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智能影像项目策划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智能影像项目策划书【模板】.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医用智能影像项目策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9一、 发展基础9二、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11三、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利弊因素分析15四、 面临形势19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0六、 产业服务化升级工程。21七、 企业竞争力增强工程。22第二章 市场分析25一、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5二、 发展目标27第三章 项目总论29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29二、 项目承办单位29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31四、 全面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内需市场31五、 报告编制说明34六、 项目建设选址36七、 项目生产规模36八、 建筑物建设规模36九、 环境影响36十、 原辅材料及
2、设备37十一、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37十二、 资金筹措方案37十三、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37十四、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3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8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41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1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1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2第五章 选址方案分析44一、 项目选址原则44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4三、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促进省域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52四、 深化东西双向开放,加快向开放强省迈进55五、 聚力打造制造强省,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57第六章 法人治理6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2二、 董事66三、 高级管理人员71四、 监事74第
3、七章 发展规划77一、 公司发展规划77二、 任务及思路83第八章 运营管理85一、 公司经营宗旨8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8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6四、 财务会计制度89五、 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95六、 保障措施98七、 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100八、 产业安全发展保障工程。102第九章 节能分析105一、 项目节能概述105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06能耗分析一览表106三、 项目节能措施107四、 节能综合评价109第十章 原辅材料供应11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1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110第十一章 技术方案11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11
4、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115三、 质量管理116四、 设备选型方案11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18第十二章 项目投资计划119一、 编制说明119二、 建设投资11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1建设投资估算表122三、 建设期利息12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4四、 流动资金125流动资金估算表125五、 项目总投资12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8第十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2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
5、3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6三、 偿债能力分析13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8第十四章 风险防范140一、 项目风险分析140二、 项目风险对策142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145一、 项目招标依据145二、 项目招标范围145三、 招标要求145四、 招标组织方式147五、 招标信息发布148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分析149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5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50建设投资估算表15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53流动资金估算表15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5营业收入
6、、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6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6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64能耗分析一览表164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468.9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376.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8%;建设期利息229.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5863.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0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1391.54万元,净
7、利润6288.5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17%,财务净现值7134.7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2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十三五”期间全省初步形成“一谷”(南京生物医药谷)、“一城”(泰州中国医药城)、“一港”(连云港中华药港)、“一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多极”(无锡、徐州、常州、南通、镇江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区域分工不断优化,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为加快培育江苏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
8、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发展基础(一)发展质效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356.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70.1亿元,增速分别高于全省规上工业7.9、8.5个百分点,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涵盖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医用辅料和包装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呈现出价值链、产业链、空间链、创新链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14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智能制造水平全国领先,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
9、间6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二)重点领域优势明显生物药创新能力突出,细胞治疗、新型疫苗等领域全球并跑,抗体类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多个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 在全国获批的4个国产单抗类药物(PD-1)中有2个来自江苏;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和产品注册数量均保持全国前列,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骨科内植物、家用康复设备等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至“十三五”末,全省共有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206件、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1764件;化学制剂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在抗肿瘤类药物、抗肝炎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消化系统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等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中药企业标准化、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拥有30
10、余种销售超亿元的优势大品种。(三)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8%,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8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5强。“十三五”期间共有382个药品品规获批上市,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创新药19个,占全国总数的31%,获批数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创新载体逐步完善,全省拥有创新平台300余家,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等国家级载体落户江苏。(四)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十三五”期间全省初步形成“一谷”(南京生物医药谷)、“一城”(泰州中国医药城)、“一港”(连云港中华药港)、“一园”(苏州生物医药
11、产业园)、“多极”(无锡、徐州、常州、南通、镇江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区域分工不断优化,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为加快培育江苏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江苏医药产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和问题:一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原创靶点发现和新分子药物筛选等方面有待提高;二是产业链存在风险,部分关键原辅料、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等依赖进口;三是服务体系尚需完善,为产业配套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安全性评价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及金融服务体系有所欠缺;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有待加强,医药产业与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
12、的跨界融合程度不高,医工协同、医养融合、智慧医疗等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二、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江苏省实施方案,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模式,打造关键环节抗冲击能力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构筑区域创新高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江苏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验室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全面提
13、升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地位。2、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实施重点产业技术攻坚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瞄准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移动通信、航空航天、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加快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强化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综合运用定向择优、联合招标、“揭榜挂帅”、股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创新的组织水平。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
14、创新联合体,引导建立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信用约束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股权和科技人才股权合作,支持建设行业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等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4、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推动科技领域多层级、多主题、多渠道交流往来,深化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等国政府间的产业研发合作,深入实施与重点国别和地区的联合资助计划,拓展科技创新合作的领域、层次和空间。(二)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1、优化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坚持产才融合,以
15、产聚才,以才兴产,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布局,强化青年人才培养集聚。2、大力引进集聚高端人才实施全球引才聚才计划,建立海外高端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和定向联系引进机制,探索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停居留、技术移民、出入境等便利政策,建设一批海外人才飞地,更大力度引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计划,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加快集聚一批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和旗舰团队。3、完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强化人才分类评价导向,完善人才奖励荣誉制度,鼓励人才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
16、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1、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健全完善科技法规体系,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落地落实,提升环境营造的创新服务功能。建立战略产品牵引、重大任务带动的科研组织新模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2、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
17、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政策试点,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推动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加强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基地。3、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增强系统保护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化建设,充分发挥南京、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健全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统一侵权判断标准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提升纠纷解决效能。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三、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利弊因素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中国的医药行业受到
18、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我国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保持着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增长。201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并在接下来4年以8.1%的年化增长率增长至2018年的1.5万亿元。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会继续保持此等增长速度,于2020年达到1.79万亿元。(一)医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我国居民对医药的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目前,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大众追求健康的意识持续提升,居民的医药消费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同
19、时,伴随着慢性疾病等发病率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以及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我国居民对医药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长远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医药行业发展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发展。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国家的政策支持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并为药品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
20、产业环境。3、政府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大公共投入我国政府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同时,近些年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增长,政府卫生支出由2015年1253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428.5亿元,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比重提升到26.7%,使得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有力地促进居民医疗卫生消费,带动医药市场规模大幅增长。4、行业整顿规范及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我国行业监管部门对医药行业进行一系列整顿,涉及药品质量监管、安全整顿、环保
21、督查、医药反腐等各个领域。整顿规范使得缺乏核心竞争力、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生存难度加大,为规范经营企业拓展生存空间,提高人民对我国药品质量的信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我国医药企业注重研发、提升药品质量,促进优质药生产企业和医药研发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有利于行业健康稳健发展,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医药行业发展不利因素1、我国医药研发投入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收益”的特点。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导致我国医药产业长期大而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居民对高品质药物的需求。据统计,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1
22、5%-20%,而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约为2%-3%,处于较低水平。2、行业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医药产业仍然存在集中度低、企业多而散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4月,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达到7342家,企业数量较多但形成规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制药企业较少。多数企业以生产较为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为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严重。随着我国人民用药水平的提高和医药注册评审制度改革,国外大型医药企业逐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投入力度,其产品投放的时间可能逐渐缩短,使得国内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3、带量采购等政策实施使得药品价格
23、呈下降趋势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我国以4个直辖市和7个重点城市为试点,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开展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工作,核心是以量换价、以款换价、降低药价和医保控费,后续经过多次扩面,带量采购政策已逐步推广至全国,涉及药品种类也进一步增加。从历次中标结果看,入围和中选的药品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随着带量采购药品范围逐渐扩大,我国药品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将明显下降,因中标企业将取得较大市场份额,对未中标医药企业盈利能力将产生不利影响。4、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实施使得仿制药企业研发及经营成本上升2020年5月14日,国家药监局
24、发布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要求已上市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品种均需开展一致性评价。国家政策的推出,有利于提升我国仿制药品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同时,因行业企业开需一致性评价需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该政策的实施相应将提升仿制药企业的研发及经营成本。四、 面临形势“十四五”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医药产业仍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从发展机遇看:人民群众健康管理意识日益增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大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医药产业的关注度、认识水
25、平和医疗需求明显提升,用药结构升级,并催生出基因诊断、个性化养老康复等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的需求;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生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国家将加大医药卫生投入,推动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政策制度持续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稳步推进、药品带量采购落地、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医保目 录动态调整等医药政策频频出台。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改革将加速解决行业痛点,更有利于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医药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从发展趋势看:技术
26、创新突飞猛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生命科学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持续取得突破。学科交叉深度融合,产业跨界蓬勃展开,医药产业集成化、精准化、智慧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分工更加精细。研发外包(CRO)、委托生产(CMO)、合同销售(CSO)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医药”正沿着技术融合、要素融合到生态融合的路径演化,衍生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业态。从面临挑战看: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面临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技术交流合作限制增多。跨国投资审查趋严,全
27、球产业转移和技术合作面临各国政策的限制,医药产业发展存在“卡脖子”风险。要素资源争夺日趋激烈。随着国内各地竞相布局医药产业,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医药领域的高端人才、核心技术、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的争夺不断加剧。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六、 产业服务化升级工程。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业务协作,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建设
28、一批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一)推进合同研发服务大力培育新药研发外包(CRO)、定制研发生产(CDMO)等专业外包服务,吸引国内外知名专业外包服务机构在省内设立分中心,培育一批项目完成质量高、服务能力强的合同研发企业,为产业创新研发提供常态化支撑。支持优势企业在药学研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药临床研究等领域开展合同研发服务。(二)推动定制生产服务支持创新药生产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已上市药物规模化委托加工等定制生产服务,探索药物制备和工艺技术开发,推动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等服务专业化。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委托生产(CMO)机构,建设区域“共享工厂”,构建
29、符合专业标准和绿色安全要求的行业资源、发展医药共享制造新模式。发展新型药物筛选、分子砌块等新型业务。(三)提升临床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设立临床检验机构,鼓励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承担新药临床试验、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等研究工作。支持医疗机构与政府、高校、第三方机构合作,打造集药物发现、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医疗器械设计、药品与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构建开放协同的临床服务体系。支持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恒瑞南京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及医学转化中心、苏州独墅湖医院等机构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药物研究中心。(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面向医药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30、完善医药产业投融资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药物流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符合GLP标准的大分子药物、实验动物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引导专业服务机构做强做大,实现从研发项目筛选、项目运营管理、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到应用推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七、 企业竞争力增强工程。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批“链主”型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一)加强“链主”型企业培育推进“百企引航”行动计划,实施“壮企强企”工程,对标全球行业标杆,着力推动医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力度,稳步提升产能、扩大规模,
31、支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市场、资本、人才和品牌等资源,形成一批根植江苏的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链主”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开展技术和产品协同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二)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双创基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医药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升级,形成一批专业基础好、市场占有率高、关键环节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三)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确保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安全性、有
32、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健全标准体系和质量规范,深入开展化学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强化中药质量源头管控,加快药物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升级,推动重点领域产品质量升级。在创新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仿制药、非处方药(OTC)、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一批年销售超10亿元的“大品种”品牌产品,提高面向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持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纵向上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横向上加快并购具有前沿技术、创新产品项目的研发型企业,为产业发展进一步提供增长极。通过并购贷款、可转换债券等措施加大对企
33、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鼓励各类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医药工业行业规模走势分析自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支出的逐年提高,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占比已达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速已降至4%以下,并且未来几年很难提高,主要原因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大型药企的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周期越来越长、新药推出速度减慢,同时伴随前期大批专利药物陆续到期,因此销售增速放缓。但发展中国家药品市场由于
34、医药制造业向较低成本地区的转移、以及本身在健康产业和研发上的投入增多,可保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较快发展。(二)我国的制药工业的结构分析过去我国由于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距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医药工业的绝大部分为仿制药。随着国内对于创新的大力扶植、海外优秀生物医药人才的归国浪潮,以及今年一系列的重磅利好政策的出台,加上国内创新药企之前加大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投入,很多项目将在未来两年逐渐收获落地,国内的创新药发展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几年内,创新将是医药行业发展主旋律。早期我国因为人力、原材料、场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而技术创新实力不足,因此国内的制药工业存量市场以仿制药为主。但现
35、在国内仿制药绝大部分品种存在大量重复批文,低质低价竞争,环境恶劣。同时叠加药品招标降价和医保支付调整等多重压力,重心向创新药的转移才能支撑药企的长足发展,维持甚至超过原有的增长。现在医药工业最大的买单方医保基金已进入精细化控费阶段,而非原来的粗放式增长,因此医疗保健行业的上下游均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2017年医保目 录也体现了重点放在刚需治疗性用药的趋势。控费大环境下,低质低效的仿制药和辅助用药首当其冲,招标降价使得大量仿制药企的销售额和毛利率明显下滑。一致性评价也将促使不具备技术和资本优势的低端仿制药企逐渐失去市场。在仿制药监管趋严、批文收紧、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创新将成为优质药企发
36、展的主流方向。仿制药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之后快速发展。80年代初期,仿制药占处方药的比例仅有10%,2015年这一比例已达到88%;而仿制药的销售额占比也在10年间翻了一倍,提高至2015年的40%。美国市场仿制药的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是Hatch-Waxman法案的推动,法案宗旨是节约医疗系统开支并增加患者获取廉价药物的渠道。因此仿制药的快速发展处于市场发展前期,是为满足迫切需要的药品需求并一般伴随医保扩容红利而快速增长。二、 发展目标到2025年,江苏医药产业实现产业质效、创新能力、开放协同国际一流,企业实力、产业生态国内领先,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
37、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知名的创新药高地。(一)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医养融合等新业态持续发展壮大,创新产品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原创靶点发现和药物分子筛选等领域取得突破,培育一批重大成果。推动国家级创新载体落户江苏,布局建设一批研发中试、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等服务平台。(三)开放协同进一步深入紧抓自贸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提升开放协同发展水平。加快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支持创新药全球研发和国际注册。(四)企业能级进一步加强培育一批具有国
38、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优势企业,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数量在全国领先。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壮大一批细分领域内的骨干企业。(五)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进一步优化医药领域的管理和审评制度,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机制、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构建医药产业创业投资体系,发展医药领域创业投资基金,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六)绿色低碳进一步发展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在医药产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进一步下降。构建医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推动化学原料药向环境承载能力强、生产配套条件好的园区集聚,打造
39、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第三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医用智能影像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崔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40、,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
41、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
42、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早期我国因为人力、原材料、场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而技术创新实力不足,因此国内的制药工业存量市场以仿制药为主。但现在国内仿制药绝大部分品种存在大量重复批文,低质
43、低价竞争,环境恶劣。同时叠加药品招标降价和医保支付调整等多重压力,重心向创新药的转移才能支撑药企的长足发展,维持甚至超过原有的增长。四、 全面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内需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畅通政府、居民、企业三个部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建立健全改进供给质量与拓展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市场联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韧性。(一)构建高效内需体系1、释放最终消费潜能培育多元消费业态。实施国内消费振兴计划和海外消费回流计划,引导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居民多元消费需求,保障绿色健康安全消费,拓展中高端消
44、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率。推进幸福产业培育工程,加快衣食住行等实物消费提升品质,促进文旅休闲、健康养老、家政托幼、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把扩大投资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形成投资规模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效应,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投资效益增长模式。树牢政府投资公共价值导向,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二)推进经济循环畅通1、提高供需体系适配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注重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优化市场环境,建立高效协调运行机制,
45、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良性循环。2、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互联成网,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级,打造对接重点中心城市、融入区域经济循环的物流通道。加快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畅通沿海高效物流通道,强化与重大物流枢纽节点直达衔接。3、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建立完善统一大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大力破除行政干预和行政壁垒,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合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1、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提高区域经济循环效率。发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
46、优势,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2、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枢纽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同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化互利合作,扬我所长、趋利避害,巩固先发优势。完善贸易促进计划,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加快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实现内外循环有效链接,建设贸易强省。3、打造畅通经济循环强大支撑体系积极构建经济循环畅通推进体系,主动发起循环、积极融入循环、提升引领循环,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优势。五、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
47、1、中国制造2025;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二)报告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二) 报告主要内容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