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4639587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实施方案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10一、 大同市产业现状及优势10二、 大同市政策现状及优势12三、 发展目标13第二章 项目绪论20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20二、 编制原则20三、 编制依据20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21五、 项目建设背景21六、 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22七、 结论分析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4第三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7一、 发展氢能是大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27二、 以京同合作带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9三、 制氢产业发展方向29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34一、 项目选址原则34二

2、、 建设区基本情况34三、 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39四、 加大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合作41五、 聚焦新兴产业和“六新”突破,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2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8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49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9二、 建设方案4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3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54一、 优势分析(S)54二、 劣势分析(W)56三、 机会分析(O)56四、 威胁分析(T)57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61一、 公司发展规划61二、 思路及措施65第九

3、章 运营管理模式68一、 公司经营宗旨6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8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9四、 财务会计制度72五、 制氢基地的区域布局77六、 体系建设支撑79七、 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布局83八、 做强氢能产业集群84第十章 项目节能说明87一、 项目节能概述87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8能耗分析一览表89三、 项目节能措施89四、 节能综合评价91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分析9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2第十二章 进度计划方案93一、 项目进度安排9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3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4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分析95一

4、、 编制依据95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96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8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00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01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01七、 环境管理分析102八、 结论及建议104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106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106二、 建设投资估算106建设投资估算表108三、 建设期利息10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8四、 流动资金109流动资金估算表110五、 项目总投资11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2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1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

5、增值税估算表11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8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三、 偿债能力分析12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3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125一、 项目招标依据125二、 项目招标范围125三、 招标要求125四、 招标组织方式127五、 招标信息发布129第十七章 总结评价说明130第十八章 附表13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2建设投资估算表13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5流动资金估算表13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

6、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4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4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4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4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46能耗分析一览表146报告说明大同市大力发展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既契合大同市打造能源革命“尖兵”和实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战略要求,又是大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可以实现大同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为大同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424.1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152.94万元,占

7、项目总投资的80.08%;建设期利息192.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7%;流动资金3078.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4%。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8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3743.93万元,净利润3321.5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95%,财务净现值1346.3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氢能被认为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将会逐渐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

8、,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大同市产业现状及优势同煤集团作为大同市的主要煤炭企业,拥有煤田面积6157平方公里,总储量892亿吨,总资产在2000亿元以上,资金实力雄厚。同煤集团

9、的生产经营依托其所拥有的煤炭资源禀赋,除了主业的煤炭业务,还关注非煤业务,依托自身的煤化工产业优势,布局氢能产业。同煤集团与中科院大化所签署了煤基洁净能源综合发展战略联盟备忘录,致力于大同煤基能源清洁利用(煤制氢)相关技术的研发、试验、应用、推广。近期,同煤集团利用已建成的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开展 5000 吨/年弛放气制氢项目,该项目技术成熟、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建成后制氢量可满足当前大同市乃至周边省份的高纯氢市场需求。同时,同煤集团在液氢的制备及储运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做大氢能产业。从“十二五”至今,大同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实施国家首个光伏产业“领

10、跑者计划”,建成全球首个熊猫光伏电站,已列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单。目前,大同市拥有光伏企业约28家,风电企业约32家,打造了晋北风电基地、光伏平价上网+生态恢复示范项目、大同大昶移动能源有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西安隆基集团 2GW 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及电池项目等风光全产业链工程。截止到2019年底,大同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66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的35%。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提高风电和光电的利用率,大同市已经进行了制氢与储能综合互补的规划,一期建成625MW分布式光伏电站和100MW风电电站,并配套建设10MW电解水制氢高压储氢系统,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制取高

11、纯度的氢气5000kg,可同时满足10座500kg加氢站的需求。在下游用氢方面,大同市汇集了新研氢能、雄韬氢雄、首航节能、中车集团、陕汽等具备氢能技术优势的企业。其中,新研氢能首座自用加氢站已建成,年产1万套氢燃料电池项目也已经投产,22台搭载大同氢动力系统的物流车正在试运行。雄韬氢雄建成山西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投建的全国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已投入运营,累计制氢加氢7万多公斤,目前50辆氢燃料公交车已运营170多万公里,规划建设5万套氢燃料动力系统。首航节能规划五年内建设3座世界一流制氢工厂、10-20座加氢站、3-5座分布式氢能源电站项目。中车集团大同机车厂和陕汽新能源重卡研

12、发基地,均发力大功率车辆氢燃料电池及车辆生产。上述企业在加氢站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装备等方面已趋于成熟,能够为大同市氢能源的下游应用提供保障。在氢能产业技术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创建了大同市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园区内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大同未来能源馆、清华启迪能源科技中心等,为大同市氢能产业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在国内合作方面,重点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和项目合作,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漕河泾以及深圳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在国际合作

13、方面,大同主要与以色列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大同市设立希伯来大学科技转移中心,加强中以双方互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推大同市氢能产业的发展。二、 大同市政策现状及优势山西省在2017年发布了山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 录,列出了当前山西省重点培育和引进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目 录第一项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关于氢能产业,指导目 录将山西省重点培育的技术进行了分类和布局。2019年4月30日,山西省工信厅对外发布了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9年行动计划,指出依托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等城市现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开展试点示范。为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

14、量发展,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2018年2月27日,大同市财政局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门槛,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 录后销售推广才可以申请补贴,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推广应用环境。2018年12月9日,大同市举行了2018“氢都”大同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大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提出,大同市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全力建成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氢都”新能源产业城。可见,在大同市进行氢能源的规划

15、和发展,可以推进本市资源的清洁化利用,迈向高端制造的进程;非常符合国家和山西省对大同市转型发展的要求,符合大同市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新能源产业提质的发展需求。山西省和大同市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够为氢能源及氢燃料汽车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三、 发展目标大同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分为近期(20202023年)、中期(20232025 年)和远期(20262030年)三个阶段,具体目标如下:(一)近期发展目标(2020年-2023年)近期发展目标:到2023年,全市氢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氢能产业体系、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氢能示范项目有

16、序推进,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到2023年,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制氢发电-煤制氢为主体的氢能能源供应体系,构建制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完整产业链,完善氢燃料汽车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化及应用各环节上的产业链,形成氢能产业的闭环、循环、健康发展形式,值此,全市氢能产业链工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制氢产业规模约为10亿元,氢能储运装备产业规模约为20亿元,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约为25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业约为25亿元,其他氢能制造产业产值约20亿。龙头企业到2023年,全市氢能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增强,引进或培育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氢能

17、相关企业40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4-7家,其中氢能制备企业1-2家,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企业2-3家,氢能应用企业1-2家,投资总规模达到50亿元。创新能力到2023年,重点攻克以煤制氢、工业副产制氢、CCUS等技术,实现氢气的低成本与清洁制备,同步开展氢气液化、压缩环节技术、氢气储运设备的研发攻关和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发展储氢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在应用环节着重通过产业引进、自主创新,实现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燃料机车、市政环保专用车的本地化制造生产。推动燃料电池发动机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建设市级氢能创新孵化平台。示范试点到2023年,在交通运输领域扩大氢燃料汽车示范线路数量和加氢站示范建设,氢燃料汽车示

18、范投放数量达到1000辆以上,加氢能力不低于500kg/天的示范性加氢站数量达到17座,氢燃料公交路线基本覆盖主城区主要交通路线。结合能源革命“十大农村、十大社区、十大校园” 工程,开展氢能燃料电池联供技术应用示范、混氢天然气小区应用示范;与铁塔公司、电网公司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示范应用。产业布局到2023年,初步形成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及应用等上下游企业结合紧密的产业链体系,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服务功能健全的价值链体系。(二)中期发展目标(2024年-2025年)中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氢能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

19、现重大突破,氢能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氢能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产业规模到2025年,本阶段氢能源供应基地已具备规模化效应,煤制氢低碳制氢成本继续降低。继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逐步深入开展生物质制氢、煤制氢等多途径制氢技术研发;重点充实氢能技术转化共享研发基地功能,实现对企业技术转化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度条件,提速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扩充基地产品线。全市氢能产业链工业年产值达到450亿元。其中:制氢产业约为80亿元,氢能储运装备产业约为120亿元,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约为100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业约为100亿元,其他氢能制造产业产值约50亿。龙头企

20、业到2025年,培育氢能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产业链核心企业10-14家,其中氢能制备企业3-4家,储运氢企业3-4家,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企业3-4家,氢能应用企业1-2家,投资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创新能力到2025年,借助产业集群优势,依托氢能技术转化共享研发基地,形成一批具备氢能制备、储运核心技术专利与研发能力的团队,尤其在氢气的低碳制备、液氢储运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制定相关行业规范。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关键装备以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要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创新,以实现大同市的氢能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企业布局。示范试点到2025年,氢燃料汽车投放数量达到6300辆,

21、配套建设加氢能力不低500kg/天的示范性加氢站数量超过50座,氢燃料公交路线实现主城区主要交通路线全覆盖,在物流车、环保清洁车等专用车领域推广氢燃料专用车示范。结合大同市旅游景点,打造2条氢能旅游专线,开展氢燃料旅游大巴示范项目、配套高速示范加氢站、氢燃料供能示范景区建设。产业布局到2025年,氢能产业聚集能力显著提高,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体系。(三)长期发展目标与未来展望(2026年-2030年)远期发展目标:到2030年,大同市氢能产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氢能产业由示范带动转向市场拉动,氢能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600亿元,氢能装备制造迈向高端

22、,产业领军企业自主创新实力雄厚,氢气储运、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交通体系和氢能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完善,氢能社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业规模到2030年,制氢技术更为丰富,大规模煤制氢技术发展成熟,大同市作为氢能源供应基地稳定向本省及京津冀地区乃至东南沿海供应优质、低价氢能;氢能技术转化共享研发基地成为全国氢能技术产业孵化领跑者,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新型氢能技术向大同市聚集;依托成熟的氢能源供应基地、先进的氢能技术转化共享研发基地,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成为大同市“氢都”可持续发展的接力棒。全市氢能产业链工业年产值达到1600亿元。其中:制氢产业约为40

23、0亿元,氢能储运装备产业约为500亿元,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约为300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业约为250亿元,其他氢能制造产业产值约150亿。龙头企业到2030年,培育氢能相关企业超过150家,产业链核心企业30家左右,其中氢能制备企业3-5家,储运氢企业6-8家,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企业5-6家,氢能应用企业5-7家。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动,投资总规模超过200亿元。氢能相关装备制造企业成为行业内又一主力。创新能力到2030年,依托氢能技术转化共享研发基地的先行优势,在煤制氢技术、储运技术成熟基础上加大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应用、氢能装备环节的科研投入,形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的

24、企业。示范试点到2030年,氢燃料汽车投放量超过57000辆,配套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覆盖大同市主城区,配套投放一定比例的政府氢燃料乘用车示范,引导市民购买。产业布局到2030年,大同市氢能产业格局全部构建完成,并形成覆盖京津冀、晋陕蒙、东南沿海的氢气贸易的销售网络和输送网络,将大同市打造成东方“氢都”。第二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大同氢燃料电池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编制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

25、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 编制依据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5、其他相关资料。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

26、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背景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搭建科研共享平台,深层次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海外氢能技术强国的互动合作,形成广域技术、市场联动,加快氢能产品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脚步。在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如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和

27、产业化,同时在空气压缩机及氢气循环系统等配套系统领域进行产业化,构建完整的氢能产业核心装备产业链。着力开发氢燃料电池关键组件、材料,重点研发新型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金属双极板材料技术、车用膜电极及批量制备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等配套系统技术,提升氢燃料电池生产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同时建立统一标准的氢燃料电池检验、测试平台。六、 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把融入京津冀协同作为全市内陆开放发展的“牛鼻子”,以主动谋划、主动对接、主动参与的积极姿态,搭建高能级战略对话平台,打通内陆开放大通道,承接产业外溢转移,加强特色消费供给,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大分工,开创全方位、多层次、

28、宽领域的内陆全面开放新格局。七、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34.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套氢燃料电池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424.1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152.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8%;建设期利息192.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7%;流动资金3078.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4%。(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6424.1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

29、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549.14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875.00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83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3743.9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321.5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3.9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5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2992.50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

30、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2667.00约34.00亩1.1总建筑面积44622.711.2基底面积14506.881.3投资强度万元/亩368.912总投资万元16424.142.1建设投资万元13152.942.1.1工程费用万元11094.532.1.2其他费用万元1643.812.1.3预

31、备费万元414.602.2建设期利息万元192.942.3流动资金万元3078.263资金筹措万元16424.143.1自筹资金万元8549.143.2银行贷款万元7875.004营业收入万元283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3743.936利润总额万元4428.757净利润万元3321.568所得税万元1107.199增值税万元1061.0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7.3211纳税总额万元2295.5312工业增加值万元8142.3513盈亏平衡点万元12992.50产值14回收期年6.5515内部收益率13.9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46.38所得税后第三章 项目背景、

32、必要性一、 发展氢能是大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由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面对这一环境问题,大同市瞄准资源型经济困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及用地结构对症下药,强力破题。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一是推进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二是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的整治;三是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全市范围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四是强化散煤治理,推进“禁煤区”的建造,开展燃煤锅炉淘汰、煤改电及煤改气等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五是持续淘汰老旧车辆,深入推进新能源车推广应

33、用。至2019年,全市退出煤炭落后产能135万吨,煤炭先进产能比重占71.5%;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74家;57家无组织排放企业完成治理,20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以及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全市累计拆除燃煤供热锅炉948台、烟囱738座,建成区集中供热面积9631万m2,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9.8%;全市共推广各类电动汽车1268辆,推广各类天燃气汽车6116辆,50辆氢燃料公交车正在试运营。随着工业整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同市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0年的15.6万吨,降到2019年的9.1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0年

34、的15.53万吨,降到2019年的7.19万吨。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8天,优良比例为87.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7)低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同期相比,大同市空气质量出现了严重的反弹,成为了山西省反弹幅度(7.1%)最高城市,环境改善仍然压力巨大。氢能作为清洁、高效、无二次污染的能源载体,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电力等行业。大同市通过建立氢能小区,进行氢气与天然气混烧、氢燃料电池固定电源和热电联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居民建筑供热、供电,降低小燃煤锅炉和民用燃煤供热带来的污染;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大同市应该充

35、分发挥氢燃料汽车的环保优势,在公交车、大巴车、物流车、专用车以及重卡车辆等进行推广和阶段性替换,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富尾气进行氢气的制备,减少尾气无组织排放和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另外,推进氢能在炼铁、炼钢等领域的应用,减少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充分发挥大同市的氢源优势,推动氢能在大同的全面发展应用,是大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二、 以京同合作带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增进能源合作,推进绿电进京。主动融入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探索环京2小时交通半径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大同成为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向西部发展轴线辐射的重要战略节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

36、互通、互补联动。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打造一批承接标杆项目。加强创新合作,对接京津冀地区技术交易市场,促进信息共享和科技成果交流,积极承接北京高精尖科技成果在大同转化。强化人才合作,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推动建设中关村青创园。拓展产业合作,探索以共建、托管、飞地的形式建设高能级产业合作载体,支持北京企业在同布局分支企业、产能环节。探索服务合作,加快促进与京津冀在教育、医疗、康养等方面的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深化生态合作,建设拱卫北京生态绿色屏障,落实京津冀晋四省市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措施,协同共建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三、 制氢产业

37、发展方向近、中期,依托大同市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作为大同市氢能产业发展主要氢源。另外,布局火力发电-电解水制氢和分布式甲醇制氢,作为大同市氢能产业近、中期发展的氢源补充。同时,依托大同市煤炭资源优势和煤化工基础,推动“煤气化+CCUS”耦合低碳煤制氢进行工业示范。远期,待“煤气化+CCUS”耦合低碳制氢技术成熟后,进行大规模发展。构建大同市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电网灵活调峰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煤制氢的多元化制氢格局,为大同市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氢源保障。电解水制氢技术方面,通过技术合作及引入,克服碱性电解槽存在污染、效率低等问题,

38、开发新型电极和隔膜材料;同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为目标,进行质子交换膜(PEM)、固体氧化物(SOECs)电解技术的开发。化工原料制氢技术方面,通过工艺优化、工艺集成,开发安全、稳定的甲醇裂解制氢工艺;进行甲醇裂解催化剂的开发,提高催化剂在高温下的使用寿命;通过对变压吸附工艺的优化,提高产品氢气的纯度。化工尾气制氢技术方面,根据不同化工尾气中的杂质种类和含量,完成适合于不同化工尾气的制氢集成工艺和关键技术开发。煤制氢技术方面,开发二氧化碳补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CCUS),并与煤气化技术耦合形成“煤气化+CCUS”。(一)氢气储运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大同氢能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液氢、

39、有机液体及固体材料储运技术还不成熟,近期,主要以高压气态形式进行氢气的储存,并以长管拖车运输,形成以高压气态为主的储运网络。同时,积极与AP、普莱克斯、法液空、国富氢能、中科富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进行液氢储运产业的示范运行,作为高压储运网络的补充;并进行天然气掺氢管道输氢、纯氢管道输氢、有机液体储运、固体材料储运、液氨储运等技术的开发和布局。中期,初步形成以高压气态储运为主、液氢储运为辅的氢气储运网络,且天然气掺氢管道输氢、纯氢管道输氢、有机液体储运、固体材料储运、液氨储运等技术开发成熟。远期,形成短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的氢气储运技术体系。大同市借助较为完备的氢能储运系统,进一步拓宽氢能产

40、业贸易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推进与晋冀蒙长城金三角的合作,全力打造京津冀、雄安新区氢能源供应基地。(二)加氢站产业发展方向加氢站的关键系统主要包含制氢系统(具有站内制氢能力的加氢站)、纯化系统(站内制氢加氢站用于纯化站内制备的氢气)、压缩系统、储氢系统、加氢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及其他机械设备(包括管道、配件、阀门等)。目前,压缩机、加氢枪头、仪表、阀门等核心设备依然依赖进口,提高加氢站国产化水平,降低建站成本,是目前国内加氢站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近期内大同市可以通过技术引入、技术合作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加氢站技术,依托本地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推进氢气储罐、涉氢管线、阀门、仪表

41、等设备和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加氢站设备国产化比例,降低投资。同时,还要布局低温液态储氢、加氢关键技术,重点关注车载有机液体储氢加氢站。另外,为了降低加氢站的运营风险,对加氢站点及数量要进行合理布局,积极进行油/氢混合站、气/氢混合站以及油/气/氢混合站的改造。远期,待液氢加氢站技术及车载有机液体储氢加氢站技术成熟后,根据氢能下游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这两种加氢站的大规模推广。(三)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合作引入先进的氢燃料电池生产企业和技术商,通过政府支持及当地企业配合推进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的实施落地,将大同市打造成氢能装备制造之都。近期,结合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和大同

42、市的产业基础,通过自主研发和国内外技术引入实现对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氢气循环泵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开发,并进行示范和生产;建立氢燃料电池研发、检测平台;同时,积极推进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堆、散热系统、供氢系统等车用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推进燃料电池公交车、机车、大巴车、物流车、专用车以及重卡车辆在当地的生产集成、运营、维护工作。远期,根据市场、技术发展情况,择机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乘用车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四)氢能应用产业发展方向氢能应用领域广泛,传统应用主要是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油和炼钢领域;新兴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转化应用领域,通过能量转化进一步应用

43、于汽车驱动、供电、供热等。近期,以氢燃料电池为出发点,着重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对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物流车、专用车以及重卡车辆进行布局;远期,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步扩大氢能的应用领域。结合能源革命“十大农村、十大社区、十大校园”工程,发展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技术,天然气与氢气掺烧技术;与铁塔公司、电网公司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示范应用,实现氢燃料电池在消费电子、无人机、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发展炼钢、加气站掺氢供应、HCNG汽车等其他氢能应用领域。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

44、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是山西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区、6个县,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02.74平方千米。据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同市常住人口为3105591人。大同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接壤,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

45、“北方锁钥”之称。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是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主线,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牵

46、引,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紧紧扭住转型项目这个“牛鼻子”,牢牢抓住产业、企业和企业家“三个主体”,统筹推进转思想、转产业、转动能、转环境,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奋力推动工业、文旅、乡村“三大振兴”,持续优化“六最”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对接京津冀十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园双城”等多领域创新平台,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以煤炭为基础,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文化旅游、新能源四大战略产业为支柱,以通用航空、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羊毛纺织、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新兴产业为突破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经济结构深度优化,经济运行由“疲”转“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3725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十四五”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发展迎来经济增速放缓、经贸规则重建、科技革命突破、竞争位势重塑、力量格局重构的发展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