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34169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doc(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部委解读:农业部长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韩长赋: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12中农办主任韩俊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7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人、地、钱22“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应这样理解26郑军:健全治理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29王东京:我看乡村振兴战略34专家解读:范毅:乡村振兴战略 从十九大报告看全新城乡关系38刘奇: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43龚建文:乡村振兴,要抓好“五个着力”47魏后凯: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0闫坤:乡村振兴战略 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54李国祥:乡村振兴战略 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60彭建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

2、进农业农村现代化64陈文胜:怎样理解习近平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71地方实践:探寻乡村振兴之路:绘就新农村美丽画卷77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85让美丽乡村更有“里子”求解乡村振兴的文化议题90农业部长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

3、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制度

4、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在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

5、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

6、,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7、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后关键是抓落实、抓深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既可以稳定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空间。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

8、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

9、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现代农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

10、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

11、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

12、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

13、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

14、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新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15、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

16、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韩长赋: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16日“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地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

17、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记者: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是什么?为什么十九大报告要特别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韩长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我们党的战略决断,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基本国情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很快超过1万美元、城市人口比重将很快超过60%、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但

18、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此外,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不能落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要积极又要稳妥

19、,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记者: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如何理解这个总要求呢?韩长赋: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推进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

20、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

21、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增进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农村改革要下“绣花功夫”记者: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乡村振兴离不开改革。如何通过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呢?韩长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战略构想高度契合,既稳定了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土地

22、政策留下了重要时间窗口。这是重大决策,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是一个政策“大礼包”。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明确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就是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

23、范围,推广实行股份合作制成功的经验做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农村改革从来都是具体的,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和蓬勃创举。农村改革近40年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由农民创造并形成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

24、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改革的定盘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研究调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在农村改革上下足“绣花功夫”。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中农办主任韩俊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央广网 2017年10月24日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为此,中国乡村之声记者专访

25、到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他对这一战略的要求和寓意内涵,进行了权威解读。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样重视的基础上,为什么十九大报告中还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呢?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这样说:韩俊: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

26、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韩俊表示: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韩俊:十六届五中全会,曾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一个概括,也是5句话20个字。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互相对照,有四句话不一样,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上一个五年,我们取得了一份满意的“三农”成绩单,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但韩俊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

27、发展,广大农民对缩小城乡差距、让13亿人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韩俊: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比如2030年2035年,农村还会有将近4亿左右的人口,所以提出振兴乡村。乡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应该和城市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如何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韩俊:这句话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不矛

28、盾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的,城市和农村从来都是互相联系,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韩俊认为,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韩俊:如果单纯的忽视农村,认为通过城市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天真的。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够城乡分离、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发展。比如城市发展了,对农产品就有更大的需求,农产品的市场就更广大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民就业,还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户。在我国,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大

29、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韩俊认为,优先二字,让我们自觉的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韩俊: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优先”的地方,只有三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也就是说,教育、“三农”和就业,都是需要优先发展的事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机制,为今后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政策设计指明了方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说到底,关键在人。韩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的着力点就是要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韩俊: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

30、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五个方面,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都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把每一项工作做实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落地、能够生根,能够给亿万农民带来好处、带来利益、带来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韩俊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记者:以前我们提到四化的时候都是农业现代化,这次提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韩俊: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

31、、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韩俊表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我国“三农”发展新格局。韩俊:现在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条件是越来越完备了。比如现在农村基础设施、道路,发展得非常快,互联网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现代物流体系进入农村,在农村的覆盖面越来越宽,农村的教育、农村的卫生、农村的社会保障、农村的文化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所以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

32、的历史起点上。只要努力,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的。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人、地、钱央广网 2017年10月24日关于乡村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提法,即乡村振兴战略。它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究竟要如何实施?报告中的新提法该如何解读?我国今后

33、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将有哪些新办法?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对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接受了央广记者的专访。对于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李伟言简意赅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三个字人、地、钱。他告诉记者:“从人来看,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

34、再延长三十年。李伟认为,这是从“地”的角度,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从地来看,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这是同我们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点相契合的。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又给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再研究新的土地政策留出空间。对宅基地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集体建设用地而言,要从长远考虑,根据未来乡村振兴的需要,逐步盘活,用出效益来。”而“钱”,就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李伟说:“从钱来看就是要广辟来源、多措并举,按照坚持农业

35、、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停在口头上,而要贯穿于乡村规划制订的过程中,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中,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要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振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九大代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曾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做出了一个概括,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那

36、么这次你对照的话,有四句话都不一样,新的对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我们农业农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提出的、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韩俊认为,这比之前“四化”中提及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宽广,“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他就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现在可以说,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年来,脱贫

37、攻坚成为举国上下最受瞩目的重大工程之一,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4%以下。但距离2020年还有3年的时间,脱贫任务还是艰巨繁重,很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一些已经脱贫的地区基础也比较薄弱。李伟表示,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注重提高脱贫的质量,“经过几年来的扶持,部分建档贫困户、贫困村甚至贫困县将陆续脱贫出列,对他们不能一扶了之,而是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实施现行的扶持政策,把脱贫的基础搞扎实,对剩下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尤其是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千万不要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最后

38、出来的数字水分很大。那么表面上讲,有的地方可能2020年的时候实现脱贫了,但是有些老百姓、农民还是生产、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情况在我们脱贫的工作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深度贫困这一“坚中之坚”。李伟认为,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果是集中大量的资源,实际上是可以实现收入和生活水平维度的脱贫目标。但是从长远持续的发展来看,这不能一蹴而就。人的观念也在改变,能力提高也有一个过程。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考虑这个地区的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是高质量的脱贫。”“乡

39、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应这样理解央广网 2017年10月23日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乡村之声特别策划三人话三农,邀请两位专家做客节目,解读十九大报告涉农热点。嘉宾: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 张红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张红宇:这五年,中央一直持续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问题,事实上,不排除有的地方在发展过程中,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要把农业摆到更高的位置,它既是一个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新生产业。农业要为

40、国民经济提供粮食、农产品、劳动力,甚至提供其他资源。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不仅要解决吃饭问题、农民收入、就业问题,同时在绿色发展、环境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也被寄予了很多的期望。所以对各级党委、政府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各项工作首先应该考虑农业、农村、农民。提出“优先”意味着:在工作摆布上优先,在思路上优先,在任务确定上优先,在举措上优先,在考核上也要优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李国祥:农村不是只有农业的地方,将来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增值的空间可能更大。所以把农村现代化包括进去,突破了农业的范畴。农村现代化还包括治理体系、农村生态文明,这些都会走向现代化,让农民能够更好的过上现代化生活。产业兴旺、

41、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张红宇:这五点对乡村发展的概括性更强,其中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过去更加深远。产业兴旺农业不仅是一个提供物质产品的产业,还是一个提供非物质产品的产业。比如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包括乡村旅游、互联网+农村,都是新产业新业态,要让这些产业兴旺发达,就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内涵。生态宜居我们追求的生活质量是什么?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居住环境,城市需要,农村也需要。乡风文明与早年提到的精神文明,道理一脉相承。我们需要关注道德观念,比如和谐农村,家庭和睦,左邻右舍和睦。让农村的每个角落都是祥和的。治理有效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

42、。党组织作为核心力量,经济组织各司其责,村民自治,形成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治理结构。生活富裕追求美好生活,就要落实好方方面面。这5句话20个字,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准则,也是我们的职责担当。李国祥:推进农村发展、振兴乡村,应该要从这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郑军:健全治理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人民政协报 2017年10月30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为此,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要求,为振兴乡村指明了方向

43、。夯实国家治理根基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还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在2020年到2035年的第一个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要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说明

4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分步骤分阶段来完成,这为自2020年后的两个15年的阶段性目标夯实了制度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不仅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打下了基础,也为实现报告所提出的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石。完善国家治理结构体系重点提升治理品质能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倡导构建

45、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报告也指出,目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可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和实施,即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前者体现国家治理的数量与结构,后者体现国家治理的品质与能力。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框架的要求,也通过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创新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这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美丽乡

46、村建设统筹推进“三治结合”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步走的战略安排,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提出了体系结构和能力品质的要求,也确定了基本实现与实现的时间节点。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不仅在于治理体系框架的构建,如报告所要求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构建环境治理体系以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等,这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分类治理模式,而且还在于每一分类治理的有机融合体系,如报告所提出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求实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既将乡村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并完善其结构,又

47、对乡村治理提出“三治结合”模式以体现其治理能力。村民自治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基本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民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阵地和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自治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原则,以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为基本内容,是在法治框架下由农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

48、为自治形式,如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规民约制度、村务监督制度,以达到自治固本。法治建设既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中共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全过程自然覆盖到乡村。按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要求,必须强化依法行政,完善农业农村立法,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强化公正司法,改善农村执法、司法状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法治监督,实行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全民守法,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增强农民法律意识,让农民信仰法律,在社会活动中感知和认同法律。实施乡村法治,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需要。德治与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在价值取向和导向上相向而行。德治在乡村治理中起着基础作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按照中共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