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一、教材分析1这篇课文起、经过、结果清楚,是以借箭为中心事件,按接受任务-作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的顺序写的,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恰当地安排材料,十分用利于我们完成单元的阅读训练任务。2本文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有关章回改写而成,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全文按事情情发展顺序分成四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周瑜心怀妒忌,借造箭暗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接受了任务。第二段(第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情况,并有意刁难。诸葛亮主鲁肃帮忙,为借箭作准备。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第四段(第10自然段):
2、写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叹服诸葛亮的才干,四个段落分别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知天文、懂地利、明人和。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础葛亮明大局、识大体、有计谋,所以成功地完成了借箭的任务。三、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字词卡片、录音机、投影仪等。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生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3、(二)教学过程1揭题谈话,引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前,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草船借箭(板书读题)这个故事是赤壁之战的前奏。2自由阅读、读准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三个自学要求。(1)读生字、读准字音。诸(zh)塞(zhagrave;i)丞(cheacute;ng)惩(cheacute;ng)(翘舌音,后鼻音);罪(zuigrave;)(平舌音);援(yuaacute;n)(前鼻音)。(2)学词语、理解词义。要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些带有生字的词语可以先解决;一些与课文重点内容相关的词语,可以在读懂课
4、文时加以解决;读读写写中未列入的,学生有疑难的,可以提出来,能过学生相互讨论,加以解决。(3)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诸葛亮向曹操。其实当然不是商借,而是智取。)那么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几位(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要加以检查,通过评议获得较大成效。3浏览课文后,理脉络,分段。分两步完成。(1)草船借箭重点词是借箭,课文围绕借简写了哪几个情节(内容)呢(接受任务-作好准备-雾中借箭-按时交箭。)(2)想一下,这四个内容各是课文哪些片断课文应怎样分段(分四段:1、2自然段/3-5自希段/第10自然段)4学习第一段(1、2自然段/3-5自然段/6-9自然段/第10自然段)(1)周
5、瑜为什么要委托诸葛亮10天内造10万支箭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想以此暗害诸葛亮。理解妨忌(对才能、名誉、地位、境遇比自已好的人民怀怨恨)。他为什么要用造箭来为难并暗害诸葛亮呢(弓箭在交战中是最好的兵器,这是诸葛亮自己说的。)(2)诸葛亮明知周瑜的险恶用心,为什么不加揭露,不婉言拒绝,反而愿意立军令状,在3天内完成这项任务呢(诸葛亮提为了联吴抗曹来到东吴的,为了顾全大局,他愿意这样做;诸葛亮知天文、地利,已知道3天后有浓雾,可利用和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3)让学生根据上述两个问题,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回答问题后,教师可指名学生读读文中有关语句,特别是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还可以分角
6、色读,既回答了问题,又从中了解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为人。(4)完成填空作业:周瑜()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来()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天交箭,并立下了军令状。说明诸葛亮为了联孙抗曹能够()而且考虑周详(),确是一个很有()的人。完成作业后,学生概括第一段段意。5作业:作业本1、2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二-四段,了解诸葛亮怎样实现草船借箭。2通过深究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四个人物的特点,搞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二段(2、3、4自然段),自由读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1)读周瑜对鲁肃说的话,从两个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人鲁肃又是怎样的人(主要解决前半题。周
7、瑜确实要陷害诸葛亮:吩咐军匠们不给准备齐全到时候定他的罪)(2)读鲁肃、诸葛亮的对话,说说诸葛亮为什么敢于请鲁肃帮帮我的忙,要鲁肃为自己准备船只、士兵、器材(深知鲁肃是真诚厚道、言而信的人。)鲁肃真是这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向周瑜说10万支箭3天怎么造得成呢对这一承诺深表忧虑,他答应为诸葛亮准备船只等物,没有告诉财瑜。)(3)诸葛亮为什么不准备造箭的材料,却让鲁肃准备了与造箭不相干的船只等物这说明了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诸葛亮已预知气象变化,明天文、乔地利,是个知识有才能的人。)(4)小结段意。2学习课文第三段(第6-9自然段)。默读课文,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诸葛亮怎样借箭(划出说是明这个过
8、程的有关词语,回答问题。20只船大雾天朝北岸开去靠近曹军水寨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字儿摆开又叫士兵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又下令掉转船头受箭就叫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可让学生分五步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2)为什么诸葛亮能借到箭从本段中,双可联系前两段,划出有关词语,回答:知晓天文(知道第三三四更必有大雾),懂地利(知道西北风让长江水从西北向东南流)识人心(周瑜的妒忌;曹操的疑心,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鲁肃的忠厚老实,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边回答,边指点学生读有关句子。(3)小结第三段段意。3学习第四段(第10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看看本文首尾两句有什么关系(首尾相呼应。周瑜以
9、企图暗害诸葛亮开始,最后以诸葛亮顺利交箭告终,因而不得不叹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句。小结第四段段意。4作业:作业本3、5题。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总结全文,简要复述。2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知道诸葛亮是怎么一个人。3完成有关作业。(二)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1)看拼写词语。(才干妒忌推却惩罚探听调度水寨呐喊虚实支援神机妙算)(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请按课后第2题(2)说说作者安排了哪些材料对草船借箭作了生动的记叙。然后让学生按事发展的顺序简要复述本文内容。(重点讲借箭过程和成功原因)(3)同桌说说,然后全班交流;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读读课文中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词句,鼓励学生上讲台说说。(抓住神机妙算说)4学生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5完成作业本第6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