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科).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情况实践环节代码:1051149012实践环节名称(中/英文):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程学分:2周数:2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制图开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二、课程设计简介1 .课程设计任务与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 设计。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局部内容、局部构件进行一个整体的设计,包括结构布置方案 的优化、计算简图确实定、
2、荷载的计算、内力计算及组合、配筋计算及构造配筋、施工图表 达及绘制等内容,通过局部内容的一个完整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混凝土结构 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规范的重要指导性。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学到的混凝土设计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 应用所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 问题的能力;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步骤;提高学生运算、绘图技能和查阅文献 资料的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为 后续毕业设计和走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 工程实践
3、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2 .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具备分项分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能 力。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目标1.巩固所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认 识。(支撑毕业要求3.1)目标2.熟悉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的流程、思路和方法,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学 生混凝土结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 1)目标3,使学生具备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运用规范标准 的能力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4、2. 2)目标4.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和工程实践素质。(支撑毕业要求9.1)四、设计内容和要求1 .设计题目(1)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工业厂房(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设计内容(1)楼盖的结构布置、内力计算及组合、配筋计算及构造(2)结构平面布置图、楼盖各构件配筋图3 .设计要求(1)能够进行课程设计计算(2)能够绘制课程设计图纸(3)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和施工图纸编制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五、时间安排根据培养方案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为2周。具体课程设 计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序号实践内容与
5、安排时间负贡人备注1讲解任务书、进行结构布置2天指导教师大纲执行 过程中实 际的进度 安排,应以 学期课程 设计计划 为准。2板、主梁、次梁构件计算3天指导教师3板、主梁、次梁施工图绘制3天指导教师4编制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天指导教师合计10天(2周)六、课程设计报告1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计算书一份(2)施工图一份(含结构设计说明)2 .课程设计报告编写基本要求(1)计算书要求手写,A4纸装订(含课程设计任务书),撰写格式按照任务书要求。(2)施工图要求手绘,1#图纸,图签手绘,结构设计说明手写,具体按照任务书要求。七、考核学生成绩评定样表考核平时成绩设计成果出勤作业设计表现阶段测验辩论
6、工程小文章VVV成绩 比例%10201060总评成绩按照、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综合评定。八、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指导书:(1)梁兴文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3版).中国建筑工业,2016(2)蔡丽朋主编.混凝土结构.化学工业,2019参考书:(1)东南大学等 主编.混凝土结构(第6版).中国建筑工业,2016(2)顾祥林主编.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同济大学,2011重要文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4)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那么和构造详 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网络资源:(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官网(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官网(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