被中国奶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人畜混居、养殖分散、产品竞争力低、畜牧业污染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畜牧业发展,同时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也不相适应。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面对遭受严重冲击的奶牛养殖业,xx县认

3、真审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产业生态循环,建设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发展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对该县xx牧场“奶牛集中寄养”和xx种猪场“猪沼菜内部循环”等生产模式进行了及时地总结推广,探索实践出“一场一池一园”的生态畜牧发展模式,带动农业走上“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之路,促进农村经济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科学规划,政策扶持,促进畜牧产业发展规模化。一是科学规划高效生态园区建设。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在xx镇、xx镇等畜牧业发达地区,规划建设西南部现代农业高效

4、生态园区。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座,存栏奶牛2万头、生猪2万头,园区周边村牵牛出村率达到90%以上。同时,以规模养殖场为依托,建设一批大型沼气池,可为5000户农户提供燃气;建设绿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发展高效生态种植设施大棚蔬菜5000亩。通过园区示范辐射带动,全县循环模式的规模养殖场达到30家,畜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二是大力支持规模养殖场入区建设。在对入区规模养殖场落实上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政府积极帮助养殖场协调用地,对园区内3条主要道路统一实施硬化,完善了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为规模养殖场入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对入区养殖场给予贷款贴息、引导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对接等措施,鼓励

5、养殖大户和社会能人入区建设规模牧场,吸引周边散养农户出村入区集中养殖,建设绿色优质牛奶基地。目前,区内已建成xx、xx等8家规模养殖场,占地1527亩,存栏奶牛7000头、生猪1万头,落实财政贴息贷款1000万元。三是积极创新奶牛集中饲养模式。园区采取托管、寄养,实行“六统一分”集中养殖模式,即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挤奶、统一档案管理和利益分成,实现了“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小区、进入市场),改变了传统的人畜混居生产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该县已把“六统一分”作为规模养殖场建设的

6、准入标准,由畜牧部门统一审核、审批,凡场址、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控制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许兴建。 (三)典型带动,种养加结合,实现畜牧产业发展生态化。各规模养殖场全部按照“一场一池一园”的模式建设,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与龙头企业结合、与沼气池建设结合、与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结合),走生态循环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乳品企业、养殖场、养殖户及社会的互利多赢。一是规模牧场建设与龙头企业结合。在生态园区内,由县畜牧部门派出专门技术人员驻场指导,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的全程监管,保证奶源质量。同时,重点扶持日消化鲜奶600吨的xx乳业加工项目建设,实行“公司+基地”的模式,牧场

7、机械化挤奶厅全部由奶制品企业托管,企业对牧场鲜奶收购全程监控,按保护价进行收购,实现了规模场与企业的对接,消除了规模场的后顾之忧。二是规模牧场建设与沼气池建设和绿色蔬菜种植相结合。该县规定,所有规模牧场都要配套建设一个1000立方米沼气池,发展100亩绿色蔬菜生态种植园,规模场产生的粪便和牲畜脚下废弃物全部入池发酵和无害化处理,所产沼气供应养殖场及周边农户使用,沼渣改土、沼液灌溉施肥,发展有机绿化无公害蔬菜种植,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三是以典型带动推进“三结合”发展。该县以xx牧场和xx种猪场为典型,确立了家庭养殖集中寄养模式和农业内部循环生产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区内所有养殖场均按“一场一园一池

8、”模式进行设计施工建设,有效地带动了散养户牵牛出村进场。其中,xx牧场奶牛存栏已达1900头,其中寄养900头,第一座500立方米气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所产沼气除满足牧场需要外,还可供120农户生活用燃气;xx种猪场的1500立方沼气池已建完,正在进行燃气入户施工和绿色设施棚菜也将施工。目前该县以畜牧养殖业为龙头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循环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格局已具雏形。 二、发展生态畜牧业带来的效益 1、规模养殖场效益可观。以存栏2021头奶牛的规模养殖场为例进行测算,产奶牛数1200头,每天产奶20公斤/头,产奶天数300天,牛奶单价2.8元/公斤计算,核算奶款2021万元;产幼牛1200

9、头,收入180万元,牛粪收入25万元,(xx乳业托管牧场每公斤得0.3元管理补贴共得补贴216万元,)扣除饲、水电费人工费、配种、固定资产折旧、租地费、资金使用费,不是寄养养殖场的年纯收入为364万元;若全部是寄养的,年纯收入约105万元。 2、寄养奶牛农户养殖效益提高。寄养农户在不负担养殖场投资的情况下,却能享有养殖场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等技术保障,降低了散养奶农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鲜奶的高品质带来高效益。据测算,目前,规模养殖场单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量比散养高1.2公斤,鲜奶销售价格比散养每公斤高0.250.50元,奶牛平均泌奶天数比散养多18天;每头奶牛入场寄养比散养年效益高约

10、1600元。 3、生态效益实现最大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解决了原有的人畜混居的问题,集中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等经过沼气池处理后在园区内循环利用,基本做到“内循环、零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达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据测算,建设一个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每年可处理粪便和污水5.4万吨,年产沼气50万立方米、沼肥3.4万吨,除满足本场的用电、取暖和种植需要外,还可供应周边农户使用,年可增收节支30万元。 4、种植效益明显增加。100亩设施种植园全部使用沼渣、沼液施肥灌溉,年可减少化肥成本近2万元,同时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并实现了无公害有机生产,价格可提高20%左右

11、,收益十分显著。 三、xx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效途径。生态畜牧业上促畜牧规模养殖、中联新能源开发,下带种植业提效,直接带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科学优化。xx县依托大中型养殖场,发展沼气产业,建设特色种植业园区,推进新能源利用和种植业集约经营,不仅解决了畜牧业污染和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同时又降低了种植业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从滦县实践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农业布局和生产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农业发展方式也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现代农业

12、生态发展模式,增强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启示之二,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但农村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养殖业发展较快的专业村,村内牲畜粪便乱堆、粪水横流、蚊蝇乱飞,村庄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生活环境较差。养殖业出村入场(区)后,实现了人畜分离,村庄干净了,加速了新农村建设。同时,集中养殖又为养殖废弃物统一处理提供了场地和空间,规模养殖场通过建设大中型沼气池,以牲畜粪便和污水作为沼气原料,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直接杀灭了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所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再将沼液、沼渣追施农田,不仅使资源在循环中提高

13、了利用率,而且实现了局部区域内的配套生产、循环共生。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 启示之三,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该县xx牧场存栏的1900头奶牛中,有900头为寄养,按一头寄养奶牛年增收1600元计算,该场一年就为农民增收144万元。目前,该县散养奶牛年收入在3500元左右,通过集中寄养可为养殖户年增收45%以上。同时,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降低了购买化肥等农业生产成本支出,提高了种植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又在清洁环境的同时,又节约了农民的生活成本,可以说,xx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为xx市

14、特色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启示之四,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基础性保证。xx县对各规模场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对各种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有效地杜绝了防疫难和漏防的现象;实施驻场兽医制度,通过建立健康养殖档案,对养殖对象进行登记备案,加强了对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了规模养殖场受控管理,保证了养殖对象的健康稳定;实施规模牧场机械化挤奶厅加工企业托管,鲜奶即时检测、定点收购,消除了加工企业奶源的质量风险。同时,种植业又把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从源头上保证了投入品的安全,促进了农业的标准化发展。 四、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1、推广生态畜牧模式,带动现代农业发

15、展和新农村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xx县的作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对xx县和其它县(市)区在规模养殖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及时发掘和总结,培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养殖大户、奶站经营者、社会能人建设规模养殖场和散养畜禽“出村入场区”,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在规模养殖场建设中,要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解决建设资金和标准化技术不足以及产品销售等问题。要以规模养殖为龙头,把农业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建立“1+2”(规模养殖加废弃物开发利用和标准化种植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各个环节的利益。 2、破解用

16、地难题,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实施载体。一是开拓思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用地双赢。利用粮食产量低、质量差的沙坨地及荒坡、荒滩地,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畜牧业的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基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发展。二是运用政策,统筹解决畜牧业用地矛盾。将畜牧业用地指标明确列入农业用地的总体规划,与农业用地在政策上同等对待,每年可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畜牧业用地。大力推行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结合的养殖方式,在耕地、山地、园地、林地中建设相应的配套规模养殖场,形成“园中有场、林中有场”的新格局,实现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创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解决规模养殖用地。加强土地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以租赁、转包、互换、

17、入股等形式,将土地向规模养殖场等集约化经营集中。探索土地“预流转”机制,由村组为载体与土地承包农户预先签订流转意向,在未正式流转前,土地仍由原承包户经营,当有统一经营能力的规模养殖场后,再与农户签订正式流转合同,由规模养殖场按合同每年向农民支付租金,搭建起土地流转与规模养殖的合作平台。 3、健全两个机制,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好规模养殖场与养殖户的利益分享问题,是实现散养“出村入场区”和规模养殖业发展的关键。xx县xx牧场实行奶牛全托模式值得推广。该场由专家和经济师对每一头牛一年的效益进行评定,并形成合同。寄养农户在不负担养殖场投资的前提下,享受养殖场的基础设施、技术

18、保障,在取得稳定的收益的同时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对于规模养殖场,在没有投入购牛资金的前提下扩大了养殖规模,取得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这种养殖户接受、投资人受益的模式,实施难度不大,推广起来较为容易。二是投融资机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带动作用强的规模养殖场和合作社的给予信贷支持,可通过联户担保、生产设施抵押等多种形式,降低门槛,扩大授信规模。同时,创新财政支农的渠道,可由财政牵头成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可依据担保发放贷款,贷款单位加入养殖业保险,形成以财政担保(组建担保公司)为平台、以信用体系为

19、基础、以养殖保险为保障的金融支农新机制,彻底破解规模化养殖的资金制约。 4、加强支持与管理,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在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上半年xx市畜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生产与流通方式、政策保障体系等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应在进一步分析把握当前畜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重点在畜牧业用地、生态畜牧业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由于畜牧业周期性变化较大,应考虑建立畜牧生产预警机制及风险调节基金,以确保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应把疫病防

20、治放在重要位置,对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的软硬件设施,严格执行有关防疫、检疫、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规定,达不到要求的要按照防疫法规定限期整改达标;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按防疫法规定进行建设,动物防疫部门要做好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保障畜产品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生态畜牧业调研报告木里镇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天峻县城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的 乡镇。草场面积2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8万亩,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省煤炭资源的66.7%,分布有大面积高原草甸植被和沼泽地。辖行政村4个,牧户283户,人口1054

21、人,牧业人口993人。 一、我镇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21年,我镇年末大牲畜存栏30028头(只),其中牛存栏14409头,羊存栏15529只。全镇牧民人均纯收入6450元,以家庭为生产主体的畜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1、草原基础设施落后,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过增建畜棚、围栏、储草棚、定居房设施,强化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牧民以草场和现金的方式入股,通过以草定畜,合理载畜,积极引进优良野血牦牛品种,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木里镇4个行政村基本村村通车,但里程相对远,群众居住分散,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奖励性住房建设,方便了牧民生活、孩子上学和就医等。 2、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拉动畜牧业经济

22、发展。木里镇4个村基本都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停车场建设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把收取停车费,收取彩钢板房租金作为主要收入,安置了60多名牧民就业,形成了停车场周围饭馆、超市、修理厂遍布的景象,拉动了畜牧业经济发展,并且动物防疫措施到位,每年春、秋两防镇村两级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加大二维耳标佩戴工作,力求佩戴率100%,动物防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口蹄疫、 1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3、煤炭开采直接影响我镇畜牧业生产。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3、但环境受到影响,水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空气中粉尘污染加剧,采空区的面积和范围在不断扩大,草地覆盖度降低,产草量降低,优质牧草减少,劣质牧草、毒害草增加,极大地影响了采空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煤矿开采对草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破坏草地,矿区修路破坏草地,矿渣倾倒破坏草地,爆破震动也影响着周边牧民生活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4、大力推行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草原生态资源是我镇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和开发煤炭资源,使得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资源,我镇今年起实施了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将全镇部分草场阶段性休牧和禁牧,为推动草原建设和保护起到

24、了积极的现实作用,禁牧工程实施后,畜牧业产值取得不降反升的良好成效,禁牧和季节性休牧采取了补偿,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截止2021年底我镇已涉及280户休牧禁牧牧户,禁牧面积118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9万亩,存栏85136个羊单位,核定载畜量88556个羊单位。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木里镇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脱离靠天养畜的局面,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海拔高,气候多变,多大风、雨雪天气,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形成规模很小、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明显,且无力抵御市场风险。木里镇人口少,牧民文化素质差,自主创业能力差。 2、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规模化条件。

25、突出表现为围栏、定居点、防灾基地、畜棚少,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镇里缺少专业人才。牧民放牧以散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水平,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牧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煤炭资源开采,牧民草场资源及环境受到影响。木里镇现有庆华、义海、兴青、焦煤、江仓能源、圣雄6家主要煤炭开发企业,还有中铁公司等企业以及各类勘探、施工企业在木里实施各类项目,一方面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使木里镇草场资源遭到征占用和破坏,粉尘污染加剧,水资源污染严

26、重,爆破震动剧烈等,这些都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三、今后畜牧业工作思路和措施 1、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野血牦牛等资源优势。以改 善和提高牧民生产发展条件为重点,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增加暖棚、围栏、储草棚、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实现草畜平衡。解决游牧民定居点的附属设施建设,突出木里野牦牛资源优势,通过牲畜入股的形式,以富裕户、规模户带动其他牧户的方式,建立生态生产基地。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争取贴息贷款,实施各类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牧民发展畜牧业,鼓励企业以村企共建形式,增加畜牧业资金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湖源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大牲畜出栏。以合作社为纽

27、带,稳定和拓宽销售渠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增产增收,与龙头企业订单销售牛羊肉、羔羊、羊 毛、奶制品等优势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对曲拉、炒面、酥油统一销售,延长产业链。 3、做好畜疫防治,提高畜群结构质量。在镇兽医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疫病防疫,提高免疫水平。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畜群结构,通过淘汰老弱牲畜,提高羔羊成活率,增加后备母畜等手段,提高畜群生产能力。增强服务队伍,为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试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加强草地生态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畜牧业补偿奖励机制工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实行季节性休牧乃至跨年度阶段性轮牧,促进牧草自然

28、繁育和生长,按照草畜平衡制度,定牲畜、定小区轮牧时间等进行试点调研。加大草原鼠害防治力度,综合治理草场退化等保护草地生态。 第三篇。畜牧业发展调查报告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2021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2021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202

29、1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2021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2021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

30、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

31、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21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

32、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生态畜牧业的研究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以织金现代农业发展为例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生态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再升级,是对现代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生态畜牧业能够较大的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能够更大的提高产量及质量,提高生产者的收入,进而提高其积极性,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特别是以卡斯特地貌为主,地处长江支流乌江上游的织金县,因其土地较为贫瘠,人口众多,生态破坏风险大,生态畜牧业更有其保护长江流域用水安全的特殊意义。 一、织金生态畜牧发展背景

33、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毕节地区东南部,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全县113.76万人,是我省6个百万人口大县之一。同时也是毕节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396.65人/平方公里,人口负担重。织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84%,贫困人口占29.15%(2021年)。辖区山高谷深,现有耕地面积58.7万亩,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3.64%,低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且耕地多为旱地,产出率较低。织金山地多,有“八山一水一分地”民间说法,虽不准确,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对织金的急迫性。 作为典型的山区

34、养殖业,织金畜牧业存在着规模小、养殖分散、产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因为产量不大养殖户积极不高,养殖户大多以种植为主,辅以养殖。因养殖户用药过多、过杂,导致防疫不到位,牲畜成活率较低。牲畜粪便污染严重,养殖垃圾管理混乱、食品安全难保障等问题。 近年来,织金县紧紧依托山地实际,大胆创新“五道加法”(思路 +规划、园区+项目、设施+资本、公司+农户、政策+市场)的发展模式,走一条“点、线”带“群、面”立体发展的山地生态畜牧产业之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以设施为支撑,在打造畜牧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生态元素,确保资源合理利用、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织金

35、生态畜牧建设思路 (一)扶持亮“点”建设,推动龙头带动。织金县以生态畜牧园区建设为重点,山东莱芜有机生态猪项目、黑土乡畜牧产业示范园、冠森生态畜牧产业园等项目已投产。其他6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其中: 为了打造全省最大生态黑猪养殖基地,在桂果镇打麻厂村专门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成功引进了山东莱芜有机生态猪项目,投资1.6亿元,建设2万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场一处,占荒山、耕地面积约3300亩的放养场一处,引进有机生态黑种猪1000头,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三处。基地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配套设施(含环保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严格防疫的要求,通过加

36、强与中国农大、华中农大及贵州省农业学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科研试验基地,在生猪育种、养殖防疫、屠宰加工和管理运营等方面提升科技养殖,采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运营,力争“精品化、精细化、精准化、生态化”管理。通过科学规划选址,大力开发有机食品,着力围绕品种培育、良种繁育、质量标准和疾病防控等内容,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处、办公楼1栋、饲料储存室1处、散养场1处和实验室、肉品加工厂、冷库等设施。 织金县良田花卉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2.0001亿元,园区共修建主干道1公里,生产便道3公里;管网沟渠1

37、公里;冷库2座100立方 米;标准畜禽舍4栋1100平方米;已建温室大棚2座24000平方米;配套建设供电能力250千伏安,供水能力30吨/日,配套建设污水设施,处理能力3吨/日;建设农技服务设施用房1间15平方米,农技服务社保1台套,沼气池51个容量510立方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家,参与园区建设农民专合作社11家,占年度目标任务10家的110%,参加合作社农户比率55.3%;种养大户1户。 黑土乡畜牧产业示范园完成圈舍建设1万平方米,建成加工车间1021平方米,引进湖羊2021只,完成核心区建设任务的80%;双堰黑石蔬菜产业园完成连栋大棚建设10个4万平方米,建成智能大棚2个1万平方米,占核

38、心区建设任务的80%;冠森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园完成圈舍建设5000平方米,建青贮池600立方米,完成加工车间建设2021平方米,改良草场3000亩,存栏牛223头,占核心区建设任务的84%。 (二)统筹生产“线”规划,协同上下游配合。精细化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园四区三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红托竹荪示范区、精品蔬菜示范区、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红托竹荪立体化拓展基地、精品蔬菜拓展基地、生态畜禽养殖拓展基地)。目前,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肉类深加工项目已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精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配种、养殖、加工、培训、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企业采取厢式

39、货车与搭建厅棚结合的方式,在贵阳、织金等城镇居民密集区建成20家平价生鲜便民店和50辆“菜篮子”流动售货车,实行定时定点经营,公司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园区带动下,全县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100余种,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滥”。结合生态畜牧业要求,对饲料配备、药物使用等重点环节严格把控,在园区、基地、养殖圈舍等地,提前建设沼气池、定点垃圾站等设施最 大限度降低污染。 建立农业服务机制,强化项目政策扶持。成立高效的建设指挥部和园区管委会,落实扶持政策,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

40、县级财政投入扶持资金6500万元,并整合资源成立生态农业发展担保融资公司,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加快园区农产品品牌创建,积极拓展市场。推动农产品无公司产地认识,充分发挥织金在外销营销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建设区域骨干市场,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拓宽营销网络,利用,培育经纪人队伍。目前,22个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利用网站(中国农化招商网)建立销售平台;已建立12人的销售团队一支,经纪人队伍35人,分布在北京、山东、云南、成都、重庆、贵阳、安顺等地。已成功打入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 金融主管部门落实“贴息贷款到大户、财政直补到散户、项目资金到基地”的扶持政策,明确规定

41、了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2021年县级财政整合投入1.88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整合资源成立裕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园区融资服务,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还开通了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农产品加工业主投诉案件,认真查处“四乱”行为。 (三)带动全“面”发展,注重农企结合。采取农户将圈舍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有效保障农民“离土不离乡”,获得土地分红和务工收入的两头“红利”。农民流转土地后到基地务工,基地按80元/天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基地盈利后农户按入股的份额参与分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3家

42、,建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个、规模养殖场5个,农户收入月均2200元以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出资,农户出地,建设集镇功能区,建成商铺后按农户入股面积的20%返还农户,政府开辟“绿色通道”办证,实行免费服务。农户建成 商铺后,既可以出租给客商获取租金,也可以自己经营获利。目前,长2公里、宽18米的金河路和绮陌路已全面竣工,受益农户420户。创建农民工创业园2个,由九丰公司和西南联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各创建1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平台和技术服务,目前已为100余人解决创业平。 把生态畜牧建设与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精准化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等有机结合起来,打

43、造环境靓丽、宜居宜业的复合型生态畜牧园区,农畜结合,促进农民变市民、农民变工人。夯实园区路网,县财政及有关部门整合资金投入2.95亿元,修建园区修建主干道8条46公里,机耕道9条25公里,生产便道49公里。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新建加工房5座13100平方米,仓库3座1300立方米,标准化圈舍29栋16066平方米,农机数量38台、总动力134千瓦,病虫害监测防治点50个,建沼气池1163口、容量11630立方米,销售市场1个600平方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填埋场1座,现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改造电力、通讯保障设施,配套建设供电能力1915千伏安,配套建设日供水能力320吨,统一制作集镇道

44、路标识、各类标牌广告等。美化生产环境,整合财政资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资金、深圳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改造园区周边民居,修建沟渠(含管网)65公里,蓄水池26个、容量1400立方米;对老街人行道实施亮化绿化工程,对园区主干道、空地进行绿化和路灯装饰;修建农贸市场、客货运站及污水管网、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有效促进园区环境整洁。由企业自筹资金1亿元,在集镇周边规划种植茶叶1万亩,建设生态小公园一个6000平方米。突出文化特色,将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织金东部黄金旅游线。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的桂果瀑布风景区,将方圆5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与桂果瀑布、古驿道、观音庙等捆绑开发

45、。提高生态农业意识,邀请了寿光专家到织金举办管理培训班,对全县农技干部、企业生产 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社代表、养殖大户进行轮训;从省内科研院校聘请7名专家教授为园区建设顾问,从九丰公司聘请21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为农户提供日常技术服务,形成了专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三级培训网络,2021年累计举办培训班120余期(次),培训农民1.09万人次,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与山东潍坊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为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大规模人才培训提供平台。整合资源综合发展,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生态文明家园、移民搬迁、河流治理、城镇开发、道路建设等资金优化使用,加快

46、产业立体建设进程。 (四)确保“群”众利益,增强生态意识。通过“园区带动、链条驱动、合作联动”构架和先进种植经营理念,带动全县农民树立起“生态畜牧业”集约式、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为产业搭建集聚平台,带动全县12.54万农民从事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就地转移劳动力1300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172元。由公司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2021年织金县肉类总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28.95%,其中:猪肉总产量3.8万吨,同比增长27.95%。年末大牲畜存栏16.6万头,同比增长44.51%,其中:牛存栏15.99万头,同比增长46.84%。生猪年末存栏32.9万头,同比增长15.04%;羊

47、年末存栏7.01万只,同比增长59.68%。猪出栏39.22万头,同比增长28.05%;牛出栏4.69万头,同比增长51.3%;羊出栏2.18万只,同比增长115.84%。农民经纪人队伍达500余人,在大中小城市建立了经营点32个。同时九丰等公司还积极走出去,在七星关区、黔西县、遵义县建立了产业示范园,不断拓展辐射带动范围。 目前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提供常年就业岗位2021余个,每个岗位年增收24300元以上;季节性的就业岗位6000余个,每个岗位年增收12021元以上。2021年,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52元,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3元增加 157.19

48、%。2021年,32个乡镇(街道)在核心园区的带动下,生态种养殖业发展迅速,助农增收18.16亿元以上,按每户10000元的标准计算,直接带动18万户农民脱贫。 织金县坚持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形成了“园中园、园中村、村中园”格局,让村庄与城镇一体、园区与山水相融。从2021起年,把桂果镇列入省级特色小城镇重点打造,民居风格以代表丰收的金黄色为主格调,重点打造特色风情小镇、幸福小镇。目前新建大街4.6公里,可新增集镇人口4000余人,实施集镇中心区房屋立面改造300余户,园区周边民居改造1860户,治理生态河堤5公里,投资300余万元开展道路与庭院亮化、绿化和美化,促进绮陌、马场、猫场、小牛场4个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织金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5.95万,且大部分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只有进一步改变扶贫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能够实现快速脱贫。通过坚持生态农业扶贫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2021年全县顺利完成了“减贫摘帽”任务。 2021年,织金县将力争引进企业4家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