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第9课说“木叶”同步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第9课说“木叶”同步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木叶”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多作为思想的载体,而诗则多作为感情的载体,因而文偏于表现逻辑思维,而诗偏于表现形象思维,似乎是个_的传统。这一传统的打破,对于_的人来说,无疑会被认为是一种生疏可疑的异端而加以反对。但如果我们不从先入为主的传统观念出发而从作品本身出发,就可发现:();并且,散文化的议论本身还有助于突出抒情诗的主人公作者自己的形象。思辨的形象性与其载体的散文化,构成了宋诗一个很大的特色。至于宋人以才学为诗,这主要体现在诗中用典故方面。用典风气的流行与形成和学术文化的隆盛有关联的。宋代诗人多数是博学之士,他们的高层次文化修养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在诗的创作中,从而出现
2、了作者以才学为诗、作品风格繁缛、用意深曲等种种现象。这是宋诗的又一特色,但这一特色的优劣,则需要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无法_。陶渊明可算古来第一位善于用典的诗人,将陶诗囫囵读去的人,往往未能详悉。但我们即使找到它们有那么多的“来处”,也无须_,因为“用事而不使人觉”,也就近于或同于“胸臆语”,即创作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相沿成俗墨守成规混为一谈自鸣得意B相沿成俗故步自封混为一谈沾沾自喜C约定俗成故步自封一概而论自鸣得意D约定俗成墨守成规一概而论沾沾自喜D解析第一处,相沿成俗:沿袭某种做法逐渐形成风俗习惯。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
3、定或形成的。语境强调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了诗文写法的区别,应填“约定俗成”。第二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根据“这一传统的打破”“加以反对”可知,应填“墨守成规”。第三处,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语境强调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分析所有作品,应填“一概而论”。第四处,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自鸣得意”比“沾沾自喜”的语义重,根据语境可知,应填“沾沾自喜”。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散文化及往往包含
4、在这个外壳中的议论,有益于表现文学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形象性B诗的散文化及往往包含在这个外壳中的议论,并不排斥文学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形象性C文学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形象性,并不被诗的散文化及往往包含在这个外壳中的议论所排斥D文学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形象性,并不因诗的散文化及往往包含在这个外壳中的议论而被排斥B解析根据后文“散文化的议论本身还有助于突出抒情诗的主人公作者自己的形象”可知,括号内的语句应以“诗的散文化及往往包含在这个外壳中的议论”开头,排除C、D两项。比较A、B两项,根据后文“并且”可知,括号内的语句与后文形成递进关系,“并不排斥”与“还有助于”衔接更紧密,排除A项。故选择B项。3文中画
5、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用典风气的形成与流行和学术文化的隆盛是有关联。B学术文化的隆盛和用典风气的形成与流行是有关联的。C形成与流行的用典风气和学术文化的隆盛是有关联的。D用典风气的形成与流行和学术文化的隆盛是有关联的。D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其一,成分残缺,画线句缺少谓语,可在“有关联的”前面加上“是”,或删去“有关联的”中的“的”;其二,语序不当,“流行与形成”应改为“形成与流行”。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些经典古诗文_经久不衰,_它们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优秀的古诗文作品,_具有文学上的审美趣味,_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它们穿越
6、千年,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_在个体精神世界疲惫、懈怠、干涸的时候给予他们心灵上的甘霖,_使他们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A之所以是因为不仅还并/B/就在于除了并且由于必然C既然能肯定是/也甚至因此D之所以不排除不但而且/进而A解析“一些经典古诗文经久不衰”和“它们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之间是因果关系,前为果,后为因,故两处应填表因果关系的一组关联词;“优秀的古诗文作品”自然应该具有“文学上的审美趣味”,而“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则是其深层次的美,故两处应填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故选择A项。5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杏林之光(赞教师)鱼跃龙门(贺升学)
7、敬颂钧安(祝平辈)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ABCDD解析“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之光”用于赞教师不恰当。“鱼跃龙门”比喻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用于贺升学,使用恰当。“钧”用于称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敬颂钧安”为敬辞,用于祝平辈不恰当。该联意思是:仙鹤跟随着白云的影子消失不见,杜鹃的声音好像冬天的月光一样寒冷。用作挽联,使用恰当。该联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苔,意思是: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用于自勉,使用恰当。该联是贺新婚用联,上联贺新
8、婚夫妇成为知音,下联描写结婚时热闹、喜庆的场景。用于贺友情,使用不恰当。6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B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C解析“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的意境,由“片石孤云”“清池皓月”可看出是清幽渺远的。A项,“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与题干中诗句的意境不符。B项,“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中“无”与“有”虚实相生,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与题干中诗句的意境不符。C项,“
9、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写山中幽静,幽溪苍苔,鹿过不惊;鸟栖深树,悠然自得,树上白云飘然而过,鸟儿不知。与题干中诗句的意境相符。D项,“疑天上”“似镜中”突出了皇宫和京城的繁盛、美丽,与题干中诗句的意境不符。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
10、?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的“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
11、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词语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
12、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藏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的高下,不仅要看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暗示。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
14、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C解析“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错,原文第二段的表述是“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的语言具有象征性和暗喻性,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常常借描写具体场面或景物的语言进行象征和暗喻,从而营造深远的意境。B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张九龄的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C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那些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该受到推崇,而一些描写景物时单纯注意形似的作品则相对逊色。D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里
15、的“画”不仅指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画”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B解析“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错,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并未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富有象征性和隐喻性的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确很常见,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
16、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D解析“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指“隐藏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三、语言运用10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林庚成了北大名师。林庚关于唐诗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林庚关于唐诗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林庚关于唐诗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答:_解析通读题干所给的四个句子可知,所写的单句应包括“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17、关于唐诗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等信息。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所写的单句的陈述对象应是“林庚”,“成了北大名师”是谓语和宾语,其他信息应为修饰成分。答案(示例)在林庚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之后,他成了北大名师。11根据下面的漫画春光先到野人家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文字。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答:_解析作答本题,关键是根据图中的景物(山、树、花等)的特点和人物(大人和小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漫画主题春光先到野人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字数的要求。答案(示例)春寒乍暖,山林尚未葱郁,远处的山头还留着冬日的残雪,乡野春光却早早地赶来报到。孩子牵住父亲的手,指着树上的花苞,高兴地大喊:“爸爸,快看,春天来了,花开了!”桃花星星点点地落在树枝上,开在余寒未尽的早春里,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有的迎风初绽,鼓鼓的小骨朵嘟着红嘴儿,像姑娘嫣然微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