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一).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99885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是一派建筑业欣欣向荣的好景象。但是,在建筑事业繁荣的背后,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这又是令人悲戚的一幕。触电,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4大伤害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用电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是一派建筑业欣欣向荣的好景象。但是,在建筑事业繁荣的背后,安全事

2、故却频繁发生,这又是令人悲戚的一幕。特别是触电事故,已经列入建筑安全四大事故之一。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外电防护 外电线路主要指不为施工现场专用的原来已经存在的高压或低压配电线路,外电线路一般为架空线路,个别现场也会遇到地下电缆。由于外电线路位置已经固定,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与外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当因受现场作业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屏护措施,防止发生因碰触造成的触电事故。 1.1在架空线路的下方不得施工,不得建造临时建筑设施,不得堆放构件、材料等。 1.2当在架空线路一侧作业时,必

3、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以下是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这里面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 1.2.1必要的安全距离尤其是高压线路,由于周围存在的强电场的电感应所致,使附近的导体产生电感应,附近的空气也在电场中被极化,而且电压等级越高电极化就越强,所以必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随电压等级增加,安全距离相应加大。 1.2.2安全操作距离考虑到施工现场属动态管理,不像建成后的建筑物与线路距离为静态。施工现场作业过程,特别像搭设脚手架,一般立杆、大横杆钢管长6.5m,如果距离太小,操作中安全无法保障,所以这里的“安全距离”在施工现场就变成“安全操作距离”了,除了必要的安全距离外,还要考虑作业条件的因素,所以距离又加大了。

4、 1.3当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满足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应设置防护性遮栏、栅栏并悬挂警告牌等防护措施。 1.3.1在施工专场一般采取搭设防护架,其材料就使用木质等绝缘性材料,当使用钢管等金属材料时,应作良好的接地。防护架距线路一般不小于1m,必须停电搭设(拆除时也要停电)。防护架距作业区较近时,应用硬质绝缘材料封严,防止脚手管、钢筋等误穿越触电。 1.3.2当架空线路在塔吊等起重机的作业半径范围内时,其线路的上方应有防护措施,搭设成门型,其顶部可用5cm厚木板或相当5cm木板强度的材料盖严。为警示起重机作业,可在防护架上端间断设置小彩旗,夜间施工应有彩泡(或红色灯泡)其电源电压应为36v。 2接地与

5、接零保护系统 为了防止意外带电体上的触电事故,根据不同情况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接地和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 2.1接地及其作用 2.1.1工作接地将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叫工作接地,阻值应小于4。有了这种接地可以稳定系统的电压,防止高压侧电源直接窜入低压侧,造成低压系统的电气设备被摧毁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2.1.2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连接叫保护接地,阻值应小于4。有了这种接地可以保护人体接触设备漏电时的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1.3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叫保护接零。保护接零是将设备的碰壳故障改变为单相短路故障,保护接零与保护切断

6、相配合,由于单相短路电流很大,所以能迅速切断保险或自动开关跳闸,使设备与电源脱离,达到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的目的。 2.1.4重复接地所谓重复接地,就是在保护零线上再作的接地就叫重复接地,其阻值应小于10。重复接地可以起到保护零线断线后的补充保护作用,也可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和缩短故障持续时间。在一个施工现场中,重复接地不能少于三处(始端、中间、未端)。 在设备比较集中地方如搅拌机棚、钢筋作业区等应做一组重复接地;在高大设备处如塔吊、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等也要作重复接地。 2.2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比较在低压电网已作了工作接地时,应采用保护接零,不应采用保护接地。因为用电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第一,

7、采用保护接地时,故障点电流太小,对1.5kw以上的动力设备不能使熔断器快速熔断,设备外壳将长时间有110v的危险电压;而保护接零能获取大的短路电流,保证熔断快速熔断,避免触电事故。第二,每台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其阻值达4,也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钢材打入地下费工费材料;而采用保护接零敷设的零线可以多次周转使用,从经济上也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在同一个电网内,不允许一部分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外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零,这样是相当危险的,如果采用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碰壳时,将会导致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同时带电。 3配电箱、开关箱 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是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中枢环节,而开关箱是配电系统

8、的末端,是用电设备的直接控制装置,它们的设置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 3.1关于“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3.1.1配电箱应作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形成三级配电。这样配电层次清楚,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查找故障。同时要求,照明配电与动力配电最好分别设置,自成独立系统,不致因动力停电影响照明。 3.1.2“两级保护”主要指采用漏电保护措施,除在末级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中再加装一级漏电保护器,总体上形成两级保护。 3.2关于加装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

9、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施工现场虽然改tn-c为tn-s后,提高了供电安全,但由于仍然存在着保护灵敏度有限问题,对于大容量设备的碰壳故障不能迅速切断保险,对于较小电流的漏电故障又不能切断保险,而这种漏电电流对作业人员仍然有触电危险,所以还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进行保护。在加装漏电保护器时,不得拆除原有的保护接零(接地)措施。 3.3隔离开关 3.3.1隔离开关一般多用于高压变配电装置中。隔离开关没有灭孤能力,绝对不可以带负荷拉闸或合闸,否则触头间所形成的电孤,不仅会烧毁隔离开关和其他邻近的电气设备,而且也可能引起相间或对地孤光造成事故,因此必须在负荷开关切断以后,才能拉开隔离开关,只有先合上隔离开

10、关后,再合负荷开关。 3.3.2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中,都要装设隔离开关,满足“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的规定。 3.3.3空气开关不能用作隔离开关。 3.4“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不允许将两台用电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合置在一个开关箱内,避免发生误操作等事故。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4配电线路 4.1“架空线路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这里强调了必须采用“绝缘”导线,由于施工现场的危险性,故严禁使用裸线。导体和电缆是配电线路的主体,绝缘必须良好,是直接接触防护的必要

11、措施,不允许有老化、破损现象,接头和包扎都必须符合规定。 4.2“电缆干线就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敷,并应避免机械伤害和介质腐蚀。”“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电缆引出地面从2m高度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施工现场不但对电缆干线应该按规定敷设,同时也应注意对一些移动式电气设备所采用的椽皮绝缘电缆的正确使用,应采用钢索架线,不允许长期浸泡在不中和穿越道路不采取防护措施的现象。 4.3电缆埋地 4.3.1直埋电缆必须是铠装电缆,埋地深度不小于0.6m,并在电缆上下铺5cm厚细砂,防止不均匀沉降,最上部覆盖硬质保护层,防止误伤害。 4.3.2对高层、多层建

12、筑施工的室内用电,不允许由室外地面电箱用橡皮电缆从地面直接引入各楼层使用。其原因:一是电缆直接受拉易造成导线截面变细过热;二是距控制箱过远遇故障不能及时处理;三是线路乱不好固定容易引发事故。“在建高层建筑的临时配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1.8m。”电缆垂直敷设后,可每层或隔层设置分配电箱提供使用,固定设备可设开关箱,手持电动工具可设移动电箱。 5结束语 实践证明,根据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十分有效的,保证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避免了不该出现的损失。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务必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条神经,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事业才能健康蓬勃地发展。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