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四艺术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实战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四艺术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实战演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增分突破四艺术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 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
2、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后面的题目。到蜀后记途中经历雍陶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艺术技巧?答: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艺术技巧,也要举例简析。答案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逐层推进。“剑峰重叠雪云漫”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
3、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铺陈渲染。“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对偶。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惜琼花张先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艺术技巧,通过上下片内
4、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答案对比。词人将昔日故乡风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言之成理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烟孟洋湘流落口外,沙炯暮生烟。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暗里猿声断,愁深搅夜眠。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如果从缘景生情、情景交融、远近结合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答案(示例)动
5、静结合。如前两联写了江水流动、浓雾升起和在烟雾笼罩下的群峰以及连成一片的深谷的景象,由动入静,动静相衬,营造了幽静迷蒙的氛围,触动了作者深深的忧愁。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牡丹 南宋刘克庄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注】 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古代有“扬州芍药,名著天下”之说。(1)请说出“只许姚黄独步”中“独步”的含义。答:_ (2)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_ (3)“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作具体分析。答:_解析(1)
6、“独步”字面意义是“超出群伦,天下第一”。句中则准确、简洁地说出洛阳“姚黄”的美妙绝伦。(2)“突出”表明要答出主要的手法,而本词处处有“比”。(3)词人采用曲折写法,不仅能表现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引人入胜,仿佛与牡丹相对,见其愁态,而不能无动于衷。答案(1)“独步”二字,写出了昔日洛阳牡丹的美丽、名贵及当时洛阳的繁华。 (2)对比。芍药与牡丹对比。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对比。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对比。(3)表面是惜花之情,实则是对北方故土的思恋之情,对朝廷不收复故土的怨愤之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7、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 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笳鼓:笳声、鼓声,借指军乐。(1)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答:_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 (3)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_解析(1)答题的信息不难找到(诗中26句),但要符合题干“概括”的要求,就要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归结。这几句的大意是说:汉家军营中号令严肃。严冬时节的积雪连绵万里,寒光刺眼;朦胧曙色中,高悬的旗帜猎猎飘扬
8、。战场上烽火燃处与胡地月光相连,防守稳如磐石。由此可形成答题要点。(2)尾联中“投笔吏”运用东汉定远侯班超的典故,“请长缨”运用西汉济南书生从军的典故,可见手法上是用典。其目的正在于想和这两人一样,投身军旅,建功立业,所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关于这方面的。(3)答好本题,要解决两个环节:一是全诗写了哪些内容,二是这些内容如何体现“望”意。首联写“客心惊”,写汉军军容严整,这是登台望到的和由此感到的;中间两联写景,这是望到的景象和由此想到的;尾联抒发壮志豪情,这是由“望”而产生的。表述时,还要注意写出体现“构思脉络”的关联性词语。答案(1)军容严整。山川险要。景色壮伟。防守稳固。(2)用典。表
9、达了诗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3)先总写登台远望的感受,接着写远望之景和遐想,最后写由望产生的壮情。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鹤杜牧清音迎晚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注】须。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注】 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1)诗歌的首联有什么作用?答:_(2)颔联和颈联表现了鹤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1)首联的作用,一定要从内容(写了什么)和结构(与下文的关联)两方面思考作答。(2)鹤的特点要从其“形”“神
10、”两方面归纳作答,结合题干明确答题区间“颔联和颈联”,归纳概括即可。(3)从本诗诗题“鹤”,可知此诗是咏物诗。咏物诗的表现手法通常是托物言志,而咏物是为了言人,鹤的情状即人物情状,尾联也清楚表明“无群伴”“吊影孤”,故可概括作答。答案(1)交代鹤所处的环境:月夜下、寒蒲边;点出鹤鸣清越的特点;“愁思”表现鹤神态,与尾联呼应。(2)外形优美,举止优雅,性灵细腻。(3)托物言志(象征);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言之成理,酌情给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11、:“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答:_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答:_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答:_解析(1)题干指向十分明确,一要关注“具体表现”,二要“加以概括”。因此要从诗中找到对应题目要求的句子加以概括,而不是简单的翻译诗句。(2)“是”的句式属于典型的比喻(暗喻)句式。把下雨天穿戴的“笠”“蓑”比作打仗用的“兜鍪”“甲”,是将插秧比作打仗,同样紧张忙碌。(3)“只不答”的是“唤渠朝餐歇半霎”;“答”的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如果将第四联倒过来看(照管鹅儿与雏鸭,秧根未牢莳未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答案(1)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2)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3)第三联中“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田夫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儿与雏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