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吨油脂化工产品项目申报书【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xxx吨油脂化工产品项目申报书【模板范文】.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年产xxx吨油脂化工产品项目申报书年产xxx吨油脂化工产品项目申报书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1一、 产业结构特色突出11二、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11三、 园区发展水平领先12四、 全面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内需市场13五、 国外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15六、 化工产业优化提升的发展机遇19七、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2八、 防范园区安全风险22九、 落实产业源头管控23十、 强化行业安全监管24十一、 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26十二、 创新生态优化工程28十三、 人才队伍壮大工程29十四、 标准体系建设工程30第二章 市场分析33一、 空间布局初步形成33二、 整治
2、提升成效明显35三、 江苏化工产业全国领先36四、 江苏化工产业发展主要问题37第三章 项目概述40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40二、 项目建设地点40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40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40五、 建设背景、规模41六、 项目建设进度43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43八、 环境影响43九、 建设投资估算43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44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46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4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8第五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5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50二、 建设方案50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
3、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2第六章 法人治理结构53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3二、 董事60三、 高级管理人员64四、 监事66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68一、 公司发展规划68二、 主要任务74第八章 SWOT分析76一、 优势分析(S)76二、 劣势分析(W)78三、 机会分析(O)78四、 威胁分析(T)79第九章 技术方案分析8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7三、 质量管理89四、 设备选型方案9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0第十章 安全生产92一、 编制依据92二、 防范措施94三、 预期效果评价98第十一章 进度规划方案100一、 项目进度安排10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0
4、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01第十二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102一、 项目节能概述10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03能耗分析一览表104三、 项目节能措施104四、 节能综合评价107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108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8二、 建设投资估算109建设投资估算表111三、 建设期利息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1四、 流动资金112流动资金估算表113五、 总投资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5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1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
5、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1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4五、 偿债能力分析12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6六、 经济评价结论126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127一、 项目招标依据127二、 项目招标范围127三、 招标要求128四、 招标组织方式128五、 招标信息发布131第十六章 风险评估分析132一、 项目风险分析132二、 项目风险对策134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评价136第十八章 附表附件13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8建设投资估算表13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1流动资金估算表141总投资及构成
6、一览表14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8报告说明我国化工行业正处于升级发展阶段,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安全环保理念较落后、部分企业安全环保工作流于形式、忽略安全风险评价、缺乏安全环保机制建设等。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已制定系列法律法规。202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
7、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这是历史上又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121.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530.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18%;建设期利息451.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4%;流动资金4140.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6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9504.78万元,净利润5327.3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62%,财务净现值7120.1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2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江苏省是我国化工大省,现已形成从炼
8、油、乙烯生产到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企业数量看,江苏省现有化工企业占全国规上化工企业的7.0%。从产能规模看,江苏省的多个子行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炼油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四位,占比为4.9%,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为8.8%,居第四位;醋酸规模国内第一,占有全国总产能约38,其他部分有机原料如双酚A、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在国内也占有较大份额;聚苯乙烯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和聚集优势,GPPS/HIPS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8%,居全
9、国第一位;工程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产能全国第一;江苏省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氟化工总产值的16%;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特别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领域全国领先,部分品种如电子级双氧水、N-甲基甲酰胺、六氟磷酸锂等全国第一。从技术水平看,江苏省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的地区。在聚烯烃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聚醚胺产品开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地位。项
10、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产业结构特色突出原料路线多元化。我省乙烯和丙烯产能目前约占全国烯烃总产能的10%,居第四位,相比其他省份,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我省已建成及在建多元化原料制乙烯生产装置5套,其中以甲醇为原
11、料(MTO)的生产装置3套、轻烃裂解制乙烯装置2套(混合乙/丙烷制乙烯装置1套和乙烷裂解生产乙烯装置1套)。我省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多元化路线产能占总产能的57%。产品质量高端化。在市场、技术、人才、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省化工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多种产品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突破。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制品(特种环氧树脂、风能树脂)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进入电子信息、光伏风电等高端领域。环氧沥青已成功应用于可起降飞机的高速路跑道,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其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我省已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氟产业
12、链最长、最完善、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化工新材料的细分市场,我省形成了一批隐形冠军,在各子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二、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我省化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
13、,保障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高。第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化工平台174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家。三、 园区发展水平领先化工园区集聚着化工企业和技术人才,是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2020年10月,我省认定29家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江苏省园区集聚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中表现突出,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环保水
14、平取得长足进步。我省9个化工园区被评为“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30强的前10强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泰兴经济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等分别排名第2、5、10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连云港石化基地、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位列其中。四、 全面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内需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畅通政府、居民、企业三个部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建立健全改进供给质量与拓展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市场联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韧性。
15、(一)构建高效内需体系1、释放最终消费潜能培育多元消费业态。实施国内消费振兴计划和海外消费回流计划,引导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居民多元消费需求,保障绿色健康安全消费,拓展中高端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率。推进幸福产业培育工程,加快衣食住行等实物消费提升品质,促进文旅休闲、健康养老、家政托幼、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把扩大投资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形成投资规模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效应,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投资效益增长模式。树牢政府投资公共价值导向,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二
16、)推进经济循环畅通1、提高供需体系适配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注重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优化市场环境,建立高效协调运行机制,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良性循环。2、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互联成网,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级,打造对接重点中心城市、融入区域经济循环的物流通道。加快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畅通沿海高效物流通道,强化与重大物流枢纽节点直达衔接。3、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建立完善统一大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大
17、力破除行政干预和行政壁垒,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合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1、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提高区域经济循环效率。发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优势,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2、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枢纽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同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化互利合作,扬我所长、趋利避害,巩固先发优势。完善贸易促进计划,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加快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实现内外循环有效链接,建设贸易强
18、省。3、打造畅通经济循环强大支撑体系积极构建经济循环畅通推进体系,主动发起循环、积极融入循环、提升引领循环,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优势。五、 国外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一)亚洲仍是增长中心东亚地区是世界宏观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制造业不断向亚太地区集中,提高了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亚太地区人均化工产品消费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保持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未来化工产品消费增量主要集中在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制造业占比高、经济增长稳定的国家。近年来大型化工集团通过跨国并购、重组、合资或独资等方式,不断向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国家拓展市场。东亚和东南亚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具备产业发展潜力和城市
19、发展空间,将保持世界化工市场增长的中心地位。(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随着发达国家市场逐步成熟和产业技术进步,世界化学工业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不断优化。一方面,资源导向型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如能源、生物质、化学矿转化等。另一方面,客户导向型产业在产品种类上日益精细,差异化程度加深,如新型功能材料、电子化学品、膜材料、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等。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长期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能源、人口、健康、环境等发展趋势,加速向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产业转移。(三)企业加强业务聚焦跨国化工企业通过持续的业务整合和优化,逐步退出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传
20、统化工领域,向更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在所属领域的优势地位。发达经济体的企业通过停止或减少本土的化工生产,转向在资源国或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地区投资。新兴经济体的部分企业则寻求更多的海外发展机会,在发达国家寻求并购对象。在发达经济体对全球一体化支撑变弱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企业的海外发展道路愈发重要。(四)原料多元趋势加深在国际能源市场复杂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根据国情制定和调整能源战略,大力实施原料供应多元化成为全球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包括: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逐步成熟,轻烃、凝析油、重油在化工原料中的比例将继续提高;以煤为原料生产烯烃、油品、天然气、乙二醇、芳烃等
21、技术已经逐步成熟,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得到市场验证,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还将取得进一步发展;生物质原料的替代作用得到高度重视,有助于推动化工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五)创新驱动继续深化在传统化工产业产能过剩、成本持续上升、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途径。科技创新成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以技术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已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化工新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其中,价值更高、性能更突出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备受关注,特别是生物医药、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电子化学品、功能建筑材
22、料等将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的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生命科学产业将取得重大进展。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龄化步伐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医疗和营养保障对于人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更安全和更健康的食品、药品的需求也将逐步提高。未来十年,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努力追求的另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六)信息技术推动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为传统的化工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一是使化工生产流程深度集成优化,在“安、稳、长、满、优”的基本要求之上,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生产和管理效率。二是通过引入信息化平台,改变传统化工企业供应链效率低、仓储需求量高的状况,实现上
23、下游企业以及跨产业的协同运营。三是通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与客户沟通合作,促进化工产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新型服务模式转变。四是面向全球化经营,通过信息手段将世界各地的生产、物资、物流、人力等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六、 化工产业优化提升的发展机遇(一)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我国化工产业存在的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着力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负担,相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以实体经济和中
24、小企业为重点,以定向积极和定向宽松为目标。特别是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民营经济活力和潜力集中释放,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产业结构优化潜力巨大我国化工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尚存在,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催化剂、特种助剂(添加剂)等特种化学品,国内市场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这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优化的现实市场需求,也是化工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所在。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一流跨国公司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增强了我国化工市场继续主导全球市
25、场的发展动力。(三)整治提升焕发行业生机全国范围内多地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使化工产业开始焕发生机。我国乃至整个国际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行业都在谋求新发展,通过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不断落实新发展理念,本质安全得到提升、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低端产能大幅减少、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企业发展思路和园区发展定位得到明晰,化工产业开始焕发生机。(四)疫情后期优化发展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且总体可控的。后疫情时期,世界石化产业将重构,进入新的变革与调整期。我国化工产业将朝着原料多元化、产
26、品需求差异化、营销电商化、产业绿色低碳化、产业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随着电商的迅速兴起,对传统化工产业和传统产销模式产生冲击,营销电商化改革也是化工生产企业的营销趋势。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潮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修订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对排污、碳排放的标准和要求均有所提高。(五)国内循环增加行业机遇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的增强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化工行业在国内经济“大循环”中有良好基础,增长动力将由要素投入驱动进一步向创新驱动转换,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规模扩张更进一步向集约式绿色低碳
27、转换,行业在国内“大循环”中需把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化工行业在国内“大循环”中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链是完整的,但部分环节还十分脆弱,需要“补链强链”,而“补链强链”过程就会产生许多新机会。(六)双碳目标带来行业挑战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比以往的碳减排目标更加严格。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原材料配套工业,在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和化工产业会发生深刻变化,对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对传统化石原料的科学替代、对生物基路线的深度开发都为化工产
28、业带来新的挑战。七、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
29、,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八、 防范园区安全风险(一)实施封闭化管理按照“分类控制、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优化园区内布局,对全省各化工园区和集中区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物料和人员进出的区域,实现园区整体封闭管理。(二)建设信息化平台推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整体安全风险。
30、(三)配套完善消防设施遵循国家及地方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设施建设与园区开发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结合各园区的产业性质、所在地理位置及周边协作条件,优化消防救援站布局,合理规划建设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消防设施。九、 落实产业源头管控(一)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进一步推动落实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统筹布局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和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 录,细化制定化工产业政策,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关闭退出,严防落后产能异地落户、风险转移。(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用地、管理能力
31、和从业人员学历资质等方面严格准入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化工项目。在化工建设项目立项阶段,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会审(省批准项目除外)。(三)深入开展整治提升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落后工艺的要求,严格淘汰已列入淘汰和禁止目 录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对化工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的地区,依法依规实行区域限批。(四)落实安全环保“三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环保监管,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化工项目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和建设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化工企业防火、
32、防爆、防泄漏、防环境污染和卫生防护等各项规定要求,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设施等应符合安全生产、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规定。十、 强化行业安全监管(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园区应单独设立安全监管机构,专业监管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可通过公务员聘任制方式选聘专业人才,提高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比例。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消防应急知识和危化品安全特性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与业务能力。(二)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要求,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完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安全风险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
33、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企业进行分级管控,以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为核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充分借助物联网、信息化、自动化等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政府监管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推动化工企业建成集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区信息、生产人员在岗在位信息以及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控、预
34、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十一、 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一)优化生产储存布局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布局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化工产业规划布局的要求。除政策另有规定之外,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应在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化工重点监测点)内,严格控制涉及光气、氯气、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生产等项目。到2025年,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面完成就地改造达标、搬迁进入规范化工园区或关闭退出。(二)严格化工园区准入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区内的总体布局、企业分布、产业链配置、中长期规划等进行安全
35、风险辨识分析,充分考虑当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周边敏感目标等对化工园区的影响。严格按照区域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进行风险管控,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准入制度,科学评估园区安全容量,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建立完善涉及公众利益、影响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重大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机制。(三)提升工艺装置水平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必须装备安全仪表系统,定期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积极推进在役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和提质增效,减少高风险岗位和区域的操作人员数量;对未经过正规设计的在役化工装置必须经安全设计诊断改造;推动和引导企业加大安
36、全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四)降低危化品安全风险化工园区应定期开展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整治评估发现的隐患,严格控制企业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量,逐步减少一级重大危险源数量,化解园区重大安全风险。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现有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量,采用非危险化学品替代危险化学品、危险性低的危险化学品替代危险性高的危险化学品。(五)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利用全省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全过程监管,严格管控剧毒化学品和易制爆化学品流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严格执行“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要求,将危险特性和处
37、置要求等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给下游企业、用户、使用人员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要优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线路,选择合适区域建设功能完善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六)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通过监管信息系统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机制。十二、 创新生态优化工程(一)鼓励开展中试活动鼓励建设化工中试基地,为具备中试条件的创新技术提供中
38、试场地和配套条件。中试基地应具有一定的公共作用,重点面向企业的研发工作,作为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放大的重要载体。通过创设产业基金、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中试活动的支持力度。(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鼓励研发工作向应用方向发展,增强研发工作的功能性和针对性,将产品的终端应用、工艺技术的切实提升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加大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下游消费用户之间的联系,使消费用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能够准确反映给研究团队和生产团队,实现生产、应用一体化协同研发,提高研发工作的实际效率。(三)完善创新鼓励体系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发展影响重大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建立科学可行的创
39、新评价体系,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技术水平、研发进度、对行业发展的意义进行综合评价,优先支持通过中试且有工业化可能的创新成果,对取得创新成果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鼓励。十三、 人才队伍壮大工程(一)加大领军人才引培引进和培育化工产业创新团队,争取更多国家级化工行业人才落户江苏。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主吸引和选聘国内科研人员,完善政府与企业联合引进人才的方式。依托省内各类人才计划,加大高端化工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的引培力度,为全省化工高端发展奠定智力基础。(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全省化工产业实现高端发展目标,重点加强高端化工行政管理、高端化工企业家、高端化工专业技术人
40、才的培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省化工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加强高等学校化工学科建设,丰富学科门类,做好化工行业宣传,各院校适当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招生比例,优化研究生培养计划,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化工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三)壮大技术工人力量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以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为特色的学科建设,培养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开设相关课程和编写教材,共同实施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推动建设化工职业院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化工企业通过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办学和学徒制等方式,加快技术工人培养。(四)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健全人才任用、
41、评价、激励和流动制度,加快建设全省人力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数据库,开展化工人才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为化工产业人力资源服务提供支撑。十四、 标准体系建设工程(一)建设园区标准体系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生产集中,具有事故多样性和事故因素复杂性,须规范化工园(集中)区建设,制定适用可行的园区建设规范和标准,提高化工园区的发展水平。在借鉴、吸收化工园区评价认定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成果上升为园区标准和规范,强化标准化的引领作用,强化标准在化工园区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依法依规强化标准和立法约束,建设综合安全保障型化工园(集中)区。(二)补强企业运行标准加强化工企业的运行管理,根据
42、化工企业特点,逐步补强化工生产企业运行标准体系。紧密围绕化工行业提升和发展,实现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在国家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评级评定工作的成果,形成省内生产企业运行标准,通过标准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行行为,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建立健全企业监管体系。(三)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和提升要求,选择性修订部分化工行业省级标准,根据需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产业装备、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运用标准手段
43、,倒逼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提高我省化工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我省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税收水平居全省前三;主营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的还有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连云港市四市。 “十三五”末,我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为42.7%(以数量计,下同)。入园率较高的设区市为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和镇江市,入园率超过60%;而无锡市和常州市入园率不足20%。在园区外也集聚着部分较具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和项目。沿江沿湖区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生产体系,
44、是产业链中下游聚集度最高的地区。南京市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石油化工和烯烃下游深加工产业,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链和碳一化工产业链;苏州市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氟材料、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合成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无锡市形成以聚酯、聚酰胺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涂料树脂、橡塑助剂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常州市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和盐化工基础原料优势,形成了以涂料、氯下游产品、医药及中间体等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镇江市形成以醋酸为主的有机原料、以环保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及以有机硅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沿海
45、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港条件,形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为主的生产格局,同时形成了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农药、医药产业。其中,连云港市形成石油化工、有机原料等产业;盐城市形成农药、医药等优势产业;南通市形成以农药、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部的扬州、泰州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并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扬州市以烯烃芳烃耦合加工为路径,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泰州市依托石油化工和盐化工龙头,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北部的徐州、宿迁、淮安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徐州市发展以煤基原料
46、深加工为路径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宿迁市发展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生命科学产业链和以橡塑新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淮安市形成了以盐化新材料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总体分析,全省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广泛分布,化工新材料加速布局的化工产业体系,各市产业特点鲜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但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应用品种不足的问题尚需在“十四五”期间进行优化。二、 整治提升成效明显2016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系统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环保水平提升,
47、以整治工作推动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区域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沿江八市关闭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关停总数近80%。长江干支流沿岸两侧1公里、太湖一级保护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应关尽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安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全省有效关闭退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硝化企业,完成压减目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化工园(集中)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幅分别为39.5%、55.7%和30.0%。危险废物集中总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化工园区近九成水质断面优于类标准,环境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 江苏化工产业全国领先江苏省是我国化工大省,现已形成从炼油、乙烯生产到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企业数量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