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教育、切身体验、感悟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探究教育、切身体验、感悟学习.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主探究教育、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培养学生“自能学习”有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授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我校语文“自能学习”课题实验旨在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等被动教法,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
2、主动、合作、探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无比的快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进入文中意境构筑起自主、探究、创造的学习模式。下面我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名作,课文语言优美、艺术形象鲜明,描绘了两幅美丽图:一幅是幽静安宁的乡村黄昏风景图;一幅是斑斓多彩,莺歌燕舞的乡村清晨速写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适合学生朗诵识记。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文章所蕴含的美。 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
3、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有主人翁的意识,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勇于质疑问题,乐于向他人请教,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学习的感受。 (一)让学生在读中悟出美感 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让学生带着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走向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个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高声读、轻读、同桌比赛读、小组读等等。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读得不亦乐乎。汇报时,大家更是不甘示弱,有时以课文朗读的形式汇报“描写大榕树枝繁叶茂的部分写得非常
4、美,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建议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的以表演的形式汇报,“我们一组把百鸟争乐部分配乐表演读,请大家多提意见。”于是我配合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鸟儿叫声的录音,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鸟儿在空中飞行,林中飞舞,枝头歌唱等景象的画面,创设真实、自然、充满情趣的情境。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中,这一小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描写早晨百鸟争乐的壮观场面的语句,他们的诵读表演抑扬顿挫,惟妙惟肖,赢来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还有的以背诵的形式汇报,“我觉得文章中的语言优美生动,我们背诵百鸟争乐的一节”看着同学们的精彩汇报,我又趁热打铁,请学生交流有关”鸟的天堂”这一风景名胜以及鸟的有关资料,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
5、言,有的以小导游的身份融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鸟的天堂”这一旅游胜地;有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知识,介绍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号召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益鸟,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有的介绍当地的农民保护鸟的趣事,使这成为闻名中外的鸟的天堂。这种自主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二)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难。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及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不受束缚地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顿时,课堂高潮迭起,如,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鸟的天堂”那一带的环境幽 第2页共4页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6、雅、风景秀丽;本文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当地的农民很爱护鸟等。我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地说,问;或是想,趁机点拨,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得写到黑板上去,让学生走进课文。有的同学一下子就把课文的重点提了出来“我发现了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为什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双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双引号。对于这些问题我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讨论去解决。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给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7、。在自主学习中,对于每个学生的进步,我都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二、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不仅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彼此补充的一个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彼此之间互相认同,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彼此之间要有分工,要交流互动,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见解,形成波澜迭起,争先恐后发言的氛围。如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整体感知课文后,引
8、导学生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鸟儿理想的栖息环境大榕树的美丽景色,以及早晨百鸟争乐的动人的场面。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句子中体会出大榕树的茂盛,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从而感悟出这正是鸟儿栖息繁衍的天堂。通过合作式学习,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议,达到统一共识,使学生达到了共同 第3页共4页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进步的目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还安排了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大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及心理上的需要。 第4页共4页 第二篇: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 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学
9、习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是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教师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乐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囿于学科的本位,淡薄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生长潜力,学生的自我意识常常处于抑制状态。其实,孩子是金子,本就闪烁着光芒。我们要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开掘他们自身的智慧,为课堂有限时空注入无限张力,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究的氛
10、围。让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这样,高涨的热情才会有力的支撑学习活动,激情泛起的才智和探索生成的快乐才会不断喷涌。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摆在桌子上,当时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孩子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自由组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提示孩子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认识它们,如:颜色、形状、味道等,然后把你熟悉的蔬菜介绍给大家,话刚说完,孩子们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使一节枯燥的识字课开头有了润色,让孩子们用生字卡往实物上贴,为
11、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再如:语言交际小兔运南瓜一课的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宽松的交际氛围。首先,我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明白图意,第一幅图是小兔来到菜园里,摘了一个大南瓜。第三幅图:小兔把南瓜运到了家。第二幅图没有画面,我在空白画的下面用了一个“。”,让学生说这是什么意思,孩子们都争着说:“这应该画小兔怎样把大南瓜运回家的。”这时,我紧接着说:“你们为小兔想一个好办法吧。”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就像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有的说:“小白兔正在发愁时,它看见小熊骑车从这路过,发现车轮是圆的,能滚动,从中受到了
12、启发,于是,小兔把大南瓜滚到了家。”有的说:“菜园旁边有一条小河,小兔看着小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把竹排当作小木船装好南瓜划着运回家”它们的想象多么独特,多么有创意。这节课我主要是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去想象填补空白,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去交流,去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找准自主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提问。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3、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学生解决。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要过于急着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注重疏、引、拔,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始,孩子们可能会觉得无从问起,提不出什么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切主题,没有实用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示范几次,同时,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定格在某些词句上,让学生变无疑为有疑,并且教给孩子们提问的一些方法。如:对题目提问,对不懂的词句提问,对不明的现象提问使学生提问的水平逐步提高,让孩子们不仅爱问,而且善问。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
14、生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情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也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探究者,学生也会变得其乐无穷。如:潜水洼里的小鱼中写到:“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在这段话中,像“这一条”反复用了几次,针对这种形式,我引导学生提问,有的问:在乎生命的小鱼是指小男孩捡起的这几条鱼吗。有的问: 为什么文中重复“这一条”,不说所有条呢。有的问。省略号代表什么。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进行了思考,真正领
15、悟到小男孩保护动物的坚定态度,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些问题,他们自己能提出来,自己也解决得很好。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 三、做好自主探究的拓展,让探究走进生活。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的世界禁锢于教材,定格在课堂,切断了与生活的渊源,语文本就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的积聚与抒发,绚烂多彩的生活有行、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老师指出:儿童的悟性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儿童总是凭借他们的感官再认识周围世界的过
16、程中获得思维,语言的源泉。因而,我们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为儿童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口,扩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学习不应将学生的视野和情感束缚于课堂内,应激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将课堂上蕴育的丰富情感,转化为健康有益的行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进行语文系列实践活动。 1、课前精心布置,做好小调查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经常在课前布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答案,让他
17、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学雨点一课,在学这篇课文之前,让学生了解天为什么会下雨。然后再进行自我展示汇报,学生们探索的热情高涨。展示交流时,关于雨的形成这一自然现象,说得很明白,清楚。再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前让学生了解壁虎的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学习时孩子们说得很全面,有的孩子还了解了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及特点。如:鸟的尾巴可以当飞行器,鱼的尾巴可以当游泳器,牛的尾巴可以当平衡器,鳄鱼的尾巴可以当武器,狐猴的尾巴可以当仓库,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交际工具等。他们调查的途径也很多,有的是询问家长,有的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学到的,有的是从关于科学知识的书籍中查到的面对孩子们这种积极探究的举动,我感触极深,可别
18、小看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搭建自主探究的桥梁。多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后有意安排,做好搜集工作。尽量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增长智慧。如:学完日月明一课,我对孩子们说:“除了课上我们学的这些字,回家你想一想,或找一找,还有哪些字属于这种类型的字,看谁知道得多,把你知道的字明天教同学们读。”这时,孩子们都有一种展示自己的欲望,为此,孩子们想尽
19、办法搜集这些知识。第二天,很多孩子拿来的字都是我们没学过的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教给大家,这样,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语文园地四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都认识哪些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不仅认识了课本上的几个标牌名称,还说出了多个标牌名称,坚持设计这样的小练习,能促使孩子主动认字。再如:学完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后,学生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所吸引,就仿佛被作者带进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也似乎并不是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的欣赏着那些奇石。此时此刻,他们已对黄山的奇石
20、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再去游黄山,你一定会更喜爱黄山,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老师和你们一样真想去黄山看看,课下让我们再去了解黄山,把书中没有介绍过的石头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把那里你不知名的怪石起上名字,再画一画,然后我们进行小组展示交流。”这样,很自然的就给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小组间也自然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课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请教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有的和家长一起上网他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的介绍飞来石,有的介绍狮子峰,有的介绍仙人晒靴,有的介绍炼丹石,有的展示自己画的图片,还有的拿来录像带放映实践活动
21、的参与,使它们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了自主学习的探究者,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探求世界的奥秘,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造奇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活动探究体验感悟活动探究体验感悟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吴江区北厍小学潘芳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标准,领悟全册教学重点,结合单元分析,准
22、确制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活动为课堂的主要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真正得到自我体验和深刻感悟,主动纠正和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情景模拟、调查研究等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情感的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品德课堂中合理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在导课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则能更快更准地切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创
23、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三年级我不耍赖皮一课,为了使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顺理成章地引入凡事讲规则、不耍赖皮的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导入情境。一上课就跟学生聊喜欢玩的游戏,有意识地选了石头剪刀布并跟 一、二个学生玩。在玩的过程中,我还故意不遵守游戏规则,比如比对手晚出手或者出手后又临时更改等,有意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共同遵守规则才是公平游戏的前提。这样的导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由此,“规则概念”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也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基础。 实践告
24、诉我们,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导课时我们还要注意三个关键字:准、实、快。准是准确定位导入部分在全课教学中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实是注意情境式导入的实效性;快是快速切入活动主题,力求高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
25、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选,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如四年级我要攀登一课,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平时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并形象地做成多个“困难山”贴在黑板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到二个,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征服“困难山”的法宝。比如要克服早上起床“综合症”,有的说睡前开好小闹钟,有的说请妈妈帮忙叫醒,还有的说在床头贴好警示语时刻提醒再比如要解决晚上怕黑不敢独睡的困难,学生交流的办法也很多,有的说可以留一个光线较弱的小夜灯,
26、有的说抱个毛绒玩具,也有的说默念十遍“我最勇敢。”这些小法宝都 来自学生真实生活,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分享,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使生生之间可以彼此借鉴,相互学习,从而更有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道德教育之所以能落在实处,是因为它回归了学生的生活,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实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表达。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充满着生命力的课堂,是真正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的课堂。 三、感悟明理,育情导行 在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忽视“总结、提升、引领”的作用,这是教学结构中不可
27、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特点,与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做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从学习习惯上讲,归纳总结是引导儿童体验发现的快乐,促使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有效手段;从教学实效上谈,归纳总结的作用是在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的有利时机。 还以我不耍赖皮一课为例。在课的后半部分,我补充了一个故事:父子俩钓鱼,在规定时间之前,鱼上钩了,可是花了好一会才把这一条唯一收获的大鱼拖上岸,此时已经超过规定时间。我设计了一个小辩论:你认为该怎么处置这条鱼。从学生组内辩论和全班表述
28、的情形看,他们都非常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且都趋向于应该自觉遵守规则,把这条超时钓到的鱼放回池塘,哪怕此时天色已暗,也无人知晓。相信这个故事、这场辩论会在学生幼小心灵留下一定的震撼,他们或多或少会明白,规则的遵守无需监督,重要的是随时随地自觉自觉遵守。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单靠一两节课,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或提升道德感悟,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到家庭,到社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也倡导“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要结合本课程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性,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29、例如执教绿色小卫士一课,我在导入部分设计了切合主题的情境创设,又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围绕环保教育的探究活动,还补充了相关的案例讨论和是非辨别,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知有了新的提升,貌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这只不过停留在课堂,要想使课堂认知真正落实到平时生活实际,单靠课堂上热闹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设计了相关拓展延伸活动:在班委的组织下拟定班级环保公约,要求学生平时生活中自觉遵守公约,从小事做起,为使地球妈妈更美丽出一份力。事实证明,本班学生都能在课后积极履行环保公约,相信环保意识也能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总之,活动型品德课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引
30、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活动后合作交流、感悟体验、道德升华。只有多种活动方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动探究、道德感悟、习惯养成的最终目的。附:2021.6发表于时代学习报 第四篇: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1、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
32、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如“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孩子理解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美国;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当今问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只知道答案,他们从来没有发现问题的习惯,没在老师面前说过“不”。 只有学生
33、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教学麻雀,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的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微笑的表扬了这们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34、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教曼谷的小象时,学生提出:“小象的鼻子有哪些功能。”针对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开展“小象鼻子功能”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发现
35、小象鼻子能“掀”有“手”的功能;能“撬”有“棍子”的功能;能“喷水”有“刷子”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如在作文课中,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蚂蚁,教师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写,而是让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探究蚂蚁吃什么,为什么它的力气那么大。为什么能
36、预报天气等问题。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津津乐道地探究着,课上探究得还不够,回家后他们继续研究。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
37、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问题,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教凡卡这篇课文,我引导从“我没有指望了,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并自主提出问题:“凡卡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连狗都不如。连狗都不如表现在哪些方面。”有的学生提出:“文中几次提到狗,有哪些狗。”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简简单单地回答,学生把文中联想部分和信的内容,“学徒生活”和“莫斯科见闻”串联起来自主探究,并
38、进行讨论。他们发现:原来凡卡的遭遇不如爷爷身边的狗,狗可以得到主人的宠爱,无忧无虑;不如莫斯科城中的狗,它成为富人家的宠物,吃喝不愁。他们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凡卡确实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这封信是他绝望中的呻吟,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这样的讨论与探究,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使主体参与落实到实处。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
39、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如:教学暮江吟,学生在学诗句“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同学提出“辅”字能否用其它动词呢。“瑟瑟”的意思是“碧绿”,能把“瑟瑟”换成“碧绿”呢。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自主探究。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
40、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贝费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
41、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教师的教学中,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讲到:“青蛙在井底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即有一顽皮学生抢白:“不对,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敢出来;因为如今有很多人爱捉青蛙下酒,
42、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还是不敢跳出来。”这时教师应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充分的发展。又如教穷人的结尾只写到“桑娜拉开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给学生尽显个性的好机会。 第五篇:“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摘要】 论文紧扣新课程核心理念,阐述了以“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为线索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是这
43、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化学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具有概括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诸多模式中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最具优势和最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苏教版新教材【活动与探究】 栏目也确切告诫我们,该功能栏目的编写理念是。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1 一、“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
44、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以学生能够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即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
45、题,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首先,从需要解决什么到怎样解决问题,都尽量通过实验来展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奥秘。 其次,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方法,是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的形成”三者的统一。 科学的探究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四、案例说明: (一)引入:播放铝条加热的实验录像 引导学生发现铝
46、条熔化但不下滴,引出氧化铝。 归纳知识点。铝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二)探究活动设计 1.讨论 氧化铝属于什么氧化物。用反应来证明你的观点。 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2.讨论 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几种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案:alcl 3、naoh溶液、氨水、盐酸。 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出方案: 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由氢氧化铝的组成分析反应物所应提供的微粒。 3.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氢氧化铝方案。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2。取少量
47、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氨水至过量。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以及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的事实。 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式。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客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由此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归纳。铝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用铝盐与弱碱溶液(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2)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设问。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能否跟强酸反应。 小组实验。往实验2所制备的氢氧化铝沉淀中滴加盐酸。 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氢氧化铝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 (3)探究实验三。能否用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3: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