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人口老龄化与老工作情况汇报 (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人口老龄化与老工作情况汇报 (2) .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人口老龄化与老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州调研组各位领导: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三穗鸭、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千里山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千慧、老张家、长吉大头菜、农峰蔬果、三人游生态养殖场、利源木业、贵州
2、山苗),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8个(其中种植业48个,养殖业35个,服务业5个),有各种规模经营户74户(其中:烤烟种植大户4户、中药材种植大户3户、苗木花卉种植大户1户,果树种植大户6户,畜禽养殖大户60户),有家庭农场21个。 1.土地确权、流转及承包情况。明确了台烈镇和瓦寨镇为试点乡镇。成立了县、试点乡镇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六方案、四办法、一预案”促进改革工作的开展。组建了农村产权勘界确权、登记发证技术队伍并进行了培训,购置了改革相关设备,在试点乡镇展开了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目前,全县林改基本结束,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房屋产权等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3、全县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已达1.5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近1万亩。 2.政策扶持情况。一是制定了xx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暂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的鸭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三穗鸭产业的发展。 3.职业农民培训情况。我县以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充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xx县建设等项目资源,加大与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粮油高产创建工程、“菜篮子”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工程项目整合力度,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分户指导等形式重点对广大农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社
4、会化服务组织的带头人开展针对性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45次,培训人员8626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2万多份。 (二)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1.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劳力、农机等生产要素高度集中,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经济效益的新跨越。 2.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产生品牌效应。如长吉大头菜专业合作社组织100来户社员,将“吉泰”牌大头菜推广到三穗、凯里等地超市进行销售,实行“农超对接”,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如今,实现了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在新
5、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动中找到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了收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个体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密切联系起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 4.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入社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科学采收,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力度。 5.奠定了食品安全重要基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极大地方便了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管。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维护信誉,把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同样视为生命线
6、,因而为食品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石。截止目前,我县已有大头菜、黄秋葵、菜心、芹菜等47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地与产品认证。 6.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使抛荒土地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得到缓解,通过集中经营,扩大了土地利用效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难一缺”,即土地流转难、资金筹措难、服务保障难、经营人才缺。 1.政策扶持有待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机购置、农业保险、贷款利息等方面补贴应给予倾斜。 2.规模档次有待提升。我县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数量少,规模档次不高。缺少有品牌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规范运作的合作社少,高水准
7、的种养大户少,家庭农场不规范,存在产业链条不长,深加工能力不强,对农业支撑和农民致富的带动力还不够,规模档次有待提升。 3.运行机制有待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订单生产不规范,价格低时卖给龙头企业,价格高时卖给其他企业,订单履约率较低。 4.投入保障有待改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较大,特别是生产收购经营旺季,需要大量周转资金,但大部分主体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抵押物不足,难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度大,资金筹措无保障。 5.职业农民有待培训。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力军。但当前农村
8、种田多为留守的妇女和中老年人,只能从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规模种养业缺乏技术和人才,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更是缺乏,需要加强培训。 (四)意见和建议 1.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把农村市场主体培育与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配送连锁等现代市场流通形态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农村市场体系。 2.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突破传统的小农、封闭自守、依赖国家的观念,走出小而全的经营现状,形成一个既有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
9、又有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还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协会,更有繁荣农村市场的各种从事商业、运输、服务的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农村经济向现代化的发展。 3.制定扶持措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制定专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准入标准,适当降低信贷门槛,在贷款利率、授信额度、担保条件、贷款期限等方面给以优惠。不断创新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进行抵押融资。建立常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平台,通过融资洽谈会、项目对接会实现较好对接。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一
10、站式”便捷服务。鼓励民间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审查评估土地价格和外来业主资格,协调各方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 5.加强农户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鼓励搬迁农户进行自主创业,利用地域优势创办第二、三产业,彻底把搬迁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12 二、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工作 (一)老龄人口现状 我县是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县份,据2013年底老龄统计资料,我县现有人口221907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813人,占总人口的11.6%。老年人口中,60-70岁的14423人,占55.9%;70-80岁的6922人,占26.8%;80-100岁的4468人,占17.3%;100岁以上的2人
11、。我县人口老龄化呈现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增速快、空巢老人多三个特点,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满足不同老年人需求,养老服务模式多样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精神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我县把发展养老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行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化服务。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一是传统的家庭居家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它是一种制度化的传统,人们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习以为常。据去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占71
12、.3%,老人有经济来源,自己能安排生活的占7.5%,留守老人还能负担照看未成年人的占11.8%,孤寡老人占9.4%。这表明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县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就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多子多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因此,我县这种以家庭保障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二是养老机构养老模式。我县的养老机构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修建的敬老院,现有款场、桐林、雪洞、长吉、良上5所敬老院,主要是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即我们常说的“五保”。全县“五保”老人1048人,集中供养32人,分散供养
13、1016人,供养率100%。另外,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办院模式,目前已建成长吉村敬老院,拥有住房4间、床位8张,入住老人2人。三是农村幸福院与老年协会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稳步运行、逐步提高”的思路,以完善活动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探索养老模式、共建和谐小康为目标,利用闲置的农村校舍、村委会老办公楼等现有资源做好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采取幸福院与老年协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现有的老年协会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会院合一”的幸福院,2014年我县共争取到了11个农村幸福院项目,获得补助资金33万元,新增床位60张,充分发挥了基层老年协会在养老服务中的组织
14、引领作用。如颇洞幸福院就是并村后利用原来闲置的寨坝村办公楼改造而成的,设有宿舍、图书室、娱乐室、厨房、餐厅以及供暖设施,还配有健身和文化娱乐器材。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2.加大保障力度,养老保障制度化。一是通过低保“提标缩面”提高低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农低保保障线从上年的1810元年提高到现在的2100元年,城低保从上年的345元月提高到现在的400元月。全县共有享受低保的老年人13710人(其中农村低保13390人、城市低保320人),享受农村五保老年人和“三无”老人1048人,在此基础上,还对这类人群实施分类施保。100
15、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1200元。二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给予群众全面保障。今年17月,全县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4735人,其中待遇发放1452人,月人均养老金1535.8元;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97958人,60周岁以上人员发放待遇24270人,基础养老金每月为55元。三是通过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予以保障。全县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或双女)共219人,每人每月获得100元奖励扶助。 3.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一种社会财富,鼓励和支持老年人把他们的专长贡献出来,传承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对地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特色产
16、业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苗家吊脚楼建筑技术、侗锦纺织技术、地方特色名优食品的烹饪技术等,都后继乏人,亟待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有专长的老工匠、老艺人在自愿的情况下,收徒传道,把技艺传授给下一代,使之后继有人。我县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工作。积极在社区、村落、机关事业单位等开辟老年活动场所,给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便利;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相关旅游景点对持有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免费开放;组织老年人参加黔东南州举办的“福彩杯”老年舞蹈大赛、州“敬老月”老年文艺汇演等文娱活动,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展现当代老年人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主要困
17、难和问题 1.基层养老工作机构尚未健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都设有社会养老服务议事机构,但在基层却出现了断层,县、乡级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我县的老龄机构设在民政局,人员编制仅1名,具体工作多是由民政局、老龄办共同完成,民政局事务性工作很多,难免有顾此失彼情况。乡镇一级既没有常设机构,更没有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编制,仅由社会事务办兼管。由于人员编制没有着落,工作难以开展。这与基层面广量大、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 2.养老设施难以满足需求。目前我县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乡镇敬老院为主,基本上接纳的是有自理能力的“五保户”。虽然近年加大投入,对一些敬老院进行了升级改造,起到了较好示范作用,但普
18、遍存在规模小、设施不全的问题,仅能满足“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服务需求。如去年投入20万元的款场敬老院是按照三星级的标准来打造的,床位也只有22张,谈不上满足其他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按照省目标,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要达到30张,目前我县每千名老人中拥有养老床位仅3.7张,离目标差距很大。 3.养老服务人员短缺,专业化水平低。养老是公益事业和微利行业,对社会资金、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从近两年全省组织的社会工作者考试来看,我县报考人数寥寥无几。养老服务人员的薪酬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瓶颈之一,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成为影响养老服务质量和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19、。如款场乡敬老院因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全靠社会事务办的同志兼管,其服务质量可想而知。另外,一些自愿者虽有热情,但难持续工作,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4.养老服务失衡,现有资源利用率低。乡镇敬老院虽然已转型为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但还存在服务水平较低、活动内容较少、文体娱乐设施较简陋,环境氛围较差等问题,再加上传统观念影响等问题,对周边空巢老年人纯粹没有吸引力。目前我县共有养老床位数96张,其中其中敬老院50张,幸福院46张,集中供养“五保”老人32人,入住率只有3.1%,资源利用率低。 (四)下步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在编制、人员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20、解决好老龄机构“缺人干事、缺钱办事”等突出矛盾。一是要为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提供组织保障。要给敬老院一个名份,给予一定数量的人员定编,敬老院是事业单位,要对敬老院进行事业法人登记,实行院长负责制;在经费保障上,可酌情依据上年度老龄人口数,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元标准安排老龄活动和教育经费,列入每年政府财政预算。二是要加强村(社区)老年协会自治组织建设。结合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与管理,依托老年人协会组织,动员老年人开展以老助老的帮扶工作。财政要给予老年协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保证其正常开展活动。 2.加快实施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新模式。一是加快养老项目建设,推进机构养老。目前,我县正在新建城市中心
21、敬老院就属于机构养老模式,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床位200张,建成后将是我县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敬老院。这对于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孤寡老人吸引力就较大。同时加快实施投资1400万元、床位200张的xx县老年养护楼建设,该项目已完成了征地场平工作,目前正在做施工图设计工作。良上乡、长吉乡敬老院已作为2014年新建项目批复,两项目总投资分别为400万元和拟建床位120张,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我县养老机构床位明显不足和布局不合理问题。二是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老年人相对比较集中的社区投资建立有日托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
22、、洗衣、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学习等各种服务,同时对行动不便的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3.重视社会参与作用,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养老服务行业。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积极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社团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开办不同层面和类型的养老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4.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积极开发社区、机构养老服
23、务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在经过专业培训后,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工作模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2 内容总结(1)成立了县、试点乡镇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六方案、四办法、一预案”促进改革工作的开展(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极大地方便了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管(3)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4)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相关旅游景点对持有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