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26295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维生素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制度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有利因素3三、 必要性分析4四、 项目简介5五、 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9六、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13七、 传统的采购模式14八、 供应商管理16九、 供应商管理库存19十、 联合库存管理22十一、 工作研究概述24十二、 工作研究的步骤28十三、 操作研究30十四、 动作研究31十五、 建设进度分析3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37十六、 投资方案分析38建设投资估算表4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1流动资金估算表4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5一、 产业环境分析我市发展

2、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继续保持“三个高压态势”,创造更优发展环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二、 有利因素1、“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行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十三五规划”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持续深化医疗卫

3、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尤其是医药健康行业的支持和投入。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2019年,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为“健康中国”战略绘就了“施工图”,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对疾病防御和治疗需求的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9年的8.5%(约1.13亿人)

4、上升至2020年的11.97%(约1.91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而60岁以上人群是老年疾病及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人均消耗的卫生资源是总人口的1.9倍,60岁以上慢性疾病患病率是总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总人口的3.6倍;老年人人均用药水平高于人均水平,是医药健康产品最大的消费群体。故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促使医药健康市场不断扩容。3、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医药健康需求增长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至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

5、821元增至35,128元,年均增长率为8.08%。在疫情推动的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背景下,大健康产品的刚需属性得到提升。民众健康意识和消费能力双提高将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

6、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地点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三)项目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

7、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四)项目提出的理由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

8、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根据

9、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至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821元增至35,128元,年均增长率为8.08%。在疫情推动的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背景下,大健康产品的刚需属性得到提升。民众健康意识和消费能力双提高将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五)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781.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52.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75%;建设期利息92.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流动资金1135.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4%。2、建设投资构成项目建设投资4552.97万元,包括

10、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986.8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49.99万元,预备费116.18万元。(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9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574.64万元,纳税总额923.50万元,净利润1407.5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81%,财务净现值1078.8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6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5781.351.1建设投资万元4552.971.1.1工程费用万元3986.801.1.2其他费用万元449.991.1.3

11、预备费万元116.181.2建设期利息万元92.881.3流动资金万元1135.502资金筹措万元5781.352.1自筹资金万元3885.782.2银行贷款万元1895.573营业收入万元9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7574.645利润总额万元1876.686净利润万元1407.517所得税万元469.178增值税万元405.659税金及附加万元48.6810纳税总额万元923.5011盈亏平衡点万元3714.52产值12回收期年6.4613内部收益率16.8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078.83所得税后五、 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供应链上

12、各个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信息与通信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供应链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的扩展又有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有了新思路;绿色供应链从理论变成实践。1、供应链的扩展供应链整合的范围已扩展到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和客户。日新月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可能。供应链扩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创建全球供应链。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瓦解,越来越多的公司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始向全球拓展,不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还在全球范围内联合众多企业,组建全球供应链,并实现供应链企业的优势互补与集成,合

13、理利用资源,以降低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和营运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有效管理全球供应链,企业的运营系统应有足够的柔性以应对在零部件供应、分销或配送渠道、关税、汇率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必须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传输技术以便对零部件(运进)和产成品(运出)的配送做出准确计划和管理,聘用当地的管理专家来处理税务、贸易、货运、关税,甚至与经营有关的政治事务。2、供应链响应速度的提高“准时制、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柔性系统”等都是为了致力于快速地响应顾客需求的变化。为此,企业必须识别终端顾客的需求,不断设计产品和服务,从供应链层面上做出运营系统规划与控制并改进业务流程。3、供应链成本的降低通过在产品开发

14、和服务设计中引入价值分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第三方物流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4、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原料获取、生产、包装、储运、使用直至最后处置等各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普遍,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已不再只是理论上要探讨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企业的面前。最广泛地使用可回收材料以及通用的工具、器具,规划城区运输路线,使用清洁能源等不但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利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声誉。5、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识读、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信息传感技术,把人员、设备、商品、信息

15、等以全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实现物体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一种新型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层: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感知层;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分类、聚合的网络层;通过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行业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层。物联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联网最广泛地应用了各种感知技术。物联网上部署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构成了最广泛的信息源。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实时性,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2)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

16、互联网融合,按照各种网络协议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物联网实现了用户间的实时互动。物联网以手机互联网和云服务为平台,强化了用户之间的即时互动。(4)物联网具备了智能处理能力。物联网不但能够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对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而且能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物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各节点均可实现可视化操作。信息的实时性、一致性增强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保证了上下游企业协作的有效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物联网对供应链所产生的影响

17、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采购环节,物联网中感知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减少了人员操作所造成的误差,同时,源头跟踪功能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制造环节,在制造过程中设置质量监控点,并部署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实时、动态管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配送环节,物联网通过全程信息编码和GPS定位系统,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对装卸、运输、仓储实行全程监控,确保按时按地将货物送达客户;售后环节,通过手机互联网及时获取顾客的反馈,处理异议更快捷,更准确。六、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环境下,要想在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分销和零售全过程中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基本上不可能了。企业的唯一

18、出路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与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1、供应链的定义对于供应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甘尼香和哈里森认为:供应链是一种物流分布选择的网络工具,它发挥着获取原料,把原料转化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以及把产品分销给消费者的功能。马士华指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认为:供应链是一种全球性的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从原料开始直到把产品和服务交到客户

19、手中。综合上述定义,可以认为:供应链就是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联系起来的从供货商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的联合体。2、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如上所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低成本、高效率、多方共赢的业务联系。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行计划、组织与控制。七、 传统的采购模式传统的采购把重点放在价格谈判上,在供应商与采购部门之间经常要进行报价、询价、还价等多个回合的谈判,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传统采购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采购活动完全由采购商主导。采购商的物资采购

20、部门根据综合计划部门下达的采购计划,确定采购物资的种类、质量和数量,以及采购时机。供应商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2)供需双方不能充分分享彼此的信息。在采购过程中,供需双方为了在商务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往往隐瞒各自的信息,如有关采购商的信息、有关供应商的信息等、真正供货提前期的信息等,从而增加了运营的不确定性。(3)物资验收难度大。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品种、数量和质量的验收更多的是事后检验,当发现问题后再行处理为时已晚,供需双方要承担不同程度的损失。(4)供需双方多是临时性的或短时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其结果是供应,双方不能正确处理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斤斤计较多,谅解让步少

21、,在一些细节上浪费了过多的精力。(5)对最终用户的需求响应滞后。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采购商一般不能改变已经签署的供货合同。当最终用户的需求减少时,采购商的库存增加;反之,当需求增加时,出现供不应求。八、 供应商管理1、两种供应关系模式在供需关系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关系模式:竞争关系和双赢关系。(1)竞争关系模式竞争关系模式基于价格驱动。这种关系的采购策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采购商同时向若干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同时也保证供应的连续性。2)买方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3)买方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2)双赢关系模式双赢关系模式基于互惠

22、互利和相互信任。这种关系的采购策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采购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减少交易成本;通过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强调在供需双方之间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2、双赢关系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积极作用双赢关系建立在互惠互利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表现出了更多的诚意,合作更加持久,其结果是使双方在供应活动中赢得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供应商。增加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共同责任感和利益分享;增加对未来需求的可预见性和可控能力,长期的合同关系使供应更加稳定;高质量的产品增强了供应商

23、的竞争力。(2)对采购商。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能力;通过长期的、相互信任的订货合同满足了采购要求;减少和消除了不必要的到货物资的检查活动。3、双赢关系的有效管理双赢关系已经成为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的典范。为巩固好这种合作关系,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抓住核心指标,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是现固双赢关系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质量、提前期、准时交货率、差错率等指标比成交价格更为重要,应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主要指标。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共同分析供货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一起采取措施予以改进。(2)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供需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

24、绩效。为加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在供需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在产品设计中引入新的理念,采用新的开发技术。由供需双方共同贯彻“可制造性设计”“面向成本的设计”“可拆卸性设计”“绿色设计”“防差错性设计”等新的理念。采取并行开发模式及质量功能展开技术,整合供需双方的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3)建立联合任务小组。由供需双方人员参与,组建专业任务小组,以解决供应与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形成供需双方互访制度。供需双方应进行经常性的互访活动,以创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

25、问题。5)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基础信息技术,如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技术、GIS和GPS等;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发的支持企业生产运营的信息系统,如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3)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长期保持双赢关系的润滑剂。通常的做法是签署柔性合同、向供应商赠送股权等,以使供应商从合作中真正享受到双赢的好处。九、 供应商管理库存长期以来,企业运作中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有自己的库存,分销商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库存,供应链

26、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且相互封闭,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扭曲现象,从而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无法使供应商准确了解下游用户的需求。针对上述困局,在管理上出现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1、VMI的含义VMI就是一种以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控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以持续改进库存管理的合作性策略。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水平,而且能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进而更好地满足下游和终端用户的需求。2、实施VMI的基本原则为了有

27、效实施VMI,需要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合作精神。供需双方要相互信任,共享彼此的信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2)最小化交易成本。VMI的侧重点不是如何在供需双方间分配成本,而是致力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使双方都能获益。(3)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确各自的职责,不但在观念上有一致的目标,而且还明确库存的存放位置、支付时机以及保管费用的核定与分配。(4)持续改进原则。供需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消除浪费,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3、实施VMI的条件与方法(1)实施条件为了有效实施VMI,企业必须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达成供需双方的合作框架协议,进行相应的组织机构变革

28、。首先,为了有效实施VMI,供应商必须获得顾客的需求信息,并且通过建立顾客信息管理系统来分析、处理这些信息。通过顾客信息系统把由销售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管理系统中来。其次,供应商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保证物资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MRPI或ERP系统集成了物流管理功能,为有效实施VMI奠定了基础。再次,供需双方经过协商,就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达成一致。最后,有效实施VMI有赖于组织机构的变革和职能的重新划分。在采购商方面,VMI弱化了采购商的物资采购职能,但需要加强公共关系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供货商方

29、面,营销部门行使了部分库存管理职能。(2)托付订单处理模式托付订单处理模式是实施VMI的典型方法,即由供需双方一起商定订单业务处理流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据此建立一种订单处理标准格式(如EDI标准报文),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各个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采用这种模式时,供应商必须尽可能多地分享采购商方面有关用户的预测信息、订单信息、销售信息等,以便随时跟踪和检查采购商的库存状态,快速、准确地补充库存,进而对生产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敏捷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目的。十、 联合库存管理1、联合库存管理的起源与基本思想联合库存管理源于分销中心的联合库存功能。传统的分销模式是分销商根据市场需

30、求直接向工厂订货,比如汽车分销商,根据用户对车型、款式、颜色、价格等的不同需求,向汽车制造厂订货,等到订货到达,再送达顾客时,已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为了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经销商不得不进行备货,大量的库存使其难以承受,甚至破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地区分销中心应运而生。其效果是:大大减少了经销商的库存占用,大量库存由地区分销中心储备。受到分销中心功能的启发,对现有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拓展和重构,就形成了今天普遍应用的JMI模式。JMI是一种在VM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下游企业责、权、利对等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更加强调供需双方的合作,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2、联合库

31、存管理的优点JMI削弱了牛鞭效应的影响。如果供应链上每个企业只根据相邻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自己的采购和库存计划并进行生产,需求的变化就会沿着信息流方向逐级放大。偏差累积的结果导致处于供应链源头的供应商得到的需求信息与市场实际需求信息之间出现较大的出入。这种沿着需求信息的流动方向,在供应链上各个阶段产生的需求变化逐级放大的现象就是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各级供应商的库存量和库存时间,使库存成本大大增加,此外还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交付时间,最终降低了顾客满意度。JMI不同于VMI,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

32、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减弱了需求变动放大的现象,有效地规避了牛鞭效应的影响。3、联合库存管理的演化JMI的先进模式是无库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由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小批量、多频次地补充物料,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物料配送到需要的地点”。由于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这种模式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运营的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都有很高的要求。十一、 工作研究概述1、工作研究的基本概念工作研究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详尽地分析某一特定的操作或动作,排除

33、其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寻求更简捷、更经济、更有效的作业方法,建立工作标准,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工作研究的目标是消除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提高劳动强度来实现。工作研究则遵循以内涵方式提高效率的原则,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不依靠增加投资,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只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作业过程、改进操作方法、整顿现场秩序等方法,消除各种浪费,节约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效益。同时,由于作业规范化、工作标准化,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因此,工作研究是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方法。工作研究的基本技

34、术是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方法研究是指对现有的作业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发现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改善。时间研究又叫作业测定,是指对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测定,以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相互关联的,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制定工作标准的前提,而时间研究又是选择和比较工作方法的依据。2、工作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工作研究发端于泰勒在钢铁厂所开展的搬运生铁块试验与铲运试验,以及吉尔布雷斯在建筑行业所从事的砌砖方法研究。后来,统计学的应用奠定了工作抽样的基础。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人类工程学和行为科学对减少疲劳、提高效率的影响。(1)泰勒的搬运生铁块试验与铲运试验泰勒是工作研究的

35、开拓者。在此之前,工人的工作标准及定额是凭管理者的经验制定的。泰勒运用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过程和操作内容进行精确的研究,设计合理的操作内容和程序,规定相应的作业时间标准。这些标准是控制劳动费用的基础,也是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和确定价格的主要依据。1)搬运生铁块试验把整个搬运过程分解成一些基本动作,研究这些动作最合理、最省力的方法,进而计算采用正确操作方法所用的时间。2)铲运试验在铲运试验中,泰勒主要进行了人的负荷和铲运工具改进方面的研究。清理物料堆的边缘部分和堆底。同时,还研究了铁锨的抛送角度和移动距离与铲运量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因为工人采用了合适的铁锨并运用了科学的作业方法,其平均

36、铲运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铲运试验以及其他作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管理方法的改进,泰勒提出了著名的完成作业任务的四个准则。按照科学的方法完成每一项作业,而不是凭经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是由工人自己选择工作,并且自由行事;与工人密切合作,同时在工资制度上体现按劳取酬;管理者与工人各司其职,而不是把管理方面的职责也推给工人。(2)吉尔布雷斯的砌砖方法研究吉尔布雷斯专注于动作研究,取得了影响久远的成果,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动作研究之父”。在建筑行业,砌砖很常见。多少年来,所使用的工具和原料以及作业方法,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进。然而,在看似简单的作业

37、背后却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最早就是从砌砖作业开始的。然后,吉尔布雷斯对这些貌似合理的动作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有许多地方都可以进行改进。1)探身拿砖。2)灰铲形状与大小。应该根据灰泥的稀稠度,设计灰铲的形状和大小,以便每次铲出的灰泥不多不少,正好够一次使用,以免太少需要再铲一次,或太多需要刮掉一些。3)寻找砖的平整面。4)敲击砖块。最后,吉尔布雷斯把这些改进方案在工人中进行推广应用。统计结果表明,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三倍。当然,工人的工资也有显著的提高。(3)统计学在工作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工作研究的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在英国纺织业首先采用抽样方法调查

38、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后逐步形成了工时抽样的理论和方法。同一时期,美国的魁克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每一个细微动作预先制定标准时间的设想。以后经过许多人长期研究,分别提出了工作因素系统、方法时间测定系统等。这些系统总称为预定动作时间系统,简称PTS。这些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广泛分析各种作业的共同动作,选定其中最基本的动作,按照动作的距离、负荷重量、难度等因素进行时间测定,并制定出相应的作业时间标准。这样,无须经过现场测评,就能事先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如今,工作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类工程学、行为科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时,普遍实行了以增加员工工作内容为主要特征的横向扩大化,以增加员工

39、职责为主要特征的纵向扩大化,强调了团队作业的重要性。十二、 工作研究的步骤工作研究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应把运营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为工作研究的对象。从实施角度考虑,对容易开展、见效快的环节或方面也应作为工作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运营系统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某一职能部门、生产线上的某一车间、工序、某一工作岗位,甚至某一具体作业、动作等。2、制定研究目标为了便于评价工作研究的效果,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还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其中,定量指标有:作业时间的减少、人员的节约、物料或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等。定性指标有:职员工作兴趣和积极性

40、的提高,工作环境与条件的改善,安全性的增加和疲劳的减轻等。3、现行方法写实现行方法写实就是真实、全面地将现在采用的工作方法或工作过程如实、详细地记录下来。现行方法写实的手段众多,方法各异,如录音、拍照、摄像,并借助各类专用表格记录。尽管方法各异,但都是工作研究的基础,而且记录的详尽、正确程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对原始记录资料所做分析的效果。目前,已有不少规范的专用图表工具。借助这些工具,工作研究人员可准确、迅速、方便地记录所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4、现行方法分析现行方法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现行工作方法中的每一作业是否必要,顺序是否合理,哪些可以去掉,哪些可以合并,哪些需要改变,需要添加哪些作业。现行方

41、法分析可以采用简明有效的“5WIH”分析方法。“5W1H”分析方法是指以寻找减少、合并、调整顺序等机会为出发点,从why、what、how、who,where,when六个方面反复提出有关工作过程是否合适的问题,从而优化工作方案的工作研究方法。5、新方法的设计、评价和实施这一步骤是工作研究的核心部分,具体包括新方法的设计、评价和实施三项主要内容。(1)设计新方法。设计新方法多数情况下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2)评价新方法。评价新方法的优劣主要从经济性、安全程度和管理方便程度三个方面考虑。评价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3)实施新方法。正如物体要保持其原有

42、惯性一样,当某种变化不被人了解或理解,而且改变了人们多年的习惯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工作研究成果的实施往往要比对工作的研究本身困难得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宣传、培训、试点和示范工作,切勿急于求成。十三、 操作研究操作研究就是仔细研究工人和机器的每一个操作,研究如何使工人的操作更经济、更有效以及工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协调。操作研究的目的是在作业流程设计与改进的基础上,分析具体操作,并加以改进,以减少疲劳、提高效率。人机活动图是一种把人与机器在工作时间上的配合关系描述出来的图形化工具。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通常利用条形图的长度来表示时间。借助人机活动图,管理人员可以分析人和设备的工作及空

43、闲时间,以此来确定实行多设备看管或同一设备为多个操作人员共用的可能性,最终达到有效利用人力、设备或工作地,的目的。十四、 动作研究动作研究是对工人在执行一项操作任务时涉及的动作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其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动作,确认最好的操作顺序以取得最大的效率。可以看出,动作研究是操作研究的继续和深化。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女士,被称为“管理学第一夫人”,与吉尔布雷斯一道从事动作研究。吉尔布雷斯通过对动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经济动作原则和动素的概念。1、经济动作原则经济动作原则最初由吉尔布雷斯提出,是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

44、率的原则,经不断研究和补充,归纳为十个原则。(1)双手的动作应该是同时的和对称的。合理地利用双手同时工作,能提高劳动效率。心理学试验证明,右手疲劳后,左手参加工作,可以迅速解除右手疲劳,反之亦然,甚至脚参加工作也可以帮助解除手的疲劳。另外,双手(或双脚)交替或对称运动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减少身体的摇晃。由于平衡作用,在一定程度(指负重)内双手运动比单手运动更能减少身体的紧张程度,消除疲劳,所以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双手操作比单手操作的劳动强度大。为了实现双手操作,应该相应地布置工作地和工位器具。(2)工具和物料应该放在近处和操作者面前,使它处在双手容易拿到的位置。手的移动距离应该愈短愈好,移动次

45、数愈少愈好。(3)所有的工具和物料必须有明确的和固定的存放地点。(4)为了将物料送到靠近使用的地点,应该利用重力式的送料盒或容器。(5)只要条件允许,工具和物料应该放在预先设定的位置。(6)尽可能采用“下坠式传送”方式。(7)所有的工作,只要用脚来做更为有利,就应该避免用手来做;只要经济合算,就应采用动力驱动的工具和设备;只要可能,就应该采用虎钳或夹具来固定工作物,以便腾出双手来进行其他操作。(8)物料和工具摆放应能使操作流畅并富有节奏。(9)避免骤然改变方向的动作的发生,采用流畅而连续的手动动作。(10)工作地和座椅的高度最好在工作时可以替换着坐和站,同时应该具备适宜的光线,使工作者尽可能地

46、舒适。上述十个原则,实际上分为三个方面:身体利用原则;工作位置安排原则;工具设备设计原则。2、动素分析动素就是完成一个动作的基本元素。而动素的基本思想就是吉尔布雷斯奠定的。他认为虽然人所进行的作业千变万化,但分解以后的基本动作不超过17种。即每一个动作都是由种类少于17个的动素构成的,只不过这些动素的组合顺序不同罢了。后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增加了“发现”这个动素,用F表示,这样就有了18种动素。这18种动素都用专门的象形符号来表示。下面简要介绍这18种动素。(1)伸手,即空手移动,伸向目标,又称运空。起点是手开始伸出的瞬间,终点是手刚触及目标物的瞬间。该动素之前常有“放手”,之后常有“握取”

47、。(2)移物。用手持物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为移物,又称运实。起点是手带负荷并开始朝向目的地移动的瞬间,终点是带有负荷的手抵达目的地的瞬间。该动素前常有“握取”,后常有“定位”及“放手”。(3)握取,即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起点是手指或手掌环绕一物体,欲控制该物体的瞬间,终点是物体已被充分控制的瞬间。该动素常发生在“伸手”与“移物”之间,其后常有“持住”。(4)装配,即为了组合两个以上的物件而完成的动作。起点是两个物件开始接触的瞬间,终点是两个物件完全组合的瞬间。该动素之前常有“定位”或“预对”,其后常有“放手”。(5)使用,即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起点是开始控制工具进行工作的瞬间,终点是工具使用完毕的瞬间。在某项操作内,常可连续发生多次“使用”。(6)拆卸,即对两个以上组合的物体,施以分解动作。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