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第一、第卷共卷共 8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6 分。分。1(2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指定的实验或应用是化学变化的是()A.水油分离B.氢气燃烧C.干冰升华D.风力发电AABBCCDD2(2 分)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为“量筒”的是()ABCD3(2 分)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中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2B中 O3属于混合物C中 NaCl 的构成粒子是 Na+和 ClD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4(2 分)下列各项中的说法都正确的是()A.
2、化学与生活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食品充氮防腐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B.化学与实验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点燃观察火焰颜色,鉴别 H2、CH4、CO 三种可燃性气体C.化学与材料锦纶(尼龙)、棉花、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化学与环境CO2、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节省石油资源,会减少汽车尾气污染AABBCCDD5(2 分)在反应 X+2Y2Q+R 中,1.6gX 与足量的 Y 完全反,生成 4.4gR,则 a:b 等于()项目物质XYQR相对分子质量1844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3、(g)1.6ab4.4A23:9B46:9C32:9D16:96(2 分)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方案)A鉴别 NH4NO3和 NaOH 固体 各取 2g 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 10mL 水中,测溶液的温度B检验 CO2中是否含有 CO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溶解、过滤、蒸发D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NaCl 溶液称取 3.0gNaCl 固体,溶解在47mL 蒸馏水中AABBCCDD7(2 分)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
4、均不变B乙醇、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解离出带电粒子而导电C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小,所以镁含的原子数目比铝多D某有机物燃烧的产物是 CO2和 H2O,推理该有机物一定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8(2 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 NaCl 溶液中加水稀释B电解水生成 H2和 O2的体积(相同条件且忽略气体的溶解)C向一定量 MgSO4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D向一定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 粉二、第二、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34 分)分)9(5 分)请从 H、C
5、、N、O、Na、Cl、Ca 七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1)2 个氮原子。(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4)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10(5 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基本营养素,维持着人类生命和健康。(1)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如图自制简易净水器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的物质是。(3)某 Vc 加锌“泡腾片”的主要原料如下表:主要原料:维生素 C(C6H8O6)、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柠檬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白砂糖
6、及其他辅料。如图,将一粒“泡腾片”放入水中溶解,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葡萄糖酸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11(4 分)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科技成就与化学工艺有关。(1)随州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如图)造型精美、音律精准、雄伟壮观。先秦考工记中有关青铜钟鼎成分记载:“六分其金(“金”指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由此可知,青铜编钟的主要成分是铜与的合金。(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烧铁器淬于胆矾水(硫酸铜溶液)中,即成铜色也”。这种湿法炼铜是水法冶金技术的起源,世界上以我国最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7、程式。(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天工开物还记载适宜稻种的农事:“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石灰淹苗足(改良土壤)”。为促进稻谷生长,需追加肥料。下列属于农家肥的是(选填序号)。A.草木灰B尿素CO(NH2)2C.磷酸二氢铵现代农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计算 7.4kg 熟石灰能中和土壤中酸性物质(视为硫酸)的质量为kg。12(3 分)如图是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0时,KNO3的溶解度为g(2)10时,将 120.9g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30,此时的溶液可用图上的点表示(填“a”、“b”或“c”)。(3)20时,KNO3和 Na
8、Cl 的饱和溶液各 100g,分别蒸发 10g 水,恢复到 20时,(填“KNO3”或“NaCl”)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13(4 分)AF 是初中常见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原理,A、B、D、F 均是氧化物,其中 B 是红棕色固体,C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单质。(1)写出 C 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的基本反应类型为。(4)写出由 D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14(4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A 是实验室制取 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中仪器 a 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的装置可用 C 或(填装置
9、编号);若选用 B、C 制备并收集完 O2,后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熄灭酒精灯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15(9 分)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一: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请回答:(1)实验甲,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偏大”或“偏小”)。(2)实验乙,“见微知著”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可观察到(填“A”或“B”)烧杯中溶液变红。(3)实验丙,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对照,表明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中的直接接触。(4)实验丁,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活动二:用如图 2 喷泉实验装置研究 CO2与 NaOH 溶液
10、的反应。将 NaOH 溶液挤入烧瓶,振荡,打开止水夹 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1)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填“”或“”)外界大气压。(3)实验结束后,取烧瓶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活动三:某校实验小组用“数字化学”探究 NaOH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 3 所示。(1)该实验是将甲溶液滴入乙溶液中,乙溶液为。(2)a 点时,烧瓶内溶液中所含粒子的数目关系:N(Na+)2N(SO42)(N表示粒子的数目,填“”、“”或“”)。2022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
11、化学试卷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第卷共卷共 8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6 分。分。1(2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指定的实验或应用是化学变化的是()A.水油分离B.氢气燃烧C.干冰升华D.风力发电AABBCCD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油分离是把水和油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12、;B.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 分)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为“量筒”的是()ABCD【分析】根据常见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仪器是研钵和杵,故选项错误。B、图中仪器是胶头滴管,故选项错误。C、图中仪器是量筒,故选项正确。D、图中仪器
13、是漏斗,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常见的化学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 分)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中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2B中 O3属于混合物C中 NaCl 的构成粒子是 Na+和 ClD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进行分析;B、根据 O3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进行分析;C、根据 NaCl 是由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D、根据、粒子中核电荷数为 16,属于硫元素,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钛的原子序数为 22,故中
14、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2,故 A 正确;B、O3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 B 错误;C、NaCl 是由离子构成的,其构成粒子是 Na+和 Cl,故 C 正确;D、粒子中核电荷数为 16,属于硫元素,核外电子数为 18,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故 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辨识等,注意理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4(2 分)下列各项中的说法都正确的是()A.化学与生活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食品充氮防腐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B.化学与实验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轻轻
15、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点燃观察火焰颜色,鉴别 H2、CH4、CO 三种可燃性气体C.化学与材料锦纶(尼龙)、棉花、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化学与环境CO2、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节省石油资源,会减少汽车尾气污染AABBCCDD【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气体的鉴别方法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D、根据环保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食品充氮防腐;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说法完全正确,故
16、A 符合题意;B、不能利用点燃观察火焰颜色的方法鉴别 H2、CH4、CO 三种可燃性气体,因为淡蓝色和蓝色不易区分,说法错误,故 B 不合题意;C、锦纶(尼龙)属于合成纤维,说法错误,故 C 不合题意;D、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 CO2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说法错误,故 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5(2 分)在反应 X+2Y2Q+R 中,1.6gX 与足量的 Y 完全反,生成 4.4gR,则 a:b 等于()项目物质XY
17、QR相对分子质量1844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g)1.6ab4.4A23:9B46:9C32:9D16:9【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计算出 b,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得出 a,据此分析。【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可得X+2Y2Q+R3644b4.4gb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a4.4g+3.6g1.6g6.4g,则 a:b6.4g:3.6g16:9,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难度不大。6(2 分)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方案)A鉴别 NH4NO3和 NaOH 固体 各取 2g 固体,分别溶
18、于室温下 10mL 水中,测溶液的温度B检验 CO2中是否含有 CO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溶解、过滤、蒸发D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NaCl 溶液称取 3.0gNaCl 固体,溶解在47mL 蒸馏水中AABBCCDD【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B、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19、,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各取 2g 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 10mL 水中,测溶液的温度,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检验 CO2中是否含有 CO,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需氯化
20、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 47mL),称取 3.0gNaCl 固体,溶解在 47mL 蒸馏水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2 分)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均不变B乙醇、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解离出带电粒子而导电C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小,所以镁含的原子数目比铝多D某有机物燃烧
21、的产物是 CO2和 H2O,推理该有机物一定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来分析;B、根据物质导电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如 2H2+O22H2O,故 A 错误;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不存在带电的粒子,因此乙醇不能导电,故 B 错误;C、原子的实际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小,所以镁含的原子数目比铝多,故 C 正确;D、由于该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知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因为反应中有
22、氧气参与,因此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因此不能说明该有机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8(2 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 NaCl 溶液中加水稀释B电解水生成 H2和 O2的体积(相同条件且忽略气体的溶解)C向一定量 MgSO4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D向一定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 粉【分析】A、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电
23、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C、向一定量 MgSO4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先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向一定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 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错误。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 2:1,故选项图象正确。C、向一定量 MgSO4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 MgSO4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
24、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D、向一定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 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由 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65 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由 Zn+Cu(NO3)2Zn(NO3)2+Cu,每 65 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
25、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第二、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34 分)分)9(5 分)请从 H、C、N、O、Na、Cl、Ca 七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1)2 个氮原子2N。(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O2。(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2。(4)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CaO。(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
26、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4)氧化钙是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5)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氮原子表示为 2N。(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 O2。(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可表示为 H22。(4)氧化钙是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CaO。(5)氢氧
27、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1)2N;(2)O2;(3)H22;(4)CaO;(5)Ca(OH)2+Na2CO3CaCO3+2Na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5 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基本营养素,维持着人类生命和健康。(1)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如图自制简易净
28、水器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的物质是活性炭。(3)某 Vc 加锌“泡腾片”的主要原料如下表:主要原料:维生素 C(C6H8O6)、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柠檬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白砂糖及其他辅料。如图,将一粒“泡腾片”放入水中溶解,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填最简整数比)。葡萄糖酸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锌(或 Zn)。【分析】(1)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以及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来分析。【解答】解:(1)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
29、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2)如图自制简易净水器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的物质是活性炭,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为:活性炭;(3)柠檬酸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将一粒“泡腾片”放入水中溶解,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维生素 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答案为:9:1:12;葡萄糖酸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锌;故答案为:锌(或 Zn)。【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
30、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1(4 分)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科技成就与化学工艺有关。(1)随州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如图)造型精美、音律精准、雄伟壮观。先秦考工记中有关青铜钟鼎成分记载:“六分其金(“金”指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由此可知,青铜编钟的主要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烧铁器淬于胆矾水(硫酸铜溶液)中,即成铜色也”。这种湿法炼铜是水法冶金技术的起源,世界上以我国最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天工开物还记载适宜稻种的农事:“勤农粪田,多
31、方以助之石灰淹苗足(改良土壤)”。为促进稻谷生长,需追加肥料。下列属于农家肥的是A(选填序号)。A.草木灰B尿素CO(NH2)2C.磷酸二氢铵现代农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计算 7.4kg 熟石灰能中和土壤中酸性物质(视为硫酸)的质量为9.8kg。【分析】(1)根据青铜的组成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肥料的分类、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解:(1)青铜编钟的主要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故答案为:锡;(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3)草木灰属于农家肥料,尿素和磷酸二
32、氢铵属于化学肥料;故答案为:A;设硫酸的质量为 x,则:Ca(OH)2+H2SO4CaSO4+2H2O74987.4kgxx9.8kg故答案为:9.8。【点评】本题考查了合金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肥料的分类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12(3 分)如图是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0时,KNO3的溶解度为13.3g(2)10时,将 120.9g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30,此时的溶液可用图上的b点表示(填“a”、“b”或“c”)。(3)20时,KNO3和 NaCl 的饱和溶液各 100g,分别蒸发 10g 水,恢复到 20时,NaCl(填“KNO3”
33、或“NaCl”)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出即可。(2)根据 10时,将 120.9gKNO3的饱和溶液,即溶液中含有 100g 水,20.9g 硝酸钾,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0时,KNO3的溶解度为 13.3g。(2)10时,将 120.9gKNO3的饱和溶液,即溶液中含有 100g 水,20.9g 硝酸钾;升温至 30,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此时的溶液可用图上的 b 点表示。(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20时,KNO3和 NaCl 的饱和溶液各 1
34、00g,分别蒸发 10g 水,恢复到 20时,则 NaCl 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故答案为:(1)13.3;(2)b;(3)Na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4 分)AF 是初中常见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原理,A、B、D、F 均是氧化物,其中 B 是红棕色固体,C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单质。(1)写出 C 的化学式Al。(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3)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4)写出由 D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分析】反应是
35、工业炼铁的原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 CO 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B、D、F 均是氧化物,其中 B 是红棕色固体,C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单质,A 为一氧化碳,B 为氧化铁,C 为铝,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则 E 为铁;D为二氧化碳,F 为氧化铝;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原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 CO 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B、D、F 均是氧化物,其中 B 是红棕色固体,C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36、的单质,A 为一氧化碳,B 为氧化铁,C 为铝,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则 E为铁;D 为二氧化碳,F 为氧化铝。(1)C 的化学式为 Al。(2)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3)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D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答案为:(1)Al;(2)Fe2O3+3CO2Fe+3CO2;(3)置换反应;(4)CO2+C2CO。【点评】本题有一定难
37、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14(4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A 是实验室制取 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中仪器 a 的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收集氧气的装置可用 C 或D(填装置编号);若选用 B、C 制备并收集完 O2,后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熄灭酒精灯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
38、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1)其中仪器 a 的名称是锥形瓶;(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装置 C 或 D 收集;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收集完氧气后,要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1)锥形瓶;(2)2KClO32KCl+3O2;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9 分)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一:下列是初中化学中
39、的重要实验,请回答:(1)实验甲,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填“偏大”或“偏小”)。(2)实验乙,“见微知著”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可观察到B(填“A”或“B”)烧杯中溶液变红。(3)实验丙,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对照,表明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直接接触。(4)实验丁,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由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活动二:用如图 2 喷泉实验装置研究 CO2与 NaOH 溶液的反应。将 NaOH 溶液挤入烧
40、瓶,振荡,打开止水夹 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1)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填“”或“”)外界大气压。(3)实验结束后,取烧瓶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活动三:某校实验小组用“数字化学”探究 NaOH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 3 所示。(1)该实验是将甲溶液滴入乙溶液中,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2)a 点时,烧瓶内溶液中所含粒子的数目关系:N(Na+)2N(SO42)(N 表示粒子的数目,填
41、“”、“”或“”)。【分析】活动一:(1)根据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反应分析;(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分析;(3)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分析;(4)根据灭火原理分析。活动二:(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内压强降低进行分析;(3)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盐酸足量,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活动三:根据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图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活动一:(1)实验甲,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反应,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小,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2)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
42、不断的运动到烧杯 B 中,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烧杯 B 中酚酞变红;(3)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铁钉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中铁钉没有与水接触,不生锈,故对照,表明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直接接触。(4)由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活动二:(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倒吸入烧瓶中;(3)实验结束后,取烧瓶内溶液少许于试管
43、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盐酸足量,溶液呈酸性,酚酞在酸性溶液中无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活动三:(1)结合如图 3 可以看出,开始溶液的 pH7,后来 pH 在减小,故可以判断,该实验小组同学实验操作是将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乙是氢氧化钠溶液;(2)a 点 pH7,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溶液中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 2:1,则 a 点时,烧瓶内溶液中所含粒子的数目关系:N(Na+)2N(SO42)。故答案为:活动一:(1)偏小;(2)B;(3)氧气和水;(4)由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活动二:(1)2NaOH+CO2Na2CO3+H2O;(2);(3)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活动三:(1)氢氧化钠溶液;(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