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应知应会手册(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应知应会手册(1).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临泉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应知应会手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2018年1月夯实感控基础 筑牢安全底线目 录一、 医院感染相关基础知识二、 医务人员手卫生三、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四、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五、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六、 医院感染重点部位七、 清洁、消毒与灭菌八、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与处理九、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临泉县人民医院一、医院感染相关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2哪些情况属于医院
2、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3.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
3、、弓形体病、水痘等。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4.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几类?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5什么是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的感染,也称自体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临床诊疗措施有关,不易预防。例如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使存在于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感染;由于诊断和诊疗措施引起的损伤为存在体内的非条件致病菌提供了入侵门户而发生的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激活的潜在性感染等 。6什么是外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或环境,可以通过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进行预防和控
4、制。如诊疗过程中由于所用的医疗器械、设备、药物、制剂及卫生材料的污染或院内场所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陪护人员或探视人员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而引起的感染。7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环节?医院感染发生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又称感染链,只有当三个环节都存在时,才能构成医院感染。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
5、象。10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有哪些?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应在24h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即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h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11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是什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6、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1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常有哪些人员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13科室医院感染小组有哪些人员组成?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包括医师和护士,宜为病区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14医院感染相关数据要求?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低于1%、0.5%、0.5%。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
7、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三级医院应低于10%,二级医院应低于20%。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每年组织一次,调查在某一时点或时段内,调查病例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数量,要求实际调查率96%。15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接触传播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5m)通过空气流动而实现疾病传播,常见空气传播的疾病包括肺结核、水痘、麻疹等。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5m)在空气中短距离(1
8、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血源性传播:致病因子直接或间接通过血液而造成的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如输血或接受其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或手术器械、锐器伤、血液透析以及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医疗用品等。二、医务人员手卫生16手卫生的概念?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7洗手的概念?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18卫生手消毒概念?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19外科手消毒概念?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
9、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20什么是正常菌群?存在于人体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在人体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群。21什么是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22什么是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寄居时间短,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污染的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23洗手与卫生手消应遵循什么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
10、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4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什么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25WHO推荐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时刻是?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26手消毒效果监测要求是什么?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监测的重点部门包括ICU、新生儿室、母婴室、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血液透析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内镜室、口腔科等。27医务人员的手监测方法与标准?监测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
11、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抹2次,一只手面积约为30cm2,涂抹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监测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28多重耐药菌是如何定义的?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29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哪些?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
12、细菌CRABA 耐碳青霉鲍曼不动杆菌CRPAE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MDR-TB 多重耐药菌结核分枝杆菌30多重耐药菌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主要是接触传播方式,如通过污染的手、污染的医疗用品、污染的医疗器械等。31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32.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有哪些,如何处理?医务人员和或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按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
13、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33什么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包含各个系统的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手术部位等,相应部位标本送检微生物培养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并符合该部位的临床诊断。34何为多重耐药菌定植,是否需要治疗,是否需要执行隔离医嘱?定植是指该部位送检的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菌,但没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肿胀等,同时排除污染,即判断为定植。定植菌可以在呼吸道、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多重耐药菌定植不需要治疗,但需要执行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35多重耐
14、药菌管理需要哪些部门共同协作?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护理、药剂、微生物室、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共同协作。36临床医生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如何处理?床位医生下达“接触隔离”医嘱;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执行并落实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37遇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如何处置?最好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应进行严格的床旁隔离;设立醒目蓝色隔离标识,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护理病人时戴手套,摘手套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诊疗用品专用,用后及时消毒;同时做好每日环境物表清洁消毒;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38什么叫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菌药物?抗细菌药:是指在体内外对细菌(包括支原体
15、、衣原体、立克次体、狭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硝基咪唑类、噁唑烷酮类等人工合成的化学抗菌药物,不含外用消毒剂。抗真菌药:是指在体内外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抗生素类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合成药主要有咪唑类、氟胞嘧啶丙烯衍生物。抗菌药物:在国内,一般把抗细菌药与抗真菌药统称为抗菌药物。3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是如何界定的?本办法特别规定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及真菌等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药物。不包括不针对上述病原菌的抗病毒药与抗寄生虫药;尽管
16、属于抗菌药物,但因为临床应用的特殊性,抗结核药、抗麻风药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以及外用抗菌制剂暂未纳入本管理办法范围。4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是基于哪两个方面判断?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4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42常见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有哪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43常见的浓度依赖型抗
17、菌药物有哪些?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甲硝唑等。44清洁手术需要常规预防用抗菌药物吗?清洁手术: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45哪些清洁手术可考虑预防用抗菌药物?下列情况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46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给药方法?给药途径
18、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47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
19、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感染机会增加。48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头孢菌素有哪些?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49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经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易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
20、,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方面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5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三级综合医院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不超过35种;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不超过20%;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不超过40%;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不超过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10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
21、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五、职业暴露与防护51什么是职业接触?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5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53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如何处理?应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四报告”的原则进行受伤局部的应急
22、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4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如何预防用药?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全套接种;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
23、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55医务人员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如何预防用药?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 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24、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56医务人员梅毒职业暴露如何预防用药?若暴露源(患者) RPR (或 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 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若患者 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57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如何预防用药?暴露后风险评估:1)风险增高的因素污染物(例如针头)有可见的血液;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或动脉;空心针;
25、损伤较深;暴露源为晚期HIV感染者;高病毒载量(暴露源检测不到病毒载量,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很低但并不完全不可能,需要提供PEP)。2)不需要暴露后预防被暴露者本身为HIV感染者;暴露源为HIV阴性者;暴露的体液没有感染HIV风险:眼泪、没有血迹的唾液、尿液、汗液。预防用药时机经过专业医务人员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后,对于具有潜在HIV感染风险的人员应在暴露后尽快(2小时以内)开始预防性治疗,最好不要超过72小时。如果在此时间内无法获得药物,即使超过72小时后也要将药物提供给暴露者,但是动物研究显示预防效果会下降。推荐服药疗程为4周。用药方案:预防用药方案职业暴露PEP用药方案为三联组合方案。推荐为
26、选择用药之前应该考虑到暴露源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效果及耐药问题。如果暴露源为HIV耐药株或者可疑耐药株,需要咨询专家确定PEP治疗方案。推荐职业暴露PEP方案为:替诺福韦(1次300mg,每天1次)+拉米夫定(1次300mg,每天1次)+克力芝(1次2片,每天2次),连服28天。58何为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采用的一种预防,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主要措施有:洗手和手卫生;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的物品;预防针刺伤或锐器伤,
27、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环境清洁和处理溢出物;正确处置医疗废物。59什么是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护人员不带来任何可避免的暴露风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60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具体要求和措施?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有手卫生指征时正确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在诊疗活动中正确使用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各种注射前,规范地进行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确保效果。使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正确进行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61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哪些?个人防护用品(PPE)是指能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28、,用于保护个人黏膜、气道、皮肤以及衣物免受感染性病原接触的多种屏障用品,主要包括手套、面部防护设备、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62医用外科口罩分层与作用?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组成,外层阻隔体液、中间层吸附微粒、内层吸潮。63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防护级别使用情况防护用品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手卫生乳胶手套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鞋套一般防护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 医 务人员+一一+土+一一一一一 级防 护发热门诊与感染疾病科 医 务 人 员+一一+一+一二 级防 护进入疑似或确诊经空气 传播疾病患者安置地或 为患者提供一般诊疗 操作一+土+土土+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 产
29、生气溶胶操作时一+一+注:“ + ”应穿戴的防护用品,一”不需穿戴的防护用品,土”根据工作需要穿戴的防护用品,土”为二级防护 级别中,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条件,选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注: “+”应穿戴的防护用品;“”不需穿戴的防护用品;“土”根据工作需要穿戴的防护用品;“土”为二级防护级别中,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条件,选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六、 医院感染重点部位64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与定义?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30、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肠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手术。65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分类?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发生手术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SSI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66浅部切口感染与脂肪液化如何鉴别?手术切口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疼痛和触痛,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分泌物或者组织中多能培养出病原体。脂肪液化多见于肥胖患者,其发生机制可能
31、由于电刀而产生的高温导致皮下脂肪组织的烧伤及脂肪细胞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导致脂肪组织血供障碍,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目前脂肪液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在术后5-7天,大部分患者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分泌物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67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能代替精细的手术操作吗?不能代替。医生的手术技术和技巧、手术操作时间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干预措施中
32、的重要因素,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措施。过度延长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超过48小时会增加耐药菌感染机会。68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前: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
33、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手术中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保证使用的手
34、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若手术时间超过3个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手术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
35、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为患者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69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70如何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增加抗菌药物使用负担等。预防感染应执行以下几点措施: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
36、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的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采样送微生物学检测。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采集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进行微生物培养。除此之外,置管前、维护导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针对感染高发的重症监护病房,医疗机构应开展目标
37、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加强置管和导管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并认真落实以上预防要点,才能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真正下降。71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该如何操作?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若疑似存在感染,需采集标本,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拔除导管,从独立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送微生物室培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果判断可参考表1。表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果判断导管尖端外周静脉1外周静脉2结果判断/CRBSI/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非CRBSI对于置管困难,不能拔除导管的,
38、推荐采用导管内血液与外周同时送检。一般情况下取两份,一套来自导管内,另一套来自外周静脉,两份血样的采血时间应接近且同时送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果判断可参考表2。表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果判断导管尖端外周静脉条 件 结果判断CRBSI导管较外周报阳时间快120分钟或者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CRBSI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导管定值菌或污染菌非CRBSI7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小时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7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策略是什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
39、呼吸机维护及护理等知识培训。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8小时一次。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呼吸机内外管路应做好清洁消毒。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74什么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为:患者留置导尿管
40、期间,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7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基本预防措施有哪些?人员接受导管插入和护理的正确技术培训,并定期开展再培训。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加强手卫生。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导管,正确安全地使用导管。保持尿流通畅。置管时间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特殊
41、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不推荐常规全身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尿路感染。七、清洁、消毒与灭菌76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77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78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79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80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81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
42、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82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83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84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85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
43、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86灭菌水平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87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消毒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88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
44、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89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支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90床单元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91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床栏、床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窗帘、门
45、把手、计算机等。92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93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94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95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96.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风险等级环境清洁等级分类方式频率(次/d)标准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湿式卫生1-2要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中度风险区域卫生级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