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 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国际贸易宏观协调机制和 贸易开展动态为对象,从宏观角度论述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的开展规律和 开展动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和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的今天,全 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贸易磨擦和市场争夺愈演愈烈。具体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常用术语和统计指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包括关税措 施、非关税壁垒措施、鼓励出口措施和出口管制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贸
2、易组织以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和开展的特点等。二、课程内容章节第三章国际分工理论知识点思政要点案例名称创新与全球 制造业大迁 移四个自信案例1:百年工业史:全球制造业四次大 迁移,深度解释“中国制造2025”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三、教学组织过程第一节课首先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 了解到全球制造业迁移的历史,意识到创新因素所起的关键作用。第二节课通过阐述中国的例子,使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的强大实力,加 深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中国目前当前正处在十分关键 的时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人,我们要始终跟着党走,与党的思想、 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理
3、想信念、奋斗方向。利用多 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航拍中国、辉煌中国等纪录片的局部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积极发言。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四、案例百年工业史:全球制造业四次大迁移,深度解释“中国制造2025”(一)案例简介制造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 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当前, 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在20 世纪初,英国将局部“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 代,美国将钢铁
4、、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 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局部拉美国家转移 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 日等兴旺国家和亚洲I “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 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开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 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等专业机构以及各路经济学家和媒体,更多是 从“本钱结构”(包括人力、土地、能源、制度性交易本钱等综合本钱)的角 度分析全球制造业转移,进而研判未来制造业是否会流向印度、越南等低成 本国家,或是由中国回流欧美。创
5、新因素在全球制造业迁移过程中的重要推 动作用,那么并未获得足够关注。L美国:以制造流程创新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2.日本,德国:以协作体系创新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3 .韩国:以产业链整合创新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4,中国:以体系实力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5 .创新驱动的最大障碍当今世界,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 降。媒体和经济学家更多关注国内劳动条件的改变,例如“五险一金”制度 实施、游资增加等缘故导致薪资和物价上涨等,以及市场和产业结构的更替, 致使中国大陆逐渐失去早期的本钱优势。而“要素生产率”那么更关注相对变 化,比方2006年以来的这10年间,国内劳动力本钱上升了近5倍,
6、这并 不表示本钱竞争力的必然削弱,如果自动化程度和组织效率提升更大的话。中国已经启动“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计划,旨在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譬如机器人、3D打印和工业互联网等,实现高效可靠的智能制造。同时, 中国又启动另一项国家计划一一“互联网+ ”,寻求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即使中国制造业在硬件上的转型升 级得以成功实现,仍面临三大现实挑战:第一个挑战:欧洲、美国和中国的 机器人耗费一样的电量,同样完全按指令工作,也不抱怨或加入工会。欧美 工业企业有必要从世界各地运输原材料和电子元件到中国,让机器人完成 成品组装,然后再运回美国吗?这完全没有经济意义。欧美
7、企业可以用差不 多一样的本钱在本地进行生产,去掉运输环节。第二个挑战:中国大多数机 器人也不是在国内生产的,即使有些是在国内组装的,仍然严重依赖从外国 进口核心部件。第三个挑战:欧美工业企业在中国招聘技术人才已经有很大 困难,因为先进制造业要求的管理和沟通技巧以及经营基于复杂信息的工 厂的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己是中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软肋。 更何况,中国制造业已面临主要对手超常规的竞争压力。以制造业为支柱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现在走的每一步都 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官方机构在9月份权威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指出, 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本钱变
8、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布局 逐渐调整:跨国公司制造业生产呈现向兴旺国家加速回流趋势,同时,全球 制造业正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本钱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前者是 兴旺国家技术创新衍生的本钱红利,后者是低本钱国家廉价劳动力优势正 在产生吸引力。夹在两者中间的中国制造业,正在丧失劳动力本钱优势,而 技术和产业升级那么面临不小挑战。6 .全球制造业大迁移趋势我国已在寻求降低中国企业综合本钱,即要素本钱、交易本钱和制度性 本钱,尽可能将更多制造业产能留在中国境内。同时,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加 紧推进构建当中,本钱结构的变化并不是问题核心,因为全球制造业大迁移 背后的真正动力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制造
9、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美国现在已退出很多 制造领域,但是并未退出产业链,而是专攻标准和技术。日本目前也在按照 这一路径走,3D、4K、量子点等技术都是由日本开发,并由中国企业发扬光 大。如今,夏普、松下、东芝等转型医疗设备、能源,特斯拉的电视就是松 下在提供。前沿技术和关键创新,依然是传统工业强国的主战场,中国制造商仍需 跟踪其技术路线。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而“技术红利”才刚刚开始。中国制造业整体上依然技术和资本积累缺乏,原始创新面临高昂本钱,而且 风险难测。工业创新的真正拉动力是市场,中国制造业仍需要从小事、小创新开始 做,很多小创新最后无意中可能会撬动大市场。中国制
10、造业完全能依凭独一 无二的市场和供应商体系,在全球制造业大迁移过程中创造优势,并掌握从 制造材料到销售通路的完整生态系统。(二)案例点评适用范:本案例主要适用于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技术创新与产 业升级训练、思想政治等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创新在制造业的升 级和迁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更清晰、准确和透彻地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敢于创新,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思政元素:在百年工业历史中,全球制造业进行了四次大迁移,而在制 造业的迁移过程中,创新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 体系优势,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使得中国
11、具有规模巨大且完整的供 应链。在这背后是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起着关键作 用。通过阐述全球制造业迁移的阐述,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制造业正在处于最 关键的时刻,随着劳动力本钱优势的丧失,中国需要加快脚步进行技术和产 业的升级。全球制造业大迁移背后的真正动力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 成为全球制造业第四次迁移的承接者,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幸福感,增 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本案例通过全球制造业大迁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催促学生意识到中国 现在正处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学生应当意识到自身创新知识 的薄弱,自主加
12、强在这方面的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创新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并思考创 新驱动的障碍,了解全球制造业大迁移的趋势;(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创新;(3)中国成为第四次全球制造业大迁移的承接国,让学生更加坚定“四 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相关教学经验:紧跟时政热点,充分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 案例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强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 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防止顾此失 彼;其次,在从课程知识过渡到思政元素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和情绪的自 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听课情绪,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最后,通过 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创新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创新 意识,创新精神。课堂上,学生更加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言论。通过课堂上对 全球制造业迁移的讲述,学生对中国实力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学生自主学 习创新知识的意识也提升了。这不仅扎实了课本知识,还深入了解了思政时 事,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