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云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腾云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腾云联盟 2022-2023 学年高三 8 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清末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文明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
2、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材料二: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
3、”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 5 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
4、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 5300 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面积达 117 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 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其中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
5、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 5000 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6、,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 5300 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选自河洛古国:炎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亚现人间同望 5300 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忽略掉了虞朝,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的原因之一。B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来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C甲骨文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
7、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B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国和华夏文明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这对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旁证。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
8、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以书论史”的一项是()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 195 年盛衰的史事。B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等的“志”,不符合史记确立的一般正史规范。C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D北宋志传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
9、,并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4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国的考古资料里清晰地见到。”请结合材料二“双槐树遗址”的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5沿着“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请梳理“河洛古国”文化从“被忽略”到“重现人间”的轨迹。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豹子头林冲茅盾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
10、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
11、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
12、什么陆虞侯,简截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曳住了脚步,
13、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林冲睁圆怒目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
14、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来者是谁?”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呀,林教头,是你!”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天说谎。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
15、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他处于是否递交“投名状”的矛盾中,这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B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勾起了豹子头林冲无限遐想,他想起了幼年生活、父亲劳苦、拜师学武等画面,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荫妻子。C林
16、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是美好的,“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声动,胡儿扫过”,边塞激昂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D文末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从“清脆画角声”体现梁山泊有士卒的现实,从“寒洌的晨气”表现季节的特征,从“呜咽发响”表现林冲沉重的心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林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属于有限视角叙事,使读者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想法。B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其中遇到梁山泊两个喽啰起到了舒
17、缓情节的作用,喽啰的问话引发林冲的回忆和对王伦看法的表述。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D小说具有意识流特点,描写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林冲内心被压抑的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同时也使其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思考。8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历元年,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
18、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拜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
19、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方,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久视元年,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狄仁杰,
20、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三有删改)【注】司府丞光嗣:指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是任司府丞官职。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初举仇人解狐代己,解狐卒,再举自己的儿子祁午代己。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B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
21、/宰相岂得不预知乎/C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D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一般指对帝王的尊称。“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太庙内只供俸本朝历代先皇神位。每遇到国家重大事情,皇帝都要去太庙进行祭祀。C拜,有表恭敬的
22、礼节、授予官职和接受任命的意思,文中加点“拜”与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中的“拜”含义相同,都指授予官职。D制,文中指建筑规模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中的“制”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则天想立侄子为储君,狄仁杰婉言劝谏,比较了姑侄与母子的亲疏关系,劝君主当把国事当家事,慎重抉择。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规劝。B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尚书郎,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其子十分胜任这个职务,太后说他像春秋晋国的祁奚一样“内举不避亲”。C狄仁杰习惯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当契丹降将李楷固而临有司治罪时,狄仁杰力排众议,当面说服武则天,不但对他赦
23、罪并授予官职。D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从佛教教义和国家灾情等方面极力谏阻,武则天接受停止了这项工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14武则天原本打算立武承嗣为太子,后来违背本意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甲】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注】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松源、漆公店
24、:地名,在今皖南山区。莫言:不要说。赚得:骗得。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万山拦住溪流,溪水在山间日夜不停地喧闹,溪到山脚尽处,终流出前村,写出了“山”与“水”间的矛盾。B乙诗用“赚”字幽默风趣地写出了行人下岭时的轻松容易,与“空”字呼应,为后两句蓄势。C甲、乙两首诗都用到了“拦”字,巧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情感,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D甲、乙两首诗均以“万山”设喻说理,寓意不尽相同,足见诚斋体用语明确、形象生动的特点。16两首诗歌作者都从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十分敏锐地发现和领悟到了某些新鲜的人生经验,结合作品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所蕴含的道理。五、情景
25、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总书记教导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拥有坚定的信仰,宁死也不会做出丑态的两句是:“_,_。”(2)古人求学重视老师的引导,如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_”;同时也重视个人努力,如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经过不断学习领悟,才能够“_”。(3)在边疆建功立业是不少人的理想。古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战争场景的诗句,它们或壮怀激越,或悲怆凄凉如:“_,_。”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
26、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无足轻重,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
27、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的血淋淋的故事并将此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赏析划横线的两句话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七、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所描绘的是在封建礼教禁锢下被扭曲了的人的生活,荣宁二府,窒息自由,成了死气沉沉的大荒漠。然而,令人为之一振的是,大观园,洋溢青春,成了。大观园是作者为了整部小说精心构思的一座“大观园”。“大观园”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整体布局最重要部分,很多事件发生在这里
28、;元春因为省亲从皇家深院,来到了民间,一叙述天伦;十二小戏子,文官芳官蔷官,也作为元妃的私人戏班出场;黛玉和宝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需要避讳的年龄,他们不可能在贾母住处一同吃住,那么必须要分开住;宝钗已到“将笈之年”,也是待嫁之时,不可能在和薛姨蚂薛蟠住在一起;李纨作为“守节之女”,必须要有一个清静寡欲的去处,那么“稻香村”的“竹篱茅舍”正好适合她!至于宝玉,更是必须入住大观园。大观园是他们自己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渡过了短暂美好的时光,也是红搂梦里面的“世外桃源”!2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双引号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国呼吁各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疫情
29、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B“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环境总体向好,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百姓放心消费,获得感不断增强。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摆在中医人面前的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中医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开了药方给病人,但效采不太明显,是守方再服,还是变方呢?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时,短期未见明显疗放,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
30、,直至达到治疗目的。所谓“变方”是指应用原方疗效不明显,相应地对原方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是否要守方?守方服用多久?何时可以变方?如何守方?如何变方?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医生的辨证功夫。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参考答案:1B2D3B4有繁华的部市群。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5以书论史、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证明中国文明可溯源
31、至周朝。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让炎黄二帝的时代重现人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B.“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错误,因果倒置,原文是“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可见,是因为古代中国不兴考古导致,而流行艺术论史,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此外“近代学者”不准确,原文是“更多的近代学者”。故选 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D.“之
32、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原文并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根据材料,“以书论史”强调的是具有学术性实证性的史料。A.后汉纪是实证性的史料,可以“以书论史”。B.三国志是实证性的史料,可以“以书论史”。C.隋书是实证性的史料,可以“以书论史”。D.北宋志传“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放班、宋元话本和元杂剧
33、中的有关剧目”,因此是小说,不能作为史料。故选 B。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结合“在 50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分析可知,主要从“都市群”方面概括,有繁华的都市群。结合“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 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分析可知,主要抓住“天象授时观”“宇宙观”概括。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结合“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
34、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分析可知,主要从“养蚕缫丝”“农桑文明发展史”等方面分析概括。“河洛古国”的文明体现在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结合“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 5000 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分析可知,主要从文化的兼容并蓄及中华文明延续
35、等方面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结合“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分析可知,主要从以书论史,实物辅佐和实地考查等角度分析,证明中国文明可溯源至周朝。结合“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分析可知,“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主要从殷墟
36、与甲骨文的出现方面分析概括,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结合“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分析可知,主要从“三星堆”的出现及“古蜀与夏朝”的关系概括,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结合“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 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 5000
37、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分析可知,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让炎黄二帝的时代重现人间。6B7C8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使情节完整真实;重写经典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主题更突出。9身份:“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性格:“林教头”安分守己,忍辱负重;“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具有反抗意识;处事方式:“林教头”遇事随遇而安,一忍再忍,“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
38、力。B.“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荫妻子”错,根据原文“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可知,这种想法是一年多前的想法,而不是此刻的想法。故选 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错误,小说中“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固然需要一双铁臂,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体现了林冲放弃刺杀王伦的真实想法,让林冲停下杀手的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故选 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叙述人称的能力。结合“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
39、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世界,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撒谎”等分析,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结合“这一夜”“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等分析,文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多角度反映人
40、物的活动图景。结合“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 投名状 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分析,重写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对王伦和梁山泊的看法超越了原著的内涵,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
41、头”形象主要存在三点差异。一是身份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是朝廷罪囚,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已在梁山泊落草为寇。二是性格特征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反抗意识强烈。三是思想发展历程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从逆来顺受最终走向反抗;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时冲动暴躁,后来逐渐冷静、隐忍。结合“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分析,“豹子头林冲”已是流落梁山泊的江湖人物。结合“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分析,此时“林教头”是朝廷罪囚。“林教头”,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
42、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结合“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地要他们的命”“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等分析,“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反抗意识强烈。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沧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林教头”是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结合“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心中
43、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分析,“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高中语文试卷高中语文试卷为你精选高中语文试卷,模拟卷,月考卷公众号10D11B12A13(1)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2)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14(1)用先皇的权威给武则天压力,说帝位不能交给外姓人。(2)姑侄和母子的关系孰
44、近孰远,暗示武则天多加考虑。(3)提醒武则天百年后如果儿子当政配享太庙,如果侄子的话之前未听说太庙里祭奠姑姑。(4)狄仁杰从家国一体的角度出发说明家事就是国事,我担任宰相不能坐视不管(表示自己强烈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的立场)。(5)狄仁杰为武则天巧妙解梦,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说儿子才是您的两臂,才是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从道理上如同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宰相”是“备位”的宾语,“况臣备位宰相”,主谓宾齐全,应在“宰相”后断开,排除
45、BC;“何者不为陛下家事”,是完整的反问句,“陛下家事”是“不为”的宾语,断在“陛下”前,前句就不完整,缺失宾语,排除 A。故选 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太庙内只供俸本朝历代先皇神位”错误。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故选 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劝君主当把国事当家事”错误。原文:“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狄仁杰意思是“率土之滨皆为王土”,家事就是国事,家国是一体的。故选 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
46、力。(1)“及”,等到,到了;“有司”,主管官员;“族”,名词用作动词,处死。(2)“信重”,信任推重;“莫”,没有人;“及”,比得上;“不名”,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14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武则天采纳狄仁杰的建议,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狄仁杰说“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他用先帝遗愿给武则天压力;第二又说“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暗示武则天在至亲和旁亲中哪个更亲近,无疑而问,促使武则天倾向立儿子;第三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姑于庙者也”,提出考虑百年后谁更愿意或者名正言顺地请她入太庙的问题;第四
47、反驳武则天“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的言论,说明王者的家事就是国事,我(狄仁杰)不能不管;第五巧妙解梦,“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认为自己的儿子才能信任和靠得住。参考译文:圣历元年,武承嗣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
48、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从道理上如同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了,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思。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鹘鸟进
49、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侍奉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他的亲属友好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他又请求授给李楷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久视元年,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
50、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常常违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纳他的建议。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