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求实效 创新促发展(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求实效 创新促发展(四).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研求实效 创新促发展 教研求实效 创新促发展 校本教研实践与探索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现代化的市直窗口学校,是全国百所名校之一。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未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夯实教研基础、突出教研实效”的教研思路,形成了“学训互动奠定教研基础、点面齐动突出教研实效、上下联动拓展教研方式”的教研特色。 一、学训互动奠定教研基础。 教师素质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为此我校通过推行“两个制度”、实施“三大工程”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2、”,为教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1、两个制度保学。我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听课学习议课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学校每学期还将教师摘录的优秀文章编辑成奇文共欣赏一书,作为全体教师的课外读本,促进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我校在35岁以下教师中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有:自我介绍、座右铭、活动写真、知识与技能、荣誉与成果、才艺展示等。 2、三大工程促训。我校通
3、过实施“三大工程”来促进教师专业培训:一是“基础工程”,将教师基本功按内容分四个层面来训练落实:第一层面为职业基本功训练,全体教师打好以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两话(画)(普通话、简笔画)、一语(英语)、一操作(电教媒体操作)为核心的职业基本功基础;第二层面为专业基本功训练,科任教师提高一标(把握课标)、一案(编写教案)、一课(上课辅导、作业设计与批改)的能力;第三层面为特色基本功训练,在前面两个层面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大部分教师形成个人特色和专长;第四层面为科研基本功训练,部分教师能独立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撰写科研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报告、实验论文,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
4、,一专多能,成为学术型、科研型的教师。二是“青蓝工程”,学校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制定成长计划,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为青年教师选择观念新、教法新、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从“入格”到“合格”再到“出格”,迅速成才。三是“名师工程”,确定“名苗”,重点培养;评选“名师”,着意包装;“名师”展示,打造精品;宣传“名师”,示范引路;学习“名师”,促进发展。我校曾组织校内六位名师,面向全市成功举办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为主题的名师展示课活动,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 二、点面齐动突出教研实效。 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校本教研持续发展,丰富研究过程的有效载体。我校
5、立足实际,建立以教研组和单学科组为“点”、多学科为“面”的点面齐动校本日常教研体系,有效地推动校本研究工作。 1、教研组细研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中研究解决问题。教研组从细化专题入手,把专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理论学习,教研组事先将学习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并提出若干思考问题,然后集体讲座、学习、讨论交流;教学实践交流,可能是“一字一析”、“一题一解”、“一课一得”,从评说、评写、评做等方面入手,重视操作和实践环节。教研组还不定期为组内教师解决教学困惑,教师之间的交流无处不在,体现了教研的灵活性、互助性,提高了教师参与
6、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单学科精研推进。同一学科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同一学科的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同一主题的研讨活动。活动中,我们将座位排成“开放式”的u字型,围绕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讨论、现场示范、争鸣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场活动结束后,大家写下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真正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教师经历如此“头脑风暴”式的洗涤,在“惊醒”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3、多学科群研共促。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科研月”活动,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研究。按照“人人参与集中展示专题研讨
7、质疑答辩”的模式开展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围绕研究专题上课、展示,针对教学疑难问题研讨、相互质疑答辩。如08年春季学期的科研月活动主题是“开展案例研究,增强教学效益”,围绕这一主题举行了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举办了“如何开展教学案例研究”专题讲座,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组织了听课评课问卷调查,并进行优质课竞赛。08年秋季学期,针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情况,确定的科研月活动主题是:“立足课堂,改进方法,提高质量”,除了开展“自主探究、分组研讨”,人人上好一节研究课外,还隆重地召开了我校教学质量分析会。多学科同时开展活动,人人上阵,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三、上下联动拓展教研方式。 随着课改的深
8、入,教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增多,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教研工作仅仅局限于一校之内有可能会是同水平的反复、浅层次徘徊,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我校在保持现有的校本教研机制的前提下,构建了“上挂横联下辐射”的联动式教研形式,拓展了教研天地。 1、上挂求高度。我们与中央教科所、华中师大等科研院校单位联系,接收他们新理念新思想的熏染;聘请中央教科所田慧生博士为我校专家组组长,定期到我校指导工作;请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支玉恒、邱学华,省、市教研室教研员到校传经送宝。我们还与全国知名学校光明小学、北京小学、武昌实验小学联谊,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前沿的教研动态、汲取最先进的教育经验。通过专家、名校手把手的指
9、导,面对面的交流,开了眼界,少走了弯路,教师们得到了最新教学资讯,同时提升了校本教研的高度。 2、横联求宽度。荆门城区不大,但每所小学都有自己的特色,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原则,我们积极与城区兄弟学校“联合”;我们还与周边一些县、市实验小学联系,创造机会相互“串门”,让教师在结交中共同提高,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把老师的教案、课件、练习设计等发布到网上,与周边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灵活方便的优势,引导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群,在中进行交流,从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通过跨校交流,实现由校内教研向跨校教研的转
10、变,拓宽了教研渠道,拓展了教研的空间。 3、辐射求厚度。我校携手部分乡镇小学组成了“主动发展教育研究协作体”。协作体现有东宝、沙洋、掇刀、京山、钟祥等县市区十九所小学,所有成员学校均为自愿参加,实验教师八百多人,实验学生近万名,形成了“理事会协作体学校乡镇村小”三级组织结构和“分级管理、层层辐射、多向协作”的教研体系。协作体本着“发展第 一、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教研联动,其形式主要有集中研讨和校际联谊。集中研讨一般每年开展一次,每次一个主题,由一所协作体学校自愿承办,其他学校共同参与,内容包括学术报告、经验交流、论文评比、课例讲评等。校际联谊有“送教下乡”、“师徒结对”、
11、“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我校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为协作学校送教40多次共80多节课,“师带徒”100多人,指导研究课、竞赛课60多节,做教改讲座20多场。这是一种大教研的尝试和探索,让多所学校的教师共同成长,让多所学校共同提高。 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了我校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办学质量的提升。2021年以来,教师发表文章322篇(其中国家级62篇),论文获奖568篇次(其中国家级86篇次),优质课获奖144节次(其中国家级13节次)。2021年,罗勤老师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全国整体改革实验基地”、“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省示范小学”、“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监察报、湖北教育、湖北电视台、少先队辅导员及市内各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教改教研的典型经验。 第 6 页 共 6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