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01-试题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01-试题试卷-含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时练1注音或写汉字碣( )石 澹( )澹 sn( ) 峙 萧s( ) 2根据课文填空(1)树木丛生,_。(2)_,洪波涌起。(3)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 (4)观沧海中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句子是: _,_;_,_。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2)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3)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4)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5)幸( )甚至( )哉,歌以( )咏志。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
2、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B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C“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D本诗结尾两句,紧扣上文,抒发感情,起深化主题的作用。(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
3、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赏析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杪江亭有作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选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绪
4、,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B“江枫秋气斑”写了江枫经霜变红的过程,但因内心愁苦,作者丝毫感受不到自然之美。 C颔联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舒缓闲适的湘水引发联想,对不公正、险恶的世情感慨万分。 D尾联中作者由“扁舟”联想到自己被贬放逐的现状,用“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 E“秋杪江亭有作”说:时值秋末,诗人在江亭看景观物,有感而作。诗的内容紧扣诗题。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ji dn 竦 瑟2(1)百草丰茂 (2)秋风萧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1)登上 来(2)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山)高高地
5、挺立。竦,;峙,挺立。(3)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4)星河 好像(5)幸运 达到极点 来4(1)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2)D(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3)B(“树林众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不是想像。)(4)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5)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5(1)BD (2) “孤雁”和“千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这两种景物勾起了作者的联想,景中寓情。“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