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对称图形》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案——《对称图形》教学.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教案对称图形教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68,对称图形。二、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师生用的图纸等。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对称图形这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块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节课我把新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图形的美。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上述的认识,在这节课设计时我主要以下几方面。l、凸显问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蝴蝶、蜻蜓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新奇又莫名其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2、个性化学习的个性,必须强调个体亲身经历,即亲身实践。本节课把书本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和反思;在体验与反思中领悟与发展。教师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确保学生在解决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有个性地学习。3、促进发展性。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节课注意留给学生评价与反思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探究,亲身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尽可能使学生在思
3、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师:一天,花丛里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花蜜,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气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蜻蜓不紧不慢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数学王国中,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二)探究新知1、认识对称图形(对称现象)(l)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两边一
4、样即两边完全重合)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对折)(生讨论合作,师巡视指导)(2)生汇报一生:两边一样一生:对折,两边一样师: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在数学上叫做完全重合(板:对折完全重合)象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贴上课题:对称图形)2、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课件展示)师:对称图形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可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判断(课件出示:瞧,我是对称图形吗?)师:数学爷爷要请对称图形家族中的成员来参加他的生日party,这几个图形都说自己是对称图形,你能帮帮数学爷爷吗?(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4、举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师:你们能找找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5、、三角形.生:衣服.师:(如长方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对称图形的?你能证明吗?生: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师:对呀!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5、画对称轴师:把刚才对折的长方形展开,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叫对称轴。(板:对称轴)(l)引导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2)生画正方形的对称轴,圆形的对称轴。师: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那么正方形和圆形有对称轴吗?有的话有几条呢?你能把它画下来吗?师生: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数学世界可真是奇妙呀!6、这是一幅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猜是什么?3林8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好吗?师:原来有很多数字和文字也都
6、是对称图形,看来对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7、创造对称图形(剪一剪)师:你能剪出一些对称图形吗?剪之前你觉得先怎么做一定能剪出对称图形。生剪好展示学生的作品后提问:你觉得这些对称图形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8、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课本第70页第3题)(三)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呀?板书:对称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称轴以蝴蝶、蜻蜓的对话为背景,以找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为问题的出发点,使学生听完对话后,急切地想知道蝴蝶、蜻蜓、树叶为什么是一家?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奠定基础。采用小组合作学
7、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发生碰撞,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对称现象。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想办法证明,学生利用图片折一折,看一看,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这样即利于学生自主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又有利于体会数学方法。在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既加深了学生对对称现象的认识,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自主地设计对称图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五、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创设问题情境,激
8、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故事情境图,然后师讲述一简单的故事)师:一天,花丛里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花蜜,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气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蜻蜓不紧不慢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数学王国中,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片段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对称图形(对称现象)师: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生小组合作
9、交流后,汇报)生1:两边都一样。生2(边演示边回答):对折后,两边都一样。师: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在数学上,叫做完全重合,象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2、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课件展示)师:对称图形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够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生:好3、判断(课件出示:瞧,我是对称图形吗?)师:数学爷爷的生日到了,他想请对称图形家族中的成员在参加他的生日Party,这几个图形都说自己是对称图形,你能帮数学爷爷吗?(逐一出示课P6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一一判断)4、举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师:你们能找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师:有的三角形是,有的三角形不是,我们
10、以后还会认识到生:衣服.师:(如长方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对称图形的?你能证明吗?生: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师:对呀!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5、画对称轴师:把刚才对折的长方形展开,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叫对称轴。(师引导生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师:那正方开和圆形的对称轴你能找到吗?生画好后上展示台生1边演示正方形的对称轴边回答: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生2边演示圆形的对称轴边回答:圆形有很多很多条师:那到底有几条生:数不出来师:那我们就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师:长方形有二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有无数条对称轴,数学世界可真是奇妙呀!6、猜一猜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猜,我
11、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这是一幅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猜是什么?(3)(林)(8)生猜师:原来有很多数字和文学边都是对称图形,看来对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7、剪一剪(创造对称图形)师:你能剪出一些对称图形吗?生:能师:剪之前你觉得先怎么做一定能剪出对称图形呢?生:先对折后再剪就一定能剪出对称图形。生剪好展示学生的作品师:你觉得这些对称图形怎么样?生1:好生2:漂亮生3:对称图形真美!(让生充分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8、画一画(课本P30、T3)师: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生画师巡视指导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激活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在教材及教法改革层面上突出四点:学习内容富
12、有挑战性;呈现方式生动;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联系;多种交流渠道,扩大学生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以很大兴趣、积极心态主动参与,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中顿悟升华。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感兴趣而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是我在本节课课前思考最多也最重要的问题。本节课教学首先创设蝴蝶和蜻蜓对话的情景,这个情景中不仅含有丰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提供很有层次:蝴蝶、蜻蜓是一家,学生凭借己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想到他们会飞,因为他们都有翅膀,甚至知道他
13、们都是昆虫,但是树叶的加入打破了学生这种认知平衡,让学生感到新奇而又莫名其妙,从而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保障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我在本节课中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是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探究、建立模型走进生活、应用拓展这一思路展开教学的。用独立猜想、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与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了充分发展。总之,我们在数学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和教材,将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使现有的教材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动,从而真正体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