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84612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 现行学校管理与新课改理念的冲突1.分数管理的盛行与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我市现行中小学对教师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期末考、统考、中考、高中会考或高考中的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处理基本是做简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生率的计算,很少有学校对数据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虽然有很多学校像我校一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且对教师评价也参考了教育科研、奥赛辅导等方面,但对教师的终结性评估都没有纳入其中,对教师奖金的计算基本是以分为主。分数管理的最大问题是忽视了教师劳动的过程性、群体性。新课改提倡对教师的发展

2、性评价,不以奖惩为评价目的,而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专业的成熟、知识的整合、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成分、最终使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为目标,显然分数管理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对教师评价主体单一性与新课改提倡的发展性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在我市当前的学校管理中还过多地存在“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观念。突出地表现在对教师评价的单一主体即学校行政,没有体现现代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尤其关注被评价者(即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将教师的高尚情感、积极的态度充分调动起来,引导教师为人之师的正确价值取向,使之主动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并在极具挑战性、创造性的劳

3、动中,成长为合格的当代教师。教学的价值主体是学生,学生及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家长和社会有代表性的机构或各界人士,也应当成为评价主体之一。 3.以章为本,管重于理,管而不理的现状和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之间的矛盾 一般而言,学校制度建设是管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不少学校在制定学校有关的规定,或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前后,要么刚性过强,要么制度不健全,有些根本不要制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隐性怠工现象,大多数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升学任务,不愿意对教育的本质进行研究,不愿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重于管,理顺师生的思想,理顺师生的行为,理顺师

4、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做到管有所依,管有所源,管有所序,管有所效。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以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指导的课改提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两个概念的内涵值得我们认真回味。我以为,“不同的学生”指的是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或非智能领域有蕴藏着发展潜能的学生,“不同的发展”应是学校管理与教学要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或“毗邻发展带”,让所有学生在大多数领域得到大小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利用制度创设适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非智能的发展教育环境。教师还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师要本着让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

5、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推一把”的思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 4.学校管理的封闭性与课改重视学科的整合、重视教育的互动性、网络化和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我校在国家级示范高中申办成功后,在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我认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主要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学科教学的独立性,到高三才进行综合学科备课,忽视学科教学中的互动性、网络化以及社会化;二是德育管理以学校为中心,对学校以外的与学校教育生态形成有重要关系的人文、地理等因素所构成

6、的旁系环境的培植与利用不够;三是活动课程的管理,除研究性学习以外,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师生的教学活动只是在学校进行,各种知识的应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改提倡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信息素养”“大语文教学观”“教学的外延要等于或大于生活的外延”等理念,显然要求学校不应当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孤岛,而是要有机地溶于社会,学校教育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形成互动性、网络化的现代教育体系。 确立适应新课改的学校管理理念 1.转变观念,从“服从”走向“服务” 从管住学生到相信学生的转变。学校的任务不是为了“管住”学生,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而是充分相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创造

7、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的发展。我们应该牢记一句话“学生永远是行的”。 从监督教师到促进教师的转变。学校要善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倡导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决策者,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 从囿于校园到走向社会的转变。管理者必须把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尤其是移向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现在,课改要求管理者必须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课程资源更为丰富,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学生新课程学习的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2.理顺关系,从“单一”走向“综合” 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过去等靠的课程管理模式,主动出击,根

8、据有关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教师专业水平、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同时保证好三类课程的合理比例,既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校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用校本课程挤占国家、地方课时,更不能随意拔高三类课程标准。 3.明晰内容,从“结果”走向“过程” 注重备课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老师要超越教材,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应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尽量减轻老师的备课压力,减少无效备课,彻底抛弃那种以检查备课教案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明确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教案写得多,字写得好,不一定说明备课备得好,不看备课的结果,注重备课的过程,学校

9、管理者要主动参与老师的备课过程。 上课过程从过去关注教师转移到关注学生,让老师从当好“演员”转变到做好“导演”。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而不是简单的给予,让课堂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我觉得首先应为教师松绑,抛弃过去的五段式教学法(复习、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不要让老师“带着镣铐跳舞”,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不去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学生的作业管理,提倡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综合学科、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探究性作业。 4.完善制度,从“静态”走向“动态” 每个学校的管理制度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我们应注意到本次课改的一

10、个显著特点生成性。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适应它要求的是弹性课时制,这意味着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这样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时安排雷打不动的制度。所以管理制度从“静态”走向“动态”是必然的趋势。 重建新的管理制度 1.培养一批专家型、学者型校长 认真地考察一下当前校长队伍的现状,不难看到,一是校长的变更随意性大,在乡镇一级的初级中学或小学,校长的任命全凭领导个人的喜好,因此,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是校长们的必然的选择。二是一些校长长年在一所学校担任校长,学校没有大的发展,求稳不求进,甚至一些校长在校园内开辟了不少自己“创收”的“自留地”,没有校长

11、职级,更没有适当的校长轮换机制,学校的发展步履蹒跚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前课改中,教育部门应强化对学校和校长的考核公示制度,使校长的工作置于教师和家长、社会的监督之内。同时,校长职级制和校长轮换制将是未来校长队伍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2.建立民主科学的“参与式”决策与管理机制 让每一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策略。传统中我国学校形成了以“工、青、妇”三个群众性团体或组织,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职代会制度,大多数学校有名无实,未能正常开展工作,这于情理、法理都是要做出重大变革,它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决策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发展、主动走向专业

12、成熟的重要保证。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改变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标准的方式 课改的新理念要求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工作的过程性评价,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学生的入学成绩优劣、班级人数的多少、科任教师搭配的强弱程度共同构成了工作难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智能领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发展和变化发展的趋势(非智能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中强调教师的自评,倡导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强调评价结果的人文关怀性,而不是以奖惩为唯一目的或终极目的。立足现实,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观念。充分发扬民主,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全程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动态

13、调控机制。(以往的教师评价,多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采用“秋后算账”的办法,以期末考试成绩的优劣判定教师工作的好坏,这种评价不能用动态的发展眼光看待教师,忽视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不利于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无法为教师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发展性评价,则把评价看成一个过程,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又关注其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并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有“课堂评价”“学月评价”“学期学年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参与体系。(具体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评估员评价”“社会评价”。)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用“以学论教”的思想代替“

14、以教论教”的思想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囿于一种浓郁的以校为本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管理的研究、教育教学的信息搜集研究等工作,源于学校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当前在学校管理中,年级组、教研组是两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如何有机地促使两者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挥作用,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6.建立以“本领为本”的学业评价机制 在学校管理制度重新建构时,应加大对学生评价尤其是考试问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突破学生的智能领域的限制,对学生的非智能领域的发展也要进行正确的、及时的评价。学业评价在内容、标准、方法上不搞“一刀切”,评价

15、的重心从关注学生的结果的评价(期末考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也就是形成性评价。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价学生,同时,利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做法,让学生成为自评、他评的主动参与者,建构起旨在促进学生不同智能领域或各个非智能领域和谐发展,并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以本领为本”的学业评价机制。我校正尝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档案袋”,我们认为,只有采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值得研究的问题 1.如何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 “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传统的管理

16、模式,较多的表现为管制、指示、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未来社会,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以此为基础,必须把管理推向新的境界。其一,全员管理将提到新的高度,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其二,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将会大大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其三,通过管理文化,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学校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 2.如何使管理具有教育性 管理在过去更多的是政治的,在现在更多的是经济的,在将来更多的应该是教育的。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如果更多地考虑政治和经济的要求,

17、那么管理制度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和价值观就可能与教育不一致。例如:我们的教师工资制度正在将教师引向何处。我们的校园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印象。校长有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吗等等。赫尔巴特曾经将教学分为两类:管理性教学与教育性教学。实际上,我们同样可以将管理分为控制性管理与教育性管理。所谓教育性管理是指有利于学生、教师和校长健康、有效发展的管理,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以人为本的管理。那么。如何真正、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呢。 3.在课改评价体系中,如何辩证地处理好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所追求的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关注形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在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爱学、好学、勤学的良好品质,三个维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然而,在评价体系中,如何实施三个维度的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庞大的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揣摩、深入地落实。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第十一中学) 第 10 页 共 1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