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物质的推断-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1期)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4627865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73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1 物质的推断-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1期)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21 物质的推断-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1期)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1 物质的推断-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1期)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1 物质的推断-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1期)含答案.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 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第 01 期)专题 21 物质的推断考点考点 1 框图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 A 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E 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 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E 物质的化学式_。(2)写出 A 和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C 生成 F 的反应_(选填“吸热”或“放热”)。2.(江西中考)如图所示“天宫号”化学空间站的

2、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应。已知 A 是最常用的溶剂,D 的俗名叫烧碱,E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B、E、F 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A 的化学式为_。(2)C 与 F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3)C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 X 与连接验 C 成功对接(如上图所示),则载人舱 X 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填序号)。ACB CO2C Fe2O3D CaCO33.(辽宁抚顺中考)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大理石的

3、主要成分,D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 转化为 E 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式为_。(2)C 的用途为_。(3)D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BD 发生的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4.(青海中考)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 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 B 的化学式_。(2)写出 C 与

4、D 反应转化为 A 的化学方程式_。5.(黑龙江大庆中考)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B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 物质俗称苏打,E 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 为最轻气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式为_,A 与 B 反应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3)若 I 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通过对反应的分析。体现出 G 物质具有_性。6.(黑龙江牡丹江中考)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 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

5、型是_;(2)C 的化学式为_;(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4)E 的化学式是_,产生无色气体 E 的原因是_。考点考点 2 流程图型推断题流程图型推断题7.(河北中考)AH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 C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H 的化学式为_。(2)F 的一种用途是_。(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8.(天津中考)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 C 是_(填化学式)。(

6、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专题 21物质的推断考点考点 1 框图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 A 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E 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 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E 物质的化学式_。(2)写出 A 和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C 生成 F 的反应_(选填“吸热”

7、或“放热”)。【答案】(1).H2O2(2).2232CO+Ca(OH)=CaCO+H O(3).吸热【解析】A 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此是氢氧化钙;B 是一种液体,同时能够生成氢氧化钙,则 B 是水;B、E 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 E 能够生成 B,因此 E 为过氧化氢;同时 E 能够生成 D,因此 D是氧气;A:氢氧化钙能够与 C 反应,B:水能够与 C 反应,因此 C 是二氧化碳,C 和 F 能够相互转化,同时 F 能与 D 发生反应,因此 F 为一氧化碳。【详解】(1)E 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 H2O2。(2)A 是氢氧化钙,C 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为2232CO+Ca(OH)=CaCO+H O。(3)C 是二氧化碳,F 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2.(江西中考)如图所示“天宫号”化学空间站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应。已知 A 是最常用的溶剂,D 的俗名叫烧碱,E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B、E、F 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A 的化学式为_。(2)C 与 F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3)C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 X 与连接验 C 成功对接(如上

9、图所示),则载人舱 X 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填序号)。ACB CO2C Fe2O3D CaCO3【答案】(1).H2O(2).复分解反应(3).Na2CO3+Ca(OH)2=CaCO3+2NaOH(4).C【解析】(1)A 是最常用的溶剂,A 是水,化学式为 H2O;(2)D 的俗名叫烧碱,D 是氢氧化钠;E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E 是盐酸;A、B、E、F 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 可以是碳酸钠,B 可以是氢氧化钙;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或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10、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F 可以是氯化钙或氯化钡等,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经检验,推断合理。C 与 F 反应可以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CD 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4)由图可知 X 代表的物质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碳、氧化铁、碳酸钙都不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故选 C。3.(辽宁抚顺中考

11、)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 转化为 E 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式为_。(2)C 的用途为_。(3)D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BD 发生的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1).CaCO3(2)用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3)2323Na CO+Ca(OH)=CaCO+2NaOH(4)不属于【解析】A、B、C、D、E 是

12、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 是碳酸钙;D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 是碳酸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碳酸钠和 B 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 B 为二氧化碳,C 是氧化钙;C 能转化为 E,C 转化为 E 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E 与碳酸钠反应,E 为氢氧化钙。代入框图,推理成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 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2)C 为氧化钙,其他用途为某些气体或食品的干燥剂;(3)D 和 E 反应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

13、学方程式为2323Na CO+Ca(OH)=CaCO+2NaOH;(4)BD 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不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4.(青海中考)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 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 B 的化学式_。(2)写出 C 与 D 反应转化为 A 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CaO(2)CO2+Ca(OH)2=CaCO3+H2O【解析】(1)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 是

14、碳酸钙;E 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E 是一氧化碳,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 C 是二氧化碳;物质 B 是氧化钙,化学式 CaO;(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 D 是氢氧化钙;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 与 D 反应转化为 A 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5.(黑龙江大庆中考)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B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 物质俗称苏打,E 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 为最轻气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5、1)A 的化学式为_,A 与 B 反应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3)若 I 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通过对反应的分析。体现出 G 物质具有_性。【答案】(1)CaO放出(2)222H O+2Na=2NaOH+H 置换反应(3)还原【解析】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 物质俗称苏打,D 是碳酸钠,E 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 是碳酸钙,G 为最轻气体单质,G 是氢气;B 和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 是水,C 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C 是氢氧化钙,水和 A 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 是氧化钙,氧化钙

16、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F 可能是盐酸,J 是氯化钙,氢气和 H 反应生成 I 和水,H 是可能氧化铜,I 是铜。代入框图,推理成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A 是氧化钙,故 A 的化学式为 CaO,A 与 B 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该反应放出热量;(2)反应是水和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H O+2Na=2NaOH+H;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若 I 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反应的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氢气得到氧气,在氢气为还原剂,故通过对反应的分析,体现出 G 物质具有还原性。6.(黑龙江牡丹江

17、中考)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 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2)C 的化学式为_;(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4)E 的化学式是_,产生无色气体 E 的原因是_。【答案】(1)化合反应(2)Fe(3)CuO+H2SO4=CuSO4+H2O(4)H2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解析】A 为红色金属单质,则 A 为铜;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则 B 为氧化铜,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X 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 为金属单

18、质,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故 C 为铁,铁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 E 为氢气。(1)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为铜在加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2)根据分析,C 为铁,化学式为 Fe;(3)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4)由分析可知,E 是氢气,化学式为 H2,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考点考点 2 流程图型推断题流程图型推断题7.(河北中考)AH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 C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H 的化学式为_。(2)F 的一种

19、用途是_。(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CaCO3(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3)复分解反应(4)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AH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 C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可知 C 为氯化钠;H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H 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A 与 B 反应生成 C(氯化钠)、D、E,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A、B 可能为碳酸钠、盐酸中的一种,D、E 为水和二氧化碳中一种;E、F 生成 H(碳酸钙)、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0、所以 E 是二氧化碳,F 是氢氧化钙,D 为水;B、G 生成 C(氯化钠)和 D(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B 为盐酸,G 为氢氧化钠,A 为碳酸钠;A(碳酸钠)、F(氢氧化钙)反应生成 G(氢氧化钠)和 H(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代入框图,推理成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H 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2)F 为氢氧化钙的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作建筑材料等;(3)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4)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21、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8.(天津中考)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 C 是_(填化学式)。(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答案】(1)Mg(OH)2(2)2424Na SOBaClBaSO2NaCl(3)CaCO3、Na2SO4、MgCl2CuSO4【解析】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

22、成氯化镁和水。(1)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 A 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说明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 C 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 Mg(OH)2。(2)反应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4Na SOBaClBaSO2NaCl。(3)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 A 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含有碳酸钙,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说明含有氯化镁,加入过量稀盐酸,

23、白色沉淀 C 消失,说明白色沉淀的氢氧化镁,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白色沉淀 B 为硫酸钡,故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aCO3、Na2SO4、MgCl2,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CuSO4。专题 22科学探究考点考点 1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1.(辽宁抚顺中考)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2)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字母序号)。(3)写出 C 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D 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4、同学们进一步对 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测定结果得出结论用玻璃棒蘸取 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猜想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_。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2.(青海中考)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

25、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也可能呈_。【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_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 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溶液呈_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溶液呈_方案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_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_溶液呈中性3.(新疆中考)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查阅资料

26、I.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型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_。(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 a.H2;b._;c.CO2,和 H2的混合气体。实验设计小明同学

27、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 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_(填“能或 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 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_。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级分类投放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4.(黑龙江大庆中考)某白色固体可能由 BaCl2、NaOH、Na2CO3、Na2SO4、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资料卡片)

28、BaCl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论)(1)甲同学根据固体的描述确定样品中肯定没有_(填化学式),原因是_。(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交流讨论)(2)同学们认为:无色溶液 M 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无色溶液 M 加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色,说明溶液M 显碱性,需对溶液 M 继续探究。(提出问题)使溶液 M 显碱性的物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是氢氧化钠;猜想二:是碳酸钠;猜想三:。(3)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_。(探究与结论)(4)乙同学取无色溶液 M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_,证明无色溶液 M中含有碳酸钠,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

29、)丙同学为进一步证明无色溶液 M 中的成分,取乙同学实验所得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观察到_,证明猜想三成立。综合分析,乙同学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作用:证明无色溶液 M 中含有碳酸钠,_。(实验结论)(6)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5.(黑龙江牡丹江中考)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已知:碳酸镁加热分解MgCO3MgO+CO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1)装置 B 中发生的反应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装置 C 中盛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它的作用_(3)装置 D 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_(4)装置 E 中发生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5)从环保角度看,该

30、装置有明显不足之处是_(6)图中装置 F 是安全瓶,能防倒吸,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本实验还应该在装置_和_之间添加装置 F6.(黑龙江牡丹江中考)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 170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分解产物,做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CO、CO2;猜想:CO、H2O;猜想:CO2、H2O、H2;猜想:CO、CO2、H2O。经小组同学分析得出上述猜想_一定是错误的。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分解产物从左至

31、右依次通过各装置A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错误F 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色 G 中澄清石灰水_猜想正确问题解答(1)装置 C 的作用是_(2)写出装置 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交流反思:为防止污染环境,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考点考点 2 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7.(2020 贵州遵义中考)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HCO3俗称_。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NaOH 是否变质?【做出猜想】猜想 1:NaOH 全部变质。猜想 2:_【制定计划】老师探究

32、是否产生了 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进行试验】试验操作试验现象试验分析老师试验略略没有产生 NaHCO3学生试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待测液中含有_【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 a 中的 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填“同意”或“不同意”)。【实验结论】上述猜想 2 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8.(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

33、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猜想三:_。【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充分反应。_猜想二成立将步骤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无明显现象【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保存。(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考点考点 3 有关

34、物质性质的探究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9.(北京中考)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进行实验】用下图裝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序号装置现象试管内壁有水雾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解释与结论】(1)中现象说明有 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的配方蒸制 8 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组别第 1 组第 2

35、 组序号配方面粉/g5050505050505050酵母/g0.750.750.750.750.750.750.750.75蔗糖/g000055x5丙酸钙/g00.060.100.1500.060.100.15开始发霉时间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第 6 天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第 6 天【解释与结论】(3)设计第 1 组实验的目的是_。(4)第 2 组,中 x 为_。(5)对比第 1 组、第 2 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反思与评价】(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_。10.(贵州安顺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

36、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查阅资料22323CO+Na CO+H O=2NaHCO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物质Ca(OH)2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0.1610921.89.6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20时,在盛有 5g Ca(OH)2固体的 A 烧杯中加入 40mL 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 B 烧杯中。(1)向 A 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向 B 烧杯中通入 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钙的性质_。实验拓展(4)向上述(1)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

37、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AB段的实验现象是_,BC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探究二: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设计和实验 20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分别进行实验。甲组:从 a 端缓慢通入 CO2,一段时间后 II 中变浑浊,停止通 CO2,I 中溶质为 X。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解释与结论(1)经分析 X 是 NaHCO3。实验过程中,中产生的现象是_乙组:从 a 端缓慢通入 CO2,一段时间后 II 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 CO2,中溶质为 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II 中变浑浊。解释与结论(2)乙组同学认为 Y 只有 Na2CO3。你认为该

38、结论是否合理,结合分析 Y 的成分说明理由_。I 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1.(宁夏中考)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设计与实验二】(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色。(2)如图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试管乙中

39、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任写一个)。【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钠受热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_【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填“正确”或“不正

40、确”)。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考点考点 4 有关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有关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12.(江西中考)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C+2CuO2Cu+CO 高温,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_。【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实

41、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1m(C):m(CuO)实验后 A 处试管中固体颜色C 处导管口的现象11:8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21:9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31:10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41:11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_51:12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61:13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交流讨论】(1)推测实验 4 中“C 处导管口的现象”是_。(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 1:101:12 之间,可

42、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_(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3)检验实验 6 反应后 A 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_,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 5 中 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_(写一个即可)。考点考点 5 有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有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13.(贵州安顺中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严格防控,科学消毒。体积分数为 75%的医用酒精能够破坏新型冠状病毒的脂质包膜分子并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毒。(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乙醇属于_(填“有

43、机物”或“无机物”)。(2)探究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在盛有 2mL 水的试管中滴入 3 滴红墨水,再缓慢加入 2mL 乙醇,如图补充完成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3)配制医用酒精。把 100mL 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没有消毒作用),加水稀释为 75%的医用酒精,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_(填序号)。A 烧杯B 药匙C 玻璃棒D 量筒(4)科学使用医用酒精。阅读下列材料。物质最小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闪点()乙醇31912.8(医用酒精为 22)柴油0.67.562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

44、低温度。从燃烧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简述: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原因有_。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_(填“擦拭”或“喷洒”)。14.(河北中考)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实验 1】取少量 84 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 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 的作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 与 H2O2

45、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猜想二:作_,类似分解 H2O2溶液制氧气时 MnO2的作用【实验 2】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_。向锥形瓶中加入 30mL84 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 25mLH2O2溶液。将注射器中的 H2O2溶液平均分 5 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 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第 5 次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140280365x375(1)表中的数据 x=_。(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分析讨论】NaClO 与 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

46、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 84 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 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B、使用 84 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C、使用 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D、84 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专题 22 科学探究考点考点 1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1.(辽宁抚顺中考)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

47、应的原因是_。(2)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字母序号)。(3)写出 C 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D 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同学们进一步对 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测定结果得出结论用玻璃棒蘸取 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猜想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_。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

48、含有相同的_。【答案】(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2)BE(3)2332Fe O+6HCl=2FeCl+3H O(4)无(5)二(6)NaCl、HCl(或氯化钠、氯化氢)(7)H+(或氢离子)【解析】(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在氢后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填: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2)A 铜和稀盐酸不反应,B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C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E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生成气体的是BE,故填:BE。(3)C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和水,化学方

49、程式为2332Fe O+6HCl=2FeCl+3H O,故填:2332Fe O+6HCl=2FeCl+3H O。(4)D 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氯化钠,可能酸过量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用玻璃棒蘸取 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 呈酸性,说明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钠,猜想二正确。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H+,故填:二;NaCl、HCl(或氯化钠、氯化氢);H+(或氢离子)。2.(青海中考)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

50、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也可能呈_。【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_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 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溶液呈_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溶液呈_方案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_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_溶液呈中性【答案】(1)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