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质实习报告集合1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6196367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地质实习报告集合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2022地质实习报告集合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地质实习报告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地质实习报告集合15篇.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地质实习报告集合15篇地质实习报告1一、实习时间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第x教学周。二、实习地点1、实体模型参观模型室。2、实际工程参观xx湖(口上水库)。三、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实习让我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对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设的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和运用。同时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的工作模式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相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四、实习报告内容(1)预习内容:在这短短的学习中我认为水工专业培育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学问,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

2、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学问,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探讨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实力,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实力,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制图、计算、试验和测试等基本实力,驾驭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学问、信息处理的基本实力。我们还必需熟识国家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2)现场参观总结:水利枢纽的组成及其综合效益:口上水库建于xx至xx年,

3、最大水面x亩,库容量x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浇灌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为浆砌石结构,坝高xm,溢流面覆盖xcm,材料是混凝土,闸门采纳平卧式。地质实习报告2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非常的激烈,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很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楚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乐不可支。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兴奋,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相识各种岩石、矿物等。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

4、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其次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学问,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驾驭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驾驭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育学生独立工作实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5、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育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林州简介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心。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莫非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长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心。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

6、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依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学问,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1. 地质基础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

7、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2. 褶皱和断层构造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

8、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很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3. 地表形态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4. 气候状况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峻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5. 水文概况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

9、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枯成砾石浅滩。6. 土壤概况本区土壤磷、钾肥足够,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峻。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7. 植被概况林州地区的自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地质实习报告3一、 实习要求在老师指导下,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

10、本学问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运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途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细致视察与相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视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实力。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仔细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依据野外视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索实力。二、 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

11、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学问,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视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实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运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顶岗生产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养和动手实力的重要环节,对培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年毕业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养和动手实力的重要环节,对培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2、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贸易专业相识实习目的实习目的:国际贸易专业相识实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相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外贸改革、发展的状况,扩大学问面,增长见识并对涉外企业公司的业务内容、性质和流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相识,能初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发.工程地质实习要求和目的实习要求在老师指导下,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学问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运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途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相识,巩固专业思想,提

13、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爱好。2)、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沟通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学问加以印证、深化。桥梁工程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桥梁实习是桥梁课程教学安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通过组织参观各类桥梁,观摩施工的要点,从更为直观的角度去看桥,对桥梁的构造形成空间的体系。高校生会计认知实习目的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到在单位里能够学习到许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学问。拓宽了我的学问面,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对于我来说收益良多。并且为以后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校生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要求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

14、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所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方案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化社会、企业进行实习和调研,综合运用高校四年所学的各种理论学问和业务技能了解经济发展的现状.地质实习报告4柳江盆地实习区地质概况一、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便利。该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

15、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二、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像,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一)地层层序新生界第四系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 兰旗组下侏罗统 北票组古生界二迭系 上二迭统 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

16、二迭统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 上石炭统 太原组中石炭统 本溪组奥陶系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治里组寒武系 上寒武统 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寒武统 张夏组徐庄组下寒武统 毛庄组馒头组昌平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龙山组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三、岩浆岩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一)喷出岩: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二)侵入岩: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干脆

17、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全部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限制。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四、构造:(一)柳江向斜构

18、造盆地: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长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古老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

19、。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1.柳江向斜东翼区: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改变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建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许多。多处侵入相对松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2.柳江向斜西翼区: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改变大。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改变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

2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长很远。由于受到剧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主要断层有:1.鸡冠山汤河地堑: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对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该断裂带发育在

21、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断层面多向西倾斜。少数向东倾斜。倾角70o80o。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3.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长近10公里。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4.牌坊砬子逆断层:该断层视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子之废弃旧矿坑处,

22、断层北北东向延长,长达3公里。断层发育于二迭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上盘为下二迭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下盘为下二迭统粉砂质页岩。沿断层面视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5.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长,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宽约3.5米。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长。断层

23、延长有1.5公里。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6.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旁边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该断层延长不远,断距不大。(二)构造发育史: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发生海进。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起先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与华北广阔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间断。上述时期柳江盆地

24、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平稳的升降运动。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自中生代初期起,经验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剧烈、褶皱、断裂。二迭纪末,本区发生剧烈构造运动。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雏形。导致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导致二迭系地层愈向北受侵蚀愈强,甚至局部无有蚀余。侏罗系干脆超覆于石炭系或奥陶系之上。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沉积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使下侏罗统下部岩层发生变形,变更了盆地沉积中心。所以下侏罗统上部岩层明显地区域性起超覆于下

25、部岩层之上。在西翼则超出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由此推知,此时的柳江向斜以具不对称地质实习报告51序言1.1交通位置及地理概况1.1.1交通位置工区为四川江油市马角镇,距江油市57km,距成都市214km。马角坝地区交通便利,宝成铁路自北向南纵贯该区,国道108线从东南缘穿过,北经广元出川,南经江油、绵阳可达成都。区内有马路,北通雁门坝,西至澄水,南达文胜等乡镇。山区有矿山马路和山间大道通行。附马角坝交通位置图1-11.1.2自然地理马角坝地区位于龙门山系的前山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中山区,海拔1200m,东南部为低山区,海拔1000m。工区最高点大圆包海拔10

26、28m,马角镇海拔640m,切割一般为300400m,属于浅切割区。工区山系呈北东南西走向,属于构造山系。山间有马角坝、魏家坝等河谷平原。工区河流属涪江水系,马角坝河自北向南流经工区;主要支流澄水在马角坝镇注入梓潼江。河水的流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天水流量多,冬天减少,属于典型的上游河流的特点。工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255ml,其中78月280ml,12月10ml。日照充足,无霜期211天。四季分明,冬天平均气温47o,夏天25o左右。最低气温3o,最高气温34.5o。10月份降雨量74ml,气温825o,11月份降雨量25ml,气温221o。1.1.3经济地理马角镇面积1

27、46.56km2,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1万。农业耕地1.18万亩,播种面积2.22万亩。主要出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蔬菜,年产粮食5300吨,农业总产值791万元。马角镇以核桃、木耳、黄花为特色农产品。马角镇有省、市属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230多个,其中以水泥厂为主,还有锅厂、钢铁厂、磷肥厂、电石厂、砂厂等,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其中双马矿山是区内最大的企业,年产水泥100多万吨,双马水泥是四川的名牌产品。马角镇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生产。1.2地质研究简史龙门山区地质调查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1872年德国人创立“广元煤系”。1879年匈牙利人发现广元等地的海相中三叠

28、统。本世纪20年代以来,赵亚曾,黄汲清等先后对龙门山区进行过调查。赵亚曾(1929)首创“飞仙关页岩”、“昭化灰岩”。赵亚曾和黄汲清(1931)将三叠系划分为“飞仙关页岩”和“嘉陵江灰岩”;将“广元煤系”更名为“须家河煤系”;建立了“平驿铺砂岩”、“白石铺灰岩”和“唐山寨灰岩”。朱森、叶连俊等(1942)将“白石铺灰岩”进一步划分为“养马坝系”和“观雾山系”。朱森(1942)首次在马角坝地区发现下石炭统地层,称“总长沟系”;并在嘉陵江灰岩之上划分出“天井山灰岩”。解放后,西南石油地质处对唐王寨、仰天窝向斜两翼的系统研究;北京地质学院在江油地区测制的石炭系剖面。60 年代,四川省地质局对龙门山区

29、开展120 万区域地质测量。90 年代初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编制出版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并开展15 万区域地质调查,马角坝属龙门山北段片区。1.3工作概况作为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的基础上,应该进行一次较完善的野外实习,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地层系统的建立和岩石地层的划分,剖面的测制,化石、岩石标本的野外采集和观察研究,各种构造观测以及填制地质图工作,编制一些基本地质图件,掌握区域地质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测地质剖面,明白如何进行地质点的观察、描述以及如何进行地质填图。本次实习工作主要

30、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野外踏勘,实测地层剖面,野外自由填图,室内资料整理和作图、编写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安排合理,除去因天气、计算机考试原因稍有耽搁,工作进展还算顺利,各阶段填图任务基本完成。2地层2.1概述马角坝地区地层属扬子区龙门山分区,其东南紧邻四川盆地分区,该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其中泥盆系中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广泛发育为特征,第四系以碎屑岩松散沉积为主。由于工区内发育F1-F7及F2北东-南西走向的逆断层,所以除石炭系地层较全外,其余地层皆出露不全。工区地层基本为北东-南西走向,地层倾向基本为北西向。碳酸盐岩地层在工区广泛出露,从志留系

31、到三叠系,除志留系韩家店组(S1-2h),石炭系总长沟群(C1-2z)部分岩层,二叠系梁山组(P2l),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T1f2)和嘉陵江组二段(T1j2)、四段(T1j4)之外,几乎都为碳酸盐岩地层。志留系在工区只出露了韩家店组紫红色泥岩地层,与二叠系栖霞组为断层接触。泥盆系碳酸盐岩地层由底到顶出露了观雾山组、沙窝子组和茅坝组地层,底部中泥盆统观雾山地层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二段地层为断层接触;石炭系地层由底到顶分为总长沟群和黄龙组,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地层,总长沟群底部为含鲕状赤铁矿紫红色泥岩;二叠系由底到顶出露的依次为黄龙组、梁山组、栖霞组和吴家坪组地层,其中吴家坪组与飞仙关组为断层接触关系

32、,黄龙组与梁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从底到顶出露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飞仙关组二段与嘉陵江组五段为断层接触。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进行了实测。在实测中,我们发现飞一段中基本为灰岩,但是地层在岩石构造和结构方面变化颇多。通过细致的划分,在构造变化上,我们能够观察到从纹层-厚层的灰岩;在结构变化上,我们见到了圆柱状灰岩、核形石灰岩、蠕虫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微晶灰岩、细晶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膏溶孔微晶灰岩;飞二段基本为泥岩、钙质泥岩,其中夹一定数量的灰岩条带,可见克氏蛤化石。2.2地层分述2.2.1志留系(S)工区仅出露一组志留系地

33、层韩家店组(S1-2h),岩性以暗紫红色页岩为主,夹泥岩、粉砂质泥岩及;可见三叶虫、笔石等化石;中统顶部不全,未见顶底,工区可见厚度大于100米,分布于工区西北角,工区内与二叠系栖霞组为断层接触。该组为一套陆棚相-浅海台地相的页岩,岩相稳定,厚度变化不大。附韩家店组与栖霞组断层接触。2.2.2泥盆系(S)实习工区可见三个组,岩性总体上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于工区中部及东北部。中上部为浅海相, 底部为滨海相。这一时期随着川中古陆扩大,扬子准地台四川部分几乎都隆起为陆,但是属于龙门山前山带的工区依然为海盆,总体上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2.2.2.1观雾山组(D2-3gw)厚度大于100米,岩性为灰

34、色、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顶部以豹斑灰岩为分层标志。发育礁灰岩并含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分布于工区东北-西南,与三叠系飞仙关组断层接触。附观雾山组顶部豹斑灰岩图2-2以及图2-3生物化石-层孔虫。2.2.2.2沙窝子组(D3s)沙窝子组按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三段:沙一段( D3s1 ),厚度约100米。岩性以灰、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夹有灰岩、白云质灰岩。分布于工区西北-西南,与观雾山组整合接触,以豹斑灰岩为分界标志。沙二段( D3s2 ),厚度约100米。 岩性以灰、浅灰色中厚层灰岩为主,底部有约1米厚瘤状灰岩为分界标志;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沙一段整合

35、接触。附图2-4瘤状灰岩沙三段( D3s3 ),厚度约120米,岩性以灰、灰黄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刀砍纹明显,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沙二段整合接触,二者岩性区别明显。附图2-5白云岩刀砍纹2.2.2.3茅坝组(D3m)厚度为50米,岩性为浅灰、灰白中厚层状微晶灰岩、球粒灰岩、粒屑灰岩。本组岩性较纯,化石较少。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沙窝子组整合接触,与沙三段白云岩区别明显。工区内泥盆系地层的岩性为较纯的碳酸盐岩,且含有的生物碎屑较少(本次实习在泥盆系地层中未找到化石),表明在地层沉积时期,沉积水体不深,水循环受到限制,氧化作用不明显,盐度较大,为潮间带潮下带泻湖环境的中低能带。综合其他时期工区地层

36、的沉积环境和水体的变化,在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马角坝地区皆位于半封闭的泻湖-滨海环境中,其沉积环境是稳定的,主要处于潮间带-潮下带之间,局部发育泻湖沉积。在局部环境中主要受蒸发作用、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控制,形成了一套以潮上蒸发坪白云岩和开阔台地灰岩为特征的岩相组合。2.3石炭系(C)工区石炭系分为2个组,以灰岩为主,含有白云岩、泥岩,岩石类型多样。由于水泥厂的开发,石炭系地层在工区矿山梁张一沟之间露头较好,分布于工区西北部。该地层几乎为浅海台地相。2.2.3.1总长沟群(C1-2z)厚度100米,岩性多样,底部为紫红色泥岩,含鲕状赤铁矿,地层厚度在横向上有变化,之上为似瘤状灰岩,含珊瑚化石;

37、中上部由砾屑灰岩、介壳灰岩组成互层,推测为风暴岩序列。该地层分布于工区西北角。与下伏茅坝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为紫红色泥岩。附图2-6总长沟群底部含鲕状赤铁矿的紫红色泥岩,及图2-7珊瑚化石2.2.3.2黄龙组(C2P1h)厚度150米,岩性复杂,底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砾屑灰岩;中下部为鲕粒、球粒、微晶、砾屑灰岩、砂屑灰岩;中上部为豆粒灰岩,蜓类化石丰富;顶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总长沟群整合接触,二者的分层标志为浅紫红色砾屑灰岩。通过查阅资料,对于总长沟群底部的紫红色含鲕状赤铁矿泥岩需要说明一下: 含鲕状赤铁矿泥岩为晚泥盆世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上升的产物。其核心

38、主要由赤铁矿构成,部分为较大的石英颗粒或赤铁矿和石英颗粒包裹体,未见生物碎屑。铁质来源应为大陆风化的产物,铁质鲕粒生成时应为半封闭环境,当三价铁离子达到饱和后,在适当的情况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铁矿物碎屑转动形成胶体沉积。圈层呈同心状,整体呈胶体状态,未见到由于藻类生长造成的明暗分明的纹层。说明当时的环境为浅水动荡环境,水动力较强,且鲕粒形成与生物作用无关。总体而言,铁质鲕粒的主要成因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末大规模海退造成暴露环境,之后海平面开始上升,形成浅水的氧化环境,来源于大陆风化的铁质和陆源石英碎屑在半封闭海湾中聚集,当三价铁离子浓度达到饱和后,在适当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铁矿物

39、碎屑转动形成胶体沉积鲕粒。附石炭纪古地理背景图2-8从整个石炭系地层岩性的变化来看,底部出现的几层紫红色含鲕状赤铁矿泥岩表明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氧化、半封闭的浅水环境,常产于局限台地浅滩,相对能量较低的搅动环境。向上有似瘤状灰岩的出现,其瘤状为珊瑚化石。珊瑚化石的出现代表了台地边缘生物礁的环境,由局限台地相岩石到有生物化石出现的岩层,表明短期内海平面上升。之所以会形成似瘤状灰岩而没有形成国内珊瑚礁,是由于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垮塌作用而形成。地层中上部出现介壳灰岩与砾屑灰岩的互层。其中,砾屑灰岩的出现,表明沉积环境演变成了斜坡相,之前的碎屑沉积物垮塌后的砾屑与后来的碳酸盐岩同时沉积,形成了砾屑灰岩。同时

40、,出现的介壳灰岩,也可以认为是台地边缘的浅滩相形成的。结合其他岩性的沉积环境,砾屑灰岩沉积时的斜坡应为较缓的斜坡。黄龙组的紫红色砾屑灰岩表明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氧化环境,含有铁质胶结物,因此,作为与总长沟群的分界标志,比较可靠。黄龙组中上部发育一大段质地较纯的灰白色灰岩,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总体上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黄龙组上部可见豆粒灰岩以及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可见,在开阔台地之后海平面开始下降,出现了浅滩动荡环境、以及蒸发环境。总体而言,石炭系沉积环境是在水体较浅的台地边缘、斜坡、浅滩相下的较小幅度的水体深浅变化引起了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和水体能量由弱中到较强水体能量的变化。2.2.4二叠系(P)

41、由于断层错动, 二叠系地层出露不全, 在工区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北部, 主要为浅海相,期间海平面有一定的变化。早中二叠世,川中古陆经历了一次广泛海侵,海水几乎淹没整个扬子准地台,工区海水变深,代表性地层为中二叠世栖霞组,前人称为“阳新海侵”。2.2.4.1梁山组(P2 l)厚度小于10米。岩性主要为浅黄色铝土质粘土岩。分布于工区西北角,与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见图2-9梁山组铝土质粘土岩2.2.4.2栖霞组(P2q)厚度约30米,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块状石灰岩。分布于工区西北角与梁山组整合接触。其上与志留系韩家店组断层接触。2.2.4.3吴家坪组(P3w)厚度小于10米,岩性为灰、灰

42、白色中-厚层微晶细晶灰岩,含燧石结核,含古蜓化石,分布于工区东北和西南部,与下伏地层断层接触。二叠系地层由于其本身厚度不大,再加上断层作用的错断,使得其沉积环境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总的来看,由于二叠系地层较其石炭系地层的泥质含量明显增多,说明水体的深度明显增大,沉积环境已变为台地前缘斜坡相。而其上岩性转变为灰岩,表明水体再度为较浅的状态,且由于栖霞组和吴家坪组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出现,充分证明当时的沉积环境已为台地边缘浅滩。2.2.5三叠系(T)工区内可见到的三叠系地层共有3组10段,广泛出露于工区,主要分布在工区西南部、东南部、东北部。早中三叠世,飞仙关组多紫红色页岩、灰白色灰岩,嘉陵江组、雷口坡

43、组主要由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构成,内含膏盐,预示海侵即将终结。2.2.5.1飞仙关组(T1f)飞仙关组一段(T1f1):厚约120米,以石灰岩为主,岩石类型较多,有圆珠状灰岩、微晶灰岩、蠕虫状灰岩、纹层状灰岩、核形石灰岩、细晶灰岩、鲕粒灰岩、砾屑灰岩、含膏溶孔灰岩; 由于断层的作用,可见到揉皱现象,见图2-10。飞仙关组二段(T1f2):厚约130米,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部分层位为钙质泥岩,并夹有灰岩条带,其底部有5、6层泥灰岩与泥岩的互层,化石有克氏蛤。从上述岩性特征看,显然本区的飞仙关组一段为碳酸盐岩相,飞二段为泥岩相,代表较典型的浅海潮坪潮间沉积环境。飞仙关组地层在工区刺林包出露良好,从龙宫

44、寺至庙子梁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剖面实测,实际分为41个小层.详见下表2-22.2.5.2嘉陵江组(T1j)主要分布于工区东南部天平山娃娃岩一带,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地质实习报告6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

45、、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排除干扰,专心听。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46、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二、实习内容庐山及地貌概况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