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训练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训练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可知()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D.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图中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气候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不同,从而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A正确。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作用,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B错误。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体现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错误。是气候对
2、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D错误。第2题,右图地貌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体现的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应为箭头,D正确;是土壤对地貌的影响,是地貌对水文的影响,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A、B、C错误。答案1.A2.D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34题。3.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4.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
3、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气温低、空气稀薄。气温低,分布有冻土和冰川,对应气温低。空气稀疏,因而太阳辐射强,对应空气稀薄,对应太阳辐射强。B正确。第4题,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相符。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相符。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较薄,C不相符。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
4、冷的牦牛为主,D相符。故选C。答案3.B4.C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56题。5.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A.平原面积广大B.长期与大陆隔绝C.火山活动频繁D.人类活动影响小6.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C.进行光合作用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正确;岛
5、屿面积小,平原面积小,A错误;火山活动、人类活动与物种具有独特性无关,C、D错误。第6题,该地气候干旱,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正确;树冠可以为根部遮挡阳光,但减少的水分蒸发很少,A错误;伞状形态不利于抗击狂风暴雨,B错误;伞状形态与进行光合作用无关,C错误。答案5.B6.D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78题。7.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B.高温地区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作用强C.寒冷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D.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8.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
6、在着黑土肥力下降现象。下列措施不利于养护土壤的是()A.休耕B.种植绿肥C.大水漫灌D.作物轮作解析第7题,高温地区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多被消耗;寒冷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植物生长缓慢,生物生长量较小,土壤中有机质存留少,C正确。高温地区更有利于植被生长,A错误。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作用强的应该是高温多雨的地区,B错误。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与题干不相符,D错误。第8题,休耕、轮作能提升土壤质量;种植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且对改善土壤有很大的作用;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土壤养护,C符合题意。答案7.C8.C关键能力提升练2019年4月初,中
7、国天气网根据未来一段时间的气温和天气现象预报情况,制作了2019年中国部分地区杨柳絮飘飞预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早见到杨柳絮飘飞现象的是豫、晋两省B.飘絮均分布于平原地区C.4月初至中旬,飘絮范围开始向北推移D.北京最晚进入飘絮阶段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杨柳絮飘飞时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B.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D.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3.影响杨柳絮飘飞时间早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光照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最早见到杨柳絮飘飞现象的是河南、
8、山东、河北三省,A错误。飘絮在平原、山地、丘陵地区均有分布,B错误。据图可知,4月初至中旬,飘絮范围开始向北推移,C正确。北京是4月12日前后进入飘絮阶段,比天津和太原早,D错误。第2题,“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绘的是春季的景色,A正确。“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描绘的是夏季的景色,B错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C错误。“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描绘的是冬季的场景,D错误。第3题,据图可知,杨柳絮飘飞发生的时间大体上是自南向北越来越晚,是因为春季偏南地区气温回升早,杨柳絮出现的时间早,而偏北地区气温较低,杨柳絮出现的时间晚,故影响杨柳
9、絮飘飞时间早晚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正确。答案1.C2.A3.B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46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
10、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4.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增加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5.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6.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4题,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
11、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增加;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第5题,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而草本植物生物量逐年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6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灌木植物将萎缩。答案4.A5.D6.D科隆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东西距离约300千米,南北距离约200千米,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千米。群岛奇
12、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下图示意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78题。7.科隆群岛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主要原因是()A.受寒流影响B.受信风影响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D.受拉尼娜现象影响8.科隆群岛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的主要原因有()远离南美大陆,受其他生物干扰少位于赤道附近,水热丰富生活在高纬度海域的海洋生物顺洋流到达该群岛山地多,垂直差异显著A.B.C.D.解析第7题,科隆群岛气候凉爽干燥,是因为附近有寒流流经,A正确。第8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科隆群岛远离南美大陆,受其他生物干扰少,附近有寒流流经,生活在高纬度
13、海域的海洋生物顺洋流到达该群岛,所以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正确。该地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错误。山地海拔并不高,垂直差异不显著,错误。C符合题意。答案7.A8.C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域面积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
14、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解析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结合图例信息,图中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所以可知A地至B地地势逐渐降低。第(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生产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入湖水量锐减。所以罗布泊面积缩小。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河流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入湖水量锐减。(3)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河流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