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221041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下第六单元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 .疏通文意,学习古人的劝谏艺术。3 .感悟诸葛亮的忠君情怀。【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的劝谏艺术。【教学难点】古人的劝谏艺术。【学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重温诫子书三顾茅庐,阅读隆中对,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了解“表”。(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是一种很神圣的 文体,是专用于臣子写给君主的。是特定的“他”给特定的“他”。“表”的基 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读懂“表” 一定要了解“他”与“他”,了解“他”与 “他”的

2、言说语境。)(预设助读资料:资料1: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逝。刘备白 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假设嗣子可辅, 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资料2: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 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 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 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资料3:魏国长期占据汉土经济开展重心地区,如果蜀国据险自守,魏国无论 在经济还是军事上必定开展得比蜀国快,到了那个时候,即使蜀国不起兵,魏国 也一定会向蜀国下手。

3、虽然说地形是蜀国天然的屏障,魏国攻不进来,蜀国也打 不过去,这样拉锯陷入持久战,蜀国终将会因为后方补给问题而被拖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 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完成了这篇出师表。说明:给学生交流所查阅的资料得机会,但学生所找资料相对较杂。上面的 材料是需要学生必须了解的材料。这是诸葛亮与刘备交流的语境。)二、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 .梳理诸葛亮“言”的内容。出师表(明确:三点建议:广开言路,赏罚清楚、亲贤远佞。追忆往事:三 顾茅庐、白帝城托孤。).有感情地

4、朗读课文,体会“言”承载的情感。(预设:从全文624字的文章,先后13次提到“先帝”,对先帝知遇 之恩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7次提到“陛下”,12次提到“臣”,以为人臣者谦卑的姿态, 提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不失分寸。)三、品读课文,体会诸葛亮是怎样“言”的。1 .从词语角度,体会诸葛亮是怎样“言”的。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思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使内外异法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识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这些句子的内容是诸

5、葛亮为后主提出治国方面的具体建议。诸葛亮反复使用 “宜” “不宜”,明确指出了怎样做好,怎样做不好。这样“言”,语重心长, 表达自己作为长辈对后主的殷切期望,防止后主反感。2 .从句子的角度,体会诸葛亮是怎样“言”的。(1)与诫子书中的句子比对阅读。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 “不宜妄自菲薄”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陛下亦宜自谋” 同是劝谏后辈,有何不同?为何有这样的不同?(明确:诫子书是双重否认句,因为是告诫儿子,语气坚定,读来态度 较强硬;“宜” “不宜”,语气委婉,态度柔和,因为是臣子对皇帝,既是情深 教诲,又不失分寸。)

6、(2)品读下面一组句子,感受其中的表述特色。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思谏之路也。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诋善道,察纳雅言。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明确:诸葛亮反复借助“以”字引出阐释, “以”字所引出的内容为原 因阐述,使得刘禅明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运用两两对举的手法,也是既能 明白表达自己的建议,还能让后主刘禅能真正领悟提出这样建议的原因。读来语 气委婉熨帖,不觉刺耳,这样表述更能反映出诸葛亮的谆谆教导与良苦用心。3 .从内容

7、的角度,体会诸葛亮是怎样“言”的。(1)出师表中屡次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朝廷重臣,勾画出来, 思考诸葛亮为何不把这些语句放在一处说,而是一举再举呢?(明确:这四句中,前两句是介绍其品德、才能,向陛下举荐,希望陛下亲 近他们,信任他们,并指出任用的效果。“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与“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这两句看似重复,其实是一再强调,强调他们忠诚可靠有才干,告诉 陛下重用时不必有后顾之忧。这样反复提及,目的是让后主刘禅有所触动。后两 句甚至提出,如果他们不提好的建议,后主刘禅要责罚他们。言外之意,当他们 提出好的建议之时,希望后主刘禅不至于推三阻四,不闻不视。两次强调,是要 引起刘禅对他们建议的

8、高度重视。四次细说,一再叮咛,看似啰嗦,实际是反复 提醒,将“亲贤臣,远小人”落到实处。)四、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言”?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后,主要写自己的生平经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明确: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 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回忆自己本是一介平民,身份卑微,因感动于先帝的三顾之情才决定 帮助先帝成就事业。讲述自己跟随先帝出世以来的所作所为,表达自己对先帝对 后主的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向后主坦言自己为了汉室夙兴夜寐,尽 忠尽责一一做的这一切皆是为了不辜负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情。帮助后主收 复汉室河山,使后主得以“还于旧都”。这样预防小人惑主,消除后主的顾虑, 增加后主对自己的信任。五、小结:诸葛亮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面对愚顽昏庸的后主,他侃 侃陈词,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德,同时又对自己的身份准确定位,严 守君臣之礼。选择得体的语言、得体的句式、得体的内容,增加后主对北伐的信心, 到达劝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