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以评价领导干部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本文阐释了经济责任审计形成的特殊性以及其在保护国有资产、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从制度、人员、对象和手段这四个方面分析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得出防范风险时可以采取健全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等措施,进而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关键词: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防范措施 一、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般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审计制度。这项审计制度与其他审计制度相比,出现的比较晚,但涉及面广且深受人民群众的关心。早在2021年,guthrieandpark
2、er认为,绩效审计技术的构成受多种组织及团体的共同影响。此后,midwinter提出一种观点,认为目标管理和计划程序预算制度是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2021年,waddock、sandra和neilsmith认为,社会责任审计在改善公司绩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反映公司的核心价值,社会责任审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纵观国内的研究,刘世林、方伟明认为,审计人员因发表审计报告意见的不当会带来风险,它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构成部分。雷雯、陈玉洁认为,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会影响被审计人员的任免及调任,因此,审计意见不当会造成政府部门的损失。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作用 (一)
3、经济责任。经济责任研究是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起点。经济责任指由于受托管理他人资产而承担的相对于委托人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委托-代理关系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当今社会存在形形色色的受托责任关系。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干部进行的相关经济责任审计,该审计工作包括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发生的相关经济活动。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有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社会审计组织。其中,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就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它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主体。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包括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县级以
4、上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一些地方还包括部门、单位其他的副职领导及财务主管。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1.充分发挥审计功能,更好的实现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与普通的审计在功能以及审计目标方面不同。普通审计的基本功能是经济控制,它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为目标。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与中国目前特殊的发展情况相结合的审计控制形式,要对被审计人的任期、经济活动、所属经济责任等进行划分与审计鉴证,明确其责任受托履行的情况与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2.强化权力约束。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对被审计人任期目标完成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评价
5、与鉴证,这实际上也是对被审计人权力运用情况的约束与监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法定地位的逐步确立,有助于对领导者的权力进行监控的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约束机制。 3.实现审计功能的拓展与审计制度的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将现代审计机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美的结合,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在提升我国经济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管理层起到了监管作用,对我国的廉政建设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我国审计功能的扩展,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审计制度的创新。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审计范围和内容违规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
6、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者,主要包括法定代表人和单位的负责人。对这些人员进行审计就是对这些人员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如果被审计人员与单位所提供的资料不属实、不完整甚至无关,将导致审计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审计工作人员将难以全面透彻的分析被审计人在审计范围期间的全部经济活动并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期限划分的判断风险。要想得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就需要对被审计人的任职期限进行准确地划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准确的划分责任期限。由于各个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核算都具有连续性,而且都普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再加上目前我国各项制度不够完善,所以,经济责任的认定
7、不好划分,容易产生简单化、片面化的风险,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评价风险。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出现较晚,目前仍处在开始实践的阶段,经济责任界限错综复杂、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素养等层次不齐,资料信息的更新不及时,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些因素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审计评价风险。 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制度因素。首先,由于没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客体的特殊性,往往使审计人员忽视被审计人员在任期间的履职情况,不能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其次,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规定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有时候审计人员会人为的将审
8、计范围扩大或缩小,无法落实到具体的经济责任人。最后,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审计成本和审计方法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直接使用现有的会计资料,并没有对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人员因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达不到防控审计风险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涉及面较广,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知识,还是集知识、技能、经验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就我国而言,大多数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由财会相关专业的人员构成,知识面较狭窄,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一知半解,严重制约了审计的深度,出现漏评、误判等情况,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对象因素。首先,经济
9、责任审计要求“审事议人”,由于审计客体的任期时间普遍较长,无从了解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使审计工作难以实施,增加审计风险。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人事工作变动往往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衔接不上,阻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最后,我国的本级审计机关由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共同领导,上一级审计机关分派本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而本级政府直接领导同级审计机关,有权对同级审计机关的干部进行任免,为其提供审计经费。 (四)手段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信息虚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防不胜防。再有,会计资料时间跨度长、内容庞杂,其真实性、可靠性较难调查,这将会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加大审计风险。此外,审计工程中抽
10、样调查法成为重点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两者相互不匹配,评价标准不成体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办法,规范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评价结果等。加强审计质量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加大审计风险。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随意性。 (二)在审计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防范审计风险。 1.注重内控
11、制度的评审。单位内运行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审计风险。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前,审计人员应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内控的制定和执行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经济责任与管理能力挂钩。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2.合理的确定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各个行业,在审计过程中应该设计不同的审计重点。并且,在审计过程中,面对大额资金分配权的单位、频繁被群众举报或有违规违纪情况记录的单位,对这些单位的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要重点加以注意。还要关注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内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动。 3.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为了
12、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要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改进审计手段。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将普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除了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找出该单位的风险点,还可以实地调查,做好审前调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4.建立和实行承诺制度。在审计工作开始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应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做出书面承诺并签字盖章,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也应建立审计组承诺制度,对审计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及纪律执行情况负责,保证审计过程中所有的流程都按审计方案的规定实施。 5.加强复核、征求意见、化解风险。审
13、计机关应在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严格把关,对最后出具的审计报告要加强复核、征求意见,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操作。对于审计人员最后出具的报告,审计机关可以组织有关部门的主管进行讨论修正,使出具的报告用词准确。 (三)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上注意审计风险的规避。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因此,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审计人员应遵循依法审计原则,审计程序、审计行为要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没有相关依据的行为不予评价,应上报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共同商定,不宜大包大揽。审计人员还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中要查清审计事实,以查明的事实为依据,不
14、能照搬被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资料等。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还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对规定范围以外的事项加以评价。对审计出的事项要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市场、政策等因素对审计评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施理楠.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21. 2樊星宇.黑龙江省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21. 3姜涛.坚持严字当头践行严以用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1. 4李志刚.搞好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的几点认识j.消费导刊,2021(11). 5刘家义.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21. 6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2021 7王会金.协同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管理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 8吴秋生,秦怀璐.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j.会计之友,2021. 9姚冬琴.七部门联合发文经济责任审计成反腐先行军j.中国经济周刊,2021. 10尹金萍.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2021. 11占伟琼.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的实证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1.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 第 8 页 共 8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