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开展、文化自信的树立,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已成为新时期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 成局部。国内许多高校响应号召,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开设与传 统手工艺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本研究以服装与 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对其课程体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将 传统手工艺融入大学校园,更好地将传统服饰手工艺与艺术设计作品 相融合,以期为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共同开展提供 参考。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实践与探 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个
2、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泱泱数千年的 文明历史孕育了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 洗礼,形成了如今形式不同的文化符号。“任何种类的艺术设计从本 质上讲均是以符号为信息传达的媒介,而符号的表达层面和内涵层面 又因各自不同的门类而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内核是文化符号所要传达的内涵,而诸如刺 绣、拼布、年画、篆刻等传统手工艺,那么是蕴含着民族精神的丰富文 化符号。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既能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符号的了解与应用,使服装设计的艺术形式更为 丰富,又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从而提升
3、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现状分析随着国内艺术设计的蓬勃开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国内许多高校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开始着眼于传统文化的开发、创新与传承,但一些 问题也显现出来:局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完全西化,缺乏 传统文化课程;局部高校虽开设了一些传统文化课程,但这些传统文 化课程仅停留在理论讲授阶段,缺乏与设计实践的结合,难以激励学 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相关创作。通过对全国不同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 分析,笔者发现以下问题:其一,通识教育方面。大局部高校的培养方案强调专业课程与实 践环节的重要性,而人文素养类课程无论课时还是数量,
4、都处于弱势 地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专业,因此,优秀的服装 设计作品不仅需要创作者具备良好的美学基础,还要求创作者具备一 定的人文素养。艺术生文化成绩偏弱的特点,使其相对缺乏自我提升 文化素养的能力,更难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在进行艺术设 计时,普遍表现为设计前期对主题的把控能力较弱,设计思路发散面 不够开阔,并且对主题的理解和设计思想的挖掘不够深入。其二,专业理论方面。虽然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普遍设置了 诸如中西服装史等理论课程,但由于课时限制,庞大的服装史论内容 只能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讲解。学生浅尝辄止,对相关的传统文化以及 传统手工艺的了解浮于外表,无法深入挖掘,更缺
5、乏实践应用。其三,课程实践方面。缺乏与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民族手工艺 的系统性联系。课程实践环节一般包括企业调研、专题设计、外出写 生、面料考察等几个局部,这些强调实践的课程虽会涉及一些传统文 化内容,但并未建立起将传统文化与知识相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此 外,实践教学内容多为虚拟化课题,缺少真实的工程实践,导致含有 传统手工艺的实践课程不能与市场良好对接。二、传统手工艺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视通识教育思政教学,提高传统文化的比重在设计专业教育课程时,大局部高校的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环节 只强调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素养类课程。在艺 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
6、,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起着关键作用,而技能 的学习也离不开思想内容的引导,因此应当结合专业特色,引入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式地融入思政教育。以服装与服 饰设计专业为例,教师在讲授大一通识课程平面构成时,可以以中国 传统纹样忍冬纹为对象,介绍其历史背景、象征意义及古人关于忍冬 纹的应用案例等。此外,教师还可以以“中华传统纹样”为主题布置 调研任务,启发学生自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帮助学生提升 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品位。(二)多种形式保障理论课程中传统手工艺内容的教学效果目前,关于传统文化的理论课程多为史论类课程,内容涵盖中华 传统手工艺的开展历程。然而理论讲授
7、的授课方式形式单一,学生对 于手工艺的了解停留在外表。学校不仅要增加理论课程课时,还要丰 富理论课程的授课形式。以中西服装史课程为例,可采用翻转课堂等 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地域特色拟定传统手工艺 方面的调研主题,带着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利用所在 地区的特色传统手工艺资源,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动手实践,最终通 过网络平台、校内展览等形式展示调研成果和学生的相关手工艺作品(三)系统化实践教学中的传统手工艺工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以校企合作、外出考 察为主。其中,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更贴近市场,但缺乏传统手工艺 方面的特色内容。学校应结合地方特色,挖掘当地
8、在传统手工艺与市 埸结合方面进行深耕的企业,促进校企合作与设计成果转化,让学生 参与企业的真实产品开发工程,学习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体会传统手 工艺的现代价值。外出考察实践环节那么可挖掘不同地区的特色传统手 工艺,给学生创造调研和学习机会。学校可以实行固定导师制,定向 培养校内教师向技艺传承人学习,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传统手工 艺,并在考察结束后继续在校内带着学生进行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工作。三、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探索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参考其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 宜,积极挖掘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将与专业关联性较 强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如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木
9、版年画、剪纸、汴绣等, 融入教学体系,带着学生多角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促进学生在作品中融入民族符号,进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创 新。(一)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为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 业可在非遗单位建立教学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传统技艺诞生地参观 学习,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从而加深对传统技艺中各种民族符号的理 解和热爱。(二)非遗工程传习中心(双师制课堂)建设为方便学生高频次接触和实操相关传统手工艺,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可在校内建立非遗工程传习中心,并采用双师制课堂的模式。校内教师讲解非遗技艺相关理论,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里梳理 出与该手工艺相
10、关的知识点,建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联系。 校外导师主要由非遗技艺传承人、行业资深设计师、实训基地导师构 成,教授传统手工艺要领,启发传统手工艺与市场结合的思路。校内 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引导学生设计、实现实践课题,将传统手工艺应 用到现代服装产品的开发中。(三)师资建设为满足传统手工艺与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系统化结合,师资队伍 的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几点:首先,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高校教师应 当理解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树立青年一代民族自信、提升其传统文化认 知的重要性。其次,学习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实现传统手 工艺的系统化教学,校内教师应当主动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 一定的实操能力。由
11、于传统手工艺教学强调双师制课堂,重视设计产 品的开发,所以需要校内教师紧密联系企业、手工艺传承人、行业协 会等,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监控工程进程。最后,高校应鼓 励教师以相关内容为科研对象,联合社会资源及研究机构,对地域传 统文化及手工艺的保护和开展创新进行研究。综上所述,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带着学生从民族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精华,提炼属于中 华民族自己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多元化的艺术设计环境中,教师要 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用丰富巧妙的方法将文化符号融入当下设计创 新中,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为培养新时代的设 计人才助力。参考文献:1冯钢.艺术符号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2.2王超义.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的研究:以文创品牌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 (13).3宇文塔曼.文化自信视域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探 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 (4).责编:瀚海基金工程: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工程“非 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汴绣进高校的实践研究”(编号: 2022-ZZJH-470)个人简介:李颖(1987),女,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 院服装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品牌营销和针织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