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2).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利建设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比较多,混凝土重力坝、大型船闸、混凝土挡墙等建筑物,虽然设计时都分成好多块,但每一块都仍然有几百方,甚至上千方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较多,稍有差错,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们一定要减少和控制裂缝的的出现。从裂缝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混凝土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之所以开裂,主要是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的结果。因此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就必须从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性能和降低拉应力(特别是温度应力)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抗拉强度主要决
2、定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组成材料,要保证抗拉强度关键在于原材料的优选和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已经确定),由于混凝土选用地材,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原材料优化的空间相对较小,所以降低拉应力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有效途径。而降低拉应力主要通过减少温度应力和沉缩应力来控制温度裂缝和沉缩裂缝。一、温度裂缝1、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引起的。在混凝土结构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如果散热不及时,内部温度就会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变大。混凝土内部膨胀高于外部,此时混凝土表面将受到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温度裂缝。这种温度应力一般在表面
3、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二是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的,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则易发生深度、甚至是贯穿的温度裂缝。2、温度裂缝形成的过程:一般(认为)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初期裂缝就是在混凝土浇筑的升温期。由于水化热,混凝土浇筑后23天内温度急剧上升,内热外冷引起的“约束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引起裂缝。二是中期裂缝就是水化热降温期,当水化热温升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水化热散尽时结构物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此间结构物温度引起“外约束力”,超过混凝
4、土抗拉强度引起裂缝。三是后期裂缝,当混凝土接近周围环境条件之后保持相对稳定,而当环境条件剧变时,由于混凝土为不良导体,形成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较大时,混凝土产生裂缝。3、温度控制:一般的,温度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进行科学预测,以保证控制的准确性。在施工现场,对温度应力的控制主要是进行温控。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温度传感片和测温仪,从浇筑一开始就开始测温(包括入模温度,环境温度),并及时抹面压光和养护(保温保湿)。混凝土浇筑完后根据温控指标,及时调整保温保湿养护条件。温度影响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湿度、散热界面(土、空气
5、等),初凝时间、风速、温差等影响较大,特别是风速和温差较大时,温度影响系数大大降低,最高温升将降低,这与我们的实测结果是相吻合的。但为防止降温过快,形成大的温度梯度,夏季选用蓄水养护,秋冬季加盖草袋、海绵如果工地气候风大、干燥特征拆模后及时采取防风,保温措施,并及时回填土,结果证明这些方法对温度影响系数的改变是非常有用的,事实表明控制也是非常成功的。二、沉缩裂缝混凝土沉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泵送大流态混凝土)施工中也是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或者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及时抹光压实(特别是初凝前的二次拌压);如果表面覆盖再不及时,受风吹日晒,表面水份散失快,产生干缩,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干缩变形而导致开裂。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延缓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充分利用外加剂(特别是缓凝剂)的特性,适时增加抹压次数,消除表面裂缝(特别是沉缩裂缝和初期温度裂缝),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这对消除表面裂缝是有效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