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信息》1206(doc 25)(29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宏观经济信息》1206(doc 25)(29页DOC).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第46期(总第394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04年12月06日国信观点:经济进入正常区间,调控手段向市场化转变(1)最快预测: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分析(3)人民币升贬利弊十论(9)政策前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六项主要任务(14)开征汽车燃油税政策呼之欲出(14)中央会议拟暂不调整人民币汇率(16)权威之声:李扬:中国不会出现全面通胀(16)裴长洪:200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五大挑战(17)产经动态:国际油价逐渐下跌国内油市涨跌变数尚难定(17)我国钢结构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18)专家预测明年上半年车价降幅较大(19)年底汽车价格的底线(19)要情分析
2、:2005中国经济政策三大看点(20)财政政策转向势在必行(22)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经济进入正常区间,调控手段向市场化转变10月份,我国经济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同时,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二是在出口增长幅度减慢的同时,贸易顺差增加。相对经济增长而言,物价和进口都是滞后指标,对于判断我国经济的走势有重要意义,这两个指标的增速减慢以及工业平稳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的局面有所改观,目前经济正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工业增长速度基本稳定。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幅比
3、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但与7-9月份的增速相比基本稳定。从影响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看,出口增速回落是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而内需增长率缺乏上升的基础,很难弥补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因此工业增长速度的未来走势转向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分轻重工业看,10月份的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轻工业增长15.1%。尽管重工业增速仍快于轻工业,但两者间的差距已明显缩小。从5月以来的走势看,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大约回落了3个百分点,而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则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步回落。1-10月城镇累计完成投资43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5百分点,比前9个月回落0
4、.4个百分点。从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看,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528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比9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7月份出现反弹后,8-10月份稳中回落。如果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影响因素,10月份实际增长率估计在18%左右,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15%左右的目标发展。但是这几个月名义投资增长率变动缓慢的事实说明,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还不能说已经根本扭转,至少还要一段时间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特别是10月份,房地产投资突然升温,增速达到增长32.9%,比1-9月份高出4.6个百分点,比上月高7.2个百分点,是否是因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引起尚需观察。社会消费品零售
5、总额增速有所加快。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为10.4%,两者的增速均呈上升趋势,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月增长14.7%,增速基本平稳;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3%,比前9个月高出3.1个百分点,说明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农民收入增加对促进即期消费需求扩大的作用开始显现。贸易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10月份,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7.2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增幅的回落走势已非常明显。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9.3%,虽然增幅比上月上升较多,但仍比上半年低
6、13.3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71亿美元,累计为110亿美元。这种形势表明国内总需求已经明显回落,但外贸顺差的出现,会加大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外汇储备的增加幅度会进一步增加,加大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增大。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环比为零增长,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由于我国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喜获丰收,再加上谷物进口增加较多,10月份全国食品价格与上月相比下降0.5%。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继续走高,10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0.9%,涨幅比上月增大0.7个百分点。生产资料销售价
7、格上涨15.2%,环比上涨0.9个百分点。钢材、有色金属、原煤、石油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5%以上。生产资料在过去一年中不断涨价在今后一段时间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货币供应量增幅进一步回落。10月末,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0%、13.1%和13.7%,增幅分别比6月末下降2.2、3.1和2.5个百分点,仍在延续不断下降的走势。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已明显低于近些年来平均15%的水平。10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企业存款余额增长14.3%,增幅分别比6月末回落3.2和4.7个百分点,均呈快速回落走势。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增速的持续下降并没有对今年的固定
8、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增速产生明显影响,说明资金体外循环增加、民间金融活跃。因此仍然依靠行政手段控制贷款、紧缩货币供应量调控投资是不合适的。从近几个月各种指数和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宏观经济运行逐步回落到正常区间,说明宏观调控的措施和力度已基本到位,宏观调控的效果还会继续显现。因此,近期宏观调控可保持目前的力度,在政策搭配上,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机放松;在调控手段上,行政措施逐步让位于市场化和法律化手段。10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实行市场化调控手段的重要一步。首先,适度调控投资增速,加快实施投资体制改革。从目前情况来看,投资增速还处于高位,还有一定的下降空
9、间。本轮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而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方面,这是因为牵动投资需求的最终需求主要集中在住宅与汽车消费方面,而这两大类产品需要能源、电力、原材料、化工、机械和建材等产业来支撑。重工业投资的特点是投资规模比较大,投资周期比较长,一般需求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目前中国的在建项目超过7万个,在建规模超过17万亿,相当于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量。2004年1-10月,累计新开工投资项目12万个,同比增加8154个,由此可以看见,始于2003年的投资高潮,至少可持续到2007年。“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只是抑制了投资过快的增长速度,但没有改变投资较快增长的趋
10、势。从短期来看,投资增长的潜在动力还比较大,防反弹重于防下滑。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考虑到投资依然存在偏快的可能,能源、运输瓶颈制约并未解除,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等因素,并考虑到尚有相当规模的国债项目没有完工,还有一些重大工程或项目需要国债资金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所谓稳健,其含义是既要防止预算支出进一步推动投资过快增长,又要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以及需要国债资金的项目建设。再次,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宜适度放松。目前,货币供给量和信贷增速下降过猛、资金体外循环增加、企业资金紧张、民间金融活跃,如果货币信贷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对2005年经济会
11、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调控目标,无论从贷款规模还是从货币供应量来看,都存在适度放松的余地。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上,应灵活运用信贷规模和利率调控的“松紧搭配”手段,更大程度地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祝宝良)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分析一、投资增幅回归正常区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2004年,我国投资总体上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1-2月份,城镇投资增长高达53%,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约20个百分点。为了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国家先后采取了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调控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效应显现,投资增速由最高月份的53%下降到10月
12、的29.5%,增幅比前4个月回落近1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增速由猛增转向平稳回落,表明投资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运行。与投资较快增长相联系,2004年前三季度城镇50万以上项目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上升到37.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则由38.4%上升到44.4%,对GDP增长贡献更加显著。2005年,既有对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也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综合分析,抑制因素大于促进因素,2005年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在于:(1)宏观政策收紧效应。货币政策方面,今年央行和银监会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
13、金率、扩大了利率浮动幅度、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和控制信贷规模,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有效控制了投资过快增长,而且其效应的继续发挥对明年投资增长也会产生抑制效果。财政政策方面,稳健的财政政策将取代实施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尽管明年还会发行国债,但规模会大幅缩小,并且在投向上主要选择与“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项目,而对经济增长直接作用较大的项目投资相应减少。另外,今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清理开发区和批地禁令、投资环保标准等政策将从土地、环保等方面提高投资准入门槛。(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以粗放的方式增长,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却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这种粗放方式在长期必将难以为继。
14、为此,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将对以铺摊子、争项目为主的粗放式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3)外需拉动作用减弱。近几年投资高增长一个很重要的拉动因素是国际环境好转带动我国出口大幅增加。但明年由于世界经济适度回调,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和今年基数高等原因,出口高增长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将减弱对国内投资需求的拉动。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利于投资增长的因素:(1)企业效益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133亿元,比上年
15、同期增长39.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1.84,比上年同期提高15.56点。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对增强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扩大投资将产生积极影响。(2)物价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尤其是近6个月CPI连续在4%以上。预计明年物价将继续保持在较高(4%左右)水平,有利于企业效益和盈利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3)国民经济高增长。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投资较快增长。2004年经济的高增长(预计在9%以上)将为明年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奠定基础。总体判断,预计2005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在20%左右,基本在正常增长区间,其中城镇投资增速在22.5%左
16、右(历史数据分析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多数年份增长率为16%20%),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由于投资惯性作用和促进因素也较多,尤其是企业投资自主性大大增强,使投资增长不会大落,不会出现许多人所担心的“硬着陆”。二、西部地区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今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快于中、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差距在区域间有所缩小,说明东部地区投资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更大。但2005年,西部地区投资实现高增长的难度较大,形势不容乐观。原因在于:(1)财政政策转型的影响。从明年政策环境看,财政政策将由积极型向稳健型转变,积极财政政策的退
17、出对西部地区影响更大。首先,明年国债发行规模肯定要小于2004年,总规模缩小必然使投向西部国债的规模也相应减少,但西部地区对国债资金依赖性相对更大。其次,国家将继续调整国债与财政资金的支出方向。国债资金将重点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整治、加快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倾斜。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势必有所减弱,从而影响西部地区投资保持高增长。表1全国及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单位:%地区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003年1-10月30.237.939.131.72003年全年28.433.633.126.42004年1-10月2
18、9.527.732.233.92004年全年(预测值)26.526.531.033.52005年全年(预测值)22.522.523.022.0按城镇投资统计口径预测值,由于统计口径变化,有些数据不可比(2)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依然很薄弱。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12个省市区GDP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速度都超过了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长20%以上。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等原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总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相当低。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
19、力度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只凭西部地区自身积累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从吸引外资来看,西部地区吸引FDI的比重仅占全国的4%左右。与投资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形成对比的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收入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有限。当然,西部地区投资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今年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增加就比中、东部地区多,这有利于促进明年西部地区投资增长,表明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潜力还是不小。今年前9个月,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为3794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425个,而东部地区却比上年同期减少772个项目,中部地区增加2076个。总体看来,尽管存在一些促进西部增长的因素,但形势依然不尽乐观。为
20、了保持西部地区投资较快增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各有关部门应当切实贯彻落实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政策,对西部地区投资在政策上适当有所倾斜。四、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相对下降企业投资资金来源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企业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企业自有资金(内源融资)主要由未分配利润和折旧组成,其中未分配利润受企业赢利水平等因素影响而不稳定,但其优点是使用成本较低;而外部资金则主要由银行贷款、股票和债券融资等方式筹得:银行贷款虽然比企业自有资金成本要高,但依然低于直接融资,并且企业银行贷款还有抵补税收作用有利于高企业价值,不足之处是银行
21、贷款避险天性使得企业在最需要贷款的时候却得不到贷款,大多数在资本市场很难融到资金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也比较难;股票和债券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承受,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都有严格限制。表22002-2005年不同投资资金来源增长率与预测(%)年月份类别2002年2003年1-10月2003年2004年1-10月2004年(预测值)2005年(预测值)全部投资21.841.734.731.028.525国家预算内资金26.82.7-1.513.012.712.0国内贷款24.647.039.317.115.522.0利用外资15.131.723.822.422.020.0自筹
22、资金20.547.739.738.536.533.5当前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企业自有资金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企业投资对银行贷款依赖性太大。其直接后果,一是造成银行业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企业债权风险,严重威胁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二是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大型国有企业贷款比较容易,但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而为数众多的中小贷款困难,资金供应一直较为紧张,但其资金使用效率较高。近两年来,随着经济景气的提升,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其突出是在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长明显加快,所占比重也大幅提高。以今年为例,前10个月企业自筹资金增速由31.7%提高到39.2%,所占比重也比上年同期提
23、高3个百分点。2005年,在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经济景气周期延续、经济增长自主性进一步增强的条件下,预计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1)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于货币政策收紧、银行贷款满足不了企业对资金需求,在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将把更多的未分配利润用于投资,从而会提高企业自筹资金在投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2)银行贷款比重下降。由于央行先后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利率、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窗口指导”、居民存款增长下降等原因,明年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难度相对依然较大,从而导致银行贷款在投资资金来源中比重下降。(3)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今年前9个月,财政
24、资金在投资资金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主要与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下降有关。在明年财政政策转型,“十五”重大项目收尾等因素影响下,国家预算内资金投入增长将继续减缓,在投资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五、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投资领域继续扩大正如我们上年的预测一样,今年FDI完全走出去年“非典”的阴影,继续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涌流。今年前10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达到23.5%,比上年同期高出18个百分点。2005年,预计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的脚步依然不会放慢,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十分广阔。(1)中国吸引外资的基本因素没有变化。多年高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
25、中国一直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乐土之一。只要这些有利因素不发生根本变化,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就不会停止。况且,在我国经济迅速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的过程中,资本的双向流动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2)外商投资中国的领域将更加广阔。由于2005年是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国将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上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当前我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仅为7.9%,而第二产业高达68%,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所吸收的外资比例较低,这不仅与我国第三产业对大量外资需求不符,而且与世界FDI流动的行业布局形成很大反差。在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将是明年FDI进入中国的重点领域
26、。尽管也存在基数高、各地对外商直接投资政策面临调整等不利于外资流入的因素,但明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前景依然看好,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仍然是促进投资增长、带动企业投资效益再上新台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投资产业失衡有所缓解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今年投资高增长主要是由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拉动的,前10个月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达到41.7%,高于平均增速12.2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仅增长22.5%,低于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投资在产业分布上不均衡,在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制约了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提高收入作用的发挥。在
27、2005年,预计第三产业将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投资在产业结构非均衡现象将趋于转变。(1)今年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将刺激居民消费和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对以旅游、通讯和教育等为主的服务性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为明年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2)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服务业对外和对内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新的角斗场。(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人们多层次消费需求,因此国家将对第三产业发展与投资采取鼓励和优惠措施。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带动下,预计2005年第三产业将增长8.4%,增幅比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28、增速将达到24%左右,出现恢复性增长。相应地,拉动投资主要动力,将由今年的第二产业“单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双拉动”转变。表3、各行业投资增长情况行业2003年1-10月2003年全年2004年1-10月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7.37.33.73.723.123.1二、第二产业(1)工业(2)建筑业46.546.546.539.139.039.041.742.229.5三、第三产业23.524.222.5注:由于统计口径变化,部分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七、工业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瓶颈约束部门供给能力增加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和出口需求强劲,近年来对交通、能源、原材料等行业产品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
29、不断上涨,投资增长加快。尤其近两年来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出现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针对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行业投资和生产过快增长的局面,今年1月,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接着在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遏止投资无序情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预计2005年,这些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从而促使工业投资格局发生变化具体来说,投资过度现象严重的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业
30、等的投资将继续放缓,而国民发展中瓶颈约束未能缓解的部门如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资将得到继续加强。工业内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不仅可以缓解因投资过热引起的资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式,保证今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八、需求旺盛使房地产投资热度不减对于2004年蓬勃发展房地产业,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中国房地产泡沫吓人。最有代表性的是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目前2/3国家和地区正面临房地产泡沫危机,在所有房地产泡沫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第一;而另一种声音又认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泡沫。两种判断的根本性差别在于房地产发展是否有实在的需求支
31、撑,如果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没有需求的支撑,则毫无疑问存在,反之则不存在。而我们更倾向于后一种判断,认为当前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是有高增长的需求支撑的,房地产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在这个基本判断下,我们对2005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继续持乐观态度:第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今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再加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较大幅度地提高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增加住房消费总量。结构升级和购买能力增强,成为推动住房消费的动力。第二,企业家信心指数提高。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5,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1和2.9点,多数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保持乐观态度,商务活动
32、活跃,增加了对商业房地产的需求。第三,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时,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还吸引了大量经济、技术、科技人才,将形成巨大的住房需求。第四,利率上升对居民购房影响有限。因为一方面投机性购房需求所占比重相当小,绝大多数居民购自用住房;另一方面即使利率上调,但从目前来看,实际利率依然为负,这将继续增强居民购房意愿。九、农业投资将继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望加快针对近年来农业投入增长偏慢、粮食生产下降和农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中央从今年开始一方面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国债资金向三农的倾斜力度,一方面使农业投资今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前10个月增长23
33、.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通过“直补”、农业税费改革等方式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虽然今年农业投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改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偏慢,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和补贴力度依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预计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不会减小,国家将加大对农业的直接投资资金和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补贴力度,农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正如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所说的,明年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对农业投资将给予国债大力扶持。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但并不是全部控制,国家
34、将会扶持和农业联系密切的企业,支持那些技术含量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农业投资。为此,2005年国家将发行国债,解决农产品企业投资问题。十、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变迁对促进投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的市场化趋向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但是投资体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投资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为此,国务院2004年正式公布了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对我国投资领域的行政审批、投资方式以及投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个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基本方向将依据“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
35、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资体制。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抓住了宏观调控中诸多矛盾的关键,为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现标本兼治奠定了基础。2005年,预计政府将及时出台政府在企业投资核准环节中对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的具体操作细则;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时清理和废止限制社会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的过时政策和法规。投资体制将在实施该方案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这将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同时提高投
36、资增长的速度和效益。 (周景彤)人民币升贬利弊十论内容摘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减少我国商品,服务和劳务出口,阻碍我国国内旅游业(以致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生产的农产品失去国内市场占有量;使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可能减少;使我国国家,地方或企业所借外债在国内发挥的效益减弱;使我国经常项目平衡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整体不再看好,外汇储备增加幅度可能减少。纵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会为我国带来一些好处。但利弊相比,我国目前宜取向人民币对美元不升值的宏观政策,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目前的世界经济态势和世界金融态势,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和我国与世界经
37、济及世界金融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对我国的利益与弊端。1.综合国力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计算和比较各国综合国力(计算国际可比的GDP)的方法,是将一个国家用本币表示的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一年平均汇率(该国货币对美元的兑换率)折算为以美元计价的该国GDP,然后互相比较。这样,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以美元计价的我国综合国力上升,其上升幅度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成正比;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以美元计价的我国综合国力下降,其下降幅度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成正比。在以美元计价的我国综合国力上升时,我国的国际负担亦随之增加。联合国成员国缴纳会费是以最近三年以美元计价的各国G
38、DP平均值计算的,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我国将多负担联合国会费(2004年,我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占联合国总预算的2%,排名第9位)。2.人均收入世界银行按以美元计价的人均收入(人均GDP)把各国分为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又把中等收入国家分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和下中等收入国家。2003年,其划分标准是: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低于750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高于750美元低于20000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高于20000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根据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决定其贷款的优惠政策。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目前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仍可享受
39、其一部分的优惠贷款。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国可享受的世界银行优惠贷款将减少;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我国可享受的世界银行优惠贷款将增加。同样,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如日本,欧盟国家等)贷款和无偿援助的规模也与受援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人均收入相关。以美元计价的人均收入多寡,经常用来标识国家的富裕程度。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我国显得更富裕一些;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我国显得更贫困一些;同样,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居民个人工资(收入),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居民个人财产上升,我国居民显得更富裕一些;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居民个人工资(收入),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居民个人财产下降,我
40、国居民显得更贫困一些。3.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地区)国际收支的好坏,关系到这个国家的信誉,影响其资信度和对外融资的条件;同时,国际收支的好坏,还影响其汇率:一般而言,在一个国家(地区)的货币完全国际可兑换时,当其国际收支的有大量顺差,且对外债权增加,则经常使其本币升值;反之,汇率下跌。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态势良好,商品外贸稍有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持续近十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资本项目连年贷方大于借方。这样,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三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飞速增长。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我国出口将增加,进口受阻,经常项目平衡状况会大幅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整体更加看好,外汇
41、储备可能增加更多;与此相反,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国进口将增加,出口受阻,经常项目平衡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整体不再看好,外汇储备增加幅度可能减少。4.外贸规模一个国家的商品(服务)出口规模,主要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对该国商品(服务)的需求(该国的外贸机会创造)。一般而言,当世界经济发展越快时,各国的外贸机会创造越大;反之,当世界经济发展缓慢时,各国的外贸机会创造减小。一个国家的商品(服务)出口规模还受到其商品(服务)价格的影响,一般而言,出口商品(服务)价格低者,可能出口更多的商品(服务)。同时,出口商品(服务)价格的高低还使国际贸易竞争中出现外贸机会转移现象。(进口国选择更便宜的商品(服务)一个
42、国家的商品(服务)出口规模还受到其商品(服务)贸易方式的影响,一般而言,长期的稳定的贸易(合同)方式,促进贸易规模的增长;短期的不稳定的贸易(合同)方式,很难使贸易规模增长。一个国家的商品(服务)进口规模,主要决定于该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商品(服务)的需求(该国的外贸机会创造)。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越快时,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外贸机会创造越大;反之,当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时,其他各国对这个国家的外贸机会创造减小。一个国家的商品(服务)进口规模,还受到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服务)价格的影响,也还受到该国与其他国家商品(服务)贸易方式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使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商品(服务
43、)更便宜,使我国获得更多的外贸机会转移,将促进我国的出口增长,限制进口需求;反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使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商品(服务)更昂贵,使我国失去更多的外贸机会转移,将限制我国的出口增长,促进进口需求。亚洲金融危机近7年来,我国商品出口主要受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我国商品出口增长幅度的波动情况一如世界经济增长的波动情况,两者基本同步,示于下图。图中,WGDPR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联合国统计口径),EXPORTR为我国商品出口增长速度。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正式成员国后,获得了与其他142个成员国,与其他142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的相互最惠国地位。我国加入WTO,尤其
44、是改变了中美贸易方式:美国国会每年夏天不再讨论决定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地位问题,中美成为永久的对外贸易相互最惠国。许多原来是短期的中美贸易合同长期化,促进了中美贸易的大幅度增长。5.投资成本无论是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还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投资者(投资企业)都要在投资目的地购买(租用)土地,建设厂房,购买原材料,雇佣管理人员和职工,支付各种费用。所有这一切,都要使用投资目的地所在国家(地区)的货币。因此,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成本降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本上升;反之,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成本降低时,投资规模
45、会增加;反之,直接投资成本上升时,投资规模减小。同理,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人民币价格上升,促进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可能增加;反之,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可能减少。中国共产党的16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战略;但是,时过两年,虽然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文件和政策,我国许多企业仍“按兵不动”,不“走出去”,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人民币近来受到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预期人民币升值。同样,近两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猛增,其原因除去我国实现了加入WTO的承诺,开放了更广阔的投资领域外,也与投资者预期人民币升值有关。6.借债还本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常
46、常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不得不对外举债。借债总是要还的,要还本付息的。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我国国家、地方或企业(金融企业和实业企业)所借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使其在国内发挥更大的效益;但是,还本付息的负担也同时增加;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我国国家,地方或企业(金融企业和实业企业)所借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将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使其在国内发挥的效益减弱;但是,还本付息的负担也同时降低;如果所借外债用于购买国外的设备,技术或原材料,则其效果不受人民币升贬的影响;但是,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还本付息的负担降低;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还本付息的负担增加。2003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1936亿美
47、元,其中四分之一以上(588亿美元)为在华外资企业,外资银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借。我国外债余额中65%左右为(一年期以上的)长期外债。当外债币种货币利率降低时,可用借新债还旧债(甚至于提前还债)方法减轻还本付息的负担。粗略估计,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我国每年可减轻还本付息负担20亿元人民币。7.旅游收入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来华旅游人数日益增加,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也随之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目的地国家逐渐增多,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用汇日趋上升。2003年,我国旅游创汇174亿美元,同时,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用汇152亿美元;二者十分接近。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使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国内商品和旅游服务(旅馆,餐饮,国内交通,景点门票等)价格上升,外国人来华旅游成本上升,外国人来华旅游人数可能减小,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困难;但是,用人民币购买国外航班机票更便宜,国外旅游目的地国家商品和旅游服务也更便宜,中国人在国外显得“更有钱”,我国居民出国旅游人数增加,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用汇也随之增加。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可增加我国旅游创汇,限制旅游用汇。8.物价水平外贸商品的价格对国内(非外贸)商品的价格有传导作用:当外贸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会带动国内非外贸同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反之,当外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会使国内非外贸同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