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585065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兰亭集序详案(片头)一、导入(播放字的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一部书法作品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字不论结构、笔法、章法都已达到高度精熟的地步了,字形变化多端,神韵朗然,给人一种脱尽朴质古意,纵逸潇洒又不失雄健的感觉。你们知道这是哪位书法家的字体吗?对,这就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出现人物头像),请看,这就是王羲之。人们评价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并冠其以“书圣”之美誉,连乾隆皇帝也说他的字“尽善尽美”。我们知道“书为心画”,笔墨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与暗示。从王羲之的字中,我们看到了他那种一气呵成、挥洒自如的气质,今天,我们来换个角度

2、,从他的一篇文章兰亭集序入手,进一步了解王羲之,感受他对于人生的深刻体察和感悟。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1、我先来看看大家预习之后,对文章读懂了没有。播放预习提纲、提问、明确2.字词就解决到这儿。对于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大家可能不很熟悉。缓慢放映全序画面 但是,千百年来, 兰亭集序却的的确确为文人志士所喜爱,所传诵,这当然绝不仅仅因为其书艺超绝无双,而是文章本身,有很深刻的人生哲理蕴含其中,同时也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习气。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传达和展现的呢?下面我们先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从表达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是哪两部分呢?3.提问 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哪两部分呢?

3、明确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侧重记叙;第二部分是第二、三自然段,侧重抒情,议论。4,在记叙部分里,作者写了景、写了人,初中时我们学过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文章开头是怎么写莲花的?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明确对莲花及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格的赞美之情。提问是什么写法呀?明确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较一下,本文的一开头的又写了什么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5,分析第一自然段。提问(师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这一句交代了什么?明确 时间、地点、聚会的目的-修禊提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交代了

4、什么呢?明确 人物提问这里的人物都是什么身份呢?明确都是王羲之的亲朋好友,是些文人雅士。提问 这些文人雅士来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环境如何呢?(板书景明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我们来看,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周围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的流水和急流,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四周。提问 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明确 美极了,清新、明快。提问在这秀丽迷人的的景色中,这些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做了些什么呢?板书明确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作者和亲朋好友、文人雅士排列坐在曲水两旁,在做一种叫“曲水流觞

5、” 的游戏。就是把装有酒的杯子放在弯弯曲曲的水面上任其漂流,杯子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赋诗一首,畅叙诗情,做不出就要罚酒三杯。播放图片 大家请看,古人如何“曲水流觞”,我们已经见不到了,但却能想像得出,在一个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日子里,作者一行人来到秀美空蒙的自然山色之中,这些文人雅士们聚在一起,边品酒边畅谈。虽然没有鼓乐笙箫的助兴,但抬头能看到广阔的天空,低头能看到众多的万物,这样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享受视和听的乐趣,那份自在悠闲已无法比拟,是多么陶然雅致,又令人神往啊!其实“曲水流觞”的活动一直都继承了下来,放映图画 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聚在曲水旁兴致勃勃地重复着这古老的游戏,有机会大家可

6、以到绍兴的兰亭看看,也在怡人的湖光山色之中,体验一下古人曾有过的心境!提问 这一段里既写了景,又写了人。 景是什么样的景?人又是怎样心情的人呢?明确(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清新明快,令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人的心情)愉快轻松。提问写景写人最终扣到一个字上,用书上的一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呢?明确“乐”。(板书) 这个乐是景之乐,是人之乐。这里借迷人的景色来抒发愉快欢乐的心情,也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问文章因“修禊”事起,却未介绍“修禊”的具体情况,只一笔带过,着重写的是景的优美,人的活动,从而突出了一个“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这个的“乐”字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让我们往下看文

7、章的议论抒情部分。6,分析第二自然段。提问 在第二部分里,作者说人应该有两种情感,那么是哪两种情感呢?明确“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白第一种是?(高兴的)情感,是说当人 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就会陶醉其中,忘乎所以,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变老了。提问这种快乐的情感缘何而来呢?我们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快乐的方式,在不同的人身上,快乐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作者在此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哪两种?明确“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白) 第一种是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这让人想起了

8、陋室之中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不俗;第二种是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这让人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的自在自得。这两种表现方式迥然不同,但却都是人们追求欢乐的方式,都是一种“形”,是外在的东西,究其实质,是人们在追求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但是人也有悲伤的情感啊, 提问悲伤的情感又缘何而起呢?明确“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快乐不会是永恒的,快乐过去后,留给人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短暂的停顿)明确 只能是感慨,甚至痛苦,空虚!读正因为人生有乐有苦,乐又非常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原本使人感

9、到无比高兴的这些事物,转眼间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人们对此不能不发出感慨。那么,事物的逝去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的生命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从根本上说,人的生命不论长短,终有尽时。有生之时,你可以去追寻快乐,享受人生,做你喜欢的事情;生命一旦结束,即使你有再多的遗憾,再多的抱负,都无法去补救,去实现了。作者想到这儿 ,突然记起古人的一句话 ,什么话?明确 死生亦大矣(板书) 提问 什么意思?明确 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是孔子的话,也是王羲之的体会。(白) 没有生,什么人生理想,自我价值都谈不上了。因此,作者的感慨也油然而生,什么感慨?明确 岂不痛哉 提问 我们来推测一下,作者痛的是什么呢?又

10、为什么痛呢?明确 快乐易逝,生命短暂。因为生命中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做的,没把握住的事情,留下了许多遗憾,随着生命的终结,这些遗憾都将会成为永远的遗憾。所以作者痛。7 分析第三自然段。每当读到古人这种关于死生亦大的感慨,作者就会感到一种共鸣,他发现其实自己也有着同样的感慨,关于生死,他有着与古人相似的论调。提问 那么作者对于生死是怎样解释的呢?(启发提示,从书中找答案)明确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就是把死和生看作是一样的。齐彭殇,就是把长寿和短命看作是相等的。一死生,齐彭殇,这是老庄的观点,老庄在他妻子死的时候,击盆而歌啊!作者在这里是持批判的态度的,他认为老庄的把生和死等同起来

11、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这是作者关于生死的解释。这种解释,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太浅显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死,就是生命的毁灭,怎么能一呢?长寿毕竟不同于夭折,怎么能齐呢?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说吗?但是如果处于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却是一种进步,是逆流而上的思想界的先锋。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东晋那个不安的年代吧!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恐怖,战乱使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着死亡,所以人们普遍以死生一样,长寿短命等同的观念来安慰麻痹自己,也不得不逃避现实而普遍在精神上崇尚老庄无为的思想,追求清静精神上无为自由的生活。处在这个背景之下的王羲之一反常人之说,能比

12、较正确的认识生死,认识寿夭,指斥老庄思想的消极面,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说本文有其进步的意义,它对当时崇尚清谈,放浪形骸,无所作为的社会风气是一种针砭,体现了王羲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情愫,对当时和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虽然认识到死生的不同后,多少会让生命里增加些许悲哀的味道,但是靠了文字,靠了文字的流传,靠着古往今来人们感情的沟通,或许能得到些微的补偿。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皆止于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王羲之列举了昔人、今人和后人,他在读到了昔人的死生亦大而嗟悼,也正像他敏感的意识到,我们这些千载后的览者,同样会因为读到他的一死生为虚诞,其彭殇为妄作而嗟悼,而悲夫,并且真的有感

13、于斯文。为什么他会意识到后人必将有感于斯文呢?因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古人、今人、后人,对于生命的或悲或喜的感情应该是一致的。板书其致一也。 王羲之当时的这种思想可以说是很伟大,但是社会的氛围决定他必定无法逃脱当时的狭隘,他的一生并没有像他所写的那样真的在行动上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升华。 也正像王羲之所预料的那样,我们的确有感于斯文,有感于生命的短暂,我们也有能力去实现他想做而没能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仅停留古人层面,而应该怎样做呢?明确我们应该比古人更进一步,既然知道了生和死的不同,知道了生命易逝,欢乐难求,就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把握有限的生命,正确对待人生,珍惜人生,用短暂的人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以有限的生命求得无限的意义。小结:纵观全文,文章因修禊事起,却未过多渲染,只一笔带过;作为一部诗集的序,没有像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 、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而是独辟蹊径,由宴游活动谈到如何看待人的生死,借题发挥对人生做出解释。这也证明了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时期是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下面我们来再一次品读,欣赏它.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作业课后第三题,另外课下继续品味文章优美洗练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