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谏太宗十思疏复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探究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3、分析引用论证法、喻证法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和本课素材写作一、1“讽、谏、谤、讥、说”浅析 “讽、谏、谤、讥、说”,这五个字是古汉语中的常见字,从表面上看,它们的字义颇为相近,其实它们的字义是有差别的,下面略作阐释。 讽: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例如:“优孟常以谈笑讽谏”(史记滑稽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个“讽”字的意义都是指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对方。在古汉语中,“讽”大都不含贬义。 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
2、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用言语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例如:“太后不肯,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四),谏逐客书(秦,李斯),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上面三例中的“谏”都是下属或臣子对上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谏”在大多数场合用作动词,有时也用作名词,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动词转化为名词,是“纳”的宾语。 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厉王止谤中,“厉王虐,国人谤王”,“谤”,就是公开指责厉王的过失,在这里,“谤”没有贬义色彩。不过,“谤”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诽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此处的“谤”是指诽谤。 讥:“讥”也是
3、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诽”“谤”的意义稍有差别,“谤”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诽”是背地议论别人的过失;而“讥”则是微言讽刺。如:“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称郑伯,讥失教也。”(左传隐公元年) 说: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和庄辛说楚襄王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二1、文学常识填空 (1)魏征(580643)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省晋县)人,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_”称之。唐代_、_、史学家。曾主持编撰隋书群书治要,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贞观十一年上十思疏,有诗五古述怀等3
4、0多首。魏征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_,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_;_,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疏,是_的一种文体,又称_、_,多分条陈述。 2、本文阐述了要“_”、“_”、“_”的道理。(用原文) 3、名句填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_;欲流之远者,_;思国之安者,_。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_。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所宜深慎。 4、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3)、终苟免( )而不怀仁( ) 5、难句翻译
5、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课堂学习案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 ) 2、当:当神器之重( ) 3、景:承天景命( ) 4、董:虽董之以严刑( ) 5、克:克终者盖寡( ) 6、作:将有作( ) 7、牧:则思谦而自牧( )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 )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 ) 10、简:简能而任之( )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三)、一词多义 1、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项王曰:“沛公安在?”(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既来之,则安之(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安土重迁( ) 2、信: 信者效其忠( )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愿陛下亲之信之( ) 言必信,行必果( ) 忌不自信(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低眉信手续续弹( ) 3、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客之美我者
7、,欲有求于我( )不求闻达于诸侯(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4、治: 文武兼用,垂拱而治(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 5、当: A、dng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 当场。当是时 有大石当中流。 ( ) 人君当神器之重( ) 各当时而立法( ) 犯法当死(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B、dng安步以当车( ) 岂非用赏罪当邪( ) 6、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惧满溢
8、,则思江海下百川(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 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 ) 徐孺下陈蕃之榻( )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 7、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奉公克己( ) 与克期俱至( ) 8、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山峦为晴雪所洗( ) 9、盖: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 盖亦反其本矣( )10、哉: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 岂人主之
9、子孙则必不善哉(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2、重:人君当神器之重( ) 3、下:则思江海下百川( ) 4、终:克终者盖寡( ) 5、虚: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正: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7、宏:宏兹九德( ) 8、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9、能,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五)、古今异义词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二、实词意义推断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旦日不可不
10、蚤自来谢项王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7苏子愀然,正襟危坐8势拔五岳掩赤城实词意义推断方法总结:三、典型论证手法辨析运用(一)找出下面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5)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明确:(二)、本文第一段提
11、出了什么观点?是如何提出的?四、写作片段训练:请运用引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并结合本文素材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课后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负于秦哉? A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岂人主之子孙则不必善哉 C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D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 2、解释“以”用法及意义: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虽董之以严刑(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3.仿写句子。要求:(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在我们人生的小河上每片帆影
12、,每圈涟漪都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_,_,_;母亲是_,_,_;母亲是航行中的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给你安慰与鼓励,让你再次扬帆启航 写作素材积累谏太宗十思疏(1)写作素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徵)角度点拨:居安思危;凡事从根本着手方能恒久 (2)写作素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魏徵) 角度点拨:持之以恒是制胜的法宝 (3)写作素材: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徵)角度点拨:民安方
13、能国泰;当国者以德待民,民才能以德报国 (4)写作素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魏徵)角度点拨: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广开言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烛之武退秦师【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如:1、 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2、烛之武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不公,也决不放弃,到了紧要关头,你就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