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报告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报告 一、今年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强化创新项目引领、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强化创新载体建设等工作举措,进一步抓好存量促优化,抓好增量促扩张,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高新技术产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目标100家),累计达724家,列全省第三。全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5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39.4%(目标38.7%)。创新园区建设:“一核八园”入库企业934家,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8亿元(目标1000亿元);园区企业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031
2、件(目标1000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30件。创新创业平台:新增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1家(目标10家),其中省级1家。新增创新平台157家(目标70家),其中省级55家。新增市级孵化器8家、省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市级加速器7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积141万平方米(目标110万),累计达501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4260家(目标3800家)。知识产权创造:完成专利申请39391件(目标20000件),同比增长68.24%,其中发明专利10123件(目标5000件);专利授权15379件(目标1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8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59件(目标6件)。落实优惠
3、政策:全市共有1288家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超20亿元(目标19亿元),其中423家高企享受科技减免税12.8亿元,69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抵扣减免税5.8亿元。争取创新资源: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超450项,全年争取经费达4.92亿元(目标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成功举办“5.18”展洽会,组织产学研重大活动13次(目标10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项(目标280项)。 (二)工作特色1.突出组织创新,科技工作布局更为清晰。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基石在创新园区,将工作落到创新园区,能直接且有效服务于创新园区发展。目前,常州创新园区的总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城两区三园
4、多基地”,即常州科教城、西太湖科技城、常州国家高XX县区、武进国家高XX县区、江苏中关村科技园、华罗庚科技园、多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有13个)。科技工作的重心逐步落到“一城两区三园多基地”,提升科技工作组织化创新程度,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针对各创新园区的定位,进一步激发园区创新创业活力,切实提升服务园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强化项目引领,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促使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层次攀升。年初排出重大成果产业化、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270项重大创新项目,全年新增投入5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
5、。同时,通过强化上下联动和集中策划,积极挖掘和组织高科技项目源,目前争取国家、省科技资金项目超451项,争取资金达4.92亿元。其中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获经费支持1.35亿元。通过项目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上年上升3.7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3.建设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更加有力。围绕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重点推进高端装备技术研究院、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
6、心等25家公共研发机构建设。各类科技基础设施类项目获得上级经费支持2800多万元。全年新增“两站三中心”144家,累计769家。全市62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建有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90%,位居全省前列。 4.落实科技政策,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认真贯彻落实8月份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完善关于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配套出台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科技企业家培养、创新载体建设、科教城建设、科技金融发展等6大专题性计划,以及鼓励支持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创业的政策举措,形成较为完整的支持新一轮科技创新的“1+1+6”政策体系,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
7、业活力。同时,科技部门把落实各类科技减免税政策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发挥政策效应,会同财政、经信、税务等部门多次专题研究并协调解决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困难,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5.提升创新载体,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以科教城为核心,以“八园”为载体,加快发展光伏、led照明、创意、风电、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争取成为常州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区、集聚区和辐射区。“一核八园”入库企业934家,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园区企业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031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30件。同时,积极推进孵化器加
8、速器建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全面启用,常州获得全省唯一、全国地级市唯一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授牌。目前全市共建有市级以上孵化器、加速器6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家,省级孵化器22家,省级加速器2家。 6.加强内培外引,创新创业人才更加集聚。一是成立xx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通过协会凝聚全市科技创新的所有要素和力量,加强企业家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推动高新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设立专项培训科技企业家。共组织2批115名高企负责人参加市科技型企业家培训班,赴长沙等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体验,并与当地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
9、对接活动。三是参与组织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开展第二批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推介和宣传,组织近20场“龙城英才计划”政策推介会和海外视频推介活动。今年共组织申报2批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共48人,申报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0个、省“双创计划”166名、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72人。目前,共396个领军人才签约常州创新创业,引进1200名领军人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09名,省“双创”146名,形成了“搭建平台,引进人才,孵化企业,培育产业”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7.整合创新资源,产学研用结合更显特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资源、国际化”加快创新资源集聚。一是成功举办“5.18”展
10、洽会。5月18日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与洽谈会,吸引全国49所著名高校、45家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的1000多名专家领导、科技人员和1800多位常州企业家代表参会,发布成果近8000项,签约34个重大项目,其中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合同总金额达2.39亿元。展洽会的集聚效应、裂变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二是积极开展专题对接活动。围绕我市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联合辖市区和专题园区,组织各类区域性、行业性专题对接活动68场,达成合作项目316项。不断深化项目筛选机制,重点围绕非金属功能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和医疗器械三大领域,面向相关的56家高校院所征集成果116项,通过技
11、术、管理、风投领域等组成的专家组评议,优选出成果33项,积极落实“沉下去的”的工作理念,以生物医药园、功能新材料园、机器人产业园等我市三大创新园区为依托,召开各领域专题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96项。三是着力引进高端创新载体。全市共建有各类重点公共研发机构25家,今年,重点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常州高端装备技术研究院、引进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共建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分中心。同时,在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常州)、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常州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建设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 8.拓展合作模式,国际科技合作更为深入。重点与以色列
12、、英国、俄罗斯等国开展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模式,推动创新国际化进程。一是引建合作机构。isis作为英国高校中技术转移做得最好的机构成功落户常州,成为在大陆注册的第一家技术转移公司。目前,全市已有6家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机构。二是建设示范基地。三晶中以国际孵化器已全面运作,武进以色列国际科技合作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三是举办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中英科技桥、以色列新能源技术中国巡回展等国际合作活动,推动新能源、输变电、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干细胞、微载体创面敷料”等一批项目已成功实施,6项国际合作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四是建设外资研发机构。引导外
13、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推进技术溢出,今年新增省级外资研发机构12家,总数达71家,列全省第二。 9.创新体制机制,科技金融结合更富成效。一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与市金融办、财政局、银监局等部门,联合出台xx市关于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逐一制定实施细则。二是加快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搭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常州高XX县区、武进高XX县区(含科教城)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三是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48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后备库,位居全省第二。四是加大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
14、贷款规模。今年以来,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共为我市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45亿元贷款,已累计为130家企业提供贷款2.96亿元,新增贷款及总计数均列全省第二。五是新建一批科技支行。与市银监局合作推进科技支行试点,新增农行、江南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4家科技支行,引导科技支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内容总结(1)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报告 一、今年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强化创新项目引领、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强化创新载体建设等工作举措,进一步抓好存量促优化,抓好增量促扩张,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同时,通过强化上下联动和集中策划,积极挖掘和组织高科技项目源,目前争取国家、省科技资金项目超451项,争取资金达4.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