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6)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7455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6)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6)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6)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6) .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牌楼镇地处荆门城东郊,距市中心7公里,素有荆门“东大门”之称。全镇辖15村2居2场,102个村民小组,369个自然村(湾),6328户、24076人。全镇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962亩,林地29743亩,水面9208亩。三条河流流经牌楼镇,其中竹皮河10.2公里,杨树港河13.59公里,王林港河4.9公里。皂当省道、207国道复线、襄荆和武荆高速公路及长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1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4.48亿元、60.97亿元、8.5亿元,增幅分别为20%、56.7%、25%;

2、实现财政收入3363万元,同比增长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9亿元,同比增长44.2%;工业企业达到206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5家,亿元企业达到6家;农民人均纯收入7213元,比去年增长933元。 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和xx市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核心区,我们紧紧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3年明显变化,5至7年大变化”的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建(建设生态文明新村)、两治(治穷与治污)、六新(新产业、新服务、新生态、新面貌、新村庄、新生活)”的建设目标,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突破创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

3、设情况。一是公路建设。杨竹流域交通干线杨竹大道于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全长21.44公里(其中东宝段11.98公里),山岭重丘二级路标准,路基宽8.5米,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路基工程正在铺设下基层,竹皮河大桥已通车运行,全镇村村通油(水泥)路。二是河道整治及沿河沿路造林绿化。完成了牌楼境内竹皮河整治试验段工程双侧1200米的石头护坡及植树绿化,完成了竹皮河江山水库环库绿化工程,武荆高速2.5公里绿色景观带建设达标,两旁植树15000株。三是土地整理及小农水项目建设。2010年,完成了来龙、花竹、泗水桥、荆东、江湾、杨冲、牌楼等7个村的万亩高产农田示范项目,完成了在泗水桥、花竹、城山等

4、3个村实施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鸡公山泵站渠系8个村实施了现代农业小农水重点项目建设。四是人口饮水安全及“一建三改”工程。筹资700多万元架设自来水管道,解决了9村2场1居近9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推进“一建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全镇共建成1760余口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85%。五是广播电视宽带建设情况。20户以上的集中连片的自然村实现了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村村通”,全镇已有13个村分组架设了无线广播。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一是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实施城郊菜篮子工程,以泗水源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为依托,在来龙、泗水桥等村发展绿色蔬菜基地,在保障本地蔬菜供应的同时,积

5、极推广了“名、特、优、精”蔬菜种植品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按复种指数计算达到2.68万亩,总产量近6万吨,总产值达7000万元。二是着力发展立体水产养殖基地。以杨冲马集养殖场为依托,在杨冲、长兴、牌楼等村发展立体水产养殖基地,水产放养面积15500亩,其中精养鱼面达到7790亩,小龙虾养殖面积5000亩,年水产品供应量达6138吨,渔业总产值达5292万元。同时,积极推广“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种养面积达500亩。三是着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基地。大力实施优质畜禽工程,生产安全优质的肉、禽、蛋。以彭墩村养鸡场的辐射效应为依托,在城山、江湾、荆东、荆钟等村发展绿色畜禽养殖基地,建设鸡、鸭、鹅及生猪养殖小

6、区10个,形成了生猪出栏10万头、家禽出笼75万羽的生产能力。全镇畜禽养殖专业大户达70户。其中,齐笙养殖场获国家农业部授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着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在园艺场、荣星、荆东等村发展速丰生产林和花卉苗木基地,速生丰产林达到10000亩,花卉苗木达到2000亩。 (三)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一是集镇改造。筹资300多万元对工商街和水产路路面进行了硬化,航空路给排水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二是村庄环境整治。在来龙村开展环境整治样板示范建设,架设太阳能路灯30盏,新建垃圾屋35个、垃圾池54个、艺术围栏500余米,硬化庭院1000余平方米;在泗

7、水桥黄集居民点投资20万元,完善了沿街站台、地板砖等基础设施建设。花竹村1组的赵湾子村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户户通了水泥路,有效解决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三是村级阵地和集中居民点建设。按照“四心合一”的要求,全镇共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新建牌楼、泗水桥等5个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扩)建城山、革集、荆钟等13个村(居、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构建了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镇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居、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完成了19个村(居、场)集中居住小区的规划,长岗、杨冲、牌楼、新生等4个村的集中居住小区一

8、期已全面完工并交付投入使用。泗水桥居民小区、白夷铺小区和牌楼小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全镇一本招商手册、一套管理制度、一个加强“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的意见,每村一个发展规划、一套工作台帐,积极探索出“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土地流转型、村企合作型、服务创收型”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的“五种模式”,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0年,全镇19个村(居、场)经营性收入全部过5万元,其中过10万元的10个,总经营性收入达到268.6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在组织发动上下气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必须凝聚各方面的智慧,调

9、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为此,我们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为第一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镇机关和中心站所选派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8个工作专班,分别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强化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新农村建设责任,对各村建设工程倒排工期,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表。狠抓督办落实,对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的村实行通报批评,并对包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告诫谈话。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利用广播、墙报、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编印牌楼镇新农村建设政策宣传手册6000本发放到户,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

10、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具体措施,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增强了镇村干部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在对口帮扶上抓联动。2009年11月以来,市、区24个单位组建的24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相继进驻我镇杨竹流域12个核心村(场)。2011年,省检察院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又进驻来龙村。为充分发挥工作队的作用,我们积极主动加强与包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驻村工作组成员的沟通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会和项目建设恳谈会等形式,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整合各类资源,形

11、成了合力共建的格局。各村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编制完善了村级阵地建设规划、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确定了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项目并开始分步实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文化帮扶活动。省市区主要领导、对口包联单位领导多次亲临我镇,现场解决困难,使我镇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有了可靠保障。 (三)在典型示范上作文章。一方面,按照科学整体规划、分段建设实施的办法,在杨竹流域12个村(场),上下结合,集中力量,以生态产业、生态田园、生态民居、生态人文为重点内容建设示范样板。各村(场、居)结合村情,因地制宜,确立新农村建设重点,一项一项规划、一步一步推进,着力打造亮点。另一

12、方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培育典型、扶持典型、让典型现身说法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以典型户引导、幅射和带动其他农户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适应农村分工分业和劳动力快速转移的新情况,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09年,泗水桥村、来龙村以万亩高产农田平整项目为契机,将公路沿线200亩农田从农户手中进行集中流转,争取项目资金600多万元新建40个高标准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由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整体对外招租,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的双赢。2010年,泗水桥村流转100亩土地发展小龙虾养殖,荆东村流转100亩土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对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内容总结(1)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牌楼镇地处荆门城东郊,距市中心7公里,素有荆门“东大门”之称(2)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2010年,完成了来龙、花竹、泗水桥、荆东、江湾、杨冲、牌楼等7个村的万亩高产农田示范项目,完成了在泗水桥、花竹、城山等3个村实施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鸡公山泵站渠系8个村实施了现代农业小农水重点项目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